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关于豫商文化康百万导游词

关于豫商文化康百万导游词

时间:2019-03-01 22:52

求康百万庄园导游词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就以进入康百万庄园。

百万庄园地处离巩义市城2公里处,是、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1963年六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并称为全国三大庄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商务总部-栈房区。

栈房集仓库、办公、做生意为一体,当年康家在全国各地均设立有栈房,由四老相公八大相公分管各个栈房,行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

自清光绪帝十一年修建以来,历经风雨沧桑,目前保存下来的仅有顺记、魁记、崇义德三个基本完整的大院,面积约2000平方米。

栈房区是典型的豫西建筑风格,木、石、砖三调相互贯通,历经上百年依然完好无损。

无处不在的匾额门联,洋溢出浓郁的豫商文化气息,充分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和品味。

好,现在留给大家一些时间自由参观,5分钟后大家跟我继续往前走。

晏殊的诗歌有哪些

是诗歌不是词

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无迹任。

梨花院落溶溶月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示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留题越州石氏山斋书仙十阁壮儒宫, 灵越山川宝势雄。

岫柏亚香侵几席, 岩花回影入帘栊。

千秋碧锁东南竹, 一水清涵量暮风。

文酒雅宜频宴集, 谢家兰玉有新丛。

雪中平台千里渴商霖,内史忧民望最深。

衣上六花非所好,亩间盈尺是吾心。

赋得秋雨点滴行云覆院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觉薤叶凉。

野水有波增淡碧,霜林无韵湿疏慌。

萤稀燕寂高窗暮,正是西风玉漏长。

诗真的很少的……

多跪求摘要的英文翻译 不要机翻,只求语句通顺、没有病句和错词。

多谢多谢

【Abstract】Culture tourism of Shanxi merchant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Jinzhong city。

Scenic spots such as Pingyao ancient city, Qiao's grand courtyard and so on, enjoys a high reputation all over the country so that the number of visitor grows caontinously.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ourism as one of strategic goals, the government issued many preferential policies, implemented a standardized specification of tourism service,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ourism service。

Along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need to solve。

Through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data, mak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 other business group like the tourism scenic spots area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of鲁商周村古城和豫商康百万庄园。

This essay stated the necessity for the development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put forward some advice with reference and help for how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ourism of Shanxi merchants in Jinzhong city。

【Key words】Culture tourism of Shanxi merchants necess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中间的那个专业名词我实在翻译不过来,其他的小贱很高兴为你解答,供参考

死于39岁的古人有谁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曹魏的开国皇帝。

公元220~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

曹丕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改国号魏,为魏国的开国君王,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

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藩,曹丕大喜,没有同时联合吴国攻蜀汉。

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

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

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

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三十九岁。

嵇康(223-263):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

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回应,表明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立场。

后被人诬告,被司马昭杀害。

死前太学生联名要求司马昭不要把嵇康处决,嵇康则从容弹《广陵散》作别,并叹道“广陵散自此绝矣”,随后赴死。

钟会(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

三国时魏国谋士、将领,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

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

毌丘俭叛乱后,钟会说服司马师亲征。

司马师病死后,钟会又帮助司马昭保住兵权。

诸葛诞叛乱其间,钟会多次献策助司马昭平叛。

又画西蜀图本力劝司马昭伐蜀。

伐蜀其间,钟会为严军法,处死名将许褚的儿子许仪,又攻下阳安关,因为在阳安城中受诸葛亮托梦,于是对百姓秋毫无犯,但在追击姜维时与邓艾交恶。

灭蜀后,钟会打压邓艾,又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但事情败露,被士兵乱箭射死。

完颜亮(1122-1161):金朝皇帝,即金废帝,亦称海陵王,女真族。

字符功,本名迪古乃。

金太祖阿骨打庶长孙,辽王宗第二子。

自幼聪明好学,曾拜汉儒张用直为师。

天眷三年(1140),被熙宗授为奉口上将军,赴梁王宗弼军前效命。

他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再加足智多谋,被授于行军万户,不久又升为骠骑上将军,皇统四军(1144)又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受命守中京。

皇统七年(1147)任尚书左丞相,皇统九年(1149)发动宫廷政变,杀熙宗,自立为帝。

改元天德。

二年(1150),废行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只置尚书省。

贞元元年(1153)迁都长城以南的燕京,更名中都(今北京)。

为巩固皇权,镇压大批贵族反对派,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渤海人执掌朝政。

定五京制,改定中央官制,废元帅府,改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

正隆元年(1156)颁“正隆官制”。

至此,中央官制的改革全部完成。

在位期间继续鼓励女真人南下耕种农田,大量印钞(纸币名为“交钞”)铸钱。

为进攻南宋营建汴京,调兵造船。

正隆六年(1161)强征各族人民,大举攻宋。

此时完颜雍(金世宗)乘机在辽阳废海陵王,自立为帝,改元大定。

完颜亮在采石为宋军击败,东至瓜州时被部将完颜元宣与其子王详所杀。

拖雷(1193-1232):成吉思汗第四子。

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生长子蒙哥、二子忽必烈、三子旭烈兀、四子阿里不哥。

1213年,成吉思汗分兵伐金,托雷从其父率领中路军,攻克宣德府,再攻德兴府。

托雷与驸马赤驹先登,拔其城。

即而挥师南下,拨涿州、易州,残破河北、山东诸郡县。

1219年,从成吉思汗西征,攻陷不花剌、撒马尔干。

1221年,分领一军进入呼罗珊境,陷马鲁、尼沙不儿,渡搠搠阑河,降也里。

遂与成吉思汗合兵攻塔里寒寨。

按照蒙古习俗,幼子继承父业,而年长诸子则分析外出、自谋生计。

故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托雷留置父母身边,继承父亲所有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耳朵、牧地及军队。

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12.9人万。

其中1.1万的精锐俱由托雷继承。

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由托雷监国,直至1229年在选举大汗的忽里台时,推窝阔台即大汗位。

1231年,与窝阔台分道伐金,托雷总右军自陕西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大散关。

11月,蒙古军假道南宋境,沿汉水而下,经兴元(今陕西汉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在均州(今湖北均县西北)、光化(今湖北光化北)一带,渡汉水,迂回北上入金境。

1232年初与金军在均州(今河南禹县)遭遇。

托雷乘雪夜天寒大败金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完颜陈和尚于三峰山,尽歼金军精锐。

此役毕,托雷与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窝阔台军会合。

同年北返,病死途中。

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子忽必烈在位时,被追谥为景襄皇帝,庙号睿宗。

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名将。

字伯仁,安徽怀远人。

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

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

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

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

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

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

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

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

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

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卢象升(1600-1639):明朝将领。

字建斗。

宜兴(今属江苏)人。

善骑射,娴将略。

天启二年(1622)进士。

崇祯二年(1629),募兵3000人卫京师(今北京)。

次年,升右参政兼副使,整饬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邯郸东北)、顺德(今邢台)兵备,其部号天雄军。

六年,奉命镇压流入京畿之农民军,连败农民军于石城(今临城西)、武安。

八年,受命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解巡抚职,进兵部侍郎,加督山西、陕西军务,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农民军于河南汝州。

次年,率总兵祖宽又败高迎祥于滁州(今属安徽)。

不久,任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大兴屯政,加强边备,被崇祯帝朱由检谕示九边效仿。

十年,督各地援兵入卫京师,备御清军。

次年,升兵部尚书,以反对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与清议和主张,并遣诸将分道大战庆都(今河北望都)失利,又被夺职,以侍郎视事。

旋率士卒5000与清军战于巨鹿,因寡不敌众,于十二月十二(1639年1月15日)激战阵亡。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太仓(属今江苏)人。

明代文学家。

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佳话,抄书焚书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

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庶吉士。

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

天启四年(1624年),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称为复社,人员有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后来遍及全国,超过三千人,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同时中举,来年又与吴伟业中进士。

崇祯十年礼部员外郎吴昌时与张溥一起推举周延儒复出。

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张溥被吴昌时下毒,当夜就腹部剧痛而死,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

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著作有《七录斋集》。

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天启六年(1626年),写《五人墓碑记》收入《古文观止》。

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8):清肃武亲王,满洲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

豪格广有战功,因其功勋卓著而不断进封而与多尔衮不合。

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

当时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

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

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

此后,豪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

顺治五年(1648年),因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当年三月死去,年仅三十九岁。

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650):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阿济格,母弟多铎。

排行十四。

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睿亲王。

多尔衮十五岁时,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

但此后,他军功卓著。

至皇太极去世时,和多铎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于是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

豪格继承了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并自掌有正蓝旗。

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又畏于两黄旗的实力,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

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

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侵入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顺治对他的称呼也从“叔父摄政王”也逐渐变为“皇父摄政王”。

39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

死后,顺治帝因其独断专行,并迫害其兄豪格,又与其母孝庄皇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剥夺其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名誉。

岳飞(1103-1142):著名军事家,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

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有《岳武穆集》。

存词3首。

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

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

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

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

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没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病逝。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原名鸿基。

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

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

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

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

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

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

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

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

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

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

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秦邦宪(1907-1946):又名博古(此名为俄语“上帝”的音译)。

乳名长林,字则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五月十四日生,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

出身望族。

9岁丧父,19岁赴莫斯科求学,24岁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39岁因坠机遇难。

与王明、张闻天等人是苏联留学期间的同学,与其他同期的同学合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er),出生于科西嘉岛,法国军事家与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

帕斯卡(1623-1662):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帕斯卡的贡献有:帕斯卡定理、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定律。

他同时是近代概率论的奠基人。

帕斯卡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在科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夏洛特·勃朗特(1816- 1855):19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主要作品《简爱》。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格瓦拉(1928-1967):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

切·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切·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革命。

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

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

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乔治·格什温(1898-1937):美国作曲家。

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原名雅各布·格肖维茨(Jacob Gershowitz)。

格什温的贡献是把古典音乐的风格与爵士乐和布鲁斯的风格结合了起来。

格什温1937年夏因患脑癌去世,去世时三十九岁。

马丁·路德·金(1929-1968):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

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

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

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与人谈话。

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公寓里,一个狙击手端着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向他射去。

子弹从前面穿过他的脖子,他随即倒地不起。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

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详细资料

爱罗·胤祥 (1686—1729) 清康熙帝第十,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哈赤裔孙。

弟兄间,惟与王胤禛关系最密。

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

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

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

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

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

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

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

存心忠厚,听断公明。

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於骑射,每发必中。

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

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祖父围猎,猛虎突出林间,张牙舞爪,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

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

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胤祥府址 胤祥府址即孚王府,有关资料如下记载: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胤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

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

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

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

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

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贤良寺塔院,有关资料如下记载: 贤良寺塔院位于虎头山东麓。

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建,寺庙所在地原是雍正的弟弟怡亲王府。

怡亲王死后,改建为佛教庙宇。

乾隆十二年(1747),迁建贤良寺于冰盏胡同。

贤良寺赐地在虎头峰下。

塔院原有两处,当地俗称东、西塔院。

现存东塔院。

东塔院有2塔,民国元年秋落成。

东边一塔高约7米,为吕和尚之塔;西边一塔高约8米,塔刹已失,为明公和尚之塔。

二塔坐北朝南,东西排列,均为藏式塔。

塔院以东,有座完整的四合院。

名曰贤良堂。

★胤祥年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一日生(阳历11月16日)。

“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

康熙三十七年(1698)——从玄烨谒陵,自此出游皆从。

康熙末年——诸皇子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允祥从不参与其间。

康熙六十一年(1722)——玄烨去世,胤禛即皇帝位,封其为怡亲王,并命其总理户部三库,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

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

病逝。

即夕移入大内发丧。

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

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

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

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

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

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

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

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雍正元年 (1723)——赐增护卫,四月命其总理户部事,请减江南赋税浮粮,苏州岁30万两,松江l5万两,又减浙江之嘉兴、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粮,每岁通计减6l万两。

“设六品库掌一人、奏准造辧処立库...増设六品库掌三人、八品催総九人、笔帖式八人。

”和硕怡亲王、交理総理事务...“军务机宜度支出纳与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内府中、巨细皆王一人経尽料理。

” 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红玻璃烧珐琅油娄式鼻烟壶一件。

二月十三日:怡亲王交定磁小瓶一件(乌木座),嘉窑小扁磁盒一件,官窑花瓶一件,竹节式磁壶一件,定磁炉一件。

王谕:俱著唐英照样画样。

遵此。

《玉作,牙作》 二月十四日:怡亲王交假官窑磁瓶一件。

王谕:交唐英画样。

遵此。

《玉作,牙作》 二月二十三日:郎中保德交珐琅红磁锺大小十六件,奉怡亲王谕:著暂且放著。

尊此。

《珐琅作》 十一月二十六日:六品官阿蓝泰来说,为慈宁宫画画人等散懒滑随事,启怡亲王。

奉王谕:著沈瑜,照唐英例,每日稽查伊等,如有不来者即行启我知道。

《记事杂录》 雍正二年(1724)——因功增亲军。

二月初四日:怡亲王交填白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焼珐琅、钦此、於二月二十三日焼破二件、総管太监启知怡亲王。

奉王谕:其馀三件尔等小心焼造。

遵此、於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瓷珐琅酒杯三件、怡亲王呈进。

《珐琅作》 十二月初五日:怡亲王交磁胎烧金珐琅有靶盖碗六件......。

《木作》 雍正三年——因其总理户部事务谨慎忠诚,复加封郡王,任其在诸子中指封,并加俸银万两。

是年,京畿被水,十二月命其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

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正月二十日:郎中保德交定窰甜瓜壷一件,奉怡亲王谕:俟我来时再说。

遵此。

於二十二日,海望将此壷交珐琅作催総张自成持去,着仿此壷様做木様。

记此。

九月十三日:员外郎海望,启怡亲王:八月内做磁器匠人倶送回江西,惟画磁器人宋三吉,情愿在里辺効力当差,我等着在珐琅処画珐琅活计、试手芸甚好。

奉王谕:尓等即着宋三吉在珐琅処行走、以后伺我得闲之时、将宋三吉帯来见我。

如其果然手芸精工、行走勤慎、不独此処给他銭粮食用、并行文该地方给他养家银両。

记此。

雍正四年(1726)——疏言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畮,经画沟塍,分直隶诸河为四局。

正月初二日:郎中保德,员外郎海望奉怡亲王谕:著员外郎沈瑜管理造办事务。

遵此。

《记事录》 雍正五年(1727)——特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

八月三十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为造辧処无写篆字的人、启怡亲王今有写宋字人徐同正会写篆字,人亦老実,欲给徐同正工食食用,今其在造辧処効力行走等语。

奉王谕:尓等酌量料理。

遵此.本日郎中海望、员外郎沈瑜,同议得毎月给徐同正工食银五両。

记此。

雍正六年(1728)——正月初九日:应招募匠艺人十三名。

内务府员外郎沈瑜,唐英启怡亲王,拟定每月所食钱粮银一两,再月米折银一两,每月每人共给银二两,用造办处银两发给。

怡亲王谕:准行。

《记事杂录》 正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启称:造办处承造活计领取银两等事,关系甚重,祈加派官员画押办事。

怡亲王谕:著员外郎唐英画押办事。

《记事杂录》 二月二十二日:栢唐阿宋七格等奉怡亲王谕:著焼炼珐琅、遵此。

於本日员外郎沈瑜,唐英:说此系怡亲王著试焼珐琅料所用銭粮物料、叧记一档,以待试炼完时,再行启明入档。

本日送交柏唐阿宋七格。

三月十九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著传催总刘三九领催白老格带好手艺铜匠等,各带小式家伙,画珐琅人谭荣好手艺家内大器匠一名,带铜叶珐琅材料赴圆名园来。

遵此。

《杂录》 七月初九日:怡亲王交年希尭送来...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一名...。

七月十一日:员外郎唐英启怡亲王、为郎世宁徒弟林朝楷有痨病、已逓过呈子数次、求回広调养、俟病好时再来京当差、今病渐至沈重。

王谕:着他回去吧

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将此料収在造辧処做様,俟焼玻璃时照此様着宋七格到玻璃厂毎様焼三百斤用,再焼珐琅片时背后倶落记号。

闻得西洋人说:珐琅调色用多尓门油,尓着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査,如有,俟画‘上用′小珐琅片时用此油.造辧処収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

尓等査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二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黄色、浅亮绿色、黒色,以上共九様。

旧西洋珐琅料:月白色、黄色、绿色、深亮蓝色、浅蓝色、松黄色、深亮绿色、黒\\\\\\\\\\\\\\\\\\\\\\\\\\\\\\\\色以上共八様。

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黒色,共九様。

新増珐琅料: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醤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草色,以上共九様。

...给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四日:於七月十四日、査得武英殿露房旧存収贮多尓门油十六斤十両二銭。

西洋国来使麦德罗进的多尓门油四半瓶,连瓶浄重十二斤四両。

丛蒋家房抄来的多尓门油一瓶,连瓶浄重一斤四両、共三十斤二両二銭。

於七月十七日写摺启知怡亲王。

奉王谕:着拿一小瓶试看。

遵此。

七月十五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黒达子持来,画珐琅人南匠谭荣具呈红纸摺一件、奉怡亲王谕:着照红纸摺内所开房屋数目査明、向房库人员说租给谭荣居住。

遵此。

七月二十四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邓八格来说怡亲王谕:将造办处收贮的里外素白釉或茶圆或酒圆选薄些的拿四,五件来。

遵此。

于二十五日,将珐琅处收贮填白暗寿字茶圆五十一件内选得六件,填白暗龙酒圆四十一件内选得六件,柏唐阿赵老格持赴怡亲王花园交柏唐阿宋七格收讫。

《珐琅作》 七月二十六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办处收贮的白磁有釉无釉锺碗有多少件,再磁器库里收贮的有多少件,俱将数目查明送来。

遵此。

《记事录》 秋八月:怡亲王宣圣命,唐英著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

十月抵景德镇。

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尭总理陶务。

《陶人心语》置题幕友画诗「雨窓题呉尭圃画山水歌」。

八月二十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启称珐琅处画珐琅人林朝楷因身病告假回广,前六月内已经回明。

奉王谕:准其回广在案,今又具呈称林朝楷来时,原系广东总督送来之人,蒙皇上赏赐伊本地安家银两。

今若不知会总督,惟恐林朝楷在广难以居住。

故此求转启王爷知会等语。

奉怡亲王谕:王必行文知会,而将总督家人传来,说我的话带信与总督知道。

今造办处画珐琅人林朝楷系有用之人,因身病告假回广养病,将伊送回广东。

到广之日,将伊本地所食安家银两暂行停止,俟伊病好,照旧著人将伊送上京来时,将伊所食安家银两再行发给。

遵此。

九月初二日:首领太监呉书来说、奉怡亲王谕:今配焼珐琅用的红料、将玻璃厂的柏唐阿着呉书挑选二名学配红料。

遵此。

雍正七年(1729)——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六月,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

十月,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

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磁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尭焼造。

郎中海望奉王谕:著収起。

遵此。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定磁小瓶一件。

奉旨:比此瓶大些的小些的,或官釉,或别样釉水,照此样交怡亲王,著年希尭做些。

钦此。

《记事录》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地青龙嘉窑碗一件。

奉旨:著查里边磁器,如有此样碗,即不必多烧造,如若无,将此碗交怡亲王,著年希尭照此款式烧造些来。

其花样不是甚好,著另改花样,碗底不必做腆心。

钦此。

《记事录》 闰七月初九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八日怡亲王交年希尭送来画珐琅人周岳、呉大琦二名。

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一名(并二人籍贯小摺一件),细竹画笔二百枝,土黄料三斤十二两,雪白料三斤四两,大绿一斤,白炼樊红一斤,白炼黑钧料八两(随小摺一件)。

郎中海望奉王谕:著将珐琅料收著有用处用,其周岳等三人著在珐琅处行走。

遵此。

於本月初十日、将年希尭送来画珐琅人三名所食工银一事,郎中海望启怡亲王,奉王谕:暂且着年希尭家养着、俟试准时再定。

遵此。

《珐琅作》 十月初三日:怡亲王府総管太监张瑞、交来年希尭処送来匠人摺一件、内开画画人汤振基、戴恒、余秀、焦国兪等四名...。

《记事录》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诏复其名为胤祥,配享太庙。

六月溢号贤,并命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贤字上。

又命入把京师贤良词。

五月:怡亲王允祥逝,雍正帝亲临其丧,谥曰“贤”,配享太庙。

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

诚亲王允祉会怡亲王允祥之丧,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

议削王爵监禁景山永安亭,得旨削爵拘禁。

六月:赐怡贤亲王“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

八月:命怡亲王子弘晓袭封亲王,弘皎别封郡王,均世袭。

建贤良祠,以怡亲王允祥功勋卓著而奉为首位。

设立军机处。

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诏入盛京贤王祠。

乾隆三十九年(1774)——诏以其爵位世袭罔替。

★胤祥后人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三子弘暾初封为世子,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五子弘皎封宁郡王。

六子弘昑,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七子弘晓袭封怡亲王。

★胤祥陵寝 怡贤亲王园寝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8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

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

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

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

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

雍正八年,皇帝又来亲书“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匾额予以褒奖,当年又加封为首任军机大臣,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怡亲王胤祥和总督高其倬奉命为雍正皇帝选陵。

选中易州境内泰宁山(后改为永宁山)的太平峪,(即现在易县清西陵泰陵陵址)。

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雍正阅后大悦:“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

”遂决定将陵寝建造于此。

遂降旨对怡亲王胤祥嘉奖,赐其距雍正泰陵东北面六十华里处一块“平善之地为墓地”,即现在的涞水县东营房村云溪水峪——怡贤亲王园寝。

园寝处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林木丰茂,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园寝背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

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

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

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

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华里神道,沿神道依次为神道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

神道两侧松柏参天,园寝四周环以绿瓦红墙。

陵寝雍正八年建成后,为守此陵,清政府在此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设园寝护卫军,东西两个营房。

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

清盛时期,园寝范围皆为禁地,护卫森严,权重势大。

辛亥革命以后,园寝护卫军撤走,只剩旗民守护。

大约在1934—1936年间,整个园寝被当地军阀和地方官吏所破坏,墓葬全被挖空,葬品及所有文物被盗走。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又遭受更惨重破坏,地面建筑全被平毁。

现存文物不足三分之一:石牌楼两座:一为七楼四柱牌,高10米,长25米,柱基和坊梁均有雕刻图案,工艺精湛。

一为火焰牌楼,高10米,长25米。

气势非常壮丽。

神道碑一座,高5米,宽1.4米,碑上有满汉文字刻写的“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等字样。

华表一对,高13米,柱基和柱体均呈八梭形,刻有大小腾龙48条。

极为罕见。

五孔桥一座,长38米,宽7米。

以上建筑全为汉白玉质料,保存尚好,园寝及现有文物已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

” 雍正八年五月(公元1730年),雍正最亲爱、最倚重的皇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逝世。

雍正悲痛欲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痛悼之。

封谥为“贤”,明配享太庙。

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以志思念。

命将御书八字加于谥上。

恤葬从优,建祠于京西白家疃正阳门内东顺城街,改所居府为贤良寺,以祈冥福雍正帝在诸兄弟中,为确保王位,严厉打击其政敌,唯独对怡亲王允祥恩宠有加,情同手足生死与共。

先后推崇其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乾隆时期,又定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由此可见,雍正与胤祥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的君臣关系,更非一般兄弟王子的关系。

★胤祥的生母 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

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

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

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单独一个人祭拜泰山。

泰山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数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这个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额图就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对太子信任大减。

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在康熙四十三年写信给家人,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不可估量。

老八的老师都这么说,可见当时十三阿哥的圣宠如何。

再有,二月河的书中说胤祥是一个好武带兵的阿哥,但从有限史料看,胤祥从没有带过兵。

虽然有记录说他曾打死过一只老虎,而且善于骑射,但基本上看胤祥是偏文的,并且好藏书字画,在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

一废太子时候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如今最原始并且相对可信的资料就是雍正给怡亲王的悼词中说的,被太子牵连,被大阿哥陷害。

可是雍正为尊者讳删掉不利于胤祥的史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给三,十三,十四阿哥三个人的请安折子的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

不忠不孝的评语是很严重的了,不知道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事情让康熙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这是个谜。

也许因为这一次的挫败和康熙的态度,胤祥心情郁闷,就此患种叫鹤膝风的病,时好时坏,好几年,直到雍正登基基本上销声匿迹。

值得说明的有两点:1.很多人认为胤祥曾经被封过贝子,但是就资料上看,胤祥在康熙年间没有任何爵位。

胤祥出生以后康熙曾经两次给儿子封爵,37年一次,胤祥那时候还小,自然轮不上。

48年一次,胤祥已经失宠,没有封爵。

2.胤祥应当没有被长期圈禁过,虽然在康熙末期无史可循,可是从他的从驿记录和康熙的朱批奏章来看,他时有出现,并没有被圈禁。

★胤祥的福晋 胤祥一辈子有多少妻妾不得而知,但做亲王以后,封诰命的有嫡福晋一个,侧福晋三个,庶福晋两个。

可是从他和嫡福晋生儿育女的数量来看,他和嫡福晋兆佳氏的感情非常非常好,已经到了专宠她一人的地步。

他的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有没有成人,从康熙四十六年到到雍正三年,除去孝期三年,14年当中,兆佳氏共生子女7人,平均两年一个,刨去怀胎坐月子……

《宋史富弼传》文言文翻译,最好能有重点字词的详解,谢谢

原文: 标题:富弼 作者或出处:未知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

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

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傍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

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

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

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

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

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

呜呼

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译文或注释:   富弼性格温和,为人宽厚,经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不一样的。

但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他就义正言辞,什么也不能让他屈服。

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大事小事,都反复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自唐朝以来,官员向宰相行礼,宰相可不用还礼,来拜见的人,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站立的时后,都有年轻侍从垂首扶着他;送客时,不用下台阶;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

但到了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百姓来见他,都能一平等的礼节来对待,请他坐下,心平气和地与来见人说话,客人走时送到门口,看到客人上马,才回来。

自此众官员纷纷学习富弼,(以上礼节)源自富弼啊。

  自从卸任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几乎不出门。

晚年的时候,有宾客来拜见的时候,常常称病谢绝。

亲人问他为何不见客,富弼说: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

我家几代人居住洛阳,亲戚好友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不是同等对待了。

如果人人都见,我病情会加重,受不了。

士大夫们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

曾经想去老子祠,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看到富弼出行而高兴,伴随着观看,都到了安门,市面因为这件事儿而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

等到富弼去世时,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写信,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如此受士大夫爱戴。

哎呀

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这样么

【注释】[1]富公:即富弼,北宋名臣。

字彦国,洛阳人。

至和二年拜相。

[2]及其临大节:庆历二年,富弼曾出使契丹,拒绝其割地要求。

大节,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3]踧(cù)踖(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致仕:辞去官职。

[5]恻(cè)怛(dá):同情,怜悯。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