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贵州独山导游词

贵州独山导游词

时间:2016-10-20 21:24

都匀导游词

座落在苗岭山脉南侧,风光无限的黔南自治州首府都匀市,是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信息中心,贵州省实施“南下”通道经济开放带动战略的前沿城市,也是“南下通道”和东联西进的重要节点。

在面积22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45万布依、苗、水、汉、侗等31个勤劳奋进的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7%。

各民族辛苦劳作,共同建造着这片美好的家园。

有着广袤丰硕的资源、水资源蕴藏丰润、生物资源门类繁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享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斗篷山海拨1961米,山中峰奇谷秀,迷人的风光数不胜数。

都匀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民族节日可谓“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较有影响的节日近100个。

市区及近郊分布着中央、省、州、市属企业200多家,乡镇企业3000多家,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药业等行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占整个黔南州的40%以上。

农业产业化已开始起步,并初步形成茶叶、蔬菜、经果、饲料加工、优势药材等产业。

都匀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历史名茶。

电话实现计算机网络程控化和国内外直拨。

开通了数字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和因特网业务,形成了都匀通向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网。

全市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共有国、省、县、乡道路及工矿区道路184条,总长921.5公里。

即将竣工通车的贵新高等级公路北接贵遵高等级公路和成渝高速公路,南出湛江、北海、西联滇藏,东接凯麻高速公路直通湖广。

西部铁路干线之一的黔桂铁路横贯都匀,使成都、重庆、昆明与广西柳州虽相距天涯却近若比邻,贵州通往东南沿海的湘黔铁路与正在施工的国家重点工程株六铁路复线的最近枢纽车站距都匀仅半小时车程。

因此,都匀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使都匀成为南下通道和东联西进挤进东南亚经济圈的“桥头堡”。

成为东南沿海经济战略西移的“落脚点”。

都匀市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黔南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贵州省的新兴工业城市。

市境位于贵州省南部偏东地区,地处东径107°7′至107°46′,北纬25°51′至26°26′之间。

东与丹寨、三都县毗连,南与独山、平塘县接壤,西与贵定县相邻,北与麻江县交界。

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63公里,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

都匀是贵州的南大门,市区西北距省会贵阳铁路里程146公里,东南距广西防城港的直线距离不足400公里,为贵州离海港最近的城市。

贵州日语导游词,就是那16个景点的

茘江风景区は樟江の河大なカルスト森林景色をメインとし、またイー、水、ヨウ、ミョウ等少数民族风俗も融合された景色である。

 茂兰カルスト森林は繋がる森林を特徴とし、内外専门家に地球カルスト保存上唯一の宝石と称えられる。

 茂兰カルスト森林は木、石、水、藤、高木、潅木を完璧に融合させ、大自然のマジックを表している。

 小七穴风景区は奇、秀を特徴とする。

山、水、林、洞窟、湖、滝が一体に融合される。

森が深く、変わった石が多く、滝がとうとうと流れる。

主要な観光スポットは涵碧潭、小七穴桥、ラヤ瀑布等がある。

とうとうと流れる滝は、合计で68段となっている。

忘れがたいのは原始森林に囲まれた鸳鸯湖。

この湖は海抜700mのカルスト群峰に位置し、原始森林に囲まれて、まるで、世から离れ、ひっそりと息を潜める美しい少女のようである。

 小七穴风景区は美女であれば、大七穴风景区は强い男である。

景観は険しい山々で世に知られる。

原始森林、峡谷、洞窟、地下湖がメインとなる。

洞窟の中に滝があり、滝の下に湖がある。

山谷に绝壁があり、峡谷に桥がある。

最も人の目を引くのは天生桥である。

桥の幅が50m、长さ100m、高さが100mもあり、「东方の凯旋门」と称えられる。

 水春河风景区は樟江上流の长さ20キロの水墨画である。

川の両岸に峰が林立、川の水面が镜の様に见え、まるで一枚大きな水墨画に见える。

主要観光スポットは梅滩、苦竹滩、白石滩、姉妹峰、龙王洞等。

最も有名なのは峡谷の间での急流下り。

  现在、风景区に広西南丹、环江、金城江と贵州の麻尾、三都、独山、都匀、贵阳まで繋がる车道がある。

黔桂鉄道の要害に当たる麻尾駅から小七穴风景区までは36キロ、建设途中の茘波から県の町までは9キロ。

県町から乗车して水春河の急流下りのスタート地点までは15キロで、各観光地までの交通は非常に便利である。

介绍息烽玄天洞的导游词

玄天洞的出名始于明朝末年,时有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云游此,见此古洞,认为是一个修仙炼道的好地方,便不离去,就地请人在洞内修建两间小屋,利用剥下的树皮盖顶,取了一个很随意的名字:木皮庵,供奉的是道家祖师之一的玄武大帝(亦称真武大帝),故也叫玄帝庙。

自此,玄天洞香火日盛,并不断扩修,最盛时,这个3400平方米的洞内,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即三清殿)3间,上殿7间,下殿3间,外加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

洞内供奉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师:玄武大帝、李老君、邱祖(邱处机),后殿供玉皇大帝,玉皇两侧为金童玉女及四大天王。

玄天洞是位于息烽县城东8公里南望山麓的一个天然溶洞,洞顶高处15米,宽54米,深130米,洞内总面积3400平方米,仅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

洞前和洞内原有明朝以来修建的玉皇殿、三清宫、地母庙等建筑。

抗日战争期间,玄天洞成为“息峰集中营”的监牢之一,1938-1946年,抗日爱国虎将杨虎城将军与家眷被密秘囚禁于洞中,与世隔绝近8年。

玄天洞前方是一座大山,两山中间形成一个峡谷,中有一条小溪。

玄天洞至谷底高差103米,原有毛石小路,2000年后已修成石阶梯,有570多级。

后来又在离玄天洞洞口约300米处发现一个溶洞,深300余米,洞中立着一钟乳石,活像一个老妇人,人们把它尊为地母,在洞前修了一座大庙,名地母庙。

由于香火旺盛,游客日增,一到谷底就必须爬山,很不方便,又在山脚平处修了一座长五间带厢房的庙,内供道家三清,所以取名三清宫,因上玄天洞从这里起步,所以人们又把这里称为“踏脚寺”,士人认为太俗,改称“塔脚寺”。

从远处看,玄天洞像山张着一张嘴;从洞内看,又像一口反扣着的锅。

洞口有一棵古樟,树龄500多年了,仍枝繁叶茂。

这个古洞在深山中沉睡了亿万年,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发现。

半月云游至此,看见此洞,认为是一个修炼的好地方,便在洞内修了两间小屋,因无需遮雨,所以只用建屋时剥下的树皮盖顶,故名木皮庵。

半月道人在洞内供玄帝像,此洞因此得名“玄天洞”。

半月开始布道后,玄天洞香火日盛,方圆数百里都有人来进香听道。

清乾隆年间,地方人士集资重修,后又不断扩建,到民国时期,洞内3400多平方米的地方已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3间、上殿9间,加上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

洞底有一眼小泉,用竹笕引入厨房,可供数百人饮用。

洞口处有一幅石刻对联,上联是“玄机活泼”,下联是“天理自然”,横批“玄天石洞”。

洞内正殿有两道高1米左右的石堡坎,石坎上有花鸟图案和神仙人物故事均精雕细刻。

人物大小不过数寸,但形态逼真,是难得的石雕珍品。

洞内有石雕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师:真武大帝、李老君和邱祖(邱处机),后殿供玉皇,玉皇两侧除金童玉女外,还立着横眉怒目的四大王,象征风、调、雨、顺。

贵州独山的著名旅游风景区有哪些

独山是距南最近的省级森林,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区,山产中国四玉之独玉。

公园位于南阳中心城区北三公里处,跨越面积四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七平方公里,独山森林公园划分为三大景区:森林旅游区,生态观光区,休闲娱乐区。

山体浑圆,海拔367.8米。

属典型的南北过渡带气候,山上种有合欢、香樟景观林,还有40多亩毛峰茶园,给人以北雄南秀之感。

独山山林总面积6063亩,森林覆盖率95%,郁闭度0.9,树种以麻栎为主的松,柏,女贞,栾树,合欢竺针阔混交林,另有侧柏,火炬松,雪松纯林400余亩,白河一级橡胶坝水面一万余亩,与独山山水相映,宽阔的独山大道和滨河路使独山森林公园与白河游览区形成闭合的生态系统。

山水相依、山城毗邻、交通便利。

独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

山顶独山祖师宫原属全国四大道教丛林之一的玄妙观下院,规模宏大,人称南武当北独山。

山东侧佛教名刹豫禅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初年,三国时期有刘备屯兵于豫山寺的记载。

历年“三月三,上独山”,香客如云、游人如织。

庙会集中反映地方风情的民间工艺、艺术、土特产、风味小吃等民俗文化,最高日接待量近8万人。

唐代诗人李白曾登山赋诗,他在《忆崔宗之游南阳感旧》中写到“昔在南阳成,唯餐独山蕨”。

张衡在《南都赋》中描绘独玉“其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隋珠夜光”。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独山孤峰峭立,怪石瘦碧”。

泰山导游词350字作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导游张鸿霄。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旅游观光。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海拔1545米,为我国五岳之东岳。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

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庙。

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为历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

你们看,这是岱庙主殿天贶殿,是我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

岱庙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块,多藏于汉柏院内。

大殿前还有秦始皇的无字碑。

院北东御座是帝王来泰山封禅时休息的地方。

岱庙真是一个历史文物、诗文、绘画、书法、雕刻艺术的综合博物馆啊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主峰。

主峰的东侧有一个观日石。

传说古人爬山时,很难看到日出,人们齐心协力从山上搬来一块大石头,成了今天的观日点。

现在人们只要站在观日点上,就可看见日出了。

大家休息一下,留个影,如果留完影的话,请跟我一起下山。

游客们,泰山的景色确实很雄伟。

如果您还没有尽兴,那就带着您的亲朋好友再次来泰山旅游观光。

小张在泰山随时恭候您的光临

谢谢大家!

独山有什么好玩的?

翠泉森林公园是贵州独山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三大景区之一,由县国有林场开发建设,面积为1.5万亩,2006年列入贵州省委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景区。

从2001年10月始建,2003年8月开园以来,翠泉森林公园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了6公里入园及环山油化公路、2万平方米停车场,2公里木步道,一座三星级翠泉会议中心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3000平方米游泳池,2000平方米演出广场,休闲长廊,烧烤城,斗牛场,雪莲洞,高尔夫练习场,念佛堂,2个网球场,6000平方米滑草场,空中溜索,观景亭,森林生态文化园等48处景点、景区项目,初步形成以森林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培训为特色的森林景区。

公园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承接各类活动及会议50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009年10月26日,投资800万元的省级休闲度假示范区标志性工程——翠泉休闲度假区隆重开业,森林中五栋豪华、温馨、考究的别墅矗立在世人面前,她朝示着翠泉森林公园服务品味大幅度升级,已开始由中、低端向高端接待水平迈进。

翠泉公园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迎接四海宾朋,逐步成为贵州南部休闲、度假、会议的人间天堂。

深河桥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座桥。

日军从卢沟桥开始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西南腹地最深入处即深河桥开始走向灭亡,它是侵略者灭亡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丰碑。

深河桥抗日文化园位于独山县城北9公里处,园区占地500亩,景区交通便捷,210国道和贵新高等级公路穿园而过。

园区以自然生态、绿化空间和水体作为景观背景,主干路和次干路两条步行道作为整个景区骨架。

深河桥抗日文化园是贵州省抗战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园区主由入口广场、卢沟晓月、民族门、万魂墙、贵州省抗战陈列馆、黔南人民抗日纪念碑、烽火台等组成。

贵州抗战陈列馆保存有大量抗战时期的文物,以及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投身抗日救亡、英勇抗敌的历史事实。

独山地处贵州最南端,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系喀斯特岩溶地区,自然风景优美。

独山北部是深峡幽谷、飞瀑流泉、百里杜鹃花和天下奇石翻天印、风动石,南部为奇异的峰林溶洞和温泉。

人文景观有烈士陵园、影山草堂、兔场摩崖(莫友芝先生故里)、牟尼桥、黔桂公路标志碑、翁奇奎文阁、独山观(独秀峰)、抗日深河桥纪念碑以及当地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自然美与人物美在这里随处可见。

济源黄河三峡玄天洞导游词

构造奇特、玄妙莫测的玄天大溶洞位于黄河三峡凤凰山的半山崖中,与王母洞、娘娘龛和夫子堂毗邻。

该洞是2009年河北一驴友在黄河三峡景区登山探险中意外发现的。

两年来,景区根据玄天大溶洞保护开发方案,在地质、洞穴、美学等方面专家的现场指导下,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使玄天大溶洞打造成为集地质科普、上古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集科普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大型景观溶洞。

玄天大溶洞全长2000余米,有大小12个厅。

120万年前黄河漂天时在这里留下了很多泥沙,早期人类在此居住留下了多处遗骨、遗物。

洞内起伏跌宕,构造奇特,拟人状物,玄妙无限,是远古时期罕见的一处地下暗河奇观。

全洞以道文化为主线,将天龙地龙文化、王母寿文化、娲皇文化、风水文化及忠孝仁义文化等相串连。

洞中景点繁多,意趣盎然,探游此洞,可使游客达到地质科普认知、文化感悟心灵、参与体验快乐之感受的一处大型溶洞,为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精品地质奇观。

独山的传统文化

独山花灯的形发展简述编辑独山花贵州南路花灯的代表,它历史悠久,据打羊乡墨寨八十多岁的布依族花灯老艺人介绍说,他祖父那辈就唱花灯来的,按此推算花灯在独山流传至少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

独山花灯最早是“地灯”,其源于正月闹元宵玩灯的习俗。

《独山县志》风俗篇载:“上旬内(正月)街坊龙灯彼此争胜,尤以无宵为最,自十一日至十五日,土民具香楮,酒脯於祖墓前展拜曰:上灯。

此后市人开张、书童上学皆择吉,乡村龙灯间有习灯唱者,或具帖赴某村庆贺或某村招之演唱,同曰:‘玩年’。

”“地灯”,顾名思义是一种不择场所徒步于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

多以扇帕为主要道具载歌载舞,通常与闹元宵的耍龙、舞狮、划早船、车车灯等一起,通称闹花灯,后“地灯”的表演形式被“还愿”的习俗所借用,形成“愿灯”,其内容是娱神、酬神了愿,驱魔去邪、消灾化结等,代有封建迷信色彩。

“愿灯”逐渐形成一整套的程序,其中要扎灯、塔台唱灯。

就出现了“台灯”。

从清咸丰间(1851)年,愿灯盛行独山城乡时,歌舞中就带有戏的成份,如《打头台》已经由歌舞发展到人物,有故事情节的别具风格的“灯夹戏”。

“台灯”表演分为两部分。

开台的第一个节目是《踩新台》,接着是《打头台》,俗称“打花折”,之后才出折子戏(正戏)。

“台灯”的出现,标志着独山花灯戏的形成。

独山花灯遗产丰富,有300余首曲调,40多个舞蹈身段动作,上百个传统剧目。

独山花灯最早是以歌舞为主,演出节目有《灵宫扫台》、《踩新台》、《打头台》等,随着历史变迁、变通便达、商贸繁荣、人流频频,外地文化不断传入,加之花灯艺人们与领省民间艺人的交流、创造,使独山花灯这一地方民间艺术逐渐丰富,不断发展。

出现了如《红灯记》、《金铃记》、《八宝记》、《莽蛇记》、《槐荫记》、《还魂记》、《五鼠闹东京》、《九件衣》、《前娘后母》等花灯传统剧目。

然而,旧社会在历封建统治阶级歧视和禁固下,花灯受到统治者的桎梏和摧残,故发展缓慢。

演出剧目多系根据当时流传的唱本或民间故事编演,无固定的唱词,多系演出时表演者根据剧情随意发挥。

称所谓“条纲戏”。

演员均为男性,男扮女装。

建国后,独山花灯发展很快,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

五十年代可称独山花灯繁荣的一个极盛时期。

解放后,在党的“双百”文艺方针的指引下,独山花灯获得了新生。

民间花灯班(队)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

据统计,58年县境内的专业余花灯团、班(队)已有170余个。

53年县举办首届民间文艺会演,各方花灯艺人汇聚,登台竞艺。

独山花灯这一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丰富多彩的传统花灯剧目《踩新台》、《打头台》、《红灯记》、《鸟金记》等,初显它艺术的魅力。

随后县成立了业余花灯剧团,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余文艺工作者对花灯的优秀传统剧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

在省、州艺术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下,独山花灯从剧目创作、音乐、表演到舞美等方面逐步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并先后培训了一大批业余花灯骨干,整理和创作了一批优秀节目,如《妇女矿工排》、《蛇郎》、《红花遍地开》、《姑嫂忙》、《包二回门》等。

县及州、省连年举办民间文艺汇演,使演出的水平逐步提高。

56年贵州省花灯剧团在独山成立,对推动独山花灯的发展取到了积极的作用。

58年县开办了文艺学校,培养一批年青的花灯艺术骨干,随后建立了半专业性质的独山花灯剧团,创作挑练演出了一大批花灯剧目,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花灯早已成为城乡各族群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地方艺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5年在县第三届民间文艺会演中出现了独山花灯诞生以来的第一个女旦角,就是基长区上道乡新民村井寨的女青年罗天兰。

当时她与花灯艺人石玉成(也是她的师傅)表演《打头台》,引起了全县轰动,。

此后众多有文化的姑娘也爱上了花灯,加入了花灯演出队伍,登上了文艺舞台。

这意味着“好女不看灯”的年代已经结束了,独山花灯已进入“好女唱新灯”的新时代。

六十年代,独山花灯发展处于底潮。

县花灯剧团由于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生存艰难,于61年底自行解散。

此时,农村的花班(队)也走的走,散的散,活动萧条。

65年县组建独山县农村文化工作队,创作和移植了《夺印》、《打铜锣》、《补锅》、《一袋麦种》、《办喜事》、《跑驴》等一批花灯剧。

深入农村巡回宣传演出。

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同时对花灯的传承取到了一定的作用。

66年中旬,“文化大革命”开始,文艺也进入“十年动乱时期”。

县文化系统一度陷入派性斗争。

69年农村文化工作队解散。

花灯一度被视为是“封、资、修”的东西铲除。

民间花灯班(队)地被勒令改散。

花灯生存极为艰难。

七十年代,全国戏剧改革,进入“样板戏”时代。

虽然样板戏搞的是“三突出”,“一花独放”。

但从客观上讲在戏剧的改革方面是取得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3年县文化馆重新恢复建立后,县组织了一批专业余文艺工作者对花灯移植样板戏进行研究,先后移植了《沙家浜》、《红灯记》选场(段)和《龙江颂》一、二、八场。

推动了独山花灯戏剧的改革。

使花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主要是在音乐创作方面,改变了以前配曲、套曲的方法。

采用了新的创作方手法。

在做法上,一是作者在充分熟悉素材(花灯曲调)的基础上,从中选出特性的基调或特性乐句、乐汇,重新组织柔和,加以发展;二是根据剧情、人物性格和唱词的长短,采用拉长、缩短的手法,对同一素材作不同调试处理,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三是采取主题贯串法,在一个人物的各个唱段中,根据剧情需要、运用同一素材来变化发展,由此既保持了独山花灯音乐的风格,又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在演(伴)奏上实行分谱,较前跨了一大步。

同时在乐队编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文场:计有花胡、二胡、板胡、高胡、中胡、大胡、月琴、三弦、柳琴、大提琴、杨琴、单簧管、笛子、笙、锁呐等;武场:计有板鼓(兼堂鼓)、小锣、小钗、大钵、大锣、水钗、木鱼、碰铃等。

另外,在舞美方面也有很大改进。

采用了硬景记(画档)、软景(沙网)尤其是使用了背景投影,加上灯光色彩变换更增加了舞台的效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在党政改革开放路线的指引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独山花灯又恢复了生机。

农村民间花灯队又活跃起来。

据80年代初县文化部门开展“三项调查”(即民间艺术形式,民间组织和民间艺人),县境内民间花灯班(队)计有百余个,其中季节性活动的有70余个,有很多花灯队(班)在演出形式,创作和演出水平上有很大的发展。

如下司拉查村花灯队,能移植演出大型古装花灯剧《审椅子》、《奏香莲》等,并创作演出了《打葵花》、《追猪》、《红管家》、《落榜回家》、《送公粮》等一批现代花灯剧目。

伴奏武场阵容也较宏大。

又如基长镇基高村花灯队,除演出《包公斩国舅》、《莽蛇记》、《金陵记》、《张郎休妻》、《铜盆记》等传统花灯剧目外,还创作演出了《双喜临门》、《婚事新办》、《戏中戏》、《只生一个好》、《社教队下乡来》等花灯节目。

再如麻万镇平原村花灯队,村支书带头,紧密配合形势创作并演出了《情满人间》、《顾二公》、《三延婚期》、《两分田》、《李村长上任记》等几十个花灯节目。

既活跃和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

从专业方面看,82年县建立了民族文工队。

二十年来创作演出了一大批现代体裁的花灯节目。

花灯小戏有:《哥笑了》、《春归校园》、《归家》、《邻里情》、《老部长》、《金鸡常呜》、《凤归桃林》、《鹊桥会》、《铁税官》、《拜年》、《送药》、《舞步情》、《山村女教师》、《收费风波》、等;花灯歌舞有《春恋》、《雨情》、《辣媳妇》、《地灯舞》、《泉浴》、《绣女》、《相亲》、《五姑游春》等,曲艺节目有:《文化中心好》、《哥俩接爹》、《送崽上学》、《闹店》、《憨哥进城》、《同心树》、《太平石》、《残汤宴》等。

县文工队常年深入农村演出,既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也弘扬了花灯艺术。

在参加历届省、州,以至全国性的会(调)演中多次获奖。

并多次到邻省、邻县,外专州演出,深受观众欢迎,以至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总之,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是独山花灯繁荣和发展的辉煌时期。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花灯艺术创作极度繁荣,城乡广大专业余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深入生活,紧扣时代主旋律,创作和演出了大批现实题村的优秀花灯剧目,充分展现了独山花灯艺术的时代风貌;二是挖掘了花灯艺术的表演形式,使独山花灯的表演形式不断扩展和完善,歌舞、戏剧、曲艺等表演形式具全。

从而丰富了独山花灯艺术的表现力;三是在花灯舞蹈创作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

由原来说唱歌舞形式向纯歌舞发展,由情绪舞发展到情节舞。

如《雨情》,按照写舞蹈脚本,作曲、编舞的创作程序,采用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主题。

舞蹈力求有创意,如《地灯舞》,采用传统的地灯锣鼓伴奏,加上吸收了地方民族舞蹈动作,更突出《地灯舞》火爆热烈,纯朴粗犷的艺术风格。

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开展文艺十大集成志书的收编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帮助下,通过县文化部门上下共同努力,先后完成了“独山花灯音乐集成”、“独山民间舞蹈集成”和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以及文化志、戏曲志、曲艺志等资料的收编工作,为独山花灯的继承和发展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90年代中期,全国推行文化先进镇、文化先进县、文化乡、艺术乡、“蒲公英”计划、文化带等文化工程建设。

94年基长镇被省命名为“花灯艺术之乡”,97年我县被省命名为文化先进县,97年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2独山花灯走进金色大厅编辑地处贵州省南大门的独山县是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其建置可远溯至汉代、三国牂牁郡的毋敛,系布依、汉、苗、水族等多民族聚居地,这里盛开着一朵非遗奇葩“独山花灯”。

独山花灯源于“社”的祭礼活动,从功能上分:一为崇尚天地与自然,二是娱人精神情感;从形式上分:一为地灯,二为台灯。

它以灯戏兼容的独特风格,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优美的舞姿与曲调闻名于世,是独山人特殊的生活方式、民族个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习性“活”的显现,展现了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独山人达观与进取的精神。

2003年,文化部特授予独山县基长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8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独山花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经历了500多年活态流变的发展传承,独山花灯从此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

独山人都以“花灯人”为自豪。

在独山,不管是重大节庆或是祭祀活动,唱花灯都是必不可少。

“人人会拿花灯扇,个个会唱花灯调”,这是独山花灯普及化最真实的写照。

在独山,学生书包里装着、手里拿着花灯扇,已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独特的景观,而开展花灯“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的“四进”活动,无疑是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巨大推动。

有着9年花灯表演经验的布依族姑娘罗来红是独山花灯民族文工队的一名普通演员。

来自布依山寨的她,从小就跟随大人看花灯、听花灯,被花灯艺术的精髓深深吸引。

当她在舞台上表演时,那种激情与亢奋、灵魂被震慑的感觉是她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我的生活充满花灯,60岁后我还要演花灯,”这是笔者与独山花灯友人聊天时,最为真挚的感动……如今,独山花灯更形成了产业化发展,大街小巷飘扬的都是花灯的韵律,音像店里摆放醒目的也是花灯光盘。

为满足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独山县花灯领导小组还组织创作了大量优秀曲目。

这里几乎每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的花灯演出队,在保持本真性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演出,独山花灯已然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周边省市……在与现代多元文化的融合中,独山花灯也做了很多尝试与创新,特别是借鉴交响乐的理念来丰富花灯,并与歌舞剧、影视剧结合,树立独山花灯文化的高度。

“在独山花灯普及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则是文化制高点问题。

”独山县文化局局长、独山县非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池继霞介绍,“先占领文化制高点,打造独山花灯精品,以辐射更广的人群,从而拉动独山花灯金字塔塔基的建设。

”2009年3月16日,独山花灯登上了世界音乐艺术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干哥干妹踏青来》、《牵牛郎郎要接亲》、《踩新台》等原生态的天籁之音折服了音乐之都,独山花灯也迎来了更加璀璨的未来。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