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关于越王山的导游词

关于越王山的导游词

时间:2013-05-26 16:34

越王山的介绍

各位团友,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面积为50平方公里。

它由五泄湖、桃源、五泄禅寺、东源五泄瀑布、西源生态峡谷等重要景区组成。

五泄瀑布是风景区的精髓,一泄娟秀奇巧、二泄珠帘飘洒、三泄千姿百态、四泄烈马奔腾、五泄,香港报纸誉其为“神州第一飞瀑”。

五泄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400多种,草本植物600多种,7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五泄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他的地理学巨著中记述了五泄山水。

赞其日:“水势高急,声震山外,望若云垂。

”1100多年前,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慕名五泄山水,在此建造了五泄禅寺,广招弟子,传播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的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从宋、元、明、清到民国,历代名人,如著名地理学家、诗书画篆四绝的徐渭、古代人物画大师陈洪绶、清宰相刘墉()以及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作家等都游览过五泄,或吟诗作画,或题词撰文,对五泄风景赞叹不绝。

【叠石岩】五泄的第一个景点是叠石岩。

它高约100米,长约400米,径直向五泄溪斜伸过来,它是风景区的照屏,使其欲露先藏。

民间传说,五泄过去老发大水,冲毁了田地庄稼,老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次,天上神仙驾祥云路过此地,只见下面波涛滚滚,五泄又在发大水,五条玉龙又在作孽。

他动了怜悯之心,手抓神仙土向下撒,谁知土高一尺,浪高一丈,连施了几十把土,才将洪水止住。

这几十把土堆叠成叠石岩,成为五泄一景。

大家看,“叠石胜景”这几个摩崖大字,是著名书法家钱君訇先生的墨宝。

【五泄湖】我们站在五泄湖大坝上,可以感觉到凉风习习,面前的五泄湖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五泄湖呈狭长形,弯弯曲曲长2公里,水容量为1O01万立方米。

大家看,这是夹岩峰,它高200多米,巍然屹立,弧形的岩壁,上倾下收,超过了90度,非常险峻,那裸露的碎岩是地壳剧烈变动时高温凝结而成,古人写诗赞其日:“皱瘦石骨透,兀立干仞壁。

游履阻攀跻,猿猱竞跳踯。

”下面我们乘船去湖中游览,看一看两边的风光。

大家看,这夹岩峰光滑陡壁处,凿刻着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沙孟海题写的“五泄胜景”四个大字,增添了这里的风采。

大家猜猜看,母个字的大小有多少?直径有10米,真是气势豪迈。

这里有一个山洞,叫夹岩洞,深约20米,高16米,原在半山腰。

山脚有夹岩庙,后来建造了水库,庙成为水底龙宫,而这洞刚好在水面上,成为湖中一景。

往西面看,有一只千年乌龟头傲蓝天,整个身子贴在岩壁上,四只脚爪奋力撑在岩壁上,在陡峭的石壁上爬行。

传说,这乌龟在五泄修炼了千年,要上天成神。

这是仙桃峰,传说在瑶池中设蟠桃盛会款待诸路神仙,被封为“齐天大圣”的偷吃蟠桃,慌乱中跌落一只掉到五泄。

据说这蟠桃6000年才一熟,凡人吃了“霞飞升天,长生不老”。

这是杜鹃峰,因山上多杜鹃而名,五泄的杜鹃,不仅种类多,而且覆盖面广,据初步统计,有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黄杜鹃)、马银花等十多种,每年4—5月份,满山遍开,使五泄成为花团锦簇的世界。

大家往这边看,山顶下面有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矗立,上面大的一块好像是老和尚合掌向外拜,下面一块小石头好像是小和尚双手合十向里朝拜,石头上的灌木草丛,恰似袈裟披身。

所以这座山叫“老僧峰”。

老僧峰对面的山叫施姑坪,传说,2400多年前吴越交战,西施被越王勾践选中送往吴国,西施的小姐妹们逃到这里隐居,故名施姑坪。

施姑坪临湖一侧的山峰,侧望犹如巨大的手掌笔直竖立,五指合拢指向青天,故名“仙掌峰”,仙掌手心有一个野猫洞,洞内长有一株千年白牡丹,传说吃了能成仙【桃源】 桃源景区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翠峰环绕,五泄溪蜿蜒如带,溪边枫杨树自然成林,一片片铺地的石蒜,迎风摇曳的箬竹,充满了山村野趣和大自然的魅力。

景区中的桃树、枇杷、李树、梨子、樱桃、石榴等多种水果树,形成早春梅花、三月桃花、五月樱桃、夏至杨梅、十月丹桂飘香的四季景色。

现在我们从这里坐电瓶车前往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唐元和三年(808年),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云游江南,被这里“天作锦屏环十里”的奇异景色所吸引,“绿竹漪漪欲铺天,栖真岩下可安禅”,佛师便选择这块风水宝地,建造了禅院,并广招弟子,传播佛教。

该院初名“三学禅院”,咸通六年(865年)赐名“永安禅寺”,天祜三年(906年)改为“应乾禅院”,后宋越州知事刁约游览五泄,更名为“五泄禅寺”,直到现在。

寺前这株高约30米、胸径1.2米参天银杏,古老苍劲,传说为灵默禅师造禅院时手植,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灵默禅师创建了五泄禅寺后,诸暨籍一个7岁小孩名良价的便披剃出家,拜灵默为师。

良价性极聪慧,过目不忘,随师研读佛学13年渐入真谛。

师傅去世后,遵师嘱云游名山大寺,后与弟子曹山本寂同创曹洞宗,成为禅宗五家的重要一派,他在江西洞山弘扬曹洞宗,风靡全国。

宝庆元年(1225年),高僧如净(曹洞宗第十三代)住持天童寺,弘扬曹洞佛法。

此时,日本僧人道元入宋学佛,将曹洞宗带回日本,发扬光大。

【东源五泄瀑布】 团友们,下面我们去观赏“神州第一飞瀑”五泄瀑布。

这是第五泄瀑布,从31.2米的高处狂奔而下,瀑布跌在峭壁上,飞滚翻腾,似银蛇狂舞,因此,人们叫它“东龙湫”。

瀑布冲击而成的水潭叫“东龙潭”,因水深而黝黑,人们又叫它“黑龙潭”,每逢天旱,人们常来此求雨,故又名“祷雨潭”。

县志载:“宋乾道四年,安定郡王赵子涛偕尚书汪应辰,王希吕祷雨于潭,潭龙现爪,赤光射人,甘霖立沛。

” 各位团友,过去人们只能见到第五泄瀑布,四泄瀑布藏在深山峭壁中,想见难如上天。

1983年风景区开发后,修建了道路,我们才可以一睹她的芳容。

大家看,第四泄瀑布与第五泄完全不一样,它在一个狭窄的之字形山沟中从19米高处飞滚翻腾而下,飞溅的水花犹如烈马的鬃毛在飞速抖动,故人们称其为“烈马奔腾第四泄”。

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形容其:“声怒、势怒、色怒”,十分形象贴切。

五泄瀑布中,气势最壮观、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第三泄瀑布。

大家看:这第三泄瀑布在宽阔平缓的斜坡上浩浩荡荡而下,左边瀑布欢呼跳跃,奔泻跌宕;右边水流细小平缓,两水时分时合,碰到兀石险沟,呈现出各种姿态,古人形容其“倾者,滚者,跌者,冲者,突者,圈者,无奇不有”,许多游客观赏后,莫不赞叹这个令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的瀑布,它能洗净五脏六腑污垢,抛净人间一切烦恼。

现在我们去欣赏第二泄瀑布,它的落差只有7.1米,瀑布下落时,被一块突兀而出的大石分成两半,分流如珠帘飘洒,双龙出游。

古人有诗赞目:“两龙争壑那知夜,一石横空不渡人。

”瀑布下有长方形深潭,飞流下坠时,水势腾涌,明代文学家宋濂在《五泄山水志》中写道:“以线缒之,下不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有云气从中起,疑有蛟龙潜其下。

” 二泄与一泄紧紧相连,小巧平缓,柔美如月笼轻纱。

瀑布中间有一水潭,直径1.5米,深约2米多,四壁光滑,人称“小龙井”。

大家看,瀑布下面的深潭,宽约5米,黝黑无底,又叫“大龙井”。

【西源生态峡谷】 西源生态峡谷全长十多公里,往里走,还有双峰插云、一线天、三台塔等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往外走,游览西龙潭、楠木林、啼猿谷等景点。

大家看,这就是西龙潭瀑布,水从石壁泻下,随即分成幽秀两股,似燕尾,故又名“燕尾瀑”。

瀑布下面的水潭直径约5米,深约2米,人们叫它“西龙潭”,一泓潭水清澈见底,又凉又纯,人们又叫它“白龙井”。

大家看,这里不但山高、水清,而且树木茂密。

这是珍贵的楠木。

据园林专家考察,这里的野生楠木林数量与质量,居华东地区之首。

现在,我们到了西源出口,这里有一座卓立平地的小山,如画屏将东西源分隔。

近观峰列三鼎,极似笔架,故又名笔架山。

各位团友已领略了五泄的风光,希望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求 绍兴 沈园 鲁迅故居 会稽山兰亭 的导游词 谢谢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

关于兰亭的称谓,清·于敏《浙程备览》认为:“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名遂著于天下。

” 此时,兰亭正在我们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写诗作画时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  当我们来到兰亭门前,便看见“鹅池”二字,这两个字各成风格,“鹅”字看起来有着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显得象北方汉子南洋的粗犷,人称“父子碑”,据说是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共同书写的。

忽见鹅池中几只白鹅悠然嬉游,颇有生趣。

而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

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历史的斑迹显现出来。

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

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

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

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

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当年,王羲之邀约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两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装有酒的“觞”(酒杯),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

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写一首诗。

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从此历史登上了一个文人思想境界的巅峰。

谁有海南的导游词

海南岛是我国南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两千多年前,海南岛的社会文明就开始与内陆日渐繁富的封建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共同成就了今天的泱泱华夏文明。

自然的造化,让海南岛拥有了祖国大陆所没有的宝贵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和热带动植物资源。

岁月的流转,让海南岛积淀了丰富而独特的有中国特色文化资源和民族风情资源。

今天,我们在开发和建设海南岛的同时,保护和发掘这些资源,让它们继续给我们的后辈以物资生存的滋养和精神延展的启示,从而实现海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海南概况 海南岛海岸线长达 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

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

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 200多种。

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

海南岛中部是山地、丘陵和台地,沿海是堆积平原。

东北部由于沿海强风作用,沙地最宽达 20-30公里,有些地方几条沙堤并列,形成特殊的沙堤一泻湖平原。

沿海岸生长的珊瑚和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标志,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旅游价值。

热带气候影响和构造条件的作用, 使海南发育了良好的热带地貌。

海南岛西南部沿海海滩平坦,阳光充足,蒸发量大,是发展盐业的好地方,目前已建有莺歌海、东方和榆林等大型盐场。

海南矿产丰富,约有90种。

全国标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海南有67种,其中43种列入全国矿产储量。

石碌铁矿储量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1%,平均品位 51.5%,最高达68%,为全国第一。

钛、锆、石英、蓝宝石、化肥灰岩储量居全国之首,天然气、油页岩储量居全国前列。

西沙群岛的鸟粪资源丰富,尤其在东岛白鲣鸟自然保护区, 树上是成千上万的白腹鲣鸟,树下是厚厚的鸟粪和鸟粪化石,鸟粪有机肥含量非常高,是天然磷肥的原料。

沿海平原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糖蔗, 还有热带水果四季飘香。

海南素有天然温室、热带果园美称。

全省热带作物和热带水果栽培面积大,种类繁多。

1996年热带水果种植面积8.99万公顷,收获面积为3.66万公顷,产量36.16万吨。

槟榔、益智、砂仁、巴戟是四大南药, 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9.9%,热带作物总面积 42.9万公顷,其中1997年胡椒、咖啡、腰果的种植面积分别在全国占77%、63%和90%。

海南盛产橡胶、 甘蔗、椰子、咖啡、胡椒、槟榔等热带作物,水果有椰子、菠萝蜜、菠萝、荔枝、芒果、香蕉、红毛丹、鸡蛋果、 人心果、水蒲桃等,更有从国外引进的上千种珍奇的热带植物,如榴莲、铁力木、金鸡纳、香茅草等。

海南中部为山岭地带,是热带雨林、季雨林组成的原始森林区。

海南的五大热带森林区分别是五指山林区、坝王岭林区尖峰岭林区、吊罗山林区和黎母山林区。

海南热带天然林面积广大,据1994年的调查达58.73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17.3%,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因地理条件而垂直分布,至上而下有山顶矮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针叶林、红树林等。

热带天然林的主要特征是林木高大,茂密常绿,物种繁多,树龄差异大,林分结构复杂,常在3-5层以上, 板根现象普遍,树上附生植物丰富,木质藤本植物发达,有大树老茎生花现象。

海南热带生物资源最为丰富,已发现各类木本植物259科、1347属、4200种,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

其中 630多种为海南独有,20多种为珍稀树木。

世界热带显花植物属种最多的第一类17科中的植物,海南岛全有。

全岛资源植物 2900多种,药用植物占 2500多种,入药典500多种,其中抗癌植物13种。

海南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海南的森林覆盖率51.5%,被国务院授予实现造林绿化规划省的荣誉称号。

热带森林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成为开展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全省已确定各类自然保护区73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9处。

现有陆栖脊椎动物561种,其中两栖动物102种,其中一类有15种,二类87种。

沿海平原和中部山地之间的台地,多开辟为热带经济作物区。

【椰岛】 海南岛别称椰岛。

在整个海南,处处可见到高大挺拔、四季结果的椰树。

它们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地点,呈现不同的韵味。

椰树独钟情于海南,是海南四大热带作物(椰子、橡胶、胡椒、腰果)之一。

我国其它热带地区也有椰树,但很少结果。

海南的椰子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9%以上。

只有海南椰树果实累累,并且果汁果肉特别清甜。

椰树在海南历史久远,关于椰树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 椰树是一黎族先民首领越所变,椰子便是越王头;神话传说反映了黎族先民开发海南的献身精神。

另一传说是一位在海边引颈翘望丈夫归帆的年轻女子,化为椰树,椰树美丽的叶羽是她头上的草帽;美丽的传说表达了海南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还有更多的传说,使椰树的蕴涵格外丰富。

椰树的来源,较为科学的解释是:椰树原产马来群岛,在古代, 不需要土和水到时间自会发芽的椰果落在海中,漂到海南,扎根宝岛,终成奇观。

椰树浑身是宝。

椰子可以加工成多种多样的食品和饮品,成为海南打向世界的拳头产品。

椰子汁、 肉、根、壳均可入药,椰油可制成高级化妆品。

海南的椰雕工艺源远流长,精湛奇巧,在古代被作为面天贡品。

千百年中,海南人民形成了不少与椰树有关的习俗,椰树是海南乡亲的吉祥物。

在文昌一带,人们订婚、结婚、生儿以及其它喜庆大事,总要栽椰树作为纪念。

海南乡亲认为,椰子吸纳太阳的精华, 所以晴天里上午10至12点新摘的鲜椰汁水最甘美。

在海南,椰子不仅进入人们的物质生活领域,同样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有关椰子的民歌数不胜数。

鹊鸟爱穿椰子林,椰子能甜鹊鸟心。

妹作椰子叶下挂,单等情哥来穿林。

如此纯情的妹子以椰自喻,你能不捧椰痛饮吗

椰子装扮了海南,也塑造了海南人,形成了最具海南特色的地方文化--学者们称之为椰文化, 并指出:椰树是海南的象征,椰树的品格是海南人民的象征,这是海南椰文化最深层的内涵。

从1992年4月起,每年海南都举行国际椰子节。

椰子,在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扮演了新的重要角色,成为让海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海南的媒介和桥梁。

【长寿岛】 海南还是没有污染的长寿岛。

全国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海南人均寿命居全国之冠。

1996年,海南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3.13岁,高于全国人口平均寿命3.13岁,是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最高的省份之一。

专家们认为,海南人长寿的奥秘在于海南岛有一个美丽纯净的生态环境。

介绍无锡的导游词

无锡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

无锡南濒烟波浩淼的太湖,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湖,穿越市区的京杭古运河,称为“江南第一山”的,象征无锡古老历史的锡山。

太湖之滨,有渚、、梅园、锦园、万顷堂、诸景等以自 然景观著称的梅梁胜迹; 之麓,有锡惠公园、、天下第二泉、街、吟苑、东大池等以山、泉、亭、桥、祠庙等体现江南特色的锡惠胜迹......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秦履峰西侧的山上,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祥禅寺之旧址,为保护文物,宏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由修复祥祥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筹划,在重建祥祥禅寺的同时,兴建八十八米高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

大佛所在位置系由命名的山,故名灵山大佛。

  园内有台,、清芬轩、念劬塔、招鹤亭、小罗浮、豁然洞等胜景。

其中以念劬塔为最佳。

念劬塔为红墙绿顶,六角形三层砖塔,高18米。

是1930年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纪念其母80冥寿而建。

  梅园游览的最佳季节在早春梅花怒放时。

此时,站在念劬塔、天心台上观看,一片繁花如雪,望之如海,梅花山,香雪海傲梅如云似霞,连绵不断。

在楠木厅,清芬轩又可细细品赏梅桩的优姿和清香。

  东部的梅溪也别有天地。

溪水映照着挺立的傲干奇枝,喷红吐艳,真可谓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无锡蠡园位于无锡市西南2.5公里蠡湖西岸的青祈村,因蠡湖而得名。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灭吴之后,携佳人西施于此泛舟,后人为了纪念范蠡,便以其名命名此湖。

蠡湖的湖面狭窄,面积约有10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1.7倍。

三百多米长的宝界桥将蠡湖一分为二,其湖景以逸、以苍凉、以浩荡为胜,雪月烟雨各有佳景。

早在民国初年,就建有简朴的“梅埠香雪”、“柳浪闻莺”、“南堤春晓”、“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桂林天香”、“枫台顾曲”、“月波平眺”等景点,号称“青祁八景”。

鼋头渚公园以水景取胜,加以明秀的园林建筑,园内更是花影招展,林木扶疏,湖岸怪石横陈,青波白浪。

较为著名的建筑有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万浪桥、万方楼、光福寺、陶朱阁、光明亭等等。

公园现有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景区。

鼋头渚的特点是以太湖风景为主,人工修饰为辅,依山傍湖,别具情趣,是观赏太湖的理想所在。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周近400公里,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

太湖尤佳处,毕竟在鼋头。

鼋头渚座落在无锡市以西南约十公里的太湖充山半岛,因其形如鼋头突入湖中而得名,有“太湖第一胜景”美称。

  登上鼋头,绕过矗立的灯塔,只见一块未经雕琢的巨石立于绿树丛中。

正面刻有“鼋头渚”三字,为秦敦世所写。

游人到此,纷纷摄影留念。

反面“鼋渚春涛”囚字为清末唐陀手笔。

站在此间,面向太湖,即可见似神龟漂游的3 个小岛,即为”三山”。

三山,亦称笔架山,由西鸭、大矶和小矶3 个湖岛组成。

距鼋头渚2.6公里,面积12公顷,最高处49.8米。

山上筑有环山公路,又有石桥使三山联成一体。

山上边植松、竹、枫、樟及批把,红橘等。

还散养了猴群,更增添了野趣。

近年来,三山已成为一座令人神往的大湖仙岛。

最佳的游览线路为:牌坊影壁——洞天福地——会仙桥——月老祠和鸳鸯亭——天都仙府——天门、摘星亭——天街——灵霄宫——太乙天坛。

沿着环岛幽径散步漫游,微风拂面、赏日出、观日落、宛如身入仙境  锡惠公园座落于城西,紧偎于京杭运河之旁。

园倚锡山、惠山而筑,以锡山、惠山命名。

两山之间为人工开挖的映山湖,真山假水相互辉映。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

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

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竞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杭州西湖导游词(简单一点)

西湖是在杭州城西面的一个泻湖,古时与海相连,后来因为泥沙淤积成为一个独立的泻湖西湖的特点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主要的景观是一湖两塔(雷锋,宝俶),三堤(苏,白,杨公堤)三岛(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西湖最有名的就是南宋时的西湖十景,要记着十景的景名也不难,就按照春夏秋冬,晨昏暮晓,眼见耳听来记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早有雷峰夕照,晚有三潭映月,远听南屏晚钟,近听柳浪闻莺,远观双峰插云,近看花港观鱼。

西湖的面积6.5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5米,苏堤全长近3公里,白堤长900多米湖中堤岛把湖面共分为9块,最大的外湖,白堤北面的北里湖,苏堤西面的西里湖,岳庙对面的岳湖,花港旁边的小南湖,还有湖西的四块水面有北往南依次是金沙港,毛家埠,乌龟潭,浴鹄湾。

所以说西湖是水不广而多分割,山不高而多逶迤。

还有西湖和历史文化名人之类的你网上查一点吧你要简单的导游词,我把基本的都写给你了,这是我辛辛苦苦写出来滴,不是复制黏贴来的哦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