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导游词柳州200字

导游词柳州200字

时间:2018-09-27 08:52

柳州龙潭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

我叫悦悦。

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去龙潭山游览,请您随身带好贵重物品,注意安全。

游客们,我先介绍一下吉林远近闻名的龙潭山。

龙潭山公园是是中国著名城市森林公园,它位于吉林省东北地区,松花江东岸,占地234公顷,始建于1957年。

因山上有古池“龙潭”而得名,现在尚存1500多年前修建的高勾丽古城遗迹。

一会儿我们进去的时候,会看到更详细的介绍。

我们已经位于龙潭山了。

龙潭山山势雄伟,呈卧虎形西东走向。

西路峰峦陡峭,拔地而起;东路绵延远去,没于群之中。

龙潭山被近百种,一百二十余万株乔、灌木所覆盖其中百年以上古木有一百三十余株,不愧是森林公园。

游客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龙潭山中的龙潭,亦称水牢。

在龙潭山高勾丽城西北角最低处,是古人利用泉眼修建的贮水池。

因为,传说有一条孽龙被所在潭中,铁链系与潭边一棵大树上,传说有人拉动铁链,立刻就会风云变色,潭水翻腾。

故称“龙潭”。

龙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形。

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

潭水主要以山上的雨水和积雪聚集而成,又因泉下有泉眼,故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固。

每当浩月当空,倒影荡漾湖心,吉林八景“龙潭印月”即指此处。

与水牢距离250米处,是一圆形石砌深坑,称其“旱牢”,其实是高勾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好了,我们这次“龙潭山一日游”就到次结束了,请大家玩好,欢迎大家常来游玩,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的,谢谢

柳州导游词(100到150字)

寒假见闻--家乡柳州巨变--黄芸 家乡柳州巨变这是一片钟灵毓秀、造化垂青的土地。

独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造就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如画景致。

市区山环水绕,盘转迂回,“三江汇合,抱城如壶”,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5万年前就有“柳江人”生活在这里了;千余年前,柳宗元就写下了“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千古名句。

这是一方纯朴好客的风情家园。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鱼峰山,传说是壮族歌仙刘三姐传唱山歌和乘鱼升天的地方……说柳州的变化,应该说体现在多个方面。

所谓表象的变化当然是整洁、宽敞、新建的马路,绿树成荫的环境,越来越多的现化建筑,时尚的城市风尚以及美仑美奂的龙城夜景。

而更让人震惊的则是这座工业化的城市,在向现化化大步迈进的同时,也在向着多元化、国际化转变。

近年来,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持工业增长、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从工业城市向生态宜居城市的转型,昔日“酸雨之都”成为今天的“宜居之城”。

柳州是我国西南的工业重镇,工业经济总量目前已经占到广西的三分之一。

在工业成就辉煌的同时,柳州人也有着难以言说的苦楚:上世纪80年代到1995年,柳州是“十雨九酸”,酸雨频率曾高达98.5%,最酸时雨水pH值低于4,成为全国四大“酸雨之都”之一。

90年代初,柳州市提出控制排污总量,关停污染严重企业,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打造循环工业经济。

经过多年努力,1998年,柳州终于甩掉了“酸雨”这顶沉重的帽子。

但是,柳州人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目标——工业与生态同步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为了这一目标,柳州市开始了“二次创业”。

2008年,柳州市提出新一轮城市建设目标:“实现城市转型,建设宜居城市。

” 紧接着铺开了180多个城建项目,涉及总投资200多亿元。

2009年,柳州接着实施建设282项重点项目。

柳州在推进城区绿化的同时,大力加强柳江上游的水源林建设、城乡绿色工程建设、石漠化工程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在促进林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区提供了强大而安全的生态屏障。

柳州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数据显示,近年来,柳州酸雨率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57.1%下降到2009年的20.7%;柳江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在2009年广西河流水体水质评价中位居第一。

2006年9月,柳州市正式实施“百里柳江”景观控制性规划:夜景灯光亮化工程、人工瀑布群、内河音乐喷泉……经过几年的努力,柳江沿岸“百里画廊”初现雏形,成了市区景观新亮点。

“以前外地朋友来到柳州,第一反应是问柳州有哪些有名的工业企业。

现在他们来,第一件事是要去看看我们柳江的夜景,‘百里画廊’已经成了柳州除了工业之外的新名片。

”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志刚说。

凡是到柳州出差、旅游的外地人,无不对柳州的夜景赞不绝口:文惠桥犹如彩虹横贯夜空,红光大桥宛若一串珍珠挂在碧波之上,柳江大桥雍容华贵,蟠龙山人工瀑布大气磅礴,内河音乐喷泉如梦如幻……而这只是柳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重点工程“百里画廊”的一部分。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以及资金流动的方向一贯都是偏好东方,柳东新区的开发,必将象上海的浦东、南宁的琅东一样,带动整个城市快速、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柳州高新区中心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协调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格局。

柳东新区位于柳州的东部,有着一片广袤的、非常平坦的7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

这是一片令人充满灵感、令人欢愉、满目青绿、河水环绕的区域,在这里,有干净的水源和再生能源。

距柳州主城仅7公里,距柳州机场为30分钟车程,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90分钟车程。

规划人口60万人。

柳东新区将秉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建设方针,其未来将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的官塘、人居的官塘、科技的官塘”。

对于柳州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我感到非常的荣欣,也希望柳州在未来发展的越来越好

09新闻黄芸

求篇介绍柳州的导游词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柳州,柳州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城市,获得了“中国园林城市”、“”等称号,柳州还因赏石气氛浓厚而获得中国石都的荣誉。

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参观柳州的美景。

现在你们眼前的就是柳州的母亲河——柳江。

它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柳州人,使柳州人茁壮成长。

它虽然没有西湖的浓妆淡抹,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却又母亲的情怀。

说过:“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毫不夸张,柳江有着数不清的弯。

在柳州,到处都有奇石爱好者。

有一句话说地没错:柳州奇石甲天山。

的确,柳州的奇石不仅品种多、品质高,历史还十分悠久。

柳州奇石大体分为十多种,细分竟有数百种。

它们形状奇美独特,色彩斑斓,石质坚硬光滑,纹路雅致曼妙。

现在,柳州已经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奇石,奇石爱好者达10万人。

大到商场、宾馆、公园,小到道路两旁、家庭,随处可见奇石装点。

说起柳州奇石,还有一段故事。

一次,来到柳州,十分喜爱江边的龙壁砚石,便采集了一块送给,回赠了一首诗答谢到:当年同砚席,寄此感离群。

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翠云……。

游客们,游览了美丽的柳江,欣赏了精美的石头,听过了动听的山歌,如果您还舍不得离开,好客、开放的柳州随时欢迎您。

广西三月三导游词200字

圩,汉族及多个少数民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南宁三月三狂欢节  狂欢节上有壮族迎宾习俗、踏青踩街、壮族铜鼓舞、对歌三月三、假面舞、多耶舞、抛绣球、夜歌圩、歌舞表演等,同时有200—500人品尝的百家宴和各地特色美食。

  武鸣“三月三”歌圩  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展演、骆越始祖王祭祀大典、“灵水歌圩”广西第六届歌王大赛、武术散打擂台赛、马术表演等文化、体育、旅游活动。

  柳州“三月三”花炮节  牛王争霸赛、千人芦笙比赛、大型实景民族歌舞表演、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 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

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作文

位于柳江北岸市中心的柳候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也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

它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主要景点有:罗池、柳候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等古迹和山水来归盆景园、动物园、儿童乐园。

罗池 游人进入柳候公园,沿着林荫前行,就见一泓碧水,澄澈明净,水旁有碑,刻了“罗池”二字。

每当月亮升到东台山上空,倒影罗池水面,便构成柳州八景之一的“罗池夜月”的绝美景致。

罗池原来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常在此散步,死后又托梦给生前部属欧阳翼说要把自己的庙建在罗池旁而名声大噪。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游柳州时,还专程访问过罗池呢

柳候祠 绕过罗池花径,便到了柳候祠。

该祠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朝,大门上的门联是郭沫若的手笔,门联是清代杨翰书写的唐代韩愈的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祠为红柱丹梁的三进古屋。

头进荟集了明清以来的石刻三十余块,壁间悬挂柳宗元生平资料及后人的书画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中厅有一座元代雕刻的柳宋元石刻像碑,在刻像旁的石刻中以“荔子碑”最为著名。

碑文是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

此诗赞颂柳候,字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亲笔。

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所以人们称之为“韩诗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

此外厅里还陈列着一块“龙城石刻”,碑上的字体是柳宗元的手迹。

此碑出土于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当时一直被挖出来的还有一把短剑,所以人们又叫它“剑铭碑”。

现存的“龙城石刻”,是1933年柳州周耀文根据民间流传的拓本勾勒上石的。

祠的第三进是正殿,中央端坐着柳宗元的塑像,他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正手执狼毫,在凝神出鬼没攻读。

柳宗元衣冠墓 在祠后东侧,这里松柏拥翠,肃穆雅静。

柳宗元逝世后,遗骸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

柑香亭 柳候祠左面隔着罗池,有一座六角长亭,这就是“柑香亭”。

当年柳宗元曾在这里栽种黄柑,并写有《种柑诗》广为流传,后人因此修建此亭。

它碧瓦红柱,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映于桂花丛中,颇具特色。

交通:可在市内乘2路、6路公交车前往。

门票:现在已经免费了。

柳侯公园位于柳州市中心的柳侯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所建的公园,占地15.52公顷。

始建于1906年。

公园内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与柳宗元有关的古迹。

公园中有近7公顷的人工湖,碧水曲桥,相映成趣,湖边林木葱茏,凉亭假山,景色怡人。

园中还有盆景园、动物园和儿童乐园等多姿多彩的游玩场所和设施。

是广西旅游主要名胜之一。

柳侯公园犹如闹市中的一块绿洲,是人们公休假日和茶余饭后散步游玩的好场所。

“柳侯祠”原叫罗池庙,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字子厚(公元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

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

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

因而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称为“柳侯祠”。

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

柳侯祠古朴轩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将的仿铜塑像,陈列有文物、图表、书画,详尽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祠内还有柳宗元书写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子碑”等啤刻40余方,脍炙人口。

柳侯公园内还有人工湖、盆景园、假山凉亭、曲桥回廊、儿童乐园等可供人们休闲游玩。

05年上半年,柳侯公园清除人工湖淤泥,对园中的景观进行了改造。

取柳州市名石之一的柳江县百朋镇的太湖石,改变了人工湖滨驳岸的人工痕迹,形成曲折有致的湖岸线; 将园中的道路统一为自然质朴的青石板路和青砖路,呼应柳侯祠古建筑的古风古韵;原柳侯公园内的动物园,已于05年“六一”前搬迁至帽合公园,那里有着宽敞、较为舒适的居住条件,适合动物们生活,将动物园搬迁出公园,搬至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改善了动物的生活环境,游人的游园质量。

能不能给分给我啊

柳侯公园导游词

位于柳江北岸市中心的柳候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也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

它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主要景点有:罗池、柳候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等古迹和山水来归盆景园、动物园、儿童乐园。

罗池 游人进入柳候公园,沿着林荫前行,就见一泓碧水,澄澈明净,水旁有碑,刻了“罗池”二字。

每当月亮升到东台山上空,倒影罗池水面,便构成柳州八景之一的“罗池夜月”的绝美景致。

罗池原来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常在此散步,死后又托梦给生前部属欧阳翼说要把自己的庙建在罗池旁而名声大噪。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游柳州时,还专程访问过罗池呢

柳候祠 绕过罗池花径,便到了柳候祠。

该祠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朝,大门上的门联是郭沫若的手笔,门联是清代杨翰书写的唐代韩愈的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祠为红柱丹梁的三进古屋。

头进荟集了明清以来的石刻三十余块,壁间悬挂柳宗元生平资料及后人的书画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中厅有一座元代雕刻的柳宋元石刻像碑,在刻像旁的石刻中以“荔子碑”最为著名。

碑文是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

此诗赞颂柳候,字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亲笔。

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所以人们称之为“韩诗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

此外厅里还陈列着一块“龙城石刻”,碑上的字体是柳宗元的手迹。

此碑出土于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当时一直被挖出来的还有一把短剑,所以人们又叫它“剑铭碑”。

现存的“龙城石刻”,是1933年柳州周耀文根据民间流传的拓本勾勒上石的。

祠的第三进是正殿,中央端坐着柳宗元的塑像,他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正手执狼毫,在凝神出鬼没攻读。

柳宗元衣冠墓 在祠后东侧,这里松柏拥翠,肃穆雅静。

柳宗元逝世后,遗骸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

柑香亭 柳候祠左面隔着罗池,有一座六角长亭,这就是“柑香亭”。

当年柳宗元曾在这里栽种黄柑,并写有《种柑诗》广为流传,后人因此修建此亭。

它碧瓦红柱,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映于桂花丛中,颇具特色。

交通:可在市内乘2路、6路公交车前往。

门票:现在已经免费了。

柳侯公园位于柳州市中心的柳侯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所建的公园,占地15.52公顷。

始建于1906年。

公园内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与柳宗元有关的古迹。

公园中有近7公顷的人工湖,碧水曲桥,相映成趣,湖边林木葱茏,凉亭假山,景色怡人。

园中还有盆景园、动物园和儿童乐园等多姿多彩的游玩场所和设施。

是广西旅游主要名胜之一。

柳侯公园犹如闹市中的一块绿洲,是人们公休假日和茶余饭后散步游玩的好场所。

“柳侯祠”原叫罗池庙,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字子厚(公元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

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

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

因而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称为“柳侯祠”。

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

柳侯祠古朴轩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将的仿铜塑像,陈列有文物、图表、书画,详尽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祠内还有柳宗元书写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子碑”等啤刻40余方,脍炙人口。

柳侯公园内还有人工湖、盆景园、假山凉亭、曲桥回廊、儿童乐园等可供人们休闲游玩。

05年上半年,柳侯公园清除人工湖淤泥,对园中的景观进行了改造。

取柳州市名石之一的柳江县百朋镇的太湖石,改变了人工湖滨驳岸的人工痕迹,形成曲折有致的湖岸线; 将园中的道路统一为自然质朴的青石板路和青砖路,呼应柳侯祠古建筑的古风古韵;原柳侯公园内的动物园,已于05年“六一”前搬迁至帽合公园,那里有着宽敞、较为舒适的居住条件,适合动物们生活,将动物园搬迁出公园,搬至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改善了动物的生活环境,游人的游园质量。

写导游词作文

导游词300字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黄锦怡,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 “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

他总长度达50000多千米。

如此伟大的万里长城,它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好吧,我们现在就开始登长城去!  游客们,请你们往左看,那齿形的墙叫垛子,是古代打仗时防止箭射中的“挡箭牌”,垛子旁边凹下去的地方是了望口,供了望用,底下的一个方形的小口是射口,工射击用。

在往前看,那就是古代打仗的吞并所住的地方,叫堡垒,每个三百至五百米就有一座,能与其它堡垒互相呼应。

游客们,咱们脚下的长城约一万三千多里,远远看去,它就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观和感受长城的风景,现在可以分散活动,但要注意安全和不要乱丢垃圾,更不要拿走城砖。

假如你是导游,请选择家乡一处名胜古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五年至嘉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推荐用名有“洛阳潮声”、“洛水飞虹”.

马鞍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来这里来旅游,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也可以叫我**导。

马鞍山为柳州古八景之一,因其形如马鞍而得名,它位于柳江南岸的市中心,与鱼峰山东西呼应,是柳州市中心区的最高峰,从山脚沿石径到达山顶后,放眼眺望,柳州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相传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曾在马鞍山上下棋,至今山上留有一尺多长的仙人足迹和棋盘石、仙人洞等。

柳宗元游览此山后,对这里作过生动的描述。

《徐霞客游记》中也对此山作了详尽介绍。

至今山上还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诗文石刻数十处。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