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介绍佛教文化的导游词

介绍佛教文化的导游词

时间:2015-03-26 16:08

怎样写一篇佛教寺庙导游词 是从门开始介绍 然后介绍 佛的

~ 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表法~1 你进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天王殿。

天王殿的正面是佛陀;天王殿两旁是四大天王;佛陀的护法神韦驮菩萨在当中,手上拿着金刚宝杵,面对着佛陀。

2 佛说在这个大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在这个世界示现。

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这第五尊,千佛最后一尊就是韦驮菩萨。

韦驮菩萨发愿护千佛之法,所以他最后成佛。

3 我们一进道场,第一个接触到的是天王殿。

这是刚刚入佛门,入佛门学什么

心量要大,要能包容、要能满面欢喜迎人。

所以,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是弥勒菩萨。

4 弥勒菩萨笑嘻嘻的,这就是教给你,你要学佛,第一个就要把心量拓开,小心量没有资格学佛,心量要大;第二个是笑口常开,笑面迎人。

5 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代表的意义就更深,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他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6 四大天王的表法,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告诉你处世待人,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智慧之剑,代表日新又新;西方、北方代表多见、多闻,博学多闻,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7 诸佛菩萨的形相、名号,是佛菩萨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看、常常听,常常警觉自己、提醒自己,那就是无量的功德利益。

懂得表法,这才真正能警惕自己、提醒自己,时时刻刻觉而不迷。

8 寺院里面供养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就是时时提醒我们自己,所以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个带到我们的家庭、带到我们的生活上。

1 佛法里所有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2 灌顶是形式,是表法;重要是法,不懂得法就白灌了。

灌是慈悲加持,顶是佛顶,把佛法里面至高无上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

3 佛用莲花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

莲花开在上面,四圣六凡他都放下了,都舍了,这叫真清净。

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

4 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华世界。

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5 轮是最早用来表法的,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一个象征,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佛法的内涵。

轮的周边在动,它心不动,佛法里面讲的空有、性相、动静,它统统能代表。

“轮”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用它来表法。

6 在佛法里养生的原则是:身要动、心要静。

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要运作、要运转,一定要动。

轮的圆周在动,我们身要动;轮心是非有非无,心不但要静,心要虚。

心里头一无所有,这样的人决定长寿,这样的人决定不生病。

7 手结印,合掌、放掌都是表法。

合掌的时候表一心,放掌的时候表法界。

8 佛门当中,讲经说法是佛事,我们点蜡烛,不点电灯,为什么

蜡烛能明显地表法,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

9 香表什么

香表信香,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又表戒定真香,戒定是真干,真正依教奉行。

10 佛像前面的供具,最重要的是供水。

不烧香没有关系,不燃灯也没有关系,一定要供一杯水。

水表什么

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

11 供花,是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是提醒自己要求好果。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在佛菩萨面前磕几个头、烧几支香、供香花水果就得佛力加持,那是迷信,没有这回事

12 世俗人戴珠宝是炫耀他的身份与财富;学佛的人戴珠宝是提醒自己心要清净、要不染、要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取这个意思。

13 阿弥陀经讲的“十万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意思。

十万亿是尽虚空遍法界,真如本性是尽虚空遍法界。

14 在佛经里面数字都是表法的意思,像阿弥陀经里面,我们看得最多的是用“七”,像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宝池。

七代表圆满,七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上、下、当中,取这个意思。

15 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

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16 东方天王代表尽职,履行道德;南方天王代表精进,日新又新;西方天王代表多见;北方天王代表多听。

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17 寺院里面供养佛菩萨,是为了教学;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

看到佛像就磕头,那就叫礼敬吗

泥塑木雕的佛像你给它磕一万个头,它也不晓得

18 佛像是表法的,叫你看到它,晓得除了自己之外,统统都是佛,是这么个意思。

佛是觉,觉性里本来具足一切功德。

我们在事相上见到佛像,立刻就晓得,要觉悟,要求觉

1 佛教重视艺术,雕塑、美术、音乐,乃至于建筑,它把艺术跟教学集合在一起,今天讲,这是“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这个教学好,让你六根接触境界全是教育,一切时、一切处都提醒你,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表法”。

2 经上讲的菩萨,菩萨是觉悟的人;诸天天王,是代表社会上各级的领导人,像国家领导人、省级领导人、县市领导人,这一类属于天王。

3 《十善业道经》里面,这是教龙王,龙王属于杂神类的,他不属于政治。

你要懂得它的含义,它没有迷信,它把教学升华,用艺术方法来表达,含义就深了、活泼了。

4 佛讲这个经,在娑竭罗龙宫讲的。

娑竭罗龙宫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

“娑竭罗”是梵语,照字面翻,“咸水海”,这海水是咸的、苦的。

这代表什么

我们这个人世间是苦海,“苦海无边”,娑竭罗是代表苦海。

5 “龙”是什么

龙是善变的,龙跟蛇在古人心目当中是最会变化的,这是形容什么

世间人情事理变化多端。

所以龙宫在哪里

在我们现前社会。

谁是龙

每一个人都是龙。

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叫龙。

6 “王”,就是各个行业里头的领导人。

你在家里是个家长,你是家里的王;你开个小店,你是老板,你是小店的王,就是这个意思。

哪来的迷信

你要懂得佛说法的深义。

7 所以佛法里头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你要照着文字来解释、去理解,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全解错了,你不懂得他说话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这才美,让你去体会,一句话意思无穷,这是说话的艺术。

8 受佛教的影响,中国人会说话

赵朴初老居士讲得很好:“如果没有佛教,中国人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为什么

你一句话里头,你仔细去想想,很多名词术语全是佛教的,所以离开佛教的文化,就不会说话了。

南无阿弥陀佛

天宁寺佛教博物馆导游词,如何了解佛教文化

我不知道天宁寺佛教博物馆导游词,我只能依照自己的所得所悟来谈谈如何了解佛教文化。

佛教并非宗教,称为宗教的都有最高位的神明存在,依照这个神的指示可以得到某种利益,比如说上天堂,不听从这位神明的指示则有恶报,即下地狱。

这本身就是比较片面的,所阐述的教义不圆满。

而佛教并非如此,佛陀一生所开示的教法都是以智慧解脱为主,有些教义看起来很玄奥,常人不能理解,但佛是不会说假话的,他只是谈了自己走过来的路程,一时的不理解不代表以后不能理解。

就像某人看到的沿途风光一样,你若到了那里也可以看得到,只能能否去那里观赏罢了。

佛教是慈悲的,教导人们不做恶而行善,自得利益。

没有人能决定谁的命运,那些神明也是一样,说到底都是自做自受。

人的生命可以称为真我,这是一条无起点无终点的直线,而人们所能观察到的一生仅仅是直线中截取而出的一小段线段,在整个直线上是几乎忽略不计的。

每段人生都不相同,但对下一个线段的影响去至关重要,还有好多的影响是很久之前的线段影响发生的。

这中间的理论就是因果和轮回。

佛陀告诉世人,轮回有六种去处,也就是人命终后会依据自已生前或前世等诸多善恶因由而往生六个地方,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这六道中的前三个比较好一些,后三个是坏一些,好坏之分是受苦的程度来决定。

也就是个人善恶因缘的深浅和多少来决定。

所谓的神明,包括西方宣扬的上帝、真主,中国道教中提到的三清和玉皇大帝,这一切宗教中信仰的神明,皆是天道众生。

而天道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境界,共计28层天,也就是28个时空层次,各有不同。

大致来说都是享福的地方,非常快乐,但也有区别,那就是寿命的长短、身形外貌的区别和享福的层次不同。

但依天道中寿命及享福最好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来说,寿命是八万大劫,非常非常久远,但寿命也有终尽的一天,仍然会重入轮回,并非摆脱生死从而解脱。

修习佛法是解脱的过程,是智慧升华的过程,是心中烦恼执著逐渐减少的过程。

佛法分为三乘教法,小乘、中乘、大乘,但这只是一种概念,一种方便说法。

其实都是一乘佛法,也就是大乘。

好比一个人自小长大,年龄不同区别不同,小孩子、成人、老人一样,都是一回事。

小乘佛法中证量最高的是阿罗汉,中乘佛法中证量最高是辟支佛,大乘佛法中皆是菩萨,证量最高为佛。

佛是三界导师,最尊最胜。

一切人天六道都崇敬佛陀。

佛陀不是一个,是无数个。

咱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就像银河系。

而星系有很多,都可以说是其它世界,每一尊佛的教化区别是一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统领的娑婆世界之外还有它方诸佛,而娑婆世界更久远之前还有过去诸佛,如今释迦如来已入涅槃,在过880万年左右还会有弥勒佛降世宣讲佛法。

所以说佛陀的尊贵处在于智慧解脱到了极致,又因诸佛不常在而甚为稀有难得。

种种太多,方便说这些。

希望能帮助到你。

阿弥陀佛

写一篇关于介绍三峡的导游词

第1篇:布达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你们来拉萨观光旅游,在这个旅程中,你们将能愉快地领略到西藏独特的风光和文化。

今天将陪同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概念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

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殊胜的普陀罗,布达拉宫由此得名。

      布达拉宫是一座融宫堡和寺院于体的古建筑群,它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而起,从地平直达山顶。

主楼高13层,高113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

远望宫宇叠砌,巍峨耸峙,近看气势磅礴,壮丽渔业,登观俯瞰全市,傲视群山。

      布达拉宫相传始建于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当时叫“颇章玛尔布赤子”,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

宫堡之间复道行空,甚为壮观。

东宫门外,有宽18丈,长300丈的跑马场,砌砖为基,铺木而就,马行其上蹄声嚣嚣,虽仅一马或数马飞驰,却有万马奔腾之势。

后被雷电及战乱毁坏,成为一般寺庙,一直未得到认真的恢复。

      1645(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在青海蒙古酋长因始法武力扶持下取得了政权,为巩固政孝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宣布重建布达拉宫,并由第悉•索朗热登主事。

重建时,拆毁了吐蕃王朝时期的古遗址,保存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修法洞和本尊观音佛堂,并以此为中心向东向西光建白宫,从此,布达拉宫就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直到1959年。

五世达赖以后的摄政修建了红宫和灵塔,以后布达拉宫又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规模。

如果说7世纪的“布达拉宫”,作为宫堡建筑,政治的象征,主要显示了人间奴隶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所向披靡的武功,那么,五世达赖重建的布达拉宫就由人间变成佛域,整个建筑就是一座神权的偶像崇拜。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山之一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

红宫为历世达赖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显然是须弥佛土的境界,宇宙中心。

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和僧官学校等。

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又称日光殿。

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公里,中为湖,湖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

“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

在藏传佛教中宣传的有“三界”之说。

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我们可以看到布宫的整体布局,把红宫、白宫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段纵向排列,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三界”之说。

布宫又通过建筑艺术体积的无限夸张和极度渲染,布局的强烈对比和互相陪衬,尽情表现了佛法神威,告诫人们,惟有超脱尘世,皈依佛门,才是通向天国的境地。

      在下面的参观过程中,我将分不同景点向大家作详细讲解。

      曲结竹普与帕巴拉康      我们现在去参观曲结竹秋和帕巴拉康。

曲竹普和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建筑群中吐蕃时期保留下来的仅的建筑。

      曲结竹普建于7世纪,是布达拉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边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是吐蕃时期的雕塑品。

这些塑像表情生动,衣褶流畅,手法与风格与晚期松赞干布及妃臣像迥异,极有可能是吐蕃时期留下的艺术珍品。

这个室净高3.7米,原有的两柱现保存完好,柱上正面的兽面雕刻有明显的吐蕃时代的风格,为加固梁椽屋顶,后世先后添加了粗细不等的9根柱子,从而使这间不足27平方米的建筑内竟密布11根柱子,但整个建筑却留下较多的原貌。

(由此再上一层楼)这便是帕巴拉康。

帕巴拉康也是早期建筑,已经维修已失原貌。

主供像是帕巴•洛桑夏燃佛,相传为松赞布的本尊佛像,亦是布达拉宫的主要供佛。

殿内四面的佛橱内供的是五世、八世、九世达赖、宗喀巴的造像以及莲花生、宗喀巴、幼年十二世达赖的脚石印。

佛殿前挂的是“福田妙果”的匾额,乃清朝同治皇帝亲笔题书所赐。

萨松朗杰和其美甘丹我们现在已上到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堂,这里被称为萨松朗杰(意为胜界),宫殿内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画像,画像前供有皇帝“万岁”的牌位,牌位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

自七世达赖桑嘉措起,各世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到这里向皇帝牌位进行朝拜,以表明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由萨松朗杰向西便到其甘丹)这个殿堂叫其美甘丹,此殿建于1690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经堂。

六世达赖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从小资质聪颖,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青结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25岁时,成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后流浪到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

由于接触过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他从而写出著名的《仓央嘉措情歌》,情歌优美动人,广为流传,已被译成英、法、俄、日、印地等文字。

      再见,布达拉      观过萨松朗杰其美甘丹,我们现在对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的功能、历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价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会给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

事实上,以布达拉宫价值论,几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宫殿,它的整体布局显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励人们回避现实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尘世,飞向佛国的境界,那么它的空间组合向人们宣传禁欲主义,它的装饰设置更向人们展示了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它综合了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形容彼岸世界的富丽堂皇,佛境福泽的极乐胜事,用人间的财富诱惑人们向天国祈求幸福。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

它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佐证。

      为了更好的保护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拨款维修,特别是1989年,国家对布达拉宫进行历史性的维修,历时5年,先后投资5300万元,派出10多个省、区的15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加维修工程,维修部位100余处,维修规模是布达拉宫重建后(300年来)最大的一次。

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这一民族遗产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使古老的布达拉宫更具魅力。

  第2篇:布达拉宫导游词各位亲爱的朋友,我们现在就到达了著名的布达拉宫脚下。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布达拉宫作为昔日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官”和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市中心的玛布日山上,因该山岩体及土壤略呈红色,所以汉语称为红山。

它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高119米,共13层,大小房问2000多间,红宫与白宫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忉松赞干布时期。

想必大家对松赞干布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这小陆还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他吧。

6世纪初,吐善的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继承了王位。

这位赞普生下来就有很多殊异的地方:他的头上生就一个阿弥陀佛,因此有人称他“双头王”。

双头王生下就会说话,不过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应该是他与文成公主的千古爱情了。

      各位亲爱的朋友,现在我们开始参观布达拉宫。

眼下我们跨过平措堆朗大门的门槛,就可见到门廊两边绘制的“护法四天王(四大天王)”巨幅壁画,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执绢索;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幢。

这里原来有一根用整棵树干做的门闩,曾令许多人惊讶不已,可惜现在巳不见踪影。

这是从布达拉宫正面人宫的必经之路。

      现在我们要经过这个窄窄的廊道,这儿没有窗户,只有几个深邃的墙洞,透过墙洞,大家可以看见厚达数米的宫墙,宫墙是用三合土堆制,石头砌边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建筑工艺在1300年前非常少见。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面积1600平方米、离地面六七十米高的宽阔广场,这就是专供达赖喇嘛在节日期同观赏跳神、藏戏表演的场所,藏语称“德阳夏”,意即东欢乐广场。

每逢藏历十二月二十九,在此举行布达拉宫跳神节,届时广场人山人海,气氛十分热闹。

      大家请看德阳夏的正西面有三排并列的木质扶梯。

中间的扶梯是专供达赖喇嘛上下的。

一般僧众官员和游览者,只能从两边扶棒进出。

现在请大家小心攀扶上下梯,因为木梯有些陡峭。

上了木梯我们就进入白宫了,白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寝宫和施政之地,历代摄政王,达赖经师的寝室、办公之地,地方政府的办公用房,集会大殿等均在此宫。

简而言之,这是一座具有地方政府政权性质的建筑物。

      现在我们已进入白宫,这是松格廓门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周围四壁许多精美艳丽的壁画,有轮回图、坛城图、民俗图等,最著名和引人注目的是东壁的壁画,长安风貌图、文成公主入藏图,生动再现了唐都长安的一派繁华景象和“唐皇五难吐蕃婚使”的故事。

      北壁上则描绘了公元641年唐太宗远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等历史故事和喜庆场面。

参观过德阳夏和达松格括之后,接下来我们到措钦夏和日光殿看一看。

措钦夏建于1645年,是白宫最大的宫殿,可容喇嘛500多名,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地方。

      接下来小陆将带各位登上白宫最高处,也就是日光殿,这里是达赖常住的两套寝宫,由于终日阳光照耀,就算是冬天仍觉得温暖如春,因此称为日光殿。

至此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从布达拉宫的外观形态看,依傍山势,利用地形,使其气魄宏伟,令人仰慕,而内部除了大经堂和佛堂还有我们将要参观的达赖宫殿等以外,其余房间都是狭小拥挤的间隔构造,开间小而布局错综复杂,这是佛教意识的自觉体现,无穷大与无穷小的结合,令人目眩神迷。

      下一站我们将踏入红宫,相信各位一定能收获一份不一样的感悟。

东方佛都自费介绍导游词

你们好

欢迎大家来到东方佛都观光旅游。

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今天由我为大家作沿途讲解,希望我的讲解能为大家带来一个愉快而温馨的旅程。

东方佛都,国家4A级景区,与乐山大佛同在乐山市凌云九峰,世界“双遗产”核心范围内。

辖林地面积千余亩。

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九峰,唐代时“峰各有寺”《大象阁记》,后毁于元明。

东方佛都寻古人遗迹,以恢复唐代风貌为宗旨,始建于1989年,落成于94年,荟萃了世间石刻佛像精品,为四川美院老教授们雕塑,中国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是顾问。

东方佛都,大小佛像万余尊,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睡佛170米,以摩崖石刻雕像为主。

依山取势,林隐千佛,洞中百窟,既展示了佛文化千年的神韵,又留下了现代人传承古人石刻雕塑艺术的足迹。

东方佛都,森林覆盖,野趣横生,有原始自然的古朴。

凌云九峰是乐山百姓心目中世世代代的福祉之地,它始终与传说相伴,被故事缠绕,早在修造乐山大佛的盛唐时代,这里的民众、官员和僧众似乎就对凌云山的九座山峰有一个整体打造佛像的计划。

人们为了实现古人未尽的事业,在与乐山大佛近邻的山峰之上,依山取势,精心雕琢打造出了与乐山大佛互相呼应的佛像群体—东方佛都。

东方佛都,再现了唐代时的凌云九峰,是当今乐山大佛佛文化的延伸。

作为乐山大佛远古呼唤一声应答的长170米的巨型东方卧佛和它身边簇拥着的万余尊用圆雕、浮雕、摩崖造像等不同形式雕刻的佛像在凌云山九座山峰的四峰之中,凹凸藏露,形成四峰连绵、佛光普照、佛像庄严的凌云山佛像群体,用它们的神圣和神秘恢复了一个远去的时代。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