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导游词200字,不要太多了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
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
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
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
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
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
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介绍长城导游词,也可以介绍一处景色,要主要讲聊了啥
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长城全长约12600里。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您往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 曲折绵延。
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 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
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
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
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城台。
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
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
一旦敌人来,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导游词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
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封禅和祭祀泰山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
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约合160亩。
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间,碑碣184块,汉画像石48块,古桧、侧柏212株。
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遥参亭 为岱庙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所以又被称为“草参亭”。
亭为二进院落。
前院正殿,明清时祀碧霞元君;两侧为东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张奇逢立《禁止舍身碑》。
后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门内东侧有1990年立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李白登岱六首》诗碑。
亭前有石坊,额书“遥参亭”。
两侧铁狮对峙,旗杆高竖。
坊前为双龙池,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引王母池水而建。
池南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
亭后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
清康熙年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庙时创建,并撰书楹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 正阳门 庙有八门。
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
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
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
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
门楼、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
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
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正阳门内迎面是配天门,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
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
门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8年毁,今为大汶口文化展室。
两侧原有配殿:东为三灵侯殿,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西为太尉殿,祀唐武宗时中书郎杜。
两配殿神像毁于1928年。
门两侧有碑碣21块。
东侧有《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大元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创塑州学七十子记》、《康熙重修青帝宫记》等;西侧有《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大元创建藏峰寺记》、《供祀泰山蒿里祠记》、《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赞碑》等。
天贶殿 位于仁安门北,是岱庙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
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
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殿内祀泰山神,面容肃穆,气氛庄严。
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
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
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
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
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
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
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
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
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
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19块。
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汉柏院 位于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
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
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
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
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
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
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
院内存历代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
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
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
东御座 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
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
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
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
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
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
铜亭铁塔 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
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
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
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显示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
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型质朴雄伟,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
烈士陵园的导游词怎么写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
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
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
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
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 “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醉翁亭导游词
同心清真寺位于同心县旧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
同心清真大寺也是著名的革命文物,同心清真大寺已被自治区列为全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寺分为内外两院,外院较为宽敞,穆斯林重大节日常聚于此处会礼。
寺门前有长9米、高6米之照壁,为“月藏松柏”砖雕图案。
与照壁形成对照的是3个砖砌券门,镌刻有阿拉伯文砖雕和花卉图案,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中门上书“清真寺”3个大字,左右两个券门分别书写有“忍心”、“忍耐”门额。
券门上部原有四角攒尖顶的3层邦克楼一座,民国时期曾遭龙卷风破坏,后改建为2层。
从券门人内沿阶而上,内院高台有礼拜大殿,座西朝东,视野开阔,殿前南北讲堂各5间,与大殿形成三合院式布局。
大殿由两座歇山顶和一个卷棚顶勾连搭,面阔5间,进深9间,内有20余根明柱支撑,木板铺地,墙壁装饰有《古兰经》文书法。
大殿宽敞,可以容纳千余人同时礼拜。
殿外装饰精致,翘檐斗拱,庄重朴素。
1938年,曾在该寺开办过阿訇教义国文初级讲习所。
罗浮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 “罗浮仙境”,寻觅仙人的胜迹,接受仙气的熏陶,探索大自然绿色宝库的奥秘。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罗浮,畅享罗浮仙路之旅吧
人间仙境(您现在所游览的景点是人间仙境)罗浮山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大家知道罗浮山名字的由来吗
据记载,罗浮山是罗山、浮山二者的合称。
传说浮山是中的一个小岛,随着风浪从东海飘浮到南海,最后停在罗山旁,两山合为一山,这山就取名罗浮山。
罗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认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莱”,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吸引着历代文人隐士前来游览或栖隐。
东晋时,道教著名人物葛洪就曾经来这里修炼传教,并修建了一些道观,使这里逐渐成为岭南地区的道教圣地。
此后,历代朝廷都很重视罗浮山的人文历史研究,并给予大力支持,这里逐渐成为全真派的中心之一。
罗浮山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道教里的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就在罗浮山,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这第七大洞天——朱明洞天,洞天就是能够通达上天的洞室,罗浮山有十八个,朱明洞天最为有名,是十之首,朱明洞天意为“朱明耀真之天”,洞内大洞套小洞,有桃源洞、蓬莱洞、蝴蝶洞、青霞洞、两仪洞、泉源洞、梅花洞7个小洞天。
石洞形态各异,各自成趣,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去探究一番了。
大家先别着急,不妨从这里向远处望一下,大家看远处的山峰,那里有、象山、马山和狮子峰,山上郁郁葱葱,其中有高大雄挺的云杉()和以及漫山苍翠的杜鹃林,还有大家可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珍奇植物呢,这里气候舒适,植物繁密,按照风水学说法,正是具备了天地安和、物种丰富的特征。
也难怪历来有不少名士仙翁常来这里,使这里成为一个山清水秀,仙缘永在的道教之胜地,人间之仙境。
请大家停下脚步,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小园子就叫人间仙境感觉,你们看,这里山环水绕,曲尽通幽,亭廊四立,钟鼓对偶,楼阁精雕。
周围种植奇花异卉,树木成荫。
当云烟吞吐,呈现清流奇石,望之如垂练,跳珠溅玉真仙境之胜。
元代四大家之一王蒙,曾以葛洪移居罗浮为主题,创作过两幅画,其中《稚川移居图》描绘的就是葛洪带着家人入罗浮山的情景。
这幅画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季竞拍会上最终以4.25亿人名币落槌。
文明总是经历的时间越久越能体现它的价值,人们对《稚川移居图》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重要影响,也昭示罗浮山是一座天地安和,万物苏生,消灾纳福,宜居宜游的仙山,是一块养生延寿的风水宝地。
沿着“通天行” 旁边的石梯往前走就是观赏罗浮“第七大洞天”、“ 第三十四福地”的最佳位置。
“洞天”意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之意。
“福地”是指得福之地,多为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是东汉以后确立的,其实是指人迹罕至、景色秀丽的山脉或岛屿,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则可得道成仙。
隰县小西天导游词,经典
小西天,原名庵,是一座佛宗寺院,坐落于隰县城西北1公里凤凰山上,两侧土崖,寺庙突出在高台边缘处。
登小西天须经“通天桥”,踏240余级台阶,穿越10多米长的土洞,才能踏入小西天的院门。
小西天创建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
寺内分前后两院,前院有“无梁殿”、韦陀阁、钟楼二楼,再往南,有“别有天”,可鸟瞰南方的紫川田园 风光。
后院是无量殿、韦驮殿、左右厢房和前向掖门等建筑。
无量殿坐西向东,内有数十尊铜佛像和木雕天宫楼阁。
前院左右为文殊、普贤殿,正中为大雄宝殿。
大殿内满布大型彩绘悬塑,正面横排着5个互通的佛龛,5尊主佛端坐其中,左右两侧是10尊弟子站像。
33层的天宫楼阁,雕梁画柱,曲折回环。
殿内布置严谨,多而不乱,是我国明末彩塑中罕见的珍品。
小西天彩塑艺术精品,集中在后院的大雄宝殿内。
这个殿堂,立于正中,两旁文殊、普贤殿对称,左右对峙。
殿内,仙宫佛国,金碧辉煌。
室内,5个互通的佛龛排列,释迦、弥勒、毗卢、弥陀端坐莲台,神态自若,十大弟子分列两旁,造型优美,惟妙惟肖。
整个殿内,悬塑着佛教弟子和飞禽走兽。
在33重天内,数千尊大小 有所饰。
塑像肌肉丰满,面容清秀俊美,比例适度,给人以潇洒、流畅、生动、自然、生活气息极为浓郁的感觉。
大雄宝殿内,光彩夺目,色泽艳丽,虽系明末作品,但色泽如新。
这是其它寺庙彩塑中难以见到的。
尤其是护法、韦陀、金刚、善财、龙女、乐伎、飞天、大鹏、白鹏、孔雀等作品,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刘胡兰纪念馆简短导游词
刘胡兰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村南。
该馆座北朝南,占地六万平方米,步入馆门是一万多平方米的广场,洁白高大的题词纪念碑矗立在广场花坛中央,碑的正面镌着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背面刻着郭沫若书写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
纪念碑后面是宽敞明亮的刘胡兰革命事迹陈列室,这里陈列着刘胡兰的遗物和反映她生平事迹的绘画、雕塑、照片、文献资料等。
碑廊中陈竖着、朱德、董必武、乌兰夫。
郭沫若、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江泽民总书记题词的汉白玉石碑。
碑廊北侧分别是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就义书画展览室。
翠柏中是一座宫殿式建筑——七烈士纪念厅,这里有反映七烈士刑场斗争的雕塑和六烈士生平陈列。
过大厅是陵园,刘胡兰的忠骨就安葬在北端正面高台上,台上柏翠松苍,墓上绿草茵茵,墓前是采用最优质湖南汉白玉重塑的胡兰雕像,雕像气宇轩昂,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雕像东侧是刘胡兰被捕、斥敌、就义的旧址,西侧是碑亭,亭内陈放着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晋绥分团一九五一年给刘胡兰建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