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导游讲解词
简介 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
翡翠原石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
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于低温高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
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
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熔点介于900—1000°C之间。
从广义上讲翡翠是指具有商业价值,达到宝石级硬玉岩的商业名称,是各种颜色宝石级硬玉岩的总称。
狭义的翡翠概念石单指那些绿色的宝石级硬玉岩。
地质学称翡翠为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并主要是以Cr(铬)为致色元素的硬玉岩。
达到宝石级的翡翠单从组分上讲,非常接近硬玉的理论值。
翡代表红色,翠代表绿色。
是一种最珍贵、价值最高的玉石,被称为“玉石之冠”。
还由于深受东方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喜爱,因而被国际珠宝界称为“东方之宝”。
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纪晓岚(1724--1805)在中写道:“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
........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
由此可知,18世纪初,古人不认为翡翠是玉,翡翠价格低廉,至18世纪末,翡翠已是昂贵的珍玩了。
另据得知本世纪初大约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镑。
翡翠石子中不乏精华,当时价格也很贵,但与现在,一公斤特级翡翠七八十万美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翡翠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历来是云南人所为。
在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城的一座中国式古庙里,碑文上刻有5000个中国翡翠商的名字。
明中叶高官太监驻守保山腾冲专门采购珠宝。
当时从永昌腾越至缅甸密支那一线已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
腾冲至缅甸的商道最兴盛时每天有2万多匹骡马穿行其间,腾冲的珠宝交易几乎占了世界玉石交易的9成。
到1950年,腾冲县在缅甸的华侨达30余万人。
直到今天,云南人在缅甸从事翡翠业的达数万。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1) 化学成分:钠铝硅酸盐——NaAI〔Si2 O6〕,常含Ca、Cr、Ni、Mn、Mg、Fe等微量元素。
(2) 矿物成分:以硬玉为主,次为绿辉石、钠铬辉石、霓石、角闪石、钠长石等。
(3) 结晶特点:单斜晶系,常呈柱状、纤维状、毡状致密集合体,原料呈块状次生料为砾石状。
(4) 硬 度:6.5——7.5。
(5) 解 理:细粒集合体无解理;粗大颗粒在断面上可见闪闪发亮的“蝇翅”。
(6) 光 泽: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
(7) 透 明 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8) 相对密度:3.30——3.36,通常为3.33。
(9) 折 射 率:1.65——1.67,在折射仪上1.66附近有一较模糊的阴影边界。
(10) 颜 色:颜色丰富多彩,其中绿色为上品,按颜色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皮类颜色;指翡翠最外层表皮的颜色,其形成与后期风化作用有关。
这类颜色为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黄色和灰色,其特点在靠近原料的外皮部分呈近同心状。
红色常称为翡;②、地子色:又称“底子”颜色,有底色之意,指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为深浅不同的白色、油色、藕粉、灰色等;③、绿类颜色;指翡翠的本色,这类颜色的特点为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
有时绿中包含着黑色。
绿色常称为翠。
(11) 发 光 性:浅色翡翠在长波紫外光中发出暗淡的白光荧光,短波紫外光下无反应。
翡翠(Jade)习惯上亦称为缅甸玉,是缅甸出产的硬玉,日本、苏联、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地也有少量产出硬玉(Jadeite),但其质量与产量远远不如缅甸联邦。
缅甸联邦北部的密支那地区,翡翠矿床储量最大,很早就开采宝石级翡翠,供应世界各地。
所以人们长期以来只知道缅甸联邦才出产翡翠,因此将缅甸联邦玉作为硬玉的代名词了,硬玉是宝石学名蓍,而缅甸玉则是行家的行话(在缅甸国内没有翡翠这一叫法,翡翠是中国人给予这一自然精灵的美称。
它根据一种翡翠鸟的名字而来,因为宝石级硬玉中最美的绿色和红色和这种鸟身上的颜色一样所以得上美名)。
[编辑本段]翡翠的形成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
民间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地质学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个谜,曾有人认为翡翠与钻石一样,都是在地壳深部几千度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其实不然;美国不少地球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再结合世界各地发现翡翠矿床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翡翠并不是在高温情况下形成的,而是在低温条件下在极高压力下变质形成的。
砂川一郎教授在(1983年出版)一书中,更具体指出翡翠是在一万个大气压和比较低的温度(200 - 300℃)下形成的。
我们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但翡翠既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当然不可能处于较深部份,那么高压究竟从何而来呢
这高压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挤压力所形成的,现已获得证实,凡是有翡翠矿床分布的区域,均是地壳运动较强烈的地带。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凡发现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钠长石的火成岩侵入体(中—基性岩)。
钠长石的化学成份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测翡翠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
若要成为特级硬玉——翡翠,还须具备以下条件,翡翠围岩必须是高镁高钙低铁岩石。
这种环境产出的翡翠更纯净,少铁使底不发灰。
尽管低铁但还是有铁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纯净无杂质,还须在强还原条件下,即在还原环境中生成。
因为在缺氧环境中,它所含的Fe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而不进入翡翠的晶格内,可使翡翠绿更正。
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后的地质作用及多次强烈的热液活动,把翡翠改造得绿正、水好、底纯的特级翡翠。
翡翠成色过程是伴随着热液活动进行的,为多期强度不同的成色过程。
而且缓慢分解成铬离子的致色元素,要长时间处在150-300℃,最佳温度是在212℃左右下,铬离子才能均匀不间断地进入晶格,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翡翠绿色非常均匀。
完全生成特级翡翠后,还不能有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否则将会产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纹而影响质量。
以上各条件很难同时具备,这就是为什么特级翡翠稀少的原因。
[编辑本段]常见品种 市场中有哪些常见的翡翠品种? (1)老坑种翡翠:商业界俗称“”,通常具玻璃光泽,其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翠绿色;老坑种翡翠硬玉晶粒很细,因此,凭肉眼极难见到“翠性”;老坑种翡翠在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一透明状,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极品 。
(2):质地与老坑种有相似之处,无色或少色,冰种的特征是外层表面上光泽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冰,给人以冰清玉莹的感觉 。
若中有絮花状或断断续续的脉带状的蓝颜色,则称这样的翡翠为“蓝花冰”,是中的一个常见的品种 。
冰种玉料常用来制作手镯或挂件 。
无色的冰种翡翠和“蓝花冰”翡翠的价值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其实际价格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喜好 。
冰种是中上档或中档层次的翡翠。
(3)水种翡翠:其玉质的结构略粗于,光泽、透明度也略低于而与冰种相似或相当 。
其特点是通透如水但光泽柔和,细观其内部结构,可见少许的“波纹”,或有少量暗裂和石纹,偶尔还可见极少的杂质、棉柳 。
有行家说水种翡翠是色淡或无色的、质量稍差的老坑种翡翠。
是翡翠中的中上档、偶见上档的一个品种 。
(4):这是一种颜色像紫罗兰花的紫色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椿”或“春色” 。
具有“春色”的翡翠有高、中、低各个档次,并非是只要是紫罗兰,就一定值钱,一定是上品,还须结合质地、透明度、工艺制作水平等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翡翠上的紫色一般不深,翡翠界根据紫色色调深浅的不同,将翡翠中的紫色划分为粉紫、茄紫和蓝紫,粉紫通常质地较细,透明度较好,茄紫次之,蓝紫再次之 。
(5)白底青翡翠:白底青的特点是底白如雪,绿色在白色的底子上显得很鲜艳,白绿分明 。
这一品种的翡翠极易识别:绿色在白底上呈斑状分布,透明度差,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纤维和细粒镶嵌结构,但以细粒结构为主;在显微镜下观察(须放大30~40倍),其表面常见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结构 。
该品种多为中档翡翠,少数绿白分明、绿色艳丽且色形好,色、底非常协调的,可达中高档品品级 。
(6)花青翡翠:颜色翠绿呈脉状分布,极不规则;质地有粗有细,半透明 。
其底色为浅绿色或其他颜色 。
如浅灰色或豆青色,其结构主要为纤维和细粒一中粒结构。
花青翡翠的特点是绿色不均 。
有的较密集,有的较为疏落,色有深也有浅 。
花青翡翠中还有一种结构只呈粒状,水感不足,因其结构粗糙,所以透明度往往很差 。
花青属中档或中低档品级的翡翠。
(7)红翡:颜色鲜红或橙红的翡翠,在市场中很容易见到 。
红翡的颜色是硬玉晶体生成后才形成的,系赤铁矿浸染所致 。
其特点为亮红色或深红色,好的红翡色佳,具有玻璃光泽,其透明度为半透明状,红翡制品常为中档或中低档商品,但也有高档的红翡:色泽明丽、质地细腻、非常漂亮,是受人们喜爱的,具有吉庆色彩的翡翠。
(8)黄棕翡:颜色从黄到棕黄或褐黄的翡翠,透明程度较低 。
这一系列颜色的翡翠制品在市场中随处可见 。
它们的颜色也是硬玉晶体生成后才形成,常常分布于红色层之上,是由褐铁矿浸染所致。
在市场中,红翡的价值高于黄翡,黄翡则高于棕黄翡,褐黄翡的价格又次之 。
但也有因人的喜爱及饰品别具特色而使其价格有别于常规的情况 。
(9)豆种翡翠:简称豆种,是翡翠家族中的一个很常见的品种 。
(10)芙蓉种翡翠:简称芙蓉种,这一品种的翡翠一般为淡绿色,不含黄色调,绿得较为清澈、纯正,有时其底子略带粉红色 。
(11)马牙种翡翠:其质地虽然较细,但不透明,表面的光泽如同瓷器 。
(12)藕粉种翡翠:其质地细腻如同藕粉,颜色呈浅粉紫红色(浅春色),是良好的工艺品原料 。
(13)广片:其特点是在自然光下绿得发暗或发黑,质地较粗水头较干 。
(14)翠丝种翡翠:这是一种质地、颜色俱佳的翡翠,在市场中属中高档次的玉 。
(15)金丝种:在浅底之中含有黄色的、橙黄色的色形呈条状,丝状平行排列且定向结构发育明显的翡翠,除颜色与翠丝种不同外,其他特征与翠丝种相同 。
但通常金丝种翡翠的价格低于翠丝种翡翠。
(16)油青翡翠:简称油青种或油浸,其通透度和光泽看起来有油亮感,是市场中随处可见的中低档翡翠,常用其制作挂件、手镯,也有做成戒面的 。
油青种的绿色明显不纯,含有灰色、蓝色的成分,因此较为沉闷,不够鲜艳。
(17)巴山玉:“巴山玉”原石是一种晶料粗大、结构疏松,水干、底差的“砖头料”,但其颜色比较丰富,有淡紫、浅绿、绿或蓝灰等颜色,是一种品级较低,含有闪石、钠长石等矿物的特殊翡翠。
(18)干白种翡翠:是质地粗、透明度不佳的白色或浅灰白色翡翠 。
翡翠行家对其的评价是:种粗、水干、不润 。
此品种无色或色浅,凭肉眼即可见到晶粒间的界限,故外表结构粗糙,使用及观赏价值低,是一个低档次的翡翠品种。
(19)墨翠:初看黑得发亮,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和田玉中的墨玉或其他的黑色宝玉石,但在透射光下观察,则是呈半透明状,且黑中透绿,特别是薄片状的墨翠,在透射光下颜色喜人。
缅甸人用“情人的影子”来形容黑色的硬玉,中国人为其取名为“墨翠” 。
(20)铁龙生:是一种具有鲜艳绿色,但色调深浅不一,透明度差、结构疏松、柱状晶体呈一定方向排列的中档翡翠,在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 。
“铁龙生”取自缅甸语的语音,缅语“铁龙生”之意为满绿色 。
[编辑本段]相关常识
云南貔貅导游讲解词
三色的“三色”是色()、黑色(枪支弹药绿色(玉翡翠)。
公路是连接云南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向来以运输翡翠、白粉和军火而闻名。
“三色”走私是云南作为西南边陲的一个特色。
白色通道,直通大名鼎鼎的毒品金三角,那里种植有大片的罂粟花。
(为什么会有罂粟花这个就得追溯到时期的历史了)黑色通道,走私武器弹药。
云南临近的国家有:越南,寮国(老挝)、缅甸、印度,属于,私人拥枪自重,这是走私交易的基础。
绿色通道,进口驰名世界的缅甸硬玉。
缅玉硬度约为7.5,比玻璃硬;玉身晶莹剔透,对光观察可见玉内有絮状花纹。
美玉被加工成手镯、挂件、菩萨玉佛如意龙凤等工艺品,往往价值连城。
而缅甸人手比较笨,在缅甸开采的翡翠还是要在云南加工(因此在云南这边,有一门手艺特别吃香,那就是雕刻。
)缅甸和云南玉商之间的交易,一定要通过这条“三色通道”——。
云南玉好吗?
云南玉非常好的,不过各地不同都有不同的好处。
云南出产岫玉。
历史上缅甸的翡翠为云南人所发现并加工成饰品使用,由于缅甸长期的战乱、落后、封闭,使翡翠只有通过云南腾冲加工并销往各地,再者翡翠的开发加工运输销售、决大多数为云南人所为,产地长期被我国历代王朝管辖,当时有腾越产玉之说。
云南人对翡翠的开发及走向世界功不可灭。
故把翡翠称云南玉。
去,不论在什么地方,导游都会不厌其烦地领着你去逛玉器店,并且告诉你那里的玉应该是全云南最便宜的,而且水头和货色都是一流。
因此,走遍云南,逛玉器店就成了你旅途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而且在你可怜的景点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其实,玉有软玉和硬玉之分,云南的玉就是硬玉——翡翠。
去云南之前,亲属和朋友们都对我异口同声地说,那里的玉便宜呀,记着要带一点回来哟
于是,带着这样的印象就去了云南。
到了那里后,每过一地,导游都会带你去当地的玉器店,而且有的还不止一处。
这样,在我的脑海里就逐渐地产生了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云南的玉真多呀
既然是多嘛,那何愁买不到好货色哩,就到下一家再看看好了,反正在整个云南转悠是不愁买不到玉器的
就这样,我从这一家的玉器店里走出来,然后又走进另一个新的店铺里。
我的手,一直就空着
在昆明,我的那个“水右族”同胞小傅就带我去了。
那里简直就成了玉的海洋
各种玉件琳琅满目,让你眼花缭乱,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为好。
从小的挂件、中的把件到逐渐增大的摆件,可以说应有尽有,随你自由挑选。
后来又转了大理、丽江、瑞丽、泸沽湖等地,发现玉器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简直就到了俯拾即是的地步。
可以这么说,玉器似乎成了的某种标志性代言词了,说翡翠玉器是支柱产品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转了几个地方后,最后终于去了,在那里认识了傣族小玉丙。
一次晚间看演出回来,我们边走边聊地说起了云南的玉器。
玉丙告诉我,由于云南比邻缅甸,而又最近,于是,加工翡翠产品就成了当地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活动之一。
云南各地的翡翠产品可以说都是通过而流入的,著名的密支那玉器已经成了响当当的玉器品牌。
我听着玉丙叙述,仰望着蓝天上一轮皎洁的圆月,久久地沉浸在对玉的缅想中,一种庄严而崇高的历史文化情结油然从心头升起。
是啊,由于中国人对玉久远以来的仰慕及玉精神的独特历史文化情结,也就造成了今天对玉器的崇拜心理和不变的传承习惯。
玉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仁人君子的独特象征比喻,也成了庶民百姓的喜爱之物。
古语有“君子好玉,无故不去其身”的说法,而现在民间收藏之风的渐盛更是证明了中国人好玉的历史文化情结绝不是空穴来风。
它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
我素爱玉,但所爱则是中国的软玉,尤以和田为上。
在西双版纳的一家有名的玉器店里,我的朋友在那里流连忘返,醉心于每一块翡翠的玲珑剔透。
她不时地站在那一块块玉佩前,朝我投来征询的眼光,而我也在为她精心挑选中说出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我希望她不要被眼前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最好嘛,”我沉吟后告诉她,“你还是玩软玉吧
”是的,翡翠的玲珑剔透和水色,也许会让你觉得它比软玉更具有诱惑力。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软玉的包容与温润的精神将是翡翠永远也无法比拟的。
正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才绵延相递,有了灿烂悠久的中国玉文化
徜徉在云南斑斓的翡翠世界里,我在痴迷中仍然深深地缅怀着绵延了五千余年历史文化传统的祖国玉文化和由此而来精粹的玉精神。
正是它的包容、温润、自强不息等品质的存在,才有了后世种种寄托的存在,才有了这以玉喻人的灿烂的中华玉文化和世代相传承
虽然云南的翡翠给了我难以磨灭的印象,但说句大实话,市面上的产品除了价位的过高之外,多是一些品相一般或有着某种缺陷的东西,就像我在西双版纳时和那个腆着个大肚子的翡翠店老板所说的那样,纵使满目翡翠,也不抵我一粒和田温润的博大
当然,也许是我没有见到真正好的翡翠产品吧
如果价值连城的妙品真的忽然降临在我眼前的话,也许我会改变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我期待着,那能够让我改变自己顽固意识的东西出现
呵呵,虽然去了云南,但还是让亲属和朋友们失望了,因为,我一块翡翠也没有带回来
写景文章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儿美丽的风景星罗棋布,美不胜收。
尤其到了秋天,大自然更是美轮美奂,目不暇接。
成熟的气息弥漫着在园子里,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丰收在望,庄稼人一个个笑逐颜开,喜上眉梢。
梨儿黄橙橙的,泛着金光,闪闪发亮,在青绿间露出一张张笑脸。
绿油油的白菜,这儿一丛,那儿一丛,翠色欲滴,如同给园子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
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站在园外望园子:满园一片金黄,偶尔点缀着一点绿色,分外和谐。
赏心悦目。
树披金装,一阵阵微风吹过,片片黄叶飘飘扬扬,如同一只只彩蝶,随风翩翩起舞。
漫步在花园里,整个花园尽态极妍,美不胜收。
看,黄色换得淡雅、白色花的高洁,紫红色花的热烈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烂漫争艳。
当然,故乡的秋天,雾是最迷人的,也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
每到早晨,云雾弥漫了世界,雾山雾海,连绵起伏的群山,时隐时现,如同蓬莱仙岛一般,令人心旌神驰。
偶尔在云雾中露出一座农舍,炊烟周围缭绕着,早餐散发的阵阵香气,和着略带含义的晨雾构成了和谐迷人的画卷。
每当起雾的时候,故乡的秀丽山川和心中的海市蜃楼就融为一体了。
不论何年何月,离得多远,身处何地何方,故乡的秋景永远朦胧在我的生命中。
故乡的秋天,也是风的世界,雨的天堂。
秋日的早晨,微风丝丝的歌唱着。
送来了珍珠般的露珠。
送来了秋日的凉爽,吸取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雪白的云雾,擦去了酷暑的残迹。
雨是最寻常的,细如牛毛,密密的斜织着,有如花针,闪闪发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得多好呀。
家乡的秋雨来临之前,。
总是先有秋风的征兆。
秋雨落在地面上,毫无半点声响。
秋雨是和谐的,它带走了夏日长久的干旱,送来了期待已久的湿润清凉,我喜欢秋天的雨。
故乡的秋天啊
每当您到来,我心中的欢愉总是无法言表的,只能用大诗人杜甫的一句诗“漫卷诗书喜欲狂”来概括了。
我爱我的故乡,我更爱故乡醉人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