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故宫储秀宫导游词

故宫储秀宫导游词

时间:2016-10-16 02:40

故宫导游词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

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该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

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

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故宫导游词

[故宫完整游词]  北宫,全名北京故宫院,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完整版导游词。

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导游词完整版,欢迎查阅!  景点讲解题  题一:午门前讲解故宫(历史沿革中清明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题二: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  题三: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他建筑;千叟宴;珍妃井)  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  讲解提示:  故宫是一株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导游讲解的难点、重点。

讲解过程注意按景点顺序讲解,每处景点要讲解清楚其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用途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题一:午门前讲故宫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馆,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时故宫的午门前,在进入故宫之前,我先就故宫的情况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又称紫禁城,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故宫导游词结尾怎么写

好了,大家可以拍照留念,注意安全噢。

故宫导游词200字

[故宫完整版导游词]  北京故宫名北京故宫博,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完整版导游词。

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导游词完整版,欢迎查阅!  景点讲解题  题一:午门前讲解故宫(历史沿革中清明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题二: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  题三: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他建筑;千叟宴;珍妃井)  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  讲解提示: 宫是一株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导游讲解的难点、重点。

讲解过程注意按景点顺序讲解,每处景点要讲解清楚其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用途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题一:午门前讲故宫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馆,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时故宫的午门前,在进入故宫之前,我先就故宫的情况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又称紫禁城,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北京故宫导游词

故宫完整版导游词故宫完整版导游词景点讲解题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把他所创立的政权干代万代传下去。

为此.他整顿了官僚制度。

第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免;第二,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第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

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里长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对案朝的骚扰。

题一:午门前讲解故宫(历史沿革中清明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题二: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题三: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他建筑;千叟宴;珍妃井)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讲解提示:故宫是一株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导游讲解的难点、重点。

讲解过程注意按景点顺序讲解,每处景点要讲解清楚其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用途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题一:午门前讲故宫清朝证券入住紫禁城以后,经数代皇帝的经营,紫禁城逐步恢复了元气。

在此期间,清朝统治者在重建已毁宫殿建筑的基础上,又对部分区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如文渊阁、南三所、西

故宫博物院五个字的由来

.掌握本文字词。

2.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一、背景资料1.作者: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

从小喜欢看书。

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

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

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广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

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2.故宫,又称紫禁城。

“故”是“过去的”意思。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始建于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建成于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距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

自明代第三个皇帝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到清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这里先后居住过明代14个、清代10个皇帝。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曾一度占领过这座皇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4年“前朝”三大殿辟为古物陈列所,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这座我国保存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民族风格,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解放为止的一百零九年,这座紫禁城,根本没有认真修缮过。

废除帝制后,“故宫的玉器、瓷器、字画等等古文物,历经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以及包括我在内的监守自盗,残剩下的是很少了”(溥仪语,见《我的前半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2年至1958年的7年间,政府已为故宫花了五百余万元的修缮费和装置费用。

仅计算从故宫清除的碴土,就有25万立方米,其体积相当于宽2米,高一米的一条京津公路。

溥仪1959年参观过故宫后惊叹:“我在这里发现了不少解放后又经博物院买回来或是收藏家献出来的东西。

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经我和溥杰盗运出去的,现在又买回来了。

”(《我的前半生》)人民政府不仅修缮了古代建筑,而且整理、征集、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举办了各种陈列展览。

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三大殿、后三宫、养心殿、西六宫等处,仍然保持着宫廷历史原貌,陈列着帝后各种用具和陈设品。

其他宫殿设若干专馆,陈列着宫廷珍藏的珍宝,古代绘画、青铜器、陶瓷器、工艺品以及钟表等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卓越的创造才能。

二、课文剖析1.重点精讲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正是因为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所以作者进行的重点介绍。

在介绍太和殿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时,运用了空间顺序进行详细介绍。

这样,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够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所以,后面虽然对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等建筑一笔带过,但读者因此而获得的鲜明印象并不会模糊。

文章最后一段写在故宫北门对面的景山高处望故宫,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这“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既呼应前文,同时也正是读者此时的由衷感受。

2.写法精讲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注意到:(1)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

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延”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

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有的接着还介绍它的用途,说明它的象征意义。

3.难点精讲本文的难点是介绍时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1)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整体内容要两相照应。

文章很讲究整体结构,说明文也不例外。

特别是介绍项故宫这样庞大的古代建筑群,要清晰明白的介绍给读者,文章的题目就不容忽视。

要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个整体感,文章的题目必然首当其冲。

这类文章以说明对象作为题目,题目越明白具体,文章的内容及整体结构越要与其相吻合。

(2)文章的整体说明顺序要强调统一、自然。

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就有9000多间的故宫,如果说明过程中没有一个恰当的顺序,如此庞大复杂的建筑群就会如一堆乱麻,很难找出一个头绪。

作者恰如一个极富经验的导游,依着故宫的整体布局顺序,以紫禁城的中轴线自南向北带领我们读者游览,也就是采用游览的顺序,以人们自南向北的游踪逐一介绍。

(3)说明建筑区一般采用游踪写出其空间顺序,说明一幢建筑物,说明顺序也必须依照空间结构安排顺序。

这种安排一般也采用参观者的“游”和“览”的顺序:由远及近、自外到内、从前往后、从高到低、由下往上;或者顺着观者视线由下而上等。

总之,空间顺序的起止要自然合理。

(4)说明过程中材料的详略安排。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必须讲究详略;比较复杂的说明文,也必须注意详略。

对于说明文来说,重点部分就是能突出的说明对象特征和本质的部分。

对于故宫来说,结构复杂,百景千形,美不胜收,要安排好,很不容易。

作者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写“博物院”;而在说明“故宫”时,也不平均用力。

详写“前朝”,略写“内廷”。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本文,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字词障碍;二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

读完全文可以让学生画一张简易图,这样有助于理解课文。

三读课文,要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最后,反复朗读描写性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拓展训练】 关于《故宫博物院》(黄传惕)《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

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

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由于《故宫博物院》最初是为广播写的,所以从听觉的角度和广播特点方面考虑较多,对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等,比起书面文章来要求就更严一些。

书面文章,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停下来研究,还能借助于图表,广播却是一听而过,无法中途停顿。

下面谈一点我写《故宫博物院》前后的一些情况。

我正式动手写《故宫博物院》是在1979年夏天,但是开始酝酿写这篇文章,却是在头一年的秋天,在写另一篇文章《天安门颂》的时候,我翻阅的有关天安门的资料,大都是和故宫连在一起的。

天安门和紫禁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是皇帝“金风颁诏”的地方;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大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人从这里出入。

站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月台上向北眺望,故宫的重重殿宇,一直铺向景山的万春亭,在湛蓝晴空下,闪耀着一片金辉,给人以壮美、雄伟的感觉。

这就激起了我写故宫的强烈愿望。

“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开头的这三句话,就是在这时候逐渐形成的。

写文章最怕缺乏资料,没什么可写,但写故宫正好相反,常常为资料丰富、景物众多而发愁。

人们介绍故宫,常常举出三个引为骄傲的“九”,这就是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

要写故宫,真有点像俗话说的:“老虎吃天,不知从哪里下口。

”记得我第一次游故宫,是从神武门进去的,一到里面就转了向。

以后虽然也多次到过故宫,但对什么中路、东路、西路、外东路、外西路,一些殿宇的位置、陈列,也还是记不十分清楚。

我想,写故宫,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把故宫的面貌,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功能等,向听众和读者交代明白,不要让人像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容的那样:“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所以我首先选定一条明确的线路:从南到北,基本上沿着中轴线前进。

从天安门往里,一直走到坤宁宫,然后折向西路,从养心殿到储秀宫〈编者注:课文里介绍养心殿和储秀宫的这部分文字已删去〉,往东再返回中轴线上的御花园,出神武门到景山。

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加以分述综合。

如:出保和殿后,在小广场稍作停顿,总结“前朝”,简介“内廷”。

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比较清晰明了。

选择线路,也就是确定重点的过程。

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后三宫”,特别是其中的太和殿,无论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在紫禁城中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很多方面都能大做文章。

这是没有争议的重点。

养心殿虽然不在中轴线上,但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清朝后期,地位并不亚亏太和殿。

可这些重点,到底在文章中占有多大比重,重点与全局,重点与次要部分怎样处理,详、略、取、舍,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最后采用了拍影片的手法,运用全景、过渡和特写镜头,再借鉴绘画技巧,工笔和写意并用。

文章的开头两段是全景,给人以故宫的历史、地理概貌。

再从午门和太和门过渡到紫禁城的中心,把镜头对准太和殿,从各个角度拍摄,用工笔重彩描绘,连白石台基一起,用了将近八百字,占了整个文章字数的四分之一还多,养心殿也用了三百多字。

但另一方面,有些重要建筑物,只是一笔带过,有的甚至一字未提。

如:作为紫禁城正门的午门,只用了十几个字。

连门前的铜狮也只用了二十多个字。

保和殿后的云龙阶石,乾清宫门前的乾清门,初稿都写进去了,但最后为了保重点,不致岔开主线,也“忍痛割爱”,一字未留。

我觉得,写故宫这样庞大繁复的建筑群,一定要处理好详、略、取、舍关系,特别是要能略,更要能舍。

不略不舍,就只能变成流水帐。

采写《故宫博物院》时,我看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就越感到它的意义和价值。

故宫和长城等伟大的建筑一样,表现了我们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古建筑专家单士元说:“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

”无数国外游人为紫禁城特有的魅力所倾倒。

美国的基辛格每次来北京,几乎都要到故宫参观。

他对人说:“到北京不看故宫和天坛,等于没有来。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愈来愈感到,写故宫,光是说清楚,满足于起码的要求,太不够了。

也不能只是简单地客观介绍,而应该贯穿一种思想——加深对祖国的爱;体现一种精神——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增强一种感情——民族的自豪感。

《故宫博物院》不是一篇抒情散文,不能离开景物做很多抒情描写,但它应寓情于写景之中,把感情溶入字里行间,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湛蓝的天空下,它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这是对太和殿外形美的描绘,也是对古代劳动者的歌颂和古代文明的赞美。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这种感情表达就更为强烈了。

写《故宫博物院》,我的感情基调是爱和赞颂,着眼对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

但故宫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四个皇帝和一个女皇盘踞在这里,对他们我是憎恨和揭露。

在太和殿的一段里,我描绘了多姿多态的龙,同时也没有忘记揭露那些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在养心殿一段中,我用了一段带有鲜明色彩的贬义词,表达对祸国殃民的那拉氏慈禧的痛恨。

关于故宫博物院的问题

1.故宫博物院2.太和殿3.太和殿。

外观(规模庞大)内部装饰 方位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4.5.(1)是故宫最大的殿堂(2)7自然段的第一句话(3)8自然段第一句话好巧,我们老师昨天刚讲完这篇课文 答案正确率百分之99.9 ( 不排除错误的可能,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开一下玩笑~~~~~

做导游好嘛

首先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最重要的是一个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

其次考试的难易问题:详见我的原创文章——导游考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应该怎样去学习呢

导游考试实际上一种职业资格考试,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所以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有志者加入考试行列中。

那么导游考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考试

如果想考,怎样去学习复习呢

导游考试分为两大部分:笔试和口试。

从考试时间上来说笔试在前口试在后,而且只有通过了笔试才有资格去考口试,为什么呢

导游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北京逐年升温,因为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所以导游证本身的含金量就显而易见了,当然对导游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需要的是“质”,而不是“量”了。

笔试其实一点都不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笔试就像跟其它考试一样,如果你认真学习了,再加上报了培训班,有了老师的专业指导,明白了如何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这样是一点都不费力的。

关键是你怎么想的

导游考试的教材共有五本书:《北京主要景点》、《北京导游基础》、《当代北京概况》、《全国导游基础》、《导游业务》。

与笔试有关系的是《北京导游基础》、《当代北京概况》、《全国导游基础》、《导游业务》这四本书。

在笔试的时候分成两张笔试卷:“导游综合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每科满分为150分,合格分数为90分。

“导游综合知识”包括《导游业务》及2008年1---10月份国内外时事。

“导游基础知识”包括《全国导游基础》、《北京导游基础》、《当代北京概况》。

考试时间:(以2008为例)笔试时间:2008年11月8日(周六) 9:00----11:30导游综合知识 14:00----16:30导游基础知识说完了笔试,我们再来说一下口试。

口试难吗

怎样去复习呢

真正跟口试有关系的其实只有五本教材中的《北京主要景点》一本书。

这本书共有13章,其中前六章为重要要章节,是北京最主要的六大景点。

分别是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长城。

还有七章为普通章节,分别为北海、白云观、潭柘寺、周口店、圆明园、孔庙及国子监、雍和宫。

为什么说前六章是重要章节,而后七章为普通章节呢

因为在口试考试中主要是包括三大部分,而前六章在整个口试中大概占了50%,口试总分是100分,60分通过。

一、仪容仪表 (占10%) 二、六大景点的讲解(50%),在具体考试的时候根据旅游局的要求分为十六个讲解签: 题一: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场城楼;天安门前设施; “T”字形广场;文东武西; 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千步廊;大明门;正阳门) 题二:今日天安门广场(广场与长安街;国旗、旗杆、升(降)国旗仪式;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 题三:午门前讲故宫(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题四: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 题五: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题六: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 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它建筑;千叟宴;珍妃井) 题七: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及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 题八: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历史沿革;天坛布局的特点;丹陛桥;祈谷坛建筑群;七星石) 题九:天坛圜丘坛建筑群(圜丘坛建筑规制及特点;圜丘坛周围设施及用途;圜丘坛附属建筑;圜丘坛祭天) 题十:颐和园的宫廷区(历史沿革;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 题十一: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长廊;中轴线建筑群;山前东侧之紫气东来城关;山前西侧之听鹂馆及石舫) 题十二:颐和园昆明湖景区(昆明湖名称含义;西堤;东堤;湖中诸岛) 题十三: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历史沿革;今日十三陵;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 题十四:明十三陵概况及长陵(历史沿革;今日十三陵;明成祖朱棣;长陵布局;长陵祾恩殿;人殉制度) 题十五:定陵(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的皇后;定陵考古发掘的过程;定陵地宫布局及陈设;金井;定陵出土文物) 题十六:长城的历史及居庸关、八达岭长城。

在考试的时候在口试地点先抽一个签,抽到上面十六个签的其中一个,然后到指定的考场门口进行考前的最后大概20分钟的准备,那个时候因为你已经知道具体讲解哪个景点讲解签,所以可以把包里的导游词拿出来最后再“过”一遍,同时调整一下状态,保持冷静、充满自信地迎接考试。

等听到指示,你就可以真正进入考场进行考试了。

三、重要知识点的问答,大概占40%。

回答问题的考试内容包括本教材的所有章节,即《北京主要景点》这一整本书,当然我们需要知道重点在哪里。

那么重点在哪里呢

很简单,根据考试大纲去学习并复习。

同时这一部分的形式跟第二部分的抽题签讲解一样,它也需要再抽一次签。

考试时间:(以2008为例)口试时间:2008年12月15日----12月22日 (考试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所以综上所述,口试我们明白应该怎么去复习了,那么口试难吗

其实口试相对笔试来说,就相对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笔试是“死”的,而口试是“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想想笔试我们面对的是不会说话的卷子,而口试我们面对的是能够看到着的口试老师,在口试的时候有临场发挥、印象分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对没有笔试那么容易。

但是口试真的那么难吗

也不见得,关键还是那句话:看你自己怎么想的了

如果你志在必得,那么你得好好准备一下喽

怎么准备呢

首先建议报个专业培训班,因为通过老师的讲课指导,你会知道怎么去学习,如何去复习。

更重要是导游是一个注重实际操作的职业,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适时穿插一些实际操作的知识,这些知识可是一般人不轻易告诉他哦

哈哈

我想学导游的你是想学以致用吧

其次要多花点时间去逛逛景点或者是笔试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因为真实的影像会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复习的时候也会事半功倍了。

如果自己去逛景点有不明白的,那么那个时候你就该考虑跟着老师走一下景点实习,原因相信你已经明白了。

说了这么多,是舟翔对即将有志想成为导游或者说是想投身于旅游行业的朋友们的一些经验共享,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无论你是自学还是报班学习,舟翔只有一个目的,永远为各位朋友提供最周详的服务

希望各位朋友能够考试成功

至于做导游有什么不好

我觉得如果你真想做个专职导游的话,那肯定想想好好干这一行,那么你就得自己多积累经验、多学校带团的技巧,当然也是比较辛苦的,但是辛苦跟获得市成正比的。

如果你是想业余学学,那肯定就不是想干专职导游,那么你考完证后,可以拿着导游证在北京除了故宫之外免费区玩景点,当然在你考试的过程中,你会学到五本书:《北京主要景点》《北京导游基础》《当代北京概况》《全国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所以你会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比如说北京景点的、民俗的、全国景点的、北京的历史文化、现在的发展状况等等。

当你考下导游证,你会发现你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北京有了个很深的认识。

如有什么疑问:可以加qq:94078169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