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导游词400字
天马山生态旅游区位于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县境内,与广西容县和北流接壤.大自然、真山水、纯生态,山中四季如春,高山、密林、草原、繁花、飞瀑、峡谷、清溪……和古老苗族的风情交融,与当地淳厚的民俗民生共存相长,构成了一幅天人和一、和谐相生的美妙图景,散发出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人们把这里称为广东的香格里拉. 海拔600米以上至海拔1080米的山顶,豁怀极目,浑然—片风景秀丽的草原.绿草如茵,蔓延无边,随山脊蜿蜒起伏,逐浪接天,令人心旷神怡.天马山的万亩大草场是南国极为罕见的一道草原风光.传说这里曾经是玉皇大帝的牧马场,当年10万天马在山上的草原吃草、在山下的饮马川饮水,天马山由此而得名.玉皇大帝还在这里留下了饮马潭、牧童脚、奔马岩、套马桩、飞马谷、走马梁等景观.啊,清风送来阵阵空谷幽兰的馨香沁人心脾,躺在茸茸草毡上聆听大地的声音,沐浴着天地山川之灵气,任身心放下,天马行空.跑马溜溜,心情溜溜 .
马的(名称)
马的 绝地 翻羽,奔宵 越影 逾辉 超光 腾雾 挟翼 骅骝、绿耳、盗骐骥离 雷首 翠龙 玉马 骕骦 追风,白兔,蹑景,追电,飞翩,铜爵,晨凫。
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萧稍 步景 蒲稍、龙文、鱼目、汗血 大骊 赤兔 的卢 绝影 紫骍 惊帆 扬武 赭白 赤龙驹 龙骧 青海骢 狮子骢 忽雷驳 决波瑜 腾霜白 皎雪骢、凝骢、悬光骢,洪波瑜、飞霞骠、发电赤、流星騧,翔麟紫、奔虹赤 青骓,什伐赤,特勒骠,曰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黄骢骠 红玉、紫玉、平山、凌云‘飞香、百花辇 唐舞马 九花虬 照夜白 宁远 玉花骢 望云骓 黄骝 玉逍遥 碧云霞 义瑜 飞越峰 曾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又一个叫苏和的男子,他有一匹爱马,特别的忠诚,从小相依相伴~然而当时有一个王爷看重了他的马,就假装办了一个马赛,后来,苏和的马果然不负众望,夺得冠军,可是王爷以此为借口要霸占他的马,最后争执不过,只好忍痛割爱,就这样,苏和日思夜想他的爱马。
这匹马对主人的思念也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王爷骑着这匹马向大臣们炫耀,突然间,这匹马像疯了似的,将王爷摔倒在地,向草原远处本去,王爷命令下人用毒箭将马射死,可是马中了箭后也依然马不停蹄~向主人苏和家的方向跑去,终于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到了苏和的蒙古包前,摔倒在地,长长撕嚎起来,这时苏和出来后,看到自己心爱的马在地上喘着粗气,后来终于死去~~ 苏和为了纪念他,专门用这匹马的尸骨做成了一把乐器,用马鬃当作琴弦,拉出的声音和这匹马生前的鸣叫一模一样,后来为他起名为马头琴~~ (很感人的故事,这是我做导游时候要给客人讲的故事之一) 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离开他在在都灵大街上杜林的旅馆,看见一个车夫正在鞭打一匹马。
尼采跑上前去,当着车夫的面,一把抱住了马头放声大哭起来,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享年45岁。
在蒸汽动力运用以前以及以后的若干年,马是驱动世界的主要动力。
无论东方西方,在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交通、贸易、战争、通讯、农业生产等等,都离不开马的身影。
马为人类文明的创造与发展,真真是立下汗马功劳。
有3500年城邑文明史的江城武汉,虽然本土不产马,但因其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通衢地位,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加之近代跑马业的兴起,故千百年来马的嘶鸣从未间断,骏马奔腾的场面总在不停地上演,由马而演绎出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
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名将显威战马驰骋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武汉地区成为曹、刘、孙争夺的焦点,因此有关三国时代的遗迹和传说也就特别丰富,其中当然少不了古代战争的重要角色———战马。
最有名气的当数关羽的赤兔马。
据民间传说,关羽驻军汉阳时,常在长江边洗刷他心爱的战马———赤兔马,至今长江大桥汉阳桥头北至禹功矶处,被称为洗马口,旁边原立一根石柱,称系马桩,明代汉阳教谕赵弼有诗专赞洗马口曰:“战罢沙场洗铁骢,虎臣威已震江东。
至今水映晴霞赤,似染龙媒汗血红。
”另外一个版本说在禹功矶还有一个洗马洞,与洗马口是“同时并著之迹”,如今汉阳的洗马长街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另传说在龟山左侧还有一个岩穴,称藏马洞,关羽曾牵马休息于此,又被称为关羽洞。
在武昌伏虎山麓卓刀泉有庙,供奉着关羽像,是因为当年关羽行军于此,以刀柄戳地得泉,遍饮三军,故称卓刀泉。
赤兔马驮着关几千年后仍在武汉留下如许多的遗迹和故事,这也反映了武汉人对于关羽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敢、忠诚、热烈等精神的崇仰。
最可怜的是东吴名臣鲁肃的白马。
传说赤壁之战后,鲁肃慌忙逃跑,骑着他的白马过东湖小洲时,马却不争气地陷泥中而死。
人们哀其不幸、赞其忠贞,就把小洲称为白马洲。
功劳最大的马当属蜀汉大将严颜的乌龙驹。
在武汉江夏区有将军山与乌龙泉,山上摩崖有“文武全才世所无,将军辅国倒三吴”的诗句,纪念严颜在此驻扎并抵御吴兵。
传说当时严将军骑着乌龙驹找到一潭清泉,解决了农民和山上士兵的饮水难问题,从此留下乌龙泉和龙泉山的地名沿用至今。
最为惨烈的马的故事是关于汉阳军山的古战场。
在汉阳县军山镇附近有两座山,一大一小,称为大、小军山,吴魏相战,曾陈兵两山间,在这里发生过激烈残酷的战斗。
明嘉靖《汉阳府志》曾记载,传说每月十五风雨阴晦的晚上,这里就再现当年战马嘶鸣、金鼓激战的声音。
赵弼题诗曰:“二雄角立互相吞,炎柞衰微万马奔。
夜半山前风雨恶,阴魂犹自怨曹孙。
”若是战马有魂,在武汉这个古战场上,就不知有多少马魂至今仍在奔腾吧。
三国之后,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战将,当然是精忠报国的岳飞。
在岳飞短短38年的人生中,有7年时间屯兵武汉、大练骑兵,4次从武汉出发,大败北方以善骑闻名的金兵,并且攻破金兵固若金汤的拐子阵法。
他功勋盖世的背后,少不了当年武汉苦练骑兵的智慧和艰辛。
无奈英雄命途多舛,岳飞被陷害后,忽必烈的大军从阳逻渡过长江,直围鄂州,在今汉阳、阳逻都曾发生过人仰马翻的激烈争斗。
因为武汉的战略地位,名将及战马的故事数不胜数,即使在清末张之洞训练的新军中,也建有马队。
直到解放后,马才逐渐淡出武汉人的生活。
竞技娱乐马事频仍市民爱马素有传统 近代以来,马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渐渐被电力、机械动力所取代,它作为传统生产力工具的地位逐渐减退,随之而起的是以竞技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的赛马活动的兴起。
当然,最初的赛马活动并非武汉人的自主选择,而是随着武汉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而主要面向外国人的的“洋娱乐”,随后由于民族资本的参与才逐渐走进武汉的市民生活。
1902年,英国人大量收购汉口南起解放大道,北至惠济路,东起永清街,西到解放公园路的土地,建了西商赛马体育会(通称西商跑马场),吸收在武汉居住的高级外侨为会员,成为一个高档次的社交场所。
这里歧视中国人,平时到处都有“禁止华人入内”的牌示。
中国人作为客人被邀请的,仅有蒋介石、宋子文与张学良等五六人。
而且中国人不准从正门进去,只能走侧门。
据说有一次武汉有名的地皮大王刘歆生企图从正门进去,也遭阻止。
刘一气之下遂决心组建华商跑马场与其竞争。
1908年,由刘歆生、周星棠、梁俊华、韦紫封等36人发起组建华商体育运动会。
并集资购买由义门铁路外地皮33000多方(今航空路同济医科大学一带),修建华商跑马场。
宗旨是团结华商团体,与西商跑马场竞争,以期挽回利权。
实质上是选用赛马出售马票,吸引市民参加公开的大赌博。
由于这里对所有人开放,一时之间十分红火。
当时有竹枝词云:“络绎香车去马场,春秋两赛竞华商。
先鞭一呼齐呼彩,赢得佳人为捧觞。
” 赛马在20世纪初期的武汉,风气极盛,生意也是非常火爆,以致1926年,武汉商界王荣卿、吴春生等人发起和组织了万国体育运动会,修建了中外合资的万国跑马场。
场址在位于唐家墩附近的二道棚子。
如今江汉区的马场角,就是因地处万国跑马场的东南角而得名。
据今已84岁的老马师葛振元回忆,他的父亲曾在西商跑马场养马,而他因此在十多岁时就在这里学习骑马,后来成为万国跑马场的一名业余马师。
当初还有一个叫计海滔的华人马师非常闻名,因为计海滔爱踢足球,很多不懂足球的马迷为了一睹计海滔的真面目,经常追踪到计海滔踢球的地方围观喝彩。
一个城市拥有三个跑马场,这成为当时中国之最,而这一运动的参与者之众,又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民对赛马活动的热爱。
如今,在武汉的赛马场一一消失、赛事沉寂半个世纪之后,金银湖畔再度骏马聚集、马师谈笑,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武汉市民又可以一亲“马”泽,再睹马的神采,重续马缘了。
徐悲鸿一生画马 徐悲鸿一生画的马论百盈千,但可分为三大类:1
上海迪士尼十大必玩都有哪些
个人啊什么故事。
初中高中啊,没人喜欢我,我也欢别人。
父母身体都很好 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
没考过研,没打过仗,没在KTV里唱哭过小姐。
没有逼良为娼,也没有劝妓从良。
是不是这句,是就来评论里找我;
水瓶座
谁说水瓶座一定就是学习好咯,只是水瓶座的人思想逻辑跟常人不同而已,想问题的方向跟别人不同,有时候常人的想法往往不够周全,但是水瓶座的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想问题,问题想的也很全面,这就是他们所谓的聪明。
。
。
。
其实只是思考角度不同而已
有关桥的传说
1.沙河朝宗桥的传说 相传明朝以前,京北沙河上并没有石桥,明朝皇上在昌平修筑皇陵以后,南来北往感到非常不便,就派了两个大臣在沙河上修桥。
一个是忠臣赵朝宗,另一个是奸臣,名字没有留下。
赵朝宗主修北大桥,那个奸臣主修南大桥。
赵朝宗兢兢业业修桥,仔细清河底,选上好石料,精工细做,所以北大桥修得比较慢。
那个奸臣贪污了不少钱,必然要在施工中搞鬼,桥墩外面用石头垒,里面填的全是沙子。
这一来南大桥很快就完工了,奸臣急忙飞马跑进京城去报功。
皇上见他来报功很高兴,并问起北大桥的进展情况。
这奸臣便信口开河地说:“北大桥还早着呢!”皇上听了十分生气,便派了个亲信太监到北大桥去察看。
那个太监到了北大桥工地,这时北大桥已快修完了,赵朝宗听说南大桥已经完工心里很着急,只顾忙着干活了,也没顾上七碟八碗地招待他。
这可把平时耀武扬威惯坏了的太监气炸了,他二话没说,拨马就走。
到了德胜门,那个奸臣正在城门口等他呢。
奸臣一看太监的气色,便知道赵朝宗把他得罪了,心里甭提多美了。
他笑嘻嘻地迎上去,把太监让到自己家中足吃足喝,款待好几天,末了还送了不少金银之物。
那个太监上朝见到皇上后,便把赵朝宗从头到脚说得一无是处,然后又把南大桥如何壮观坚固吹捧了一番,说得皇上连连点头。
正说着赵朝宗也上朝来了,报告北大桥已经竣工。
皇上也正想找他呢,便把脸一沉说:“你怎么刚来?人家南大桥早完工了。
”赵朝宗说:“臣只知努力修筑北大桥,不知南大桥完工为何如此之快。
”皇上又问:“北大桥花了多少钱?”赵朝宗便把银簿呈上。
皇上一看比南大桥用银几乎多一倍,脸色就更加阴沉了,厉声质问:“这是怎么回事?”赵朝宗说:“臣只知努力修筑北大桥,不知南大桥用银为何如此之少。
”那奸臣立刻跳出来:“你不知道我怎么花得少,我可知道你怎么花得多。
修桥的事瞒不了我,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银子,你把银子揣腰包了。
” 碰上这么个“血口喷人”的坏蛋,赵朝宗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他越说不出来,皇上越信以为真。
一气之下,皇上就令人把赵朝宗推出午门斩首,又给那个奸臣晋封了官位。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
几年以后的一个夏天,京北接连下了十几天暴雨,沙河水暴涨上来。
北大桥屹立在洪峰之中岿然不动,南大桥可顶不住了,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响,南大桥坍塌了,桥墩里埋藏的沙土全都显露了出来,一下子被冲得干干净净……这时皇上才明白上了当。
为了给自己遮羞,他便传旨把那个太监和奸臣一块绑着,推出午门斩首。
又命人在北大桥的桥头竖起石碑,刻上“朝宗桥”三字以示纪念。
这碑是万历四年立的。
400多年过去了,这朝宗桥依然如故,可是旧的南大桥却早已无影无踪了。
2.溜索桥的传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代,怒江上终于有了第一座原始的桥梁——独索溜桥。
这是在两岸的大树上,绑上一根横跨河岸的竹蔑缆绳。
后来,溜索桥的形式 愈来愈多,有单索平溜桥,有双索陡溜桥。
再后来又发展成了藤索桥,既免溜曳,也安全可靠。
为了固定溜索,逐渐也有了坚固的石砌桥墩了。
听僳僳族老人讲,架溜索桥的主意,最初是受了蜘蛛结网的启发。
清代一位诗人在走过索桥藤桥后也写道:“术因蛛网得,想自鹊巢掳”。
如今, 僳僳人对据说教人架桥和织布的蜘蛛,尚保持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绝对不会打死蜘蛛的。
然而,怒江河深流急,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僳僳族先民,是怎样把又粗又重的竹缆绳架到对岸的
僳僳人是一个善射的民族。
他们砍来最坚韧的岩桑木,特地做了一张几个人才拉得动的大硬弓,在箭尾绑系了一恨长长的细丝线,几个小伙子一齐拉弓射去,终于把箭射到了对岸。
对岸的人接到丝线后,再细线拉小绳,小绳拉粗绳,粗绳拖竹缆索。
就这样,第一座竹篾溜索桥架成功了。
不过,关于溜索桥还有另一个传说:架桥时,两岸各选一位臂力最好的人,他们各在钓鱼线上拴一块小石子,相互对抛。
待两石相交,丝线勾连在 一起时,便徐徐拖过对岸,而后再一次一次地变换绳索,拖拽而过,最后架起了竹缆溜索桥。
过独索平溜桥颇为麻烦。
听僳僳乡亲讲,过桥之前,得先把用硬木做成的槽形溜筒的凹槽,扣到溜索上,再将一根牢靠的宽牛皮绳穿过溜筒,而后再用一根粗绳系绑在自己的腰腿上,并把粗绳绑挂在牛皮绳上,使自己成坐的姿势悬吊在溜索上。
当一切绑扎停当后,再紧握绳索,两脚朝拴固溜索的桥墩或大树使劲一蹬。
于是,借助蹬推的反作用力量,迅速把自己溜到江心。
过桥时,千万不能往下瞧,因为溜索桥架得低,激流冲起的浪花难免会溅在身上。
如果往下瞧,那汹涌的江水好像朝着你直冲过来,使你头昏目眩,哪里还有劲过江呢
过桥人溜至江心,桥索下坠,没有再向前溜的冲力了,这时得用双手倒攀着溜索曳爬过去,才能到达彼岸。
不消说,每次悬度索桥,自然都是一场胆量和力量的较量。
可是,当地僳僳族村民却能携带孩子、货包乃至牲口过溜索桥呢。
至于双索陡溜桥,由于溜索一端高另一端低,过河者不用倒攀溜索曳爬,省了许多劲不说,还有凭虚御风的飘然而下的感觉。
特别是当地怒族、僳僳族妇女过溜索桥时,她们的裙据被江风鼓荡飘舞,颇似彩云飘飞。
只是由于下溜的速度愈来愈快,快到达彼岸时,得用双脚抵住桥墩或大树,以免撞伤身体。
如今,这种古老的溜索桥,正在被吊桥所代替。
六库镇郊,一座 170 米长公路铁索吊桥,是用腕臂粗的平行的 12 根钢缆,把钢轨木桥悬空吊起,架在桥两端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上。
尽管每当载货卡车驶过,桥面会上下颤动,却安然无虞,同原始的独索溜桥相比,自然有着天壤之别。
大同九龙壁的传说
传说:曾在少年时入寺庙当和尚的建立了明朝之后,为巩固江山,便把他的25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为王。
朱桂是的第十三子,被分封到大同当代王。
朱桂从小顽愚古怪,长大不读诗文,不学无术,无才无能。
当上代王后,胡作非为,专横跋扈,乱杀无辜,弄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老百姓背地里送他一绰号:愣怔代王。
“愣怔代王”之妻是明朝大将徐达之女,长相十分难看:身材又矮又胖,大脑袋、小眼睛、大嘴。
五官在她的脸上全长反了:该小的地方大,该大的地方小,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她这么难看,怎么朱桂就偏偏娶了她
原来是朱桂当时娶妻心切,一听说是徐达之女,便一口应允,娶回家来,倒也是门当户对。
朱夫人相貌丑陋不堪,看见好看的女人就生气,别的女人越好看,对比她就越难看。
大同是个出美女的地方,代王府里的侍女个个美貌,。
朱夫人就把满腔嫉妒和怒火儿撒在侍女身上,经常用锅底黑烟朝漂亮美貌的侍女脸上涂抹,把她们“打扮”得比自己还丑陋,好显得自己好看一点儿。
就这样,代王夫妻搞得大同城里鸡飞狗跳,一片混乱。
分封朱桂当大同的代王,朱桂不想去,赖在应天(南京)的皇宫里,又哭又闹。
朱元璋爱子心切,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他只要到大同就任代王,就为他修建一座宫殿。
于是,朱桂到了大同大兴土木修建代王府,规模规格近似皇宫。
代王府建成后,朱桂开始过“皇帝瘾”,颇为开心。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觉得代王府好像缺点儿什么,决定在代王府门前建一座五彩琉璃龙壁。
经过百姓工匠日夜施工,龙壁终于建成。
竣工那天,代王朱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剪彩仪式,朱桂率领王妃以及文武官员人等观赏龙壁,只见龙壁雄伟壮观,五彩琉璃辉煌夺目,壁上九条龙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盘曲回绕,搏浪戏珠。
朱桂一边喝酒一边观赏,想他代王府前的龙壁,连老子朱元璋的皇宫里都没有,大过“皇帝瘾”。
得意忘形之际,不禁大叫一声:“好
这龙壁好
这是本朝第一龙壁
” 话音刚落,天空忽然乌云翻滚,。
顿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代王惊惶失措,连忙命人照明。
一时间,代王府内外灯火恍惚。
忽然间,电闪裂开乌云,霹雳雷鸣,代王朱桂饮酒过量,闻听雷声浑身颤抖手哆嗦,失手打碎酒杯,眼前一片昏暗,仿佛龙从天而降。
原来,九龙壁九龙栩栩如生,引来天上的真龙于天空飞行。
不一会儿,兵士来报:刚才的电闪霹雳,在龙壁后边的金泊仓街击出两眼水井,一水井的水为甜水,一水井的水为苦水。
大同民间至今还流传着:“金泊仓,两眼井,一眼苦来一眼甜。
”又有兵士报告:九龙壁前面被雷火击出一个大坑,往外涌水,代王朱桂急忙命人将水坑砌建,中间建一石桥,这就是“倒影池”。
九龙壁蔚为壮观,百姓欢呼。
但九龙贪吃百姓供奉的美酒佳肴,酒足饭饱之后歪歪扭扭烂醉如泥,到了布雨时辰,九条龙同时跃上天空兴风作浪。
顷刻之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引起河水猛涨,淹没良田和村庄。
布雨之后,九条龙大睡不起,又现了一年不布雨水,河流干枯、田地干旱的局面,百姓怨声载道。
大同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九龙戏水殃及老百姓”的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里的关键词—朱桂和龙,都成了民间嘲讽的载体。
其实,真正精美雕刻了“天下第一龙壁”的是民间百姓,但他们并没有欢呼这个创造,根本或许就在于这个创造是一个“被迫的创造”。
由此可以观察到自由的民间文化和不自由的民间文化的差异和错位。
无人能够阻挡透露着民意的民间传说的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