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金地藏导游词

金地藏导游词

时间:2013-12-28 15:22

求详细的九华山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我们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我们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我们的九华山呢其实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叫做九子山.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之名因此而得并且一直用到了今天. 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

在唐朝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了我们的九华山修行。

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

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黄精。

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

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行,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所以大家都称为金地藏。

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

祗圆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改革开放以后,古老的佛山旧貌重辉。

现有寺院90多座,僧侣600多人。

是一个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下面我们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就看到一座石门坊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

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圣境”四个大字。

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

门坊端庄典雅。

过了门坊呢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是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在这里呢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我们一起步入仙境之中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祗园寺的大殿。

祗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

也是唯一的一座丛林寺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

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呢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

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

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看这是做什么用的啊

呵呵,既然大家猜不出来那我就公布谜底啦,这个呢是我们祗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大家记住了吗

好,现在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

六安导游词

瓦屋山冰雪节开幕咯 下面是瓦屋山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瓦屋山森林公园。

  来溧阳旅游,瓦屋山这一青山碧水的世外仙境可不能错过。

瓦屋山因与九华山有着历史渊源关系,故有小九华之称,这里的宝藏禅寺、神女湖、北山竹海、丫髻山等都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瓦屋山在溧阳市的西端,北与道教圣地茅山相呼应,西邻东屏湖国际度假村,南靠碧波荡漾的天目湖,距镇江市区50多公里。

瓦屋山的自然风景由五山四湖组成,方圆约30平方公里(约3000公顷)。

这里植被茂盛,峰峦奇秀。

置身山中,耳听林涛合着鸟鸣,眼望青山伴着绿水,信步游览,风光无限,真可谓山山显秀,处处见景。

经专家评定,瓦屋山的生态环境在全省旅游景点中排名首位。

  溧阳瓦屋山休闲旅游区,包括瓦屋山森林公园、神女湖、花木园、果博园、永和度假村及宝藏禅寺等,发展山水观光、生态休闲、宗教文化等旅游产品。

  这里植被茂盛,峰峦奇秀。

置身山中,耳听林涛合着鸟鸣,眼望青山伴着绿水,信步游览,风光无限,真可谓山山显秀,处处见景。

大山口是瓦屋山风景区的门户。

走进大山口,映入眼帘的是波光潋滟的上杆湖,峰峦绵延,水气接天,湖岸边清风徐徐,水中白鹅凫波,岸上白鹭飞掠,这一切,无不散发出一种自然飘逸的灵性。

山中有一条小溪,终年流水不断,这就是龙台泉。

泉下小潭清澈见底,这样的情景,则不由得令人想起柳宗元那脍炙人口的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与龙台泉相比,高踞山巅的穿石洞则呈现出瓦屋山鬼斧神工之妙,贯通巨石的那浑然天成的赫然孔洞,令人遐想无限。

东北坡的情侣树,形似一对热恋中的男女相依相偎。

还有那形状酷似狮子的怪石和那些多株同根的奇树,更派生出种种美妙动人的传说。

  这些数不胜数的景物,为瓦屋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魅力。

相传,始皇帝嬴政和三国吴大帝孙权都曾涉足于此。

可见,瓦屋山不仅被古代君王视为宝地,并且具有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山峦中的马山和丫髻山之间的山谷中有一座石桥。

据说:这是太平军为方便与首都天京(今南京)的交通而建造的,故名“通京桥”。

  瓦屋山是人文荟萃之地,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溧阳酒楼(旧县集镇)写了《游溧阳·登山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这首名篇;孟郊在溧阳任县尉时,数次登临瓦屋山远眺,评览江南山水风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幼子陆子任溧阳知县时,曾数次登上瓦屋山,他还把自己的家迁至瓦屋山南麓的陆笪村,现此处陆姓便是他的后裔;明代大文学家汤显祖留下《游溧阳洞山》七律:“瓦屋如云青作花,华阳绛气屋青蛇,中开百尺仙人掌,摇漾金光落紫霞”;溧阳清代状元马世俊留下“瓦屋成高筑,平岚净远氛,阴晴峰变化,俯仰气氤氲”的优美诗章。

  其实,瓦屋山许多自然景观有着神秘的传奇色彩。

相传,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谭振林、廖海涛、罗忠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军转战茅山根据地,曾在瓦屋山驻扎,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屯兵时圈养战马的马埂、点将台以及美人地、荷花地、野猪岭等充满传奇色彩。

西山南坡的白沙烈士墓,庄严肃穆,记载了中国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抗击外侮的事迹。

  在海拔近400米的瓦屋山巅,有一座驰名江南的寺庙--宝藏寺。

据史料记载,瓦屋山与安徽的九华山在宗教史上具有密切的关系,佛事交流十分频繁。

唐天宝五年(747年),德高望重的诗僧金地藏二弟子道明大和尚到瓦屋山建造了宝藏禅寺,那时寺中僧侣近百人,直至1937年寺庙被抢掠毁坏。

《全唐诗》中录有一首《送童子下山》诗,诗中写道: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瓶添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这首诗篇,就是金地藏赠与道明和尚的。

在师父的殷殷勉励下,道明和尚兢兢业业,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瓦屋山,献给了这里的佛教事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为宝藏禅寺题了楹联:“天宝物华修行胜境,地藏闵老弘法道场。

”概括了瓦屋山宝藏寺山水云壑,数峰迭翠,风光秀丽,龙池泉水长年不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奇特胜景。

现在瓦屋山被规划为重点名胜风景区,道路交通,园林建设正在实施之中,其中已修筑了盘山公路,瓦屋山宝藏禅寺已正式对外开放,日常游人络绎不绝,如遇庙会和佛事,更是人声如潮,最多时达数千人。

  瓦屋山将灵气、秀气、人气融于一体,如今的瓦屋山基本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良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山里有松、柏、杉、樟、栎、榉、檀、枫、楸、银杏、合欢等木本植物;有葛藤、紫藤等藤本植物;有党参、太子参、何首乌、薄荷、桔梗、芍药、白芨、金针、红根、苍术、铁柴胡、金银花、半夏、射干、大蓟、一支黄花、马蹄香、车前草等中药材;有灵芝、金蝉花、竹荪等珍奇菌类;有白鹭、山鸡、斑鸠、野山羊、野兔、獾、狼、蛇等野生动物。

毛栗、锥栗、山枣、山楂、毛桃、棠梨、茶叶、兰花、杜鹃、迎春等果类和观赏植物更是随处可见。

  集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瓦屋山森林公园,已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她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现代的开拓创新,不久的将来,她将和天目湖、南山竹海形成溧阳两山一湖、南北呼应的大旅游格局,将共同衬托着长三角后花园的风采。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祝大家玩的愉快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如何解释?

用来形容九华山的九华山,原名九子山。

因山峦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为九,故名九子山。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诗,从此更名九华山。

它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有99峰,以天台、莲花、天柱、十王等9峰最为雄伟。

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

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

山光水色,变幻多姿;古刹丛林,遍布其间;晨钟暮鼓,声震遐迩。

唐刘禹锡赞其“奇峰一见惊魂魄”,宋王安石誉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古人把九华山美丽诱人的景色总结为,五溪山色、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东岩晏坐、平冈积雪、化城晚钟、莲峰云海、九子泉声、天柱仙踪、天台晓日等十大名景。

九华山景色绚丽多姿,奇险幽雅,远非十景可以概括,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移目换景,涉步成趣。

特别是闵园竹海,面积达千亩以上,山风起处,松声竹韵,溪唱泉吟,别有一番情趣。

竹海之中的山道旁,挺立着一棵遐迩闻名的凤凰松。

它植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其主干扁平,鳞甲披身,两股枝干一高一低,远望极像一只绿色的凤凰在昂首展翅飞向天台,人称“天下第一松”。

九华山的秀丽风景,引得教徒们纷纷来这里选择道场。

佛教于晋代传入九华山。

《池州府志》记载,晋隆安五年(401年),有天竺僧杯渡禅师到山传经布道,创立茅庵。

唐朝中期,又有僧檀号者居之。

唐开元七年(719年),新罗国(今朝鲜南部)国王近族金乔觉渡海来华,上了九华山。

他虔诚苦修,影响渐大,时称“洞僧”,唐贞元十年(794年)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趺跏圆寂,寿九十九。

据说三年后开函时,“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

时人认为他与佛教传说中的地藏菩萨瑞相相仿,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即地藏王“降世”。

于是,称他“金地藏”。

据佛经介绍,地藏菩萨是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众生赖以救苦大悲菩萨,其誓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九华山自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后,便大规模兴建寺庙,历经宋、元、明、清,日益兴盛。

鼎盛时期,僧尼众多,香火旺盛,出现了“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的盛况,享有“佛国仙城”的美誉。

现尚存古寺78座,佛像63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藏经及其他玉印、法器等佛教文物2000多件。

百岁宫内,还供有无瑕禅师的肉身坐像。

九华山的寺庙建筑,颇有匠心,别具特色。

从整体布局上,将九华山视为一顶天立地的仙人,以天台为首,东为背,西为面,化城为腹,五溪为足;在局部布局上,又依托山势,一破我国寺庙建筑庄严雄伟、轴线对称的传统手法,从散乱中求和谐,因地制宜地进行大胆而精心的安排,使之具有外形为白墙灰瓦似山居民舍,而内部结构却复杂多变的特点。

大小寺庙从山脚下的五溪开始,到九华街形成中心,再过闵园,修上天台最高处。

这些寺庙,或依山就势,或居高临下,或高低错落,或回旋曲折,形式各异,有疏有密。

它们大多采用当地山村民居的建筑形式,于朴实中见庄严。

墙基用条石砌成;墙体多用块石和泥板筑造,白石灰抹光。

屋顶除少数大殿采用歇山大屋顶外,都是硬山两落水,覆盖当地烧制的赭黑色陶瓦。

寺屋一般为两或三进四合院,设内天井,主要佛殿放在后进。

殿内一般木格小窗,窗扇、门个别个槅或个供桌、神龛等制作精细,雕图造型生动细腻。

现存具有代表性的庙宇有甘露寺、祗园寺、化城寺、站不住脚 栴檀林、肉身宝殿、百岁宫、上禅堂、闵园尼庵、天台寺等。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寺东、东崖西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几经重修和增建,规模为全山寺院之冠。

寺前铺石雕莲花、金钱图案甬道。

寺内有弥勒佛、哼哈二将、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等大型佛像。

大雄宝殿高约13丈,覆以金黄琉璃瓦,飞檐画栋,金碧辉煌。

殿内的三尊敷金大佛,均有2丈余高,为九华寺庙佛像之冠。

两侧墙边罗列着神采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

大佛背后有巨型彩绘壁雕——海岛,宽2丈余,高5丈左右。

大殿背后是两丈多高的海岛图。

海岛中塑有观音斗鳌鱼等许多佛教故事立体画。

抬头仰望,如万顷波涛盖天而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祗园寺前殿入口门上为三层重檐宝塔式建筑,半檐悬山顶,黄绿色琉璃简瓦。

入口为一拱门,门上有“祗园禅寺”匾额。

四周粉墙在大片红墙衬托下显得十分突出。

化城寺,是九华山的总丛林、开山寺,坐落在九华山中心——九华街上。

它背倚白云山,南向芙蓉岭,东有东崖,西为神光岭,四山环绕如城。

相传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僧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

《九华山志》记载,唐代至德二年(757年),青阳人诸葛节等建寺,请金乔觉居之。

唐代建中二年(781年)辟为地藏道场,皇帝敕赐匾额,名“化城”。

明代宣德、万历皇帝,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均曾书匾额并赐金修葺。

现存的庙宇,共有四进殿厅,除后进藏经楼是明代宣德年间的建筑外,其余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建。

整个寺院随地势有层次地逐级升高,庄严古朴。

寺庙门头悬有“化城寺”匾额,门楣、斗拱和梁柱的镂雕十分精致。

特别是正殿天花藻井刻有九龙盘珠,是木雕艺术的珍品。

寺前有溪有田有街,圆形的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放生池,名月牙池。

寺的后进藏经楼,现为佛教文物展览馆,这里陈列有明代万历皇帝圣旨一道,御赐藏经一部共6777卷和贝叶经、金地藏的九龙方印以及其他佛教文物1300余件。

百岁宫,又名摘星庵。

这是在东崖摩空岭的悬崖峭壁上建造起来的通天拔地的走马通楼式宏大建筑群。

据宫前石碑记载,明万历年间,僧人海玉(号无瑕禅师,原河北宛平县人),由五台山到此山,在摩空岭摘星亭结茅而居,长年以野果为生,活了一百多岁。

逝后三年,众僧敬其年高德厚,遂建宫纪念。

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皇帝敕封“应身菩萨”,并赐以金粉涂身。

现宫内除供有佛像外,还供有无瑕禅师的敷金真身和他生前以舌血拌和金粉抄写的经书。

百岁宫的建筑极具匠心,它是随着山岩的高低起伏组织空间,在凹凸散立的悬崖上,盖起了共九十九间半的殿宇。

由于屋顶采取同一高度,而基线却随山势高下附于岩石之上,远望轮廓整齐,墙身挺拔有力,犹如一座威严的城堡。

其墙壁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屋内空间或大或小,或长或方,均依山岩形状的变化而定,安排巧妙,建造精美。

它的内部结构更为巧妙,寺庙入口的大雄宝殿为一层,穿过数层依山势渐下,达底层才现五层高楼。

大雄宝殴的整座佛像设在一块浑圆的巨石之上,全殿以此为起点展开轴线布局,巨石以原来本色露于佛殿之中,与殿外环境协调一致。

这是人工建筑与天然岩石结合为一整体的极好范例。

肉身宝殿,位于九华山神光岭,是一座建在地藏墓地上的宝塔形建筑,又名地藏塔,始建于唐建中二年,今存者为清同治年间重建。

宝殿重檐歇山,顶覆铁瓦,壁立红墙,四周回廊石柱环卫,雕梁画栋辉映,誉称“布金胜地”。

殿内有7级木质宝塔,高约17米,呈八角形,每级有佛龛8座,内供地藏塑像,塔底层供地藏王大佛像,两侧有十王立像拱侍。

塔基、神台、殿内地面均铺以汉白玉。

宝殿入口为一凹廊,设长窗,上有“东南第一山”匾额,额上有“肉身宝殿”木雕竖额。

殿前有百级石阶(8l步)直通山门,又有天桥横跨于百级石阶之上,气势磅礴,极为壮观。

肉身宝殴内和它的文物展览室中,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有的还为皇室赠品,非常难得。

唐至德年间铸造的螭龙金印、“利生”玉印,明万历年间铸制的龙印,都是封建帝王给肉身宝殿的赠品。

此外,这里还有明代皇宫中佛像前用过的铜供器,万历年间雕刻的石金龙,明代制作的能敲出八种声音的“八音石”;清康熙年间铸造的金地藏渡海坐骑地听(又名独角兽,长三尺,宽二尺,高二点五尺,重五百斤),等等。

至于铜、瓷佛像、各种朝珠、念珠,以及佛教经典,这里也收藏得不少,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宝库。

九华山,既是佛教圣地,又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全其美,珠联璧合,成为中外游人和善男信女向往的理想胜地。

特别是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传统的庙会,全国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这里举行佛事、敬香等活动,并聚集在肉身塔周围为地藏王守夜;附近城乡居民也纷纷上山交流商品物资,进行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游客、香客成千上万,经声佛号昼夜不歇,香烟缭绕,鼓乐阵阵,持续多日,呈现一派盛典景象

安徽的名胜古迹

风景名胜 市名 主要景点 合肥 包公园、包公祠、徽园、明教寺、逍遥津、渡江战役前委遗址、龙城遗址、紫蓬山、三河古镇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镜湖、渡江纪念塔、黄盖墓、神仙洞 蚌埠 禹王庙、汤和墓、涂山白乳泉、龙子湖 淮南 八公山、上窑山、舜耕山、古寿州窑遗址、淝水之战遗址、焦岗湖、茅仙洞、大通万人坑 马鞍山 采石矶、太白楼、太白墓、雨山湖公园、朱然幕 淮北 相山风景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黄里风景区,化家湖,龙脊山风景区,乾隆湖风景区,淮海战役总前委遗址。

铜陵 天井湖、西山、相思树、滴水崖、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大明寺 灵窦泉、太阳岛 安庆 天柱山、迎江寺、浮山、妙道山、花亭湖、石莲洞、大龙山 黄山 黄山、太平湖、齐云山、西递、宏村、南屏、关麓、翡翠谷、唐模、呈坎、棠樾牌坊群、新安江山水画廊、花山谜窟-渐江、牯牛降、清凉峰、徽州古城、屯溪老街 阜阳 八里河、管鲍祠、颍州西湖、阜阳生态园、文峰塔、文庙、迪沟生态乐园、竹音寺、刘琦祠 宿州 皇藏峪、虞姬墓、垓下古战场遗址、大泽乡涉故台、天门寺、燕喜台 滁州 琅琊山、皇甫山、醉翁亭、神山、皖东烈士陵园、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白鹭岛、韭山、明皇陵、明中都城遗址、吴敬梓纪念馆、碧云湖 六安 寿县古城墙、万佛山、天堂寨、南岳庙、西古城遗址、千佛庵、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大别山 宣城 敬亭山、太极洞、恩龙世界木屋村、江村古民居、皖南事变遗址、新四军军部旧址、龙泉洞、龙川胡氏宗祠 巢湖 巢湖、鸡笼山、太湖山、褒禅山、陋室、天井山、周瑜墓、米公祠、仙人洞、姥山、霸王祠、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 池州 齐山秋浦仙境、九华山、升金湖、东流古街、石台溶洞群、大王洞 亳州 花戏楼、华佗庵、曹操家族墓群、曹操公园、古井酒文化博物馆、曹操地下运兵道、汤陵公园、中国中药材交易中心、白鹭洲风景区、天静宫、石佛寺、庄周故里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