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中有一首诗 形容“徽”这个字的。
哪位高人可以告诉我
最佳答案 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表示回忆 纪念的词语和句子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蓛,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渭谁
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与《丰乐亭记》是同时期的作品,都是作者于宋仁宗庆历五年降职出任滁州时所作。
它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心情。
写作方法上的特点,一是散文和骈体相结合。
二是语言简练。
据《朱子语类》巻一三九:“顷有人买 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
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三是通篇用解释句,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
宋人王应麟认为这种体例本于《易经》的《杂卦》(见《困学记闻。
杂识》)。
[译文]环绕着滁州的都是山。
滁州西南方的许多山,林木山谷格外优美。
望上去草木茂盛并且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水声潺潺,一抬头就看到有一股泉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出来,那是酿泉。
山峰回环,道路盘绕,那里有座亭子象鸟儿展翅那样高踞在酿泉上面的,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是谁
是琅琊山开化寺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
是滁州太守用自己的别号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太守稍微喝了一点儿就醉了。
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给自己起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酒上,而是在山水之间。
他对游山玩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
有时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消散;有时云雾积聚在山间,岩洞就昏暗;这些阴暗明亮、变化不测的景象,就是山里的早上和晚上。
野花开放了,闻到阵阵幽香;好的树木长高了,成为一片浓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就是山里的四个季节。
早晨出去,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就没有穷尽。
至于背负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边人的呼唤,后边人的答应,弯腰曲背的老人和被人搀扶带领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这里游赏。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很肥;用泉水酿成酒,泉水香,酒清澈;野味和蔬菜,错杂地摆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
宴会的快乐,不是音乐,而是投壶的人投中了,下围棋的人胜利了,酒杯筹就在人们手里递来递去,交互错杂,有的人坐着,有的人站起来,嘴里不停地呼喊,这是客人们欢乐的表现。
苍老的脸庞,雪白的头发,倒在客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赏析]这篇《醉翁亭记》是宋代散文名篇,历来被视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的语言平易明畅,写作背景却相当复杂,涵蕴也很丰富,以致评析此文的主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首先要弄清的是:欧阳修为什么一贬滁州,就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作文为记,就这篇文章的内容看,那是由于琅邪山的风景使他陶醉,人与人之间亲密淳朴的关系使他陶醉,那香而且洌的酒使他陶醉。
因此有人说,欧为此文,意在寓性情于游赏。
或者说,纵情山水,表旷达自放的情怀。
但是,这篇文章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时欧年四十,贬滁州已经一年。
他这次被贬,由于论救推行庆历新政诸君子,得罪了守旧官僚。
这些人利用他甥女张氏犯法一事,想把他牵连下狱。
后来事虽大白,他还是被贬往滁州。
欧阳修是个个性刚直的人,读他的《与高司谏书》可知其议论之峻切。
现在邪正颠倒,他无端被诬,心中怎么能没有愤懑,又怎么能自放于山水诗酒
十年前,因为支持范仲淹,贬为夷陵县令时,他曾写信给同案被贬的尹师鲁,肯定了尹在谪迁中“益慎职,无饮酒”的自处之道,并批评了那些一遭贬逐,便“傲逸狂醉”的人。
十年后的今天,写这篇《醉翁亭记》,竟然畅言饮酒,自号“醉翁”,以至苍颜白发,颓然乎众宾之间,前后矛盾,判若两人。
要说这完全是出于性爱游乐,纵情山水,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那么,是不是果如另外一些评论者说的,山水之乐无非是沉郁、压抑心情的饰容,像李白那样,以耽酒自寓其愤世傲岸之情呢
考欧阳修之为人及其所为文,可贵处在一“真”字。
他决不会矫情伪饰,自欺欺人。
他之所以前后矛盾,其中必有一个难以具言的心理历程。
十年前,他写了那封著名的《与尹师鲁书》,透露了一点消息。
那信中说,不少前代名人,包括韩愈在内,“一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因此告诫余靖(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他显然看不起、更不屑做那种患得患失的庸人,他的心有更宽广的天地。
再说,受到打击、遭到贬谪就忧戚怨嗟,反而使那些陷害他的人弹冠相庆,无异于为敌张目。
因此,他诗酒山林,随遇皆乐,显示自己绝不曾因横遭打击垂头丧气;反而意气自若,心态安怡,表现出泱泱君子的坦荡风怀,铮铮铁骨。
这是他在《醉翁亭记》里强调“其乐亦无穷也”的真正原因。
再说,滁州“地僻而事简”,他于无意中得此闲太守,正所谓不幸中之大幸。
滁州又有琅邪林泉之胜足资畅游,可以涤荡胸中积悃。
来滁时过一年,朝往暮归,便渐渐得到一种悠然自适之乐,冲淡了心底的烦忧。
更何况,守滁一年,能使滁州的人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又幸滁州人“喜与予游”,而“与民共乐”正是“刺史之事”(以上几处引文均见作者写于与本文同时的《丰乐亭记》),更足以使他化忧为乐,怀此乐心,以涉山林,则寓目之景色无不献美于前;以临卮酒,则入口之涓滴无不“饮少辄醉”。
“饮少辄醉”也不全限于酒量的大小,而且包含有心之所乐,未饮先如醉一层意蕴。
于此可知,由诫人以“无饮酒”发展到“自号醉翁”,经历了一个从毋为个人忧患戚戚然借酒浇愁,变为真正“得心寓酒”的心理历程。
因此说,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相当复杂,分析时不能以偏概全。
从上述分析看,这篇散文涵蕴是非常丰厚的。
唯其丰厚,故耐咀嚼。
但此文之所以传诵千古,又不限于涵蕴的丰厚,还因为它在艺术上确有独特的成就。
欧文最长于抒情。
在这篇散文里,他要抒发的是被贬滁州一年后的生活情怀。
因此,题目虽是《醉翁亭记》,在“亭”字上反而着墨不多,用主要篇幅来写“醉翁”。
林壑泉亭,无不是醉翁活动的衬景;“日出”、“云归”,无不荡漾着醉翁的诗情雅意。
这样安排重点,写“亭记”却突出人物,不以亭为核心,乍看似乎离了题面,其实扣紧题旨,是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裁剪上独具的特色。
但命题既为“醉翁亭记”,当然又不能完全不点到“亭”。
这篇散文写“亭”虽只寥寥数语,构思也很具匠心。
全文先用“环滁皆山也”一语喝起,写大景、全景。
但这仅仅是远处环视,只可能看见一片模糊的轮廓,故泛言其为“环滁皆山”。
镜头拉近到“西南诸峰”,渐渐望见那“蔚然深秀”之色;再拉近到“酿泉”,便听到了流水潺潺之声;再拉近到醉翁亭,终于看清了亭子像鸟翼一般的具体形象。
这样迤逦写来,切合步行人远近视听之理,又显得层次丰富,胜境迭陈,使读随着作者的脚印,信步神游于楮墨画图之间,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段写山林中的人,先写“负者”“行者”的来往游人,次写坐起喧哗的众宾,镜头扩大,最终写核心人物——“颓然乎其间”的太守,推出“苍颜白发”的特写镜头。
后段写人禽和谐共乐,也是先写禽鸟之乐,而后写众人之乐,最后归结到太守之乐,结末一句直接点出“太守者,庐陵欧阳修也”:都是从大到小,由远而近,最后集中到醉翁一人。
这种移步换形、聚焦一点的艺术手法,使全文重点突出,“醉翁”始终居于画面的中心。
所写事物虽不多,却纷繁有序;林壑之胜,朝暮四时之景,休息、行走的游人,以至喧哗的众宾,幽鸣的禽鸟,这众多杂沓的物态人情,都用一个“乐”字贯串,使文意辐凑,凝而不散。
特别是结处“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四句中两用“知”与“不知”,文势遒劲,一转一深,构成螺旋式层层推进,是一篇之警策,显示出作者炼句炼意的艺术功力。
人多称赞欧阳修的散文富于诗意,誉为“诗化的散文”。
称之为诗,首先要有诗的意境。
前面论析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情景相生,意与境偕,已具诗的意境。
誉之为诗,还必须具备音乐之美,要求韵律悠扬,声情契合。
在这方面,本文也有戛戛独造之处。
这篇文章的中心人物醉翁的心情,是悠然自适、悠闲容与的。
反映这种心情的句式韵律,也纡徐悠远,逸韵从容,自有诗一般的音乐境界。
这就要说到本文连用“也”字的艺术效果。
“也”这个助词,本多用来表判断语气,用于句末,往往表示语意顿结。
欧阳修在这篇文章的许多句子里,却赋予“也”与今语“啊”字情韵相近的特殊的感叹意味,不是休止符而是一个延长符。
全文连用二十一“也”字,构成曼声咏叹的韵致,以表现醉翁悠然自得的心态,这是欧阳修的独创。
欧的史传文字,多顿挫唱叹之美;这类记游乐情怀的文字,却不取顿挫转折而专一反复咏叹。
可见他的散文,因情赋声,具有多种风调,多种情韵。
所谓秋虫春鸟,各有新声,不拘于一格,却无往而不近乎诗。
(摘引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作者:赖汉屏)欧阳修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不属于赋体,实际上也是一首言简意深、优美的散文诗。
欧阳修上《朋党论》后,保守势力仍很猖獗,范仲淹被迫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请求外调,欧阳修也受到诬蔑陷害,于庆历五年(1045)出任滁州知州。
他到滁州的第二年,自号“醉翁”,写下了这篇《醉翁亭记》。
文章既概括精炼,又丰满生动,既有文采,又有气势,既有形象性,又有音乐美。
作者贬官滁州,政治上是苦闷的,满怀悲愤,文章中却表现自己寄情山水与酒,自得其乐。
看去好像没有摆脱封建士大夫寻求解脱与麻醉的生活情调,实际上是包含有政治内容的,不能与一般文人的流连风景、游山玩水等同看待。
作者通过山水之乐,不直接表现苦闷、悲愤,而是以描写与民同乐来显示自己在这远离京城的地方很有政绩,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并不因遭受打击而改变。
写了《醉翁亭记》的第二年,欧阳修在给梅尧臣的信中说:“某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官也。
”意思是我在这里呆的时间愈长,就愈感到快乐,这不只是在从事学习之外有赏玩山水,弹琴饮酒的生活消遣,而且治理地方,过了一年就初步有了成绩,真正懂得了古人不轻视卑小官职的道理。
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醉翁亭记》所写的太守的“乐其乐”。
文章开始从大环境写起,作者像导游一样把读者慢慢引到醉翁亭。
第一段写亭的位置、形势和命名的由来。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蜂,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几句介绍醉翁亭,写法是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层层推进,步步引入。
先是“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都是山,总写滁州的形势。
再从滁州周围的群山,把镜头转向西南的峰峦,“其西南诸蜂,林壑尤美”,写出滁州西南方向的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在这片树林和山谷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放眼望去,那草木繁茂,山林幽深而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
作者又从“西南诸峰”中,突出“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
这时,镜头向着琅琊山曲折推进。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行走约六七里,忽然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举头一看,是酿泉从两蜂之间奔泻而下。
未写醉翁亭,先写酿泉,泉可以酿酒,为下文饮宴伏下一笔,并且已经包含了一个“醉”字,醉翁亭呼之欲出了。
果然,“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山路也随之盘绕,拐过去一个弯,那四角向上翘起的一座亭子,好像鸟儿展翅高飞似地靠近在酿泉旁边,就是醉翁亭了。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醉翁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其背景远处是“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近处是“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醉翁亭则处于“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中。
作者是从大的地理环境和总的山水景物中来让读者认识醉翁亭的。
而山水景物中的山是静的,水是动的,静静的醉翁亭仿佛靠近泉水也凌空飞动似的,作者用“翼然”二字使读者对醉翁亭产生了强烈的印象。
醉翁亭出现了,作者暂时把一路名胜风光放下,先来交代醉翁亭得名的由来。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这是说醉翁亭是琅琊山琅琊寺的和尚智仙建造的。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这是说滁州太守把自己的别号取为亭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这是说太守同宾客到这里来饮酒,稍为饮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以上几句是从醉翁亭的得名说到自号醉翁的原因。
下面再就“醉翁”的“醉”,字进行申述,“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意趣本来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饮酒呢
那是把心有所领会的“山水之乐”寄托在饮酒之中。
文章开头这一段,由介绍醉翁亭到交代醉翁亭的得名到说明醉翁的意趣,三个层次衔接得很紧密,又过渡得很自然,最后点出“山水之乐”。
第二段写亭周围变幻优美的景色,写“山水之乐”。
分两层:第一层写醉翁亭的朝暮景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林霏,指山林间的雾气。
暝,是昏暗的意思。
清晨太阳出来,山林间的雾气就散开了,傍晚云烟聚集,山岩洞穴就昏暗了。
山间的景色就是这样清晨由昏暗而明朗、傍晚由明朗而昏暗,交替变化着。
第二层再写醉翁亭的四时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各用一句来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是说春天到来,野花开放,到处弥漫着清幽的香气。
“佳木秀而繁阴”,是说美好的树木长得很繁茂,一片浓密的树阴。
“风霜高洁”,是说秋天天空高旷,霜色洁白。
“水落而石出”,是写水位下落,水中的山石显露了出来。
四句话抓住典型特征,非常精炼而概括地写出四时不同的景色。
然后作者收结山间的朝暮与四时的两层叙写,回到“乐”字上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朝而往,暮而归”,是表示终日游赏的畅怀尽兴;“四时之景不同”,是表示四季游赏的各有所得。
总之,乐趣无穷。
这第二段极写“山水之乐”,是从山水本身来写的。
第三段写游乐与宴饮,是从游人的角度来写,写游人之乐。
这游人之乐也分两层展开:一层是滁人之游,一层是太守之游。
我们先看滁人之游:“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负者,指背着东西的人。
“负者歌于途”与“行者休于树”二句互文见义,意思是背东西的人与走路的人,有时唱歌走在路上,有时坐在树下休息。
“前者呼,后者应”,是写路上的人彼此打着招呼,见出人很多,而且大家兴高采烈。
伛偻,是俯身曲背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提携,是搀扶带领的意思,这里指小孩。
老年人和小孩都来游玩,身强力壮的人就更不消说了。
所以作者写道,“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这几句是写滁州的人民游赏醉翁亭。
接着写太守游醉翁亭。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山肴野蔌,是山里的野味、野菜。
鱼是山溪里打的,酒是山泉水酿的,野味、野菜也是山里现有的。
一切就地取材,表明太守不讲究豪华,趣味高雅,所以宴会很简朴。
这趣味的高雅,还表现在宴会中的娱乐不同流俗。
作者写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射,指投壶,古代一种游戏,用箭一样的小棒投射长颈形的壶,以投中的多少来决定胜负。
奕,指下棋。
觥,用犀牛角做的一种酒具,这里泛指酒杯。
筹,即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和行酒令的签子。
这几句的意思是,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欣赏音乐。
有投壶的,投中了;有下棋的,下赢了。
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人们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众多宾客欢乐的情景。
有位面容苍老、头发斑白的人在他们中间昏昏沉沉地像要倒下的样子,这是太守喝酒喝醉了。
宴会是那么简朴,游艺是那么古雅,这种乐就脱去凡俗,回应第二段所写的“山水之乐”。
但众多宾客“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欢乐已极,太守却是“颓然乎其间”,醉了;这又为底下第四段的“太守之乐其乐”埋下了伏笔。
第四段抒写太守之乐,并点出《醉翁亭记》的作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这一段主要是写太守与游人“同其乐”。
先写过一会儿,太阳落山,只见人的影子散乱起来,大家跟着太守一道回去了。
人一走,鸟就活跃起来了,在树阴覆盖的地方,鸟飞上飞下,发出一片叫声。
接着,作者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其”字这个指示代词有两种解释:一说是指宾客游人,一说是指太守自己。
解释为太守自有他感到快乐的事情,而太守所感到快乐的事情,其实就是宾客游人获得了快乐。
所以下文说:“醉能同其乐。
”最后,文章由“醒能述以文”点出太守就是“庐陵欧阳修”,收结得很巧妙。
全篇《醉翁亭记》的中心,主要围绕一个“乐”字,一层接一层,有条不紊,自然流畅,写得从容婉曲,千回百转。
第一段由醉翁亭之得名引到醉翁的自号,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二段写“山水之乐”,第三段写游人之乐,第四段写太守与游人“同其乐”。
写“山水之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寄托,虽然遭受贬谪,但能排除政治失意的悲愤,从山水之中自得其乐。
写游人之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政绩,滁人游乐是由于生活安定,太守游乐是由于政务清闲。
写太守与游人“同其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理想。
“与民同乐”,特意点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可见,环绕一个“乐”字所表现的内容,与其说是欧阳修的生活情趣,毋宁说是欧阳修的政治胸怀。
苏询赞美欧阳修的散文:“条达疏畅”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意思是欧文写得明晰流畅,轻快从容,显得毫不费力的样子。
该文正是这样,作者经过精心构思,却出以平易,像是信笔写来,毫不经意,真正做到了意到笔随,自然、轻快、流畅。
《醉翁亭记》融抒情、写景和叙事于一体,文笔非常简洁,善于概括,而不失之笼统,只须一二字,便可以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南宋的朱熹曾说:“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
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
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可见欧阳修是如何的讲求精炼。
醉翁亭的朝暮四时的景色,只各用了一句,便包括无遗。
醉翁亭的游人,只写了“负者”、“行者”,再加上“伛偻提携”,便表现出“往来而不绝”的盛况。
再如第二段写山景朝暮的晦明变化,“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说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就消散了;云烟聚合,山谷就变得昏暗起来。
这里用了“出”、“开”、“归”、“暝”四个词,都是表形态或明暗变化的,放在一起,使静境变为动境,传达出—种跳荡变幻的生气。
该文可谓言简意深的典范,全文只有四百多字,内容却丰富深厚,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读后使人受到欧阳修思想感情的强烈感染,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醉翁亭记》的语言特别显得音韵铿锵。
基本上是什么什么“者”、什么什么“也”的判断句式,一连用了二十七个“也”字,但读起来丝毫不感到平板单调,反而像问答唱和一样,“前者呼,后者应”,高下抑扬,极富于抒情意味。
尤其是文中骈句与散句错杂运用,时而表现整齐的美,时而表现参差的美,使文情与声情很好地统一了起来。
像“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射者中,奕者胜”,这是单句相对。
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是双句相对。
像“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是三句相对。
但有时又有意打破字数相等与句法相同。
如“风霜高洁”与“水落石出”,在“水落石出”之间加上一个“而”字,“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下句“名之者谁”后面却是五个字的“太守自谓也”。
这样,在统一当中,又包含着变化,显得活泼跳脱,姿态横生。
《古文观止》的编者评论说:“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
”这些特点都从不同方面显示了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
清远市清新县红不让景点的简介
好句:1、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的湖面上碧波荡漾,的水波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银光的鱼鳞.我走到甲板,俯身把手伸进水里,水流冲击着我的手,把手往后冲,感觉清爽而有一些舒麻.一丝微风拂过,凉丝丝的,真惬意2、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因为运动可以使人身体健康.我喜欢运动,特别是跑步.3、印入眼帘,两只石龟面对面,头看天,长鸣一声,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呢!这景点就叫“双龟迎宾”.可这还是刚刚开始哩!这让我对后面的风景充满了期待4、一座座高楼大夏耸立在道路两旁,路面焕然一新,由以前坑坑洼洼的路面,变成了现在宽阔的柏油公路,现在树多了,花多了,绿化面积也增多了,一排排整齐的树挺立在路旁,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开的五彩缤纷5、夜深了,遥远的天空仿佛像一件华丽的披风,点缀着一颗颗或远或近钻石般明亮的小星星!看着看着,朦胧的我飘然来到了一片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好多美丽精灵和充满神奇魔力的地方6、夜幕降临,幽静的江面上映着弯弯的月亮和明亮的星星.那弯弯的月亮就像一只弯弯的小船;而那明亮的星星仿佛无数只眼睛一眨一眨的,像在对你说话.皎洁的月光笼罩着韩江,朦朦胧胧的,美丽极了7、仰望着早已微凉的天空,寻觅着天空中最美丽、最亮的那颗星.就算没有月亮照应着它,也还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让我向往,那么的让我迷恋8、休息片刻,继续跋涉.接着是观赏“老鹰戏小鸡”的时候了.你瞧,右边那块石头犹如惊恐万状的小鸡,缩着脖子瑟瑟发抖;左边一石酷似垂涎三尺的馋鹰,望着小鸡,犹若囊中取物.看到这一幕,不禁勾起儿时玩老鹰抓小鸡的回忆9、无山不龟,无石不龟.龟峰的一山一石,一景一观,内在的价值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啊10、我的生活像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有快乐同时也有悲伤.就让我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快乐吧
浙江安吉好玩吗
wo 明天考,给你抄下毕业考试语文试卷(2005.6) 一、 看拼音写词语(5分) suō máo huí móu ān yì zèng liàng xuān xiāo ( ) ( ) ( ) ( ) ( )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12分) 1、 形容人谈论的成语: 、 、 、 2、 六年来,一定有许多名言使你深受启发,请你试着写一条曾经给你启示的名言,并写出作者名称。
3、 你能写出一首送别诗吗
4、 对对子: 北国对 莺歌对 5、 写出句子中与繁体字相对应的简化字。
黄果树瀑布的水花飞溅到游人的脸颊上。
( ) ( ) ( ) (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相关练习。
(15分) 1、那雪白的蓑毛,那 结构,那 的长喙,那 ,增一点儿 ,减一点儿 ,素一点儿 ,深一点儿 。
这段话写出了白鹭的 特点。
2、烟台的海是 ,是 ,是 ,世世代代的烟台 。
3、本学期,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 ,因为 。
四、综合改错(8分) 过去,语文对我可不怎么感兴趣,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已后。
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就下苦工学习。
如今,我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有了进步。
以后,我还要连续努力,挣取得更好的进步。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九寨沟(13分) 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每当天所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称为“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这篇文章中有些词语用得挺好的,值得积累,我要把它给记下来。
(4分) 、 、 、 2、这段话写了很多景物,但我细细地归纳了一下,其实主要是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景物
(4分) 3、人们把这里的湖泊称为“五花海”、“五彩池”,是有原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请你根据九寨沟风景的特点来给她写一条广告语吧
(2分) (二)啄破硬壳(17分) 我们无数次地吃过鸡蛋,但很少有人亲眼看见过小鸡雏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场面。
那一年,我领着女儿到农村去,恰巧遇见了老乡家里的母鸡在孵小鸡。
那是一只芦花色的母鸡,趴在土炕(kang keng)一角草筐里的鸡蛋上倾注着自己全部的母爱。
鸡蛋挺多的,我们能听到小鸡雏(chu chou)在蛋壳里面用力地啄壳的声音,“嗒,嗒嗒……”那声音虽弱小,却震撼着人心,这是小鸡雏在用自己的生命撞击着铜墙铁壁似的硬壳。
过了好久,一个湿乎乎的小脑袋才很艰难地从里面钻了出来。
女儿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啄壳声响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鸡蛋上了。
那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出米粒大小的孔,从那个小孔里看见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hui zhuo)。
这时,站在一旁一直没有吱声的老大娘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她一把拦住了女儿。
大娘说:“孩子,别去碰它,这小鸡雏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你帮了它,也许就是害了“嗒,嗒嗒……”几分钟过去了,那小孔还是米粒大小,似乎没有变化。
女儿为了要帮小鸡雏,她不顾老母鸡威胁的叫声,伸出手来要去剥那个硬壳。
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
老母鸡是最护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它却“冷酷”地让鸡雏自己钻出蛋壳。
农村老大娘无意中说的这句话是那样平凡,而其中蕴藏的道理却让人思索。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3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4分) 平凡( ) 冷酷( ) 3、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分) 4、读带“一”线的句子,再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4分) 问题: 答: 5、大娘的话里蕴藏着什么道理
假如你在场,你想对大娘说点什么
(4分) 六、习作(30分) 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想象,以“孙悟空三考六(2)班”为题,写一篇作文。
字数不少与400字。
孙悟空听说六(2)班连续三次被评为“雷锋班级”,他将信将疑,就前后变了三次,观察和考验了六(2)班…… 二○○五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ào zào hóu lóng lín xún chōng jǐng ( ) ( ) ( ) ( ) shì hào níng jù shēng si lì jié bō lán zhuàng kuò ( ) ( ) ( ) ( ) 二、填字成词 言( )意( ) 浮想( )( ) 尺( )寸( ) ( )而不( ) 气( )( )昂 门( )若( ) 不( )不( ) 高( )满( ) ( )( )常谈 所向( )( ) 万人( )( ) 如( )似( ) 选择两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并说明理由 三、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句: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香飘四野。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把书比作船只,写一句比喻句 四、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 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2、 它写得好不好
说出你的理由。
五、 用平时的积累完成练习。
1、 学了《真情的回报》一文,我不禁想起卢梭的一句话: 你喜欢吗
理由是 2、《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同情,正如古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词中写到 , , 。
但大家都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又如苏轼词中写到 ,
3、写诗句 ,不如 ; ,不如 ,草色遥看近却无。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学而不思则罔,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某日,小青登上黄山后,不由地发出了感叹 , 。
(杜甫诗) 回到家后,她又不由地发出了感叹 , (徐霞客诗)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我们心目中,您是 , 您是 , 您是 , 您是 , (2)、采茶姑娘个个 ,她们用灵巧的双手 地从茶树上 ,绿树 的身影,构成 。
(3)、那雪白的 ,那 结构,那 ,那 ,增一点儿 ,减一点儿 ,素一点儿 ,深一点儿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一: 美 丽 的 放 弃 大雪初晴,阳光轻轻落在玉树琼枝上,森林里静极了。
从耳机里传来的信号指引我们从南北两个方向实现了对“雪雪”的合围。
“雪雪”是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一只戴了无线电颈圈的少女熊猫,中美科学家把换颈圈的日子定在圣诞节之前,旨在给节日献上一份工作成果,添一些喜气。
“雪雪”抱着脑袋在松软的雪被中酣睡,被雨水洗涤得一尘不染的身体,白毛如银、黑毛似漆,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她睡得太香甜了,毛茸茸的小肚子在有节奏地起伏,全然不知麻醉枪的准星已在很近的地方盯上了自己。
众人卧在雪地上,数着分秒等夏勒博士下射击令。
但见胡教授和夏勒博士会意地挥挥手后,却让全体人员立即撤退。
博士说,“雪雪”睡在离悬崖很近的地方,担心它中枪后受惊,懵懵懂懂掉下崖,所以放弃了这次行动。
我们无可奈何地露出冰冻的微笑。
由于放弃了射击,“雪雪”可爱的睡态才永远铭记于心里。
其实,在森林里我们常常看到放弃,比如,老树放弃了生,轰然倒下,让许多小树得以分享一片蓝天。
大森林是因为放弃而美丽,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总以为得到才是美。
试试放弃吧,也许,放弃对我们也是一种美丽。
1、“雪雪”可爱的睡态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2、胡教授和夏勒博士为什么要下令放弃射击
3、“得到才是美”,你对这种观点有什么看法
简单说出理由。
4、请举一实例来说明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短文二: 母 爱 的 力 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
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
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 ① )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
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 ② ),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
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 ③ )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 1、 给文中标有①②③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
① A、恳求 B、哀求 C、要求 ② A、希望 B、期望 C、渴望 ③ A、抓住 B、攥紧 C、牵着 2、 这位女护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3、“女孩苏醒是个奇迹”,请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4、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一句。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这位女护士说些什么呢
七、习作表达 在你的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对手吗
你和他(她)之间又发生过什么事呢
请你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迹端正,400字左右。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题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卷首寄语------同学们,经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
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祝你成功
积累运用。
(30分) [试题说明:旨在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积累,培养良好的习惯。
] 一、给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后打“√”。
(3分) A.屋脊(jī)宫阙(què) 吮吸(yǔn)鏖战(áo)凌晨(línɡ)( ) B.锃亮(zènɡ)眸子(mǔ)弹琴(tán)河畔(pán)了望(liáo)( ) C.吓煞(shà) 蜷曲(quán) 鸟瞰(kàn) 音乐(yuè) 鸟喙(huì) ( ) D.惬意(qiè) 衣冠(ɡuān)松散(sàn) 炽热(zhì) 憧憬(chōnɡ) ( ) 二、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句子后打√。
(3分) A.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躁的海棉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 ) B.在清香的碧螺春荼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 ) C.秦兵马俑维妙维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在雕塑史上决无仅有。
( ) D.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校园,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 ) 三、临写下面的字,注意写得正确、美观。
(2分) 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
四、根据要求写成语。
(6分) 1、写出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时间快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运用古诗词(6)。
1、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2、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3、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积累感悟。
(10) 1、郭沫若的《白鹭》一文,赞美白鹭________是一首精巧的诗,________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白鹭的精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季节烟台的海。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是可爱的,古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诗作也不计其数。
请你从本册课文中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默写在下面: 题目: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
(10分)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运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 1、根据提供的情境写一段话。
新课程提倡小学生多读课外书,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要去书店买书,他们邀请你前去参谋,你将怎样指导他们选择书籍,请有条理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写文章写信都可以用电脑代替,且电脑打印出来的字美观整齐,有些人认为现代化的书写工具,不必再费神地练字,对此,你的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25分) [课标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应充分让学生体验、感悟,以培养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一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片段,解答题目。
(8分)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我写作( )我有才华,( )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这种感情。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于享受。
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
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吃白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个我们能办得到,( )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 ⑴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⑵上文是著名作家 __________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讲的一段话。
在这段话中,作者多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处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段话,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感悟到比生存更有价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作者多次运用了反义词。
认真默读,至少把其中的两组摘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5分) 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
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
空中弥漫着淡淡的画像,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铺开万道金光,茶园也被染上了一层金色。
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⑴“整个湖山醒来了”一句中的“湖”指的是_______ 湖,山指的是湖边的_________ 山和_______山。
⑵文中形容茶树绿得浓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与“神采飞扬”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几句话写出采茶姑娘采茶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三(12分)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
不过,他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
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一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使他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
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就是当时的事实。
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
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
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
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
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⑴给文章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画出文中表示“绚丽多彩”意思的句子;用“……”画出文中表示“铺天盖地”意思的句子。
⑶你认为旅行鸽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⑷你从旅行鸽的命运联想到什么
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30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以下习作贴近学生实际,使每个学生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 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像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
”在你的生活中,有过那些快乐和忧愁
你是怎样和别人分享的
选一两件事写下来,题目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