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黄海森林公园导游词
黄海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造生态林园,位于全国百强县江苏省东台市,建于20世纪60年代,总面积3000公顷,有林面积2500公顷。
东依228国道,西连沈海高速和新长铁路,园内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一块生态净土、一块观光旅游休闲胜地、一块人与自然融合的“绿色氧吧”。
黄海森林公园的地貌景观
朋友,家乡在美丽的东台。
自然,人文丰富。
她东拥黄波,西襟沃野万南依长江,北望徐淮。
堤东坦荡如砥,沃野百里,堤西河网纵横,小桥流水。
冬轻寒、春微暖、夏雨充沛、秋风高爽。
东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西溪三杰”、明代哲学家王艮、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布衣诗人吴嘉纪、近代新闻大家戈公振、翻译家戈宝权、书法大家高二适……如果您到东台来玩,请让我为您免费导游,肯定会让您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大海永远是生命的归宿和起点。
我们可去海边看海潮。
东台濒临黄海,滩涂广阔,生态多样。
海滩沙洲、二分海潮、海滨渔村、万亩林场、永丰生态园等滨海特色鲜明。
每月逢农历初一和十五潮水都很大,场面十分壮观,其中海洋奇观“二分潮”更是妙不可言。
大海退潮后,我们可以捉小鱼、挖小蟹、拾贝壳……东台市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不可以不看,它可是全国最大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要想吃海鲜,素有“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可不能少,到海边不吃新鲜文蛤您会遗憾终身的。
“千载如释道,万古山水茶”,来东台就要去西溪。
“谁言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宋代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拜相,合称“西溪三杰”。
我们去台城西郊的千年古刹——泰山寺游玩。
泰山寺的牌楼、大雄宝殿、玉佛楼、碧霞宫由外而里,气势雄伟。
玉佛楼内藏有稀世玉佛,十分珍贵;碧霞宫中展出的“方天化戟”和“青龙偃月刀”则更不简单,相传它们分别是唐朝薛仁贵、三国关羽所用兵器,可是货真价实的古文物啊。
到西溪就得看唐塔。
唐塔也叫“海春轩”,有称它是《西游记》里的“定海神针”。
塔为唐朝大将尉迟恭所建作为航标的七层砖塔,当时是为航海的渔民做了件大好事。
如今成了东台的历史见证。
西溪一带广泛流传《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下凡的美丽传说,至今仍有董永庙、缫丝井、辞郎河、董孝贤祠等遗迹,传奇西溪可谓“天上人间”。
与“千年西溪”相媲美的是“溱东水乡”和“鼓楼步行街”。
前者是沉淀千年的美;后者见证了东台的现代发展美。
溱东的水乡很有特色。
“青蒲的螃蟹青一的蚌”,“游溱湖八景,品溱东八鲜”。
年轻的步行街见证了东台的城市发展。
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店内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在这里我特别推荐闻名中外的“中华一绝”——东台发绣,这是工艺品中的精品,买件留着纪念应是不成问题
要问小吃有几许,且听我来数家珍。
腴而不腻的东台鱼汤面、绵润甜爽的陈皮酒、亦野亦雅的 港凤尾鱼、香甜松脆的富安酥儿饼、汁浓味美的溱东原汁老鹅……交通不用担心,旅游服务的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大巴一应俱全。
至于旅游服务的宾馆,那磊达、金海、凯悦、苏中等,则随您挑选。
朋友,听了我这个“小导游”的介绍,您动心了吧
热情、纯朴的东台人民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指导老师:鲍华俊)(载自《东台日报》2006年10月30日第六版)
盐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说实在话,盐城真没什么好玩的地方,宣传的挺热闹,其实去了也就那么一回事。
看看新四军纪念馆,逛逛永宁寺,晚上去水街,也没别的了,至于泰山庙不看也罢。
导游证考试考的导游词是哪几个地方
1、江苏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2、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荷兰花海4、水街5纵湖6、黄海森林公园7、大丰丹顶鹤珍禽园8、盐渎公园9、盐城新四军纪念馆10、中国海盐博物馆
五台山的讲解词
盐城有“八景”志有记除平湖秋月、石桥春涨两景外,六景都在盐城四门月流逝,当景,多已湮没,即使个别幸存的,也已面目全非。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八景的当年风貌。
铁柱潮声 盐城北门外新洋港和串场河汇流处有一座天妃闸,昔时闸下有系船用的铁柱,每当水急潮涌,浪击铁柱,铿锵之声盈耳。
清人高岑《铁柱潮声》诗云: 策马春城草色浓,石梁东畔访遗踪。
高擎碧汉神光远,突立中流剑气冲。
骇浪奔腾淹日月,惊涛洄涨吼鱼龙。
荒原寂寞空千古,安得骅骝一笑逢。
天妃闸下为何有铁柱
民间传说,是唐代薛仁贵从此处跨海征东系兵船之用。
史有薛仁贵其人,但他从未到过盐城。
天妃闸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春,由泗州知州汪文煜、盱眙知县叶本、河标游击胡成三人督建,两年后建成。
因闸上、闸下水位差较大,水流急,非缆绳系船不能停泊,故闸下置铁柱以系船。
解放后,新洋港整治,拓宽此段河道,天妃闸拆除,新建了北闸大桥。
平湖秋色 平湖,指的是大纵湖。
秋夜眺望湖面,明月清光,天水一色,风景如画。
清人高岑题《平湖秋月》诗云: 扁舟一棹泛秋湖,月色平铺似画图。
红蓼花疏波滚雪,白苹叶细露凝酥。
一天星斗凉如洗,两岸人烟泼欲无。
最是夜深风浪涌,水晶盘里走龙珠。
大纵湖为古射阳的一部分。
京剧有出戏叫鸿门宴,项伯救了刘邦的命,刘邦得了天下,赐项伯姓刘,封他为射阳侯,他的封地在今盐城、宝应一带。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从古射阳分出盐渎县,盐渎县与射阳县(今宝应县)分湖而治,在射阳县为镇 (今沙沟镇),在盐渎县为村(今东沙沟),村西有河,为二县界沟。
这个分界线,历时两千一百多年,至今未变。
石桥春涨 石桥,指的是横跨在东沙沟石梁溪上的小桥,高(邮)、宝应)、兴(化)三州县之水,汇于石梁溪,而后注入西塘河。
这里有建于晋代的古孝子王祥祠,春日泛舟溪上,绿柳垂丝,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清人高岑题《石桥春涨》,诗曰: 春风闲步日初明,溪上烟云总入情。
万派鸭头新涨涌,一弓雁齿小桥平。
满堤红雪桃花落,两岸薰风柳絮轻。
安得珊瑚枝七尺,六鳌钓后海波清。
这一带原为古射阳,唐宋以来,有不少骚人墨客经此吊古怀今,咏景抒情,留下许多著名诗篇。
如唐代温庭筠,宋代范仲淹、杨万里,元代萨都剌,明、清杨瑞云、孔尚任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名医华佗,曾在这一带为百姓巡诊。
陈寿的《三国志·魏志》上,就记载有他在这一带行医的故事: 在一家酒店里,华陀碰到一个名叫严昕的人,问道:你身体觉得怎么样
严答:自觉一切如常。
华陀说:你有病,面色已看出来,切莫饮酒了。
严不听,酒后乘车回家,果然中途晕倒而死。
华陀在盐渎行医,收过一个名叫清修的盐渎子弟做学生,悉心传授,可惜清修先于华陀去世,华陀的医术终于失传。
登瀛晚眺 登瀛桥在盐城西门外,横跨串场河上。
登桥临水,在落日余辉中,看水中倒影,令人赏心悦目。
清人高岑题《登瀛晚眺》诗云: 众仙携手共登瀛,入画芳菲一望平。
近郭夕阳晴更好,照人春色晚逾明。
绿杨芳草花边路,红杏青帘柳外城。
日落长歌连辔返,隔烟遥听卖鱼声。
清康熙25年(公元1686年)淮河决口,国子监博士孔尚任奉旨,协助工部右侍郎孙在丰疏浚淮河入海口,孔尚任亲至盐城,布置开挖冈门(今龙冈镇)向东的入海新官河 (今称蟒蛇河)57华里。
为避开县城,新官河道由西门外向北接通天妃闸,此时尚未建桥。
直到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有个姓沈名登瀛的人,出资在新官河上建桥,方便行人,将桥定名为永丰桥。
沈登瀛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改永丰桥为登瀛桥,桥头成了鱼市口。
后登瀛桥几经战火,毁去又重建,建国后就拆建了四次,木桥改钢筋水泥桥,并加以拓宽。
杨楼翠霭 杨楼,指的是盐城南门城楼。
楼广五丈,高二丈五尺许,题额曰:淮扬一览。
城门内有青云桥,北对孔庙(今市政府大会堂一带)棂星门(碑坊)。
城门外为跃龙池,池南为迎恩亭,城楼四面接水,楼、桥、门、亭,壮丽炫耀,为准南大观,诸郡邑皆无。
这个城楼,是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盐城县知事杨瑞云所建,杨瑞云是广东南海人,第一部《盐城县志》,是他主持修纂的,他后来升任户部主事。
盐城的古城,城墙高两丈三尺,城基宽两丈余,城周长七里六十七丈,东西直径略长,有二里一百零八丈,南北略短,有二里九十丈。
初筑城时,开三个门,东为朝阳门(今国贸大厦附近),西为安泰门(今胜利剧场附近),北为拱斗门(今盐城中学西门附近)。
杨瑞云任盐城县知事时,增开南门,名迎黄门(今陆公祠南)。
后将此门闭了,向西几十步,新辟一南门(今解放路小学附近)。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在西门和南门之间,增辟新西门(今军分区招待所附近),因城墙东阔西狭,形似瓢,又称瓢城。
古盐城在盐场环抱之中,四周河道纵横,白浪滔滔,登上城楼,举目四望,确有乘瓢浮水之感。
绕城一周,唯南门有楼,故骚人墨客,喜结伴游南门,登楼观景,借景抒怀。
清人高岑题《杨楼翠霭》诗云: 何处堪为结伴游
杨家胜概解疆侔。
马嘶绿野疑无路,人语红栏忽有楼。
四壁烟云浑似画,一天苍翠碧于油。
登临拟奏霓裳赋,马到丹霄最上头。
瓜井仙踪 瓜井,在今盐城中学校园东北角。
以井深水甜,大旱不涸,保存了近两千年。
东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会稽句章 (今浙江余姚)有农民许昌、许韶父子揭竿起义,自封阳明皇帝,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募兵讨平许氏父子。
扬州刺史臧旻向汉灵帝报告,上列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
盐渎县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县以来,一直有县无治,由射阳县(今宝应县)县丞代管,孙坚是见之于史书的盐渎第一任县丞。
孙坚在盐城任县官期间,为官清正,他父亲孙锺在县城南门外开挖深井,引水种瓜,以此为生,这瓜井便是孙锺留下的。
孙坚任满离去。
后来他起兵入吴,长子孙策战死,次子孙权自立为吴王,以京口(镇江)为都城。
孙锺家族发祥的故居和瓜井,被人们称为真龙地。
明万历年间,孙锺故居遗址犹存。
知县杨瑞云有《经孙司马坚故居二首》,其一曰: 风景萧萧起暮愁,英雄去矣地还留。
中原当日悲刘氏,建业行看有仲谋。
近海鱼龙千叠浪,西风葭苇满城秋。
只今吊故凭词赋,不尽凄凉对古邱。
隋大业十一年 (公元616年),农民起义领袖叫韦彻,据盐城称王,在县城南门外修建皇宫,瓜井成了御花园的一部分。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发兵征讨韦彻,被韦彻打败。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招降韦彻。
为了破坏这块真龙地的风水,下旨将韦彻的皇宫拆除,在瓜井旁边建一座永宁寺,瓜井又成了寺内僧人饮用水之井。
唐太宗统一天下后,修复盐城的土城,宋、元两朝又四次修土城,直到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才将县城移向西南方,改土城为砖城,此时瓜井被圈入县城东门以内。
清人高岑有《瓜井仙踪》诗云: 从他名地说东门,那及孙公故址尊。
满径春未瓜自蔓,丹炉人去井犹存。
海天岁月无今古,汉室皋夔有子孙。
渺渺仙踪何处听,教人仰止暗销魂。
范堤烟雨 范堤,是指范公堤,为北宋范仲淹所筑。
古人登范公堤东望,堤外有烟墩 (烽火墩)七十余座,远近相接,如有兵变匪警,即在墩上点火报警;还有潮墩 (救命墩)103座,涨潮时,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
烟墩、潮墩星罗棋布,海雾飘忽,茫茫苍苍,别是一番风光。
清人高岑题《范堤烟雨》诗曰: 拾青闲步兴从容,清景无涯忆范公。
柳眼凝烟眠晓日,桃腮含雨笑春风。
四围碧水空蒙里,十里青芜杳霭中。
踏遍芳龄一回首,朝暾红过大堤东。
龙祠胜概 龙祠,是盐城东门外龙王庙(今东门闸附近)。
此庙建于明万历十年 (公元1582年),座落在范公堤畔。
庙前林荫夹道,四旁古柏参天,甚为幽静。
清人高岑题《龙祠胜慨》诗曰: 百年华构古神祠,胜概逢春信觉奇。
殿柳绿圃清昼永,宫花红衬夕阳迟。
楼台金碧征遗构,霖雨苍生乐盛时。
愧乏郑虔三绝笔,新图画取更题诗。
紧靠龙王庙旁边,还有一座八蜡庙,此庙是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盐城知县黄垣为纪元末殉国的吴川刘猛将军所建,始称刘将军庙。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盐城知县陈荫培改建为八蜡庙,腊有八者,指先啬、司蔷、农、邮表辍、猫虎、坊、水庸、昆虫,意思是祭祀八位神灵的庙。
清人王兆熊有《春日过八蜡庙》诗云: 精庐春自好,徐步入方塘。
溪柳匀新绿,瓶梅绽暖黄。
云低栖野寺,竹影瘦匡床。
徙倚经坛晚,清风度夕阳 站在龙王庙前,可远眺范公堤外的烟墩。
烟墩为明嘉靖三十二年 (公元1553年),抗侯名将戚继光率军驻扎盐城西北姚家荡和盐城东南西团时,发动军民新建,共73座之多。
东门闸下的头墩、伍佑的三墩等,均为烟墩。
每墩有士兵5名,负责了望与守卫。
一旦倭寇入侵,立即在墩上举火报警,各墩见一墩起烟,皆相继举火,内地官员见了即急驰救援,合力狙击。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四月,盘据在崇明三沙的倭寇三万多人,欲进犯扬州,在如皋被千户王良、吕雄打败,向北逃窜。
白驹村民戴选和校秀因事外出,路遇倭寇犯境,二人奋力阻击,戴选用盐叉戳死一个倭寇,因盐叉生锈,尚未来得及从倭寇身上拔出,另一倭寇就从侧面断其左臂,戴选不顾疼痛,用右手夺下倭刀,独臂再战,终因寡不敌众,二人英勇就义。
是年八月,倭寇又窜至刘庄场,副使刘景韶率军还击,连战皆捷,将倭寇围困在刘庄。
这时,副总兵刘显偕同参将曹克新率领本部两千精兵增援,经过一场恶战,全歼倭寇600余人。
倭寇见有了戒备,多少年不敢轻易来犯,至今人们仍传颂戚家军的抗倭功绩。
清康熙七年 (公元1668年)盐城知县陈继美有《初春巡阅墩台二首》,其一云: 墩堡星罗接大荒,凭高远眺海云翔。
射城庐舍临蛟窟,淮甸桑田逼水乡。
试武春堤追细柳,谈文紫陌忆长扬。
年来城外波涛静,岛国犹知有圣王。
新十大景金滩珍鹿-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董情动天- -东台市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园枯枝奇艳- -盐城枯枝牡丹园纵湖秋色- -盐都区大纵湖风景区九龙戏珠- -建湖九龙口铁军丰碑-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施公遗踪- -施耐庵纪念馆西溪古韵- -东台市泰山寺迎宾集贤- -盐城市迎宾公园湿地公园- -东台市黄海森林公园、永丰林生态园、盐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