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 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Hi,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历史有一千多年了,尽管大佛崖壁上数百种石刻,数千尊造像风化严重,但从幸存的部分石刻中,犹能窥见盛唐风貌,其工艺之精妙,堪与甘肃,和山西云冈等地的石刻辘美。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开元初年,是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筑的至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由凌云山,麻浩岩墓,鸟龙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盛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区的风景,旅游盛地。
谢谢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导游欢迎词欢送词
全陪欢送词各位朋友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王导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
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7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
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王导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
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王说声谢谢了
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优秀的导游欢迎词和欢送词 信息来源: 辽沈汽车消费地图论坛 阅读次数:7690 发布时间:2005-10-15 10:00:23 “欢迎词”———行的开始,第一印象艺术性地致好“欢迎词”太重要了,它好比一场戏的“序幕”,一篇乐章的“序曲”,一部作品的“序言”。
中外游人都讲究“第一印象”,而致欢迎词是给客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极佳机会,我们应当努力展示自己的艺术风采,使“良好开端”成为“成功的一半”。
任何艺术、技巧,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素”,那么,“欢迎词”的“规范”和“要素”是什么呢?规范化的“欢迎词”应包括五大要素。
(1)表示欢迎,即代表接待社、组团社向客人表达欢迎之意。
(2)介绍人员,即介绍自己,介绍参加接待的领导、司机和所有人员。
(3)预告节目,即介绍一下城市的概况和在当地将游览的节目。
(4)表示态度,即愿意为大家热情服务、努力工作,确保大家满意。
(5)预祝成功,即希望得到游客支持与合作,努力使游览获得成功,祝大家愉快、健康欢迎词切忌死板,切忌沉闷,如能风趣、自然,会缩短与游客的距离,使大家很快成为朋友,熟悉起来。
另外,欢迎词注意汲取一些谚语、名言,充满文采,会收到很好效果,下面一些言语,可参考使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千年修得同船渡”;“千里有缘来相会”;“世界像部书,如果您没出外旅行,您可只读了书中之一页,现在您在我们这里旅行,让我们共同读好这中国的一页”。
除了注重欢迎词的文采之外,有些导游创造的言语,越琢磨越感艺术性强,值得我们学习。
埃及一位63岁的老导游,在为中国旅游代表团担任导游致欢迎词时有这样一句:“在今后的导游中,如果有什么地方我讲得不清楚,欢迎先生们提出来,我将努力讲清楚……”大家感觉一下,他这句话令人听后是愉快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有时并不是导游讲得不清楚,而是游客精神不集中而没听清楚,但他将责任归为自己了,把愉快也留给了游客,听者如何不高兴呢?这比我们一些导游说的“如果你有问题,我可以给你讲明白”不是高明多了吗?文采固然好,含蓄也令人回味,但有时平平淡淡,也令人感到平淡中出艺术,显技巧。
现在让我们听听香港一位十佳导游开场的欢迎词:“各位早晨好,欢迎大家光临香港。
我是王××,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各位一起游览九龙和新界。
这个观光节目全程70英里,需时五个钟头。
各位如果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知为各位解答。
祝大家今天旅程愉快并喜欢我们导游介绍!”大家的欢迎词,若注意以上这些,并切实做好,我们认为这样就会令游客有个美好的“第一印象”,也使“行”有了良好的开端。
三、“欢送词”———行的小结,终生难忘送别是导游接待工作的尾声。
这时导游与游客已熟悉,还有的成了朋友。
如果说“欢迎 词”给游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重要的,那么我们认为,在送别时致好“欢送词”,给游 客留下的最后的印象将是深刻的、持久的、终生难忘的!经过几十年的总结归纳,我们中国导游认为,有水平、符合规范的“欢送词”,应有五个要素,共20个字,这就是:表示惜别,感谢合作,小结旅游,征求意见,期盼重逢。
所谓“表示惜别”,是指欢送词中应含有对分别表示惋惜之情、留恋之意,讲此内容时,面部表情应深沉,不可嬉皮笑脸,要给客人留下“人走茶更热”之感。
“感谢合作”,是指感谢在旅游中游客给予的支持、合作、帮助、谅解,没有这一切,就难保证旅游的成功。
“小结旅游”,是指与游客一起回忆一下这段时间所游览的项目、参加的活动,给游客一种归纳、总结之感,将许多感官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帮助游客提高。
“征求意见”,是告诉游客,我们知有不足,经大家帮助,下一次接待会更好!“期盼重逢”,是指要表达对游客的情谊和自己的热情,希望游客成为回头客。
“欢送词”除文采之外,更要讲“情深”、“意切”,让游客终生难忘。
我国的一位从事近40年导游的英文导游,在同游客告别时,为体现“期盼重逢”,他说:“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期盼着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中国,也可能在贵国相会,我期盼着,再见,各位!”也许这位老导游的话和他的热诚太感人了,时至今日,每年圣诞节、新年,贺年卡从世界各地向他飞来,有不少贺年卡,甚至是他一二十年前接待的客人的贺年卡,上面工工整整地用英文手写着“Greetngs From Another Mountain”(来自另一座山的问候)。
由此可见,一篇讲艺术的欢送词,几句情深、意切,又有文采的话,会给游客留下多么深远的印象!另外,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有经验的导游在话别游客之后,他们都会等“飞机上天,轮船离岸,火车出站,挥手告别”,才离现场,“仓促挥手,扭头就走”,会给游客留下“是职业导游,不是有感情的导游”,是“人一走,茶就凉”的导游。
我们千万莫当此样的导游!
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帮我写一篇关于介绍故宫的英语作文(带翻译)简单点的 初二水平 30到40词
The Palace Museum is also called the Forbidden City, which started to be built in 1407. It took 200,000 people fourteen years to build it. It was finished in 1420. There are 9,999 rooms in all the palaces. In China, nine is regarded as a lucky number traditionally. At present, it is free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visit every Tuesday.The Palace Museum has treasures of over 5,000 years' history.
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
欢迎大家来观光游览。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
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
在修建避暑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艺术的总结与升华。
我国园林专家们说,整个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
专家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请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之后再来回答。
不过,我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这原因与避暑山庄的地形有关。
(导游员采用悬念法,以激发游客游览的兴趣) 各位,避暑山庄到了,请大家下车,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睹她的风采。
(在丽正门外)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门,就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叫丽正门,是清代皇帝进出的门。
宫门面宽三间,上下两层。
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上层有城台和阙楼。
你们看,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块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它象征着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以显示皇帝的威严。
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广场东西各立一块石碑,上面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所以我们又叫它下马碑。
广场南边有一道红色照壁,使这座皇家园林与外界隔开。
关于红照壁,传说里边藏有从鸡冠山飞来的金鸡,在夜深人静时,轻叩照壁,金鸡就会发出叽叽的叫声。
如果哪位想考证一下的话,就请夜里到这里来听一听。
好了
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皇帝”,进去感受一下皇帝的生活。
(进丽正门内) 请各位向右看,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
它上粗下细,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我们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
修建避暑山庄时,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美,这是山庄设计者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
一般来承德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摸一下棒槌山,因为承德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明天上山摸一摸,一定很有意思的。
前面这片宫殿就是清代皇帝在承德“办公居住”的地方,现在承德人把这里为避暑山庄博物馆。
(在第一展室里)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张图就是避暑山庄全图,是清代山庄鼎盛时期的全貌图。
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
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
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
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整个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它的面积大约是的两倍,北海的8倍。
山庄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
苑景区又分为山区、湖区、平原区三部分。
以山区面积最广,约占山庄总面积的70%多。
山庄集全国园林精华于一园,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
清代山庄内共有亭子90座,堤桥29座,碑刻摩崖25处,假山叠石70余组,殿宇、楼堂、寺庙、亭台、塔阁等各种建筑120余组,达10万多平方米。
康熙皇帝以4个字命名的36景和乾隆皇帝以3个字命名的36景最为著名,合称“避暑山庄72景”。
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
”山庄宫墙长约10公里,因为它形似长城,我们承德人亲切地称它为“小长城”。
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著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绕在山庄外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当时全国各民族紧紧围绕在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周围。
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变更,避暑山庄也历尽了沧桑。
后,山庄才得到了新生,现在是全国保存得最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
(来到第二展室) 这里展出的大部分是图片,这张木兰秋 图是最引人注目的。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
哨鹿的方法是黎明前,士兵们潜入山林,身披鹿皮,头戴鹿角,口吹木哨,模仿公鹿的叫声。
秋天正是鹿求偶分群的季节,用这种方法将母鹿引出来以便射杀。
“ ”是指秋天打猎。
这张图是清代兴隆阿所画,描绘的是200多年前皇帝打猎的场面。
你们也许会感到奇怪,清朝皇帝为什么要率领大队人马千里迢迢来这里打猎呢
因为清帝入关以后,历史上英勇善战的八旗部队战斗力开始下降,他们有的临阵脱逃,有的自创伤痕,有时一人受伤,多人护送,为的是不上前线。
康熙皇帝认识到,提高士兵素质,巩固北部边疆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种形势下,康熙皇帝亲自率领八旗将士,出喜峰口,北上巡视,设置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
的建立,是清朝与蒙、藏民族友好关系的产物,它密切了蒙、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加强了满、蒙、藏、汉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巩固了北部边防,有利于抵御沙皇俄国的侵略和扩张。
一年一度的围猎每次要进行20天左右,皇帝亲率政府各部官员及满、蒙八旗军队参加。
为满足大批人马食宿休息、储蓄物品及皇帝处理政务的需要,从北京至围场要修建十余座行宫。
热河处于这条北巡路线的中间地带,从北京到这里,奏章朝发夕至,而且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水草丰盛,所以康熙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大的行宫,这就是热河行宫。
对此,乾隆有一句话讲得十分清楚:“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
历史表明,秋 大典和避暑山庄的建立,达到了康熙皇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御营,二是猎场。
御营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猎场是实际打猎的地方。
打猎时都有严明的组织和纪律,伪装成鹿的士兵把鹿引出来后,军士们逐步缩小包围圈,达到人并肩、马并耳的程度,但不能随便射杀。
这时皇帝首先出来射第一箭,然后才是王公大臣、将士们依次射杀。
图上画的是猎杀鹿的情景。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
这第二道门叫“阅射门”,是皇帝观看皇子皇孙射箭比赛的地方。
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面写着“ 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此匾精美绝伦,分外醒目。
也许你们已经发现,这避暑山庄的“避”字多写了一横,是康熙皇帝写错了,还是另有原因呢
(……)还是这位先生(小姐)说对了,原来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用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异体字现象。
在这里康熙皇帝是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
门前两侧这两个铜狮,威风凛凛。
说起这两个铜狮,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承德并大肆抢劫。
有一天一群日本兵发现这两个铜狮子很漂亮,是无价之宝,就想抢走,可是铜狮子太重,他们搬也搬不动,于是就分头去找工具。
这一切让护院的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他想铜狮子是国家的财宝,决不能让日本兵抢走。
他灵机一动,立即从村里找来猪血,涂在狮子的眼睛上,等日本兵找到工具回来后发现狮子的眼睛红红的,都哭出了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害怕搬动狮子会给他们带来厄运,便慌里慌张地逃走了,这对国宝才得以保留至今。
现在这对铜狮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
如果大家想万事如意的话,千万别忘了摸摸它。
(来到澹泊敬诚殿前) 这个面阔七间,进深三重的大殿叫“澹泊敬诚”殿。
“澹泊”二字来自于:“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诸葛亮在其中又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康熙皇帝题“澹泊敬诚”这四个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居安思危,崇尚节俭”的思想。
这个殿是避暑山庄的主殿,是清代皇帝在山庄居住时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
整个大殿用珍贵的楠木建造,因此又叫“楠木殿”。
每当阴雨连绵之时,楠木散发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楠木产自云贵和江浙一带的深山峡谷之中,在没有先进运输工具的清代,将这些笨重的木材从遥远的南方运到塞北,大都装船河运或利用河水结冰和在旱路上泼水结冰的冬季,将木材放在冰上,依靠人力又拉又推,运到承德,其艰难是不言而喻的。
据史料记载,为了修建这座楠木殿,耗费白银7.2万两,用工19万个。
大殿外观古朴淡雅,不饰彩绘,殿内大理石铺地,正中地坪上设有皇帝的宝座。
宝座周围设有宝象、 端、仙鹤、香亭、如意等,精雕细刻,造型十分优美。
宝座的后面有一个紫檀木屏风,上面刻有163个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为“农家耕织长乐图”,以表示皇帝临朝时刻不忘百姓。
在清代这个殿的东西山墙上挂着“皇舆全图”,就是清代的地图,是清政府派专人测绘的。
殿内北墙两侧墙壁上装有楠木书格,贮放着1万卷。
你们可能会问:澹泊敬诚殿是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那么当年是怎么一番盛况呢
那就要从松鹤斋南面的钟楼说起。
当宣布庆祝大典或觐见开始,司钟人立即登上钟楼敲钟,钟响9下之后,山庄内各庙宇的钟声齐鸣,紧接着外八庙的钟声也相继应和。
各种钟皆鸣81声。
大殿前东西相对的两个乐亭里宫廷乐师们开始奏乐,在八音和谐、箫鼓齐鸣之下,文武百官就位,皇帝端庄肃穆,面南巍坐,开始处理朝政了。
我想,你们的脑海里也许已经浮现出这一壮观的场面了吧
乾隆皇帝还在澹泊敬诚殿接见少数民族的首领。
乾隆十九年(1754年)接见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三策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接见过不远万里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一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农历七月廿一日,接见了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额尔德尼。
说到班禅话就长了,据史料记载,在接见仪式上,班禅先献吉祥哈达,跪请圣安。
乾隆离开宝座亲手扶起,操藏语问佛安:“长途跋涉,必感辛劳。
”班禅答:“远叨圣恩,一路平安。
”在过去,达赖见皇帝,只跪不拜,这次班禅则要求行跪拜礼,以表示敬重皇帝,拥护王朝,乾隆对此颇为满意。
八月十三日,清廷为乾隆皇帝70岁寿辰举行盛大庆典时,乾隆给予班禅最高规格的待遇,二人携手同登宝座,共同接受蒙古王公、各扈从大臣及外国使节的祝贺,随从班禅的三大寺堪布及蒙古章嘉国师唱赞无量寿经……。
庆典之后,乾隆为班禅举行四次大型野宴。
宴会中伴有相扑、杂技、赛马、烟火、音乐、舞蹈等文体节目,丰富多采,惊险动人。
六世班禅东行承德,密切了西藏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遏制了对西藏的渗透分裂活动。
回顾历史,在澹泊敬诚殿这个政治舞台上,曾演出过一幕幕对清王朝一统江山有重大影响的活剧,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颂歌。
请各位绕过回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面阔五楹的四知书屋。
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面阔五楹就是面宽五间的意思。
什么是“四知”呢
乾隆皇帝可不是指汉朝杨震所说的:做官要廉洁,不可贪脏枉法,办事再机密也瞒不过去,因为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乾隆皇帝所题的“四知”一语出于。
因中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乾隆皇帝对此话十分赞赏,因为恰好表达了他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
皇帝上朝前后,在这里更衣,有时也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
万岁照房和配房现在展出的是御用官窑瓷器、珐琅器、帝后车舆和石鼓,请各位仔细欣赏这些稀世珍品,一定会让您大饱眼福的。
(向北行至烟波致爽殿院内) 这里是宫殿区的后半部分,叫“后寝”,是帝后和嫔妃们居住的地方。
北殿为烟波致爽殿。
康熙皇帝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才题了这个殿名。
明间陈设考究,富丽堂皇;西暖阁是皇帝的寝宫。
所谓暖阁,就是在地面以下设有火道,冬季将红罗炭点燃,热气上达,满屋皆暖。
同时屋里还放有火炉和薰笼,皇帝脚下设脚炉。
康熙、乾隆、嘉庆、咸丰等皇帝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室内靠北墙,紫檀落地罩内是皇帝的卧床,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就病殁在这张床上。
我们现在参观的这个酷似民居的小院,在清代却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农历八月初八,咸丰皇帝害怕洋人,携太后和慈安、慈禧两个皇后逃到热河来避难。
也就是在这里,咸丰皇帝签准了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三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并承认《中俄瑷珲条约》有效,使我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咸丰死后,慈禧在这里策划了辛酉政变,开始垂帘听政,统治清朝长达48年之久,把中国进一步推向苦难的深渊。
烟波致爽殿两侧有两个跨院。
东边的叫东所,咸丰在承德时是慈安皇后的住所,现在展出的是清代宫廷钟表。
西边的叫西所,咸丰在承德时是慈禧的住所,现在展出的是慈禧当年的一些生活用品和照片。
(万壑松风桥至如意洲) 看完了正宫博物馆,我们现在来到了湖区,“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实在水”区面积为57公顷,现在有七湖八岛。
整个湖区一泓清水,洲岛错落,一派江南水乡秀色。
你们看,右边湖上的三座亭子叫“水心榭”,屹立在石桥之上,结构匀称,明快轻盈。
前面的这条长堤将左边的环碧、中间的如意洲和右边的月色江声连接起来,从高处看,这一堤三岛形状如灵芝,所以康熙皇帝给它起的名字叫芝径云堤。
环碧岛上建有东、西相邻的两个庭院,各有殿三楹,名字是“澄光室”和“环碧”。
在环碧殿以北,临近湖边的地方,有座草亭,形似斗笠。
康熙年间,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时,常在这里举行盂兰盆会。
月色江声岛上有康熙题名的门殿“月色江声”。
每当月上东山之时,远山如黛,近水鸣吟,诗请画意,真是美极了
门殿以北有“静寄山房”、“莹心堂”等多组建筑,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经在这里读书。
请大家跟我沿芝径云堤北行,右前方隔湖相望的是金山岛。
石岛在湖水环抱之中,意境与江苏镇江的金山很相似。
岛上主体建筑“上帝阁”,是清代皇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
山上平台建有两座殿堂。
此外,还有月牙形的“芳洲亭”、“爬山廊”等建筑,当年皇帝乘龙舟就在这里登岸。
(进入避暑山庄平原区) 我们眼前这片开阔的平原,面积有千余亩,是由“万树园”和“试马埭”两部分组成的。
万树园地势平坦,林木苍郁,驯鹿野兔出没期间,是塞外难得的草原风光。
试马埭位于万树园西侧,绿草如茵,驰道如弦,是清代皇帝赴木兰围场举行“秋 大典”之前,选拔骏马的地方。
(来到万树园以西的文津阁) 各位看到的这座秀丽的古建筑就是清代著名的藏书楼——文津阁。
津,是水的渡口。
文津,是文化知识的渡口。
如欲求得知识,便需自此问津的意思。
它和北京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合称“内廷四阁”。
这组建筑坐北朝南,门殿、假山、水池、楼阁相继排列。
主体建筑文津阁处于山环水抱之中,上下各六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
从外观上看,它是两层,里边实际是三层,中间一层为暗层,阳光不能直接射入,以便更好地保护图书。
阁内曾藏有巨著《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各一部。
(来到阁前水池边) 请大家站在我身边,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瞧
池中一弯新月,在水中轻轻抖动。
这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吗
不是,天上正是丽日当空。
是我们眼睛的错觉吗
更不是,我们看得这样真真切切。
这就是堪称承德一绝的“日月同辉”奇观。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请各位到前面的假山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此时导游员给游客留出几分钟时间去寻找。
)大家请注意,这位先生(小姐)是最先找到答案的
原来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透过山洞南壁的月牙形缺口,在水中倒映出的影子。
(带游客到榛子峪口) 我市的旅游、文物部门联合推出的“乘车环山游”这一旅游项目,既安全,又方便。
现在我们就乘汽车到山区看看。
位于山庄西北部的山区约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如果步行的话,大概一天也游不完的。
各位现在登上的这个亭子叫四面云山亭。
它是山区的最高点。
亭中长风四达,虽是盛夏,也凉爽如秋。
乾隆皇帝每来山庄,必到此一游,并触景生情,写诗多首。
其中两句是“绝顶平临北斗齐,座中惟觉众山低。
”今天各位看到的比乾隆皇帝看得还要丰富,不仅可以欣赏到乾隆皇帝当年欣赏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可以远眺承德市区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