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昌州古城的作文
重庆历史古迹:大足石刻、钓鱼城、白鹤梁等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 ,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
她集我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我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缔约国大会正式审议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的总称。
大足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西距成都271公里,东去重庆167公里。
全县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
大足建县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30多年历史,其县名取“大丰大足”之意。
大足石刻始创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北山、宝顶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北塔),妙高山、舒成岩、尖子山等68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宝顶山可为大足石刻中最具规模、最有价值、最集中、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
一、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 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名僧赵智凤于此建石窟寺,历时70余年建成。
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赵智凤(1159-1249)南宋昌州(今重庆大足县)人,大足宝顶山石刻创始者。
5岁时,靡尚华饰,以居所附近有古佛岩,遂落发为僧。
16岁外出云游3年。
淳熙六年(1179年)返乡,传柳本尊法旨,承持其教,命工首建圣寿寺,发弘誓愿,普施法水。
他按道场要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宝顶大佛湾琢诸佛像上万躯,建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大型石窟群。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
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大佛湾是一马蹄形山湾。
在长约500米、高约15—30米的崖壁上,雕刻大小造像万余躯。
另有记载宝顶山造像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7通,宋太常少卿魏了翁等题记17则,舍利宝塔2座。
大佛湾石刻造像依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龛窟衔接,布局严谨,整体感强,气象壮观。
佛像构思新奇,雕刻技艺娴熟,世俗色彩浓郁。
内容多属佛经故事。
石刻珍品比肩接踵。
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释迦涅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圆觉道场”、“牧牛道场”等,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大佛湾石刻还巧妙地采用了排水、采光、力学、防风化等科学措施,也足以令游览者击节叹赏。
二、北山摩崖(石窟)石刻: 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
北山古名龙岗山。
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昌州(今大足县)节度史韦君靖在北山修建储粮屯兵的永昌寨,同时开始凿造佛像。
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
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
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
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
“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数珠观音”、“日月观音”都显示出古代工匠相当高超的技艺;“地藏变像”则又大刀阔斧地表现,独具一格;“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
“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
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
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
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
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臻突出。
◆合川钓鱼城: 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
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
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
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
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
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
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
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巫山龙骨坡古猿人遗址: 位于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占地约700平方米。
发掘于1986年。
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类门齿和带犬齿的颌骨化石,以及数10件与人类化石同一层次的巨猴、剑齿虎、双角犀等化石。
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204万年。
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早期人类化石空白,对于人类起源和三河谷发育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白鹤梁水下石铭: 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
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
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梁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工程建成后,白鹤梁将被淹没,国家已于1993年立项,拟将其建为大型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世所重视。
它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
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 ◆磁器口古镇: 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
史载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古人诗赞其繁华,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
有“小重庆”之美喻。
马鞍山上川东名刹宝轮寺,始于唐,殿宇恢宏,保存完好,传说明建文帝曾避难于此,故又名龙隐寺,其繁盛时住僧达三百余人。
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
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
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
至今古镇建筑保护较好,古韵天然:寺观殿宇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明清四合院结构严谨,古朴大方;临街铺面依山就势,随曲而折;山崖吊脚楼,布局自由,结构紧凑,虚实结合,空灵自然。
号称世界十大建筑师之一的加拿大亚瑟·埃利克森先生参观磁器口后评价说:“这里的东西是自然而来的,不是设计师所为,但从设计者的眼光来看,每一家都是做得最好的,最实在的。
” 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抗战时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镇上就读。
《红岩》小说华子良原型从古镇码头险脱魔爪………。
古镇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民众生活安宁舒适,保留了中国地方民族生活风貌。
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历史街区,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已规划把磁器口建成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区,古镇已敞开门户,喜迎中外客人。
胡氏族谱
胡谱字辈排行 江源胡氏字辈:“崇嗣起昭光昕晖培钜泽本炽□钟湥枝燔基镒湜秀银汉材勋□锦漪历秋等镐洛述烮在铭沩桂荣封锡永杏苏玉銮游彩焕垂金钓藻来熏□镇流”。
江西奉新胡氏字辈:“唐宋美名久着有虞盛德贻芳文章甲第继显道义真传蕃昌诚意正心本学修齐治平均良支分任在衍庆永远以绍书香”。
江西吉水西岭胡氏字辈:“吾祖肇伟基贤嗣诰广继诗书映伦理才华涣彩彰刚直弘扬远忠厚泰运升博爱劲震奋勋猷奕彪炳正仪来上国建策左良仕”。
江西吉水水南胡氏字辈:“思嘉肇自从涧绿凝庭士鸿由其培祥善承先怀孝友辅国重贤良理学渊源明臣德业长”。
江西兴国南风胡氏字辈:“龙天魁相宗上锡昌世承先怀孝友辅国重贤良”。
江西兴国江背胡氏字辈:“光龄奇佐尚廷荣兴爵承先怀孝友辅国重贤良”。
江西赣县胡氏字辈:“学必生子朝庭明崇茂德曲叙重”。
江西宁都胡氏字辈:“家国启昌学传原仲经宗致堂克恭为吉行善必祥如山”。
江西陇南胡氏字辈:“圣贤德道继忠简振芳声礼义传家国本源世泽长”。
江西上犹城东胡氏字辈:“玉堂全福敞甲第庆联翩宦谱标前永名家毓裔贤三才”。
江西上犹城西胡氏字辈:“达儒志思子振扶祥登良友贡兆大绍文宗善传扬显辅朝家”。
江西上犹城南胡氏字辈:“大朝学尧舜士相效伊周一德庆元良显承”。
江西上犹、油石、樟树胡氏字辈:“泰友本玉清文子尚兆发高应荣贵启天朝国家盛继世”。
江西南康胡氏字辈:“科名甲第振朝化通齐并仲美友立定明万世隆德相传家声宏绍”。
江西寻乌、三标、胡屋胡氏字辈:“朝广浩永海胡清元大上士文学世有名光启昌洪丕展经伦志”。
江西萍乡、上粟胡氏字辈:“邦家有道世泰时积人民斯乐受福孔多志存兼济德维日新经文纬武慕义辅仁”。
江西莲花胡氏字辈:“时际文盛家随居隆行法垂久秉正攸同世蕃代衍业大声鸿与日并永如岳惟崇”。
江西余干胡氏字辈:“渊源流一脉受氏起周时理学薪传远衣冠厚泽垂文章推特达义让足先资”。
江西丰城胡氏字辈:“洪万启源思缵绪绅缙纬约纯经纶廷旺玩其贤潦良祚璠南时宗文士克成立名绍邦家戡定丕振继序显达敦本笃业从道益荣锡恩纪庆懋政葆祥弘大光昌隆盛远扬翰星永耀世泽绵长年齐协岳运祚同康兆和(济群拯国尚勇传芳毓和致国胤用传芳开泰熙运兆康)”。
湖北华容胡氏字辈:“自汉从隆盛宗芝启兴云美景淑乙正纲然芳大明相承斯开佳德修奉兆祥守先惟孝友裕后在文章立志宜敦本传家用迪光英才能好学国泰永蕃昌”。
湖北枝江胡氏字辈:“思家廷元长明文庆世守学昌诗书毓秀江汉发祥永敦伦纪训以义方代生贤哲亚美头扬作人雅化履道安康继先有志典策增光万年传述盛德益彰”。
湖北荆州、武汉、沙市、宜都胡氏字辈:“同履益丰升家恒丝翠大鼎盛正乾坤”。
湖北仙桃胡氏字辈:“文定家本大光宗以显扬征祥毓俊秀明德维馨香立国昭正道为学尚伦常泽懋贤声远经传祖训诠”。
湖北郧西胡氏字辈:“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
湖北武昌胡氏字辈:“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教全体用祖德弥彰以亲九族百代馨香”。
湖北宜昌胡氏字辈:“智义宗思作友学应诗守成文启宏光万代传后德礼书发家邦”。
湖北恩施胡氏字辈:“启大光祖永世克昌教正道德绪本家相”。
湖北咸丰胡氏字辈:“家传安定卜世其昌永承先志本敦择长少开文运祖德争光逢存代卓佐时明良;裴振经常”。
湖北孝感胡氏字辈:“立兆全嘉安定泽遐明体达用永臻荣华”。
湖北长阳胡氏字辈:“仁德胡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文渊华林吉安水清松滋荆辰长阳融景亮永照民”。
贵州黔西胡氏字辈:“元绍德世玉金正士应连国朝天万相清恩端锡贤昌荣族乃大裕后续光前安定家声远经治永为先”。
贵州遵义胡氏字辈:“文明应瑞光左克新志得名成永进佳升”。
贵州安顺胡氏字辈:“朝君升一品共享太平春上大自思文登朝永忠廷”。
贵州新舟胡氏字辈:“文明应瑞光佐克兴世德荣成永振家声”。
贵州雷山胡氏字辈:“朝北国之祯武功佐冶陵开基凡后品应学有贤明诗书宜可读月下海水清忠良光胜典风鉴绍前因”。
贵州兴义胡氏字辈:“昌登文仕国正天星顺关清明志安妻其夫富少子校符幸宽”。
贵州余庆胡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启贤应忠良德大永家宽”。
贵州都匀胡氏字辈:“祖文天在世大正月腾凤仕新”。
贵州六盘水胡氏字辈:“朝世惟天应起国显家声(起国定运昌)文量鼎大业(文扬英项白)敦厚照洪光(敦厚建洪芳)”。
安徽六安胡氏字辈:“维业隆千古家声复见昌栽培由祖德力守继书香”。
安徽桐城胡氏字辈:“有上祚承恭允洪强必孝忠久常传世德大善福攸(佑)同”。
安徽濉溪胡氏字辈:“克应炳若国仁天永世德昌开龙传继广大占允宜再培心上田保养性忠义”。
安徽池州胡氏字辈:“经文元善长嘉会亨惟先大义立子本致中贞自全”。
安徽阜阳胡氏字辈:“自书学钦永保天献宗德敬守充传万世”。
安徽太湖胡氏一支字辈:“大祖府山子唯玉金水木火师知自日若助地积承先德文治昌龙记诗书迪及长中原争远厚万事落平康”。
安徽太湖胡氏一支字辈:“碧福仲友永世光万召玉尚志经为国新邦石吉祥儒仕才华盛仙人德泽长诗书传俊秀丰业继贤良”。
湖南宁乡胡氏字辈:“克仕旭□四秉九宗懋衷孝锡泽本光培镇湘麓荣增锦清集耀在鉴治业炳均”。
湖南湘阴胡氏字辈:“宗从巍世(试琦)显子延火同正天申硕范扬志裕元功克家敦礼让辅国尚贤忠应兆嘉祥远咸承惠泽隆”。
湖南嘉禾胡氏字辈:“冶化纯熙久承平雅颂扬咸亨宣惠泽迪教重伦常;苏湖安定着积裕喜流长”。
胡舜昶后裔字辈:“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均景孟逢廷道会文贤良芳正显光明祖治化纯熙久承平雅颂扬咸亨宣惠泽迪教重伦常;苏湖安定着积裕喜流长”。
湖南祁东胡氏字辈:“成甲三宗永世家学有开必先培元在德”。
湖南桃江胡氏字辈:“贵宗寅子思朝邦闻仁时仕进观悦教明忠上国知泽必宽起家存厚德萃美有贤良”。
湖南湘潭胡氏字辈:“锡泽由于宋洪基盛在湘孝廉开甲地永世得荣昌作述家声远贻传世系长修明逢泰运继序有余芳”。
浙江嵊州胡氏字辈:“福禄永远子孙必昌显达登科奕世名扬光前裕后长发其祥”。
浙江缙云胡氏字辈:“开宗宏显百千万荣禄干元进泰亨利贞德远鸿文明肃整富桂兰高魁仁义忠信敦厚纯良孝悌和顺允恭克让亲睦平章诗书礼乐福寿吉祥”。
浙江东阳胡氏字辈:“云城百千万亿元正益恒覆泰怡友端恭启仁义理智信福禄寿康宁光裕荣华盛修齐均治平缵绪维新运”。
浙江义乌胡氏字辈:“家传贻忠孝世泽衍淳良敦厚崇高尚贤能永叶芳”。
浙江永康胡氏字辈:“国上师位家崇儒门讲艺立言浚明爽曙达义滋蘩永瞻先觉顾惟后昆彝伦攸叙时来必亨运通斯正敷宣武术发扬文令庶士承风群才仰镜”。
浙江苍南胡氏字辈:“崇孚宗尔迎延永光正志嘉振德万载斯增金玉其音科名联登”。
福建石壁迁江西胡氏字辈:“裕荣义贞新深宠崇珍业申真端斌士行惟尚志开宗本益源仰承安定业”。
福建永定胡氏字辈:“博厚特载柔顺谦光礼义忠信恭俭温良苏湖济美淮海传芳华林育秀安定发祥经文纬武陈纪立纲”。
福建上杭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而曰昌必克斯可言”。
重庆大足胡氏字辈:“朝大单海运国正天兴顺祖贤公德宣世新明应远家宽万代传”。
重庆合川胡氏字辈:“派传安定炼登文王国仕世尚正大谦光崇德宝善万代荣昌宗支有序祖泽孔长”。
重庆涪陵胡氏字辈:“大先扬文世启天永国良发达承膏泽宗祀应运昌”。
江苏泗阳胡氏字辈:“世文希涛兆芳心应律书裕德传家克昌其后”。
江苏徐州胡氏字辈:“大德传后世纯仁继续长庆祥安基业瑞光照定堂”。
四川郫县胡氏字辈:“志家文德昭昌光先承世泽佑启有贻谋”。
四川资阳胡氏字辈:“孝义永兴国礼志信忠昌清德嘉明远宁君教授长光前坤多仕玉后大书香”。
广东信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广东揭阳胡氏字辈:“为秀起贤良家傅定福祥光宗能孝友祖德庆绵长”。
辽宁沈阳胡氏字辈:“万亮明成仁芳显世立德可光宗礼义常言孝善良久安荣宏鹏高锦志路桥亦青松勤俭创伟业谋勇建奇功”。
天津胡氏一支字辈:“泰熙国承本启廷士云懋允”。
胡氏一支字辈:“寿义德绍升仕廷光青龙正显世运中阳兴国定泰洪发绪昌”。
杜甫的年谱
杜甫年谱 701 辛丑 周 则天帝 大足一(长安一) 正月改元大足。
十月改元长安。
日本大宝律令成。
大食侵入印度。
(87.2.13.节录台湾中华书局《辞海》附录〈中外历代大事年表〉唐代部份) ■帝在东宫。
郭元振为凉王、都督。
拓境千五百里,军粮支数十年。
▲武则天七十九岁。
夏历三月,以姚崇为相。
五月,女皇至三阳宫避暑、疗养。
七月回神都。
五月,命御史大夫魏元忠为总管,练兵以备突厥。
十月,女皇回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
十一月,命郭元振为凉州都督。
元振在凉州,筑要塞,开屯田,在任五年,牛羊遍野,军粮充足,突 厥不敢犯。
此年三教珠英修成,共一千三百卷。
702 壬寅 周 则天帝 长安二 ■帝在东宫。
突厥寇盐夏。
薛季昶、张仁愿御之。
▲武则天八十岁。
此年,女皇在长安(年老有病)。
日本遣唐使来朝取经。
平反冤狱甚多。
正月,初开武举以选将帅之才(从此至清朝,皆开武举)。
十一月,女皇亲祀长安南郊,大赦。
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於庭州。
命魏元忠为安东道安抚使。
703 癸卯 周 则天帝 长安三 ■帝在东宫。
唐休璟相。
贬魏元忠。
▲武则天八十一岁。
女皇春夏秋三季皆在长安,十月还神都。
九月,听张昌宗谮言,贬魏元忠为端州高要县尉,流张说於岭南。
女皇十月回神都。
默啜可汗既请为女皇之子,又请以女妻太子之子。
十一月,遣使来谢许婚。
704 甲辰 周 则天帝 长安四 ■帝在东宫。
复作大像。
崔玄晖相。
姚玄之为灵武安抚大使。
张柬之相。
▲武则天八十二岁。
女皇年老多病,四月至七月,在兴泰宫疗养。
十月,升张柬之为相。
此年居相位者有:韦安石、李峤、崔玄暐、杨再思、宗楚客、姚元崇、韦嗣立、韦承庆、房融等。
705 乙巳 唐 中宗 神龙一 张柬之等举兵诛张易之。
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
太后崩。
韦后用事。
■正月,张柬之、崔玄晖、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举兵诛张易之、昌宗,迁太后於上阳宫。
帝复位。
复国号曰唐。
立韦氏为后。
以武三思为司 空。
赐柬之五人王爵,罢其政事。
韦后用事。
太后崩。
柬之出为刺史。
▲武则天八十三岁。
元旦,改元神龙,大赦天下。
正月,张柬之等拥太子发 动政变,率兵入宫,杀张易之、张昌宗於廊下。
女皇去冬以来卧病,至此被迫传位於太子(中宗李显)。
中宗登位,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从此始有「则天」之称,后世竟成为武曌之别名。
女皇由正殿千居上阳宫养病。
十一月,病死於上阳宫之仙居殿。
终年八十三岁(根据旧唐书.本纪)。
其后葬於乾陵。
中宗虽登位复唐,但仍用神龙年号,不敢改元,不许称中兴,以表示尊重「圣母神皇」。
706 丙午 中宗 神龙二 ■太平、安乐公主各开府置官属。
敬晖等出为刺史。
贬五王,寻杀之。
立重俊为太子。
707 丁未 中宗 景龙一 太子重俊杀武三思,败死。
保加利亚人破东罗马。
■太子重俊起兵诛五三思父子,兵溃而死。
708 戊申 中宗 景龙二 ■朔方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
仁愿相。
用墨敕邪封官。
安乐公主适武延秀。
上官氏为昭容。
709 己酉 中宗 景龙三 ■无纪事。
710 庚戌 中宗 景龙四(睿宗 景云一) 是年中宗景龙四年。
韦后弑中宗,临朝,改元唐隆。
临淄王隆基起兵,诛韦氏。
睿宗复位。
日本迁都奈良,奈良朝始。
■六月,韦后弑帝立温王重茂。
临淄王隆基起兵讨韦氏,诛其属。
隆基为平王。
相王旦复位,废重茂为温王。
711 辛亥 睿宗 景云二 大食灭西哥德,征服西班牙。
■默啜请和。
郭元振、张说相。
太平公主复邪封官。
贬姚、宋。
置十道按察使。
郭元振、张说罢。
召司马道士至京,寻许还山。
712 壬子 睿宗 太极一(玄宗 先天一) 五月改元延和。
八月帝传位太子隆基,改元先天。
■八月,传位太子,尊帝为太上皇。
沙陀金山朱邪氏入贡。
▲杜甫生於河南巩县。
(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713 癸丑 玄宗 开元一 姚崇为相。
大祚荣建渤海国。
大食始侵入中亚、布拉喀、撒马尔罕等地。
■以高丽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地方二千里。
郭元振相。
太平公主诛。
高力士知内侍省。
张说、刘幽求相。
讲武骊山。
贬元振。
姚元之相。
张说出为刺史。
幽求罢。
714 甲寅 玄宗 开元二 置左右教坊。
■置左右教坊。
汰僧道。
突厥围北庭逋护,郭虔瓘击斩其子。
毁天枢 。
焚朱玉锦绣於殿前。
薛讷败於契丹。
作兴庆宫、花萼楼、勤政楼。
出宫人。
吐蕃寇陇右。
敕诸州修常平仓法。
薛讷大破吐蕃。
置幽州节度经略大使。
715 乙卯 玄宗 开元三 ■薛讷为凉州大总管、郭虔瓘为朔州大总管以备突厥。
置侍读官,以马怀 素、褚无量为之,待以师傅礼。
郭虔瓘为安西四镇经略大使。
张孝嵩定西域,八国请降。
716 丙辰 玄宗 开元四 ■太上皇崩。
拔曳固斩默啜以降。
突厥降户叛,薛讷、王晙讨之。
姚崇罢。
宋璟、苏頲相。
717 丁巳 玄宗 开元五 大食人攻围君士坦丁堡,明年击退之。
■行幸东都。
置营州都督於柳城。
令史官随宰相入侍,群臣对仗奏事。
访逸书。
▲杜甫六岁。
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 戊午 玄宗 开元六 ■令州县行乡饮酒礼。
还西京。
吐蕃请和,以舅甥署誓文。
▲杜甫七岁。
始作诗文。
719 己未 玄宗 开元七 ~康居、吐火罗等国受侵於大食,求救於唐。
宫尹查理马忒尔握法兰克全权。
■徙宋王宪为宁王。
720 庚申 玄宗 开元八 ■宋璟、苏頲罢。
源乾曜、张嘉贞相。
▲杜甫九岁。
始习大字。
721 辛酉 玄宗 开元九 ■改蒲州为河中府置中都。
宇文融为劝农使。
突厥求和。
敕举县令。
姚崇卒。
张说相。
王君■为河西陇右大使。
造黄道游仪。
722 壬戌 玄宗 开元一0 始募兵充宿卫,兵农始分。
■幸东都。
置朔方节度使张说兼领之。
内侍杨思勗讨平安南。
北庭节度使张嵩大破吐蕃。
张说建议始募兵充宿卫,兵农之分自此始。
723 癸亥 玄宗 开元一一 ■北巡,以并州为太原府,置北都。
张嘉贞罢。
置丽正书院。
始置长从宿卫。
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724 甲子 玄宗 开元一二 ■选名臣为诸州刺史。
以杨思勗为辅国大将军。
宇文融为御史中丞。
明年,兼户部侍郎。
如东都。
725 乙丑 玄宗 开元一三 ■更命长从宿卫为(弓广)骑。
命宰相饯诸州刺史于洛滨。
更集仙殿为 集贤殿,置学士、直学士。
十一月,封泰山。
十二月,还东都。
大有年。
▲杜甫十四岁。
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
」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 丙寅 玄宗 开元一四 以黑水、靺鞨等国为州,置长史。
东罗马利奥第三禁止基督徒崇拜偶像,东西教会由此分离。
■张说修五礼。
李元紘相。
说罢。
户部奏户口极盛。
▲杜甫十五岁。
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 727 丁卯 玄宗 开元一五 ■王君■击吐蕃於青海西。
作十王宅、百孙院。
赐贵近丝一綟宫珠育蚕也。
苏頲卒。
吐蕃陷瓜州。
盗杀王君■。
还西京。
萧嵩为河西节 度御吐蕃。
728 戊辰 玄宗 开元一六 ■杨思勗讨平岭南獠。
张说兼集贤院学士。
行开元大衍历。
729 己巳 玄宗 开元一七 ■朔方节度使禕攻拔吐蕃石堡城,赐名振武军。
宇文融相。
八月生日为千秋节。
融贬聚敛之臣始此。
730 庚午 玄宗 开元一八 ■令百官休日选胜行乐。
宰相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奏循资格。
吐蕃入贡。
▲杜甫十九岁。
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 辛未 玄宗 开元一九 罗马教皇格列歌里第三即位。
■以诗书赐吐蕃。
幸东都。
▲杜甫二十岁。
游吴越。
732 壬申 玄宗 开元二0 信安王禕大破奚、契丹。
开元礼成。
大食侵法兰克,查理马忒尔击退之。
■信安王禕大破契丹兵。
还西京。
▲杜甫二十一岁。
游吴越。
733 癸酉 玄宗 开元二一 闰三月 分天下为十五道。
罗马城脱离东罗马独立。
■遣大门艺讨渤海不克。
韩休相。
左丞相宋璟致仕。
休罢。
张九龄相。
分天下为十五道,置采访使。
▲杜甫二十二岁。
游吴越。
734 甲戌 玄宗 开元二二 ■幸东都。
李林甫相。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大破契丹。
京城置丐者病坊。
▲杜甫二十三岁。
游吴越。
735 乙亥 玄宗 开元二三 闰十一月 ■册寿王妃杨氏。
▲杜甫二十四岁。
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 丙子 玄宗 开元二四 ■北庭都护盖嘉运击破突骑施。
始敕礼部侍郎掌贡举。
张守珪使讨击。
使安禄山讨奚、契丹,败绩,送京师,上赦之。
张九龄争之,不听。
守珪又奏史思明为果毅。
九龄罢,以李林甫、牛仙客并相。
▲杜甫二十五岁。
游齐赵。
交苏源明。
诗:游龙门奉先寺(确切年代不可考,姑系於此。
)(录自杜甫年谱,台北:西南书局,一九七八,下同) 737 丁丑 玄宗 开元二五 ■崔希逸破吐蕃。
贬九龄为荆州长史。
杀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
赐林甫爵晋国公、仙客豳国公,以刑措也。
宋璟卒。
武惠妃卒。
▲杜甫二十六岁。
游齐赵。
738 戊寅 玄宗 开元二六 册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
■立忠王璵为太子,改名亨。
封南诏婆逻阁为云南王,居太和城。
罢龙武军。
▲杜甫二十七岁。
游齐赵。
739 己卯 玄宗 开元二七 ■贬张守珪。
盖嘉运击擒突骑施可汗骨啜。
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始南面。
赠弟子为公、侯、伯。
吐蕃入寇,御之。
是岁户口极盛,行者万里,不持半兵。
▲高适三十六岁。
在宋州。
有〈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 遂有此作〉。
▲杜甫二十八岁。
游齐赵。
740 庚辰 玄宗 开元二八 ■张九龄卒。
▲杜甫二十九岁。
游齐赵。
诗:登兖州城楼 望岳 题张氏隐居二首(即张玠宅)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任城县在唐时属兖州)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741 辛巳 玄宗 开元二九 法兰克宫尹查理马忒尔卒,子矮子丕平嗣。
■吐蕃入寇,击破之。
宁王薨,追谥曰让皇帝。
吐蕃陷石堡城。
▲杜甫三十岁。
归东都。
筑陆浑庄,於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诗: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房兵曹胡马 画鹰 夜宴左氏庄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提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弟颖为临邑主簿,掌治河之职) 巳上人茅斋 742 壬午 玄宗 天宝一 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
■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
改官名。
享玄元皇帝於新庙。
李适之相。
突厥始微。
▲杜甫三十一岁。
在东都。
姑万年县君卒於东京仁风里。
六月,还殡於河南县,公作墓志。
诗: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於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假山兴至而作是诗 李监宅二首 龙门 743 癸未 玄宗 天宝二 安禄山入朝。
■禄山入朝。
转运使韦坚引滻水作广运潭成。
▲杜甫三十二岁。
在东都。
744 甲申 玄宗 天宝三 以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
突厥乱,册回纥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改年曰载。
以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
▲杜甫三十三岁。
在东都。
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於陈留之私第。
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
是年夏,初遇李白於东都。
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
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诗: 赠李白 饮中八仙歌 745 乙酉 玄宗 天宝四 突厥地悉入回纥。
封杨氏为贵妃。
■回鹘怀仁可汗击杀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北边稍安,而回鹘遂全有突厥故地。
怀仁卒葛勒立。
以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兼河东节度使。
以杨太真为贵妃,更为寿王册妃韦氏。
安禄山败奚、契丹。
▲杜甫三十四岁。
再游齐、鲁。
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
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
旋暂如临邑(属齐州)。
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
公与同游,情好益密。
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
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天宝元年改青州为北海郡)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暂如临邑至鹤山亭凤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赠李白 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746 丙戌 玄宗 天宝五 闰十月 ■王忠嗣为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使,大破吐蕃於青海积石,又破吐 谷浑全部。
李适之罢相。
陈希烈相。
▲杜甫三十五岁。
自齐、鲁归长安。
从汝阳王璡、驸马郑潜耀游。
诗:郑驸马宅宴洞中 冬日有怀李白 今夕行 747 丁亥 玄宗 天宝六 ■李林甫贺野无遗贤。
禄山得出入禁中。
王忠嗣奏禄山必反,林甫遂恶 忠嗣,贬之。
名骊山宫曰华清。
以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
以天下岁贡 物赐林甫。
高仙芝为四镇安西节度使。
▲杜甫三十六岁。
在长安。
诗: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春日忆李白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748 戊子 玄宗 天宝七 ■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
赐禄山铁券。
杨钊判度支事。
贵妃姊三人皆封 国夫人。
哥舒翰筑神威军应龙城。
吐蕃不敢近青海。
▲杜甫三十七岁。
在长安。
屡上诗韦济,求汲引。
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诗:赠韦左丞丈济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49 己丑 玄宗 天宝八 ■林甫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自是精兵皆聚於西北边,中国始无武备。
哥舒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杜甫三十八岁。
在长安。
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 壁。
诗: 高都护骢马行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750 庚寅 玄宗 天宝九 南诏反,陷云南。
大食翁米亚朝亡,阿拔斯朝兴(-1258),是为黑衣大食,东哈利发国始。
中国援撒马尔罕,不利。
制纸法由是西传。
■封西岳。
赐禄山爵东平郡王,将帅封王自此始。
以禄山兼河北采访使。
赐杨钊名国忠。
南诏王阁罗凤反,陷云南郡。
▲杜甫三十九岁。
来长安。
初遇郑虔。
诗:赠翰林张四学士?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 751 辛卯 玄宗 天宝一0 安禄山兼河东节度使。
伦巴底人陷拉温那,东罗马在义大利统治权终。
丕平登法兰克王位,法兰克喀罗林朝始(751-987)。
■为禄山起第於亲仁坊。
禄山兼河东节度使。
鲜于仲通讨南诏,败绩,杨 国忠仍以捷闻。
武库火。
高仙芝击大食,败绩。
禄山讨契丹,败绩。
以国忠领剑南节度使。
▲杜甫四十岁。
在长安。
进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秋,病疟。
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
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
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诗: 乐游园歌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示从孙济 杜位宅守岁 752 壬辰 玄宗 天宝一一 杨国忠为右相。
日本吉备增备来唐。
■禄山击契丹。
国忠为御史大夫。
林甫死,国忠相。
▲杜甫四十一岁。
在长安。
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暮春,暂归东都。
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诗: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敬赠郑谏议十韵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贫交行 白丝行 曲江三章章五句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送韦书记赴安西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753 癸巳 玄宗 天宝一二 ■追削林甫官爵。
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
如华清宫。
▲杜甫四十二岁。
在长安。
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
次子宗武约生於此年秋。
诗: 丽人行 醉歌行 陪李金吾花下饮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寄高三十五书记 九日曲江 754 甲午 玄宗 天宝一三 闰十一月 ■禄山入朝,加左仆射,归范阳。
李密伐南诏,败没,国忠更以捷闻。
▲杜甫四十三岁。
在长安。
进封西岳赋。
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
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
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
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
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於廨舍。
诗: 醉时歌 重游何氏五首 城西陂(即渼陂)泛舟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渼陂行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渼陂西南台 夏日李公见访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崔驸马山亭宴集 叹庭前甘菊花 九日寄岑参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 秋雨叹三首 上韦左相二十韵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赠田九判官梁邱 赠献纳使起居舍人澄 骢马行 天育骠骑歌 沙苑行 魏将军歌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755 乙未 玄宗 天宝一四 安禄山反。
法兰克王矮子丕平收拉温那予教皇,教皇领地始。
■禄山请以蕃将代汉将,从之。
哥舒翰入朝,留京师。
如华清宫。
十一月,禄山反。
遣封常清儒翁京御禄山。
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
以 高仙芝统军屯陕。
封常清败於虎牢。
禄山陷东京。
仙芝退保潼关,河南俱陷。
制太子监国。
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俱起兵讨贼 。
斩仙芝、常清,以哥舒翰为副元帅。
郭子仪使李光弼、仆固怀恩击破禄山兵,进拔马邑。
▲杜甫四十四岁。
在长安。
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
九月,同崔至 奉先。
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岁暮,丧幼子。
诗: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后出塞五首 去矣行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官定后戏赠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自 756 丙申 肃宗 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 七月改元 是年玄宗天宝十五年。
安禄山称大燕皇帝。
玄宗奔蜀。
杀王国忠、杨贵妃。
七月帝即位於灵武,改元。
大食翁米亚王朝遗族建西哈利发国( -1031),大食分东西。
■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许远为睢阳太守。
贼史思明陷常山,复陷九郡。
子仪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
光弼入常山,执安思义与思明战,大败之。
真源令张巡起兵雍邱讨贼。
子仪、光弼与思明战於九门,败之,进拔赵郡。
又战於嘉山,大败之,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哥舒翰战於灵宝,大败,贼遂入关。
国忠定议幸蜀。
帝出奔蜀,次马嵬, 国忠及溎妃诛。
留太子东讨贼。
子仪、光弼闻京师陷,引兵入井陉。
七月,太子即位於灵武,尊帝为上皇。
上皇至蜀。
令狐潮围雍邱。
▲杜甫四十五岁。
岁初,在长安。
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 舅氏崔少府高斋。
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
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
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於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
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
九月,於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诗: 晦日寻崔戢李封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避地 得舍弟消息二首 哀王孙 悲陈陶 悲青? 对雪 月夜 757 丁酉 肃宗 至德二 闰八月 安庆绪杀禄山。
张巡、许远战死。
郭子仪复东京。
史思明等降。
■上皇在蜀。
安庆绪杀禄山。
杀建宁王倓。
思明寇太原,光弼破之。
子仪平河东。
庆绪使思明守范阳。
李成式讨平永王璘。
上皇遣使祭张九龄。
张巡击走尹子奇。
子仪战於清沟,败绩。
张镐相。
九月,子仪收复西京、华阴、弘农。
十月,睢阳陷。
子仪收复东京,取河阳及河内。
帝入西京。
庆绪走保邺。
十二月,上皇自蜀还西京。
以张氏为淑妃。
思明等降。
▲杜甫四十六岁。
春,陷贼中。
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
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
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
是月,房琯得罪,公抗述救之。
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
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
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
於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
归家卧病数日。
作北征。
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诗: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元日寄韦氏妹 忆幼子 一百五日夜对月 遣兴 塞芦子 哀江头 雨过苏端 喜晴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喜达行在所三首 述怀 得家书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房御判官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送灵州李判官 奉赠严八阁老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得云字 月 晚行口号 独酌成诗 徒步归行 九成宫 玉华宫 羌村三首 北征 行次昭陵 彭衙行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收京三首 重经昭陵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情见於诗 腊日 758 戊戌 肃宗 乾元一(至德三) 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 史思明反。
铸新钱。
以宁国公主嫁回纥可汗。
占婆改国名为环王。
■李辅国用事。
徙楚王俶为成王。
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