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去大昭寺坐几路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曾一度希望赴港上市,然而时隔一年之后,这次宗教领域的资本市场尝试于2012年5月宣告搁浅。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
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
三门俱开,从那门入
从信门入。
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
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初建法门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
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
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
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
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 法门寺文化景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
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迎请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达到高潮。
所谓迎请佛骨[2],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
最盛大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
此次迎请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
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
懿宗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
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
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
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
法门寺在唐代也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会昌五年(845)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
唐武宗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如来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
宋明至今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 法门寺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
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
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
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
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
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
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
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
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历代高僧良卿法师 良卿法师(1895年-1966年)俗名戚金锐,法名永贯,河南省偃师县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十三日生。
七岁时,因连年灾荒奉母命于邻县宜阳铁佛寺出家。
拜印川老和尚为师,为临济正宗派第十三代。
民国八年(1919)古历十月在宜阳灵山寺受俱足戒。
民国22年(1933)受洛阳白马寺德浩和尚请住白马寺,任后堂监院十三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寺院遭严重冲击。
7月12日夜,为阻止打砸抢分子毁坏佛宝,举火自焚。
法师焚身数日,弟子张政华居士(绍祥)不惧危险收集遗骨送至贤山寺交静一装藏。
静一命白龙村吴七老居士转送至长安终南山上天池寺安葬。
1994年,法门寺择地中观山建普通塔院及历任高僧灵塔,静一率来正等至上天池寺迎取良卿法师骨灰回寺供奉。
1997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良卿自焚殉教三十一周年,法门寺举办良卿法师灵骨入塔法会,如法供奉良卿法师遗骨人塔,永志纪念。
澄观法师 澄观(1916-1999),俗名陈元奎,1916年5月29日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1936年出家吉林省弥陀寺,翌年于奉天慈恩寺受具足戒。
1953年应法门寺住持良卿老和尚邀请常住法门寺。
1964年去永寿闭关,专修禅观,深悟机宜。
1967年又回到法门寺。
旋因“文革法难”被迫离寺。
澄观法师善于中医针炙,以岐黄之术在民间治病救人。
1980年重返法门寺,为法门寺回归佛教界作了大量工作。
1984年担任住持,重立法幢。
1985年,发起创立宝鸡市、扶风县两级佛教协会,亲任会长,并当选为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1988年修复明代真身宝塔,重建仿唐山门。
1991年,法师应邀访问日本。
1992年,法师筹资四百万元重建仿唐大雄宝殿七间,并新塑四十二尊圣像。
1994年农历十月初一(11月3日)升任法门寺方丈。
1998年10月因身体情况退居。
1999年7月5日(农历五月廿二日)4时25分圆寂,世寿84,戒腊62夏。
法师生前曾任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
净一法师 净一法师(1922年-2002年)又名静一。
俗名张家训,1922年9月9日生于江苏省宿迁市。
9岁读书,19岁(1940年)慕道出家。
1945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戒,随住金山寺修习禅观。
1957年至1983年住扶风县贤山寺。
1984年,中国政府交还法门寺归僧人管理,同澄观法师一道接收寺院,重树法幢,修复古寺。
为筹集资金,法师曾去兰州、汕头、上海、广州等地募化20多万元,建成东西厢房及后楼,为法门寺恢复奠定基础。
1985年与澄观老和尚发起成立宝鸡市、扶风县两级佛教协会并任常务副会长。
1987年后,法师担任法门寺首座、监院,主持本寺重建工程。
1987年修复明代真身宝塔,重建仿唐山门。
2002年6月13日(农历)晚9时15分安详示寂收藏文物舍利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
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 佛指舍利舍利。
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
“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
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金银器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
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了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唐代。
琉璃器 琉璃即是今天的玻璃,中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伊斯兰式的。
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
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
共有20余件。
瓷器 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对秘色瓷一直有各种说法,有认为秘色指的是一种釉色的隐秘,也有人认为是对一种颜色的叫法。
地宫物账碑中记载,以及十三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出土揭开了这个谜团。
丝织品 唐朝时中国的丝绸织物已发展到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证。
这些物品多是历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还有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
佛经 法门寺现在所指法门寺中最早的佛经是武则天时的“千佛碑”所刻《大般涅槃经》,但现已无存。
唐武宗时的灭佛运动焚毁了许多法门寺的藏经,但收集、修补佛经的工作一直在进行。
真身宝塔半壁坍塌后,藏经得到了清理,所藏经卷有《毗卢藏》的全部资料、《普宁藏》的全部题记和《秘密经》的目录。
佛像 明代的13层宝塔上共有88个佛龛,每龛一佛,到1939年整修时只剩下68尊。
后经清理共有98尊佛像,许多都装有佛经,为明代和民国的装藏 地宫《衣物帐》碑 《衣物帐》碑,全称《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
长115厘米,宽69厘米。
共四十八行,满行四十二字,共一千七百余字,罗列着地宫里2499件文物清单,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该碑文详细记载了懿、僖二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诸头等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是至今首次发现的唐代衣物帐碑。
碑文物主清楚,名称罗列明晰,有标重类注,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以及衣物宝器名称、制作工艺、衡制、纺织服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衣物帐》碑释文: 监送真身使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 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等如 后:重真寺将到物七件:袈装三领、武后绣裙一腰,蹙金银线披袄子一领。
水晶停子一枚。
铁 一枚。
真 身到内后,相次赠到物一百二十二件:银金花盒二 具,共重六十两。
锡杖一枚,重六十两,香炉一枚, 重三十二两。
圆无盖香炉一副,并台盖朵带,共重三百八十两。
香宝子一枚。
共重四十五两,金钵盂 一枚,重十四两三钱。
金 袈裟三副,各五事,毳 纳佛衣二事。
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
瓷秘色 盘子、碟子共六枚。
新丝一结,百索线一结,红绣案裙一块,绣帕二条,镜二面,袜十双紫 鞋三双。
绣幞十条。
宝函一副,八重,并红锦袋盛。
第一重 真金小塔于一枚,并底衬共三段,内有银柱子一枚, 第二重 石函一枚,金框宝钿真珠装。
第三重真金函一枚,金框宝铀真珠装。
第五重真金 花函一 枚,以上计金四十七两二分,银十分半。
第五重银 金花 作函一枚,重四十两二分。
第六重素银函一 枚,重四十七两三钱。
第七重银金花作函一枚,重 六十五两二分。
第八重檀香缕金银棱装铰函一枚7银 锁子及金涂锁子七具,并钥匙 链子等,共计银 一十六两四钱。
银金涂花菩萨一躯,重十六两。
银 金花供养器物共四十件。
内 子一十枚,被罗子一 十枚,垒子一十枚,香案子一枚,香匙一枚,香炉 一副,并碗子钵盂子一枚,羹碗子一枚,匙著一副,火著一对,香盒一具,香宝于一枚,以上计银一百 七十六两三钱。
真金钵盂、锡杖各一枚,共重九两 三钱。
乳头香山二枚,重三斤。
檀香山二枚,重五 斤三两。
丁香山二枚,重一斤二两。
沉香山二枚,重四斤二两。
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席褥幞头巾子花鞋等, 共计七百五十四副。
银金花盆一口,重一百五十五两。
香囊二枚,重 十五两三分。
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
龟一枚,重 二十两。
盐台二副,重十三两。
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
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 两。
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
水晶枕一枚,七孔 针一,骰子一对,调达子一对,棱函子二,琉璃钵 子一枚,玻璃茶碗托子一副,玻璃碟子十一枚,银棱檀香木函子一口。
花罗衫十五副,内 七副,跨 八副,各三事,花罗袍十五副,内 八副,跨七副, 各四事。
长袖五副,各三事。
挟可幅长袖五副各五 事,长 暖子二十副,各三事。
内五副锦,五副绮,一副金锦,一副金褐,一副银褐,一副龙纹缔,一 副辟邪绮,一副织成续,二副白氍,二副红络撮。
下 盖二十副,各三事。
接(勒筒袜筒)五具,可幅续袍五领,纹毂披衫五领,缭续浴袍五副,各二事。
缭续影皂二筱,可幅臂钓五具,可幅勒腕帛子五对, 方帛子二十枚,缭续食帛十条,织成绮线续长 袜 四十双,蹙金鞋五双,被褡五床,每床绵二张,一张,锦席褥 五床,九尺簟二床。
八尺席三床,各 四事。
八尺踏床锦席褥一副,二事。
赭黄熟线续床 罩五条,耪黄罗缔枕二条,绯罗香倚二枚。
花罗二 幞头五十顶,绘罗单幞头五十顶,花罗秧帽子五十顶。
巾子五十条,析皂手巾一百条,白异纹续手巾 一百条,揩齿布一百条,细异纹续 皂四条。
白藤 箱二口,玉椁子一枚。
靴五双,各并毡。
惠安皇太后及昭仪晋国夫人衣计七副:红罗裙 衣二副,各五事,挟领(有花纹的丝织品)下盖二副,各三事,以上惠安皇太后施;裙衣一副,四事, 昭仪施;衣二副,八事,晋国夫人施。
谙头施到银器衣物共九件:银金花菩萨一躯,并 真珠装,共重五十两。
并银棱函盛银锁子二具,共 重一两,僧澄依施;银白香炉一个,并承铁,共重一百三两,银白盛香合一具,十万两半,以上供奉 官杨复恭施;银如意一枚,重九两四钱,袈裟一副, 四事。
以上展弘照施;银金涂 一枚,重四十一两, 僧智英施;银如意一枚,重二十两,手炉一个,重九二两二分,衣一副,三事7以上展明肃施。
以前都计二千四百九十九副、枚、领、张、口、 具、两;钱、锱等。
内金银宝器衫袍及下盖裙衣等, 计八百九十九副、枚、领、张、口、具等,金器计七十一两一钱,银器计一千五百二十七两一锱。
右件金银宝器衣物道具等并真身,高品臣孙克 政、臣齐询敬、库家刘处宏承旨,臣刘继 与西头高 品彭延鲁、内养冯全漳、凤翔观察留后元充及左右街僧禄清澜、彦楚、首座僧澈惟应,大师清简、云 颖、惠晖、可浮、怀敬、从建、文楚、文会、师益、 令真,志柔及监寺高品张敬全,当寺三纲义方,敬 能、从湮,主持真身院及隧道宗爽、清本、敬舒等一同点验,安置于塔下石道内讫,其石记于鹿项内 安置。
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谨记。
金函一,重二十八两。
.银函一,重五十两。
银 口伽口口口口口一两口口口口水碗一对,共重十一 两。
银香炉一,重二十四两。
口口台三口,共重六两。
以上遍觉大师智慧轮施。
中天竺沙门僧伽提和迎送真身到此,蒙恩赐紫, 归本国。
兴善寺僧党支书; 凤翔监军使判官韦遂政、张齐果迎送,真身口 当供养。
真身使小判官周重晦、刘处权、品敬权、口口口、张口口、右神策军营田兵马使孟可周、武 功县百姓口头王宗、张文建,王仲真等一百二十人 各自办衣装程粮,往来异真身佛塔。
十大之最 法门寺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 法门寺[4]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部分是明清建筑,大多数是仿唐建筑,建设考究堪称精品。
旅游日记
第一篇:《神游九曲溪》 人说行到武夷“不登天游,等于白游”,此话不假,当我和朋友一行人花了尽两个小时才登上天游峰,我喘着气站在天游峰的一览亭上,凭栏四望,峰峦叠翠,岩陡森峭,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方知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武夷山水尽收眼底,深呼吸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徐霞客曾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当时我想这武夷山极美之处,天游峰是当之不愧了,站在这巅顶之峰,众观奇山秀水,实合了我想寄情山水,傲笑烟霞的江湖英雄梦,身背着倚天宝剑,吹奏一首《笑傲江湖》,怕是人间最大的美事了。
脱离城市的喧嚣嘈杂,不用想着枯燥的工作和悒郁的生活,不用再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光阴匆匆工作似机器,使我困倦力疲,装开心也振作不起,思想像要缺氧地喘气。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最不需要伪装自己的,看山环水,只想高歌一曲绿水常围着青山转……,想着明天清早的九曲漂流,又充满了无限向往。
次日清晨 当云雾还缭绕群峰的清晨,当初秋如水的清凉吹拂在脸颊上,我们已经排好队坐上了竹 筏,船夫轻点长长的竹篙,竹筏划破水面迎面扑来有些微凉意的溪风,情不自禁闭上眼睛去感觉心头的舒适,没有一丝烦闷和压抑,有多久没有呼吸过这么清新的空气了,整个肺腑都像是空的宽敞的,被洗涤纯净的。
来之前已听人说丹霞碧水武夷山,最美要数九曲溪,如果说天游峰是险峻豪放的侠客之风,那清晨水面如烟似雾的九曲无疑是柔美的九天仙女了,竹筏顺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随山转,逶迤蜿蜒九曲十八湾。
群山间夹藏有世外桃源,竹林后隐露着紫云书院,难怪郭沫若诗作: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做。
竹筏迎着秋水,我们迎着初秋微凉的风,在一种近乎仙境的浪漫中前行,有诗曰:若无烦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想那种心情的好时节若跟我泛舟九曲相比肯定羞红了脸,近亲清澈无比的溪水,抬头仰望两岸的悬崖峭壁及插在其间历经千百年风吹日晒的船棺,那层层的峰峦叠嶂此起彼伏,古寺道观隐匿其中,令久置都市的我们,真正体会心旷神怡的轻松和舒适,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好时节。
两位船夫一前一后,一边撑篙而行,一边给我们讲解许多关于九曲的美好传说,大王峰和玉女峰的美好爱情故事流传千古,大学者朱熹“逝者如斯”的字迹依旧鲜明,在他们可爱的眼里,每一座山峰,每一块奇怪的石头都被他们依其形状及特点,赋予了一个让人开怀一笑的恰当名称,在他们虽粗俗的言语中我们体会到别有风趣的幽默和亲切,逗得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不断,飘渺间九曲十八湾已在身后了。
回头看着碧水青山蓝天白去,心也清澈如水无忧无愁,多想能随竹筏一直漂流下去,快乐的世界总是那么短暂,但记得这份快乐的美好,珍藏在心头。
==================================================================== 第二篇:《临安大明山》 临安大明山,素有小黄山之名,唐宣宗微赋诗 “穿山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山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沿路上已透出秀丽,高山、溪谷、溪边巨大的圆石、曲折的山路,似曾相识,依然欢喜。
游客们聚在入口处一座别致的木廊等待景区巴士。
旁侧是溪水湍湍,需仰止的峭壁,被分割的湛蓝天空,亮白的云朵,前方是山间公路,高高的树木阳光下忽闪忽闪的碧绿叶子,略带寒意的秋风送来绿色味道的氧气,一个小山谷,一个绝俗的空间。
巴士在龙门峡口放下我们,这便是登山的起点。
刚走几步就看到朱眠石,传说朱元璋曾在这十多米长的大石头上休息过,巨石也就因此得了个俗名。
石头高度的落差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瀑布,一米多深的小池。
凝视着清澈的水,有种心旷神怡的宁静。
一路上溪水相伴,石阶旁树木茂盛,透过山谷看到近近远远处的山头,层层叠叠。
秋季的山头散布着深深浅浅的绿色和黄色,两种基色竟也能呈现出多彩斑斓。
游山玩水的悠闲,不觉中回头一看,竟可平视远处的山头了,身旁的溪水依旧叮咚,很是别致。
渐入山头,夹道旁斜出迎松,对面山上露出刀削般陡峭的岩石,刻着几个大字,透着古诗中名山的浪漫。
山路回转处,忽见三面绿色围绕的山坳正中间一棵黄得通透的大树,像落入凡间的精灵。
给了我一个莫名的惊喜。
仰望着爬近一看,此树名曰“皇后树”与萧皇后有关。
树旁有高约十米的细长瀑布,相应成趣。
从山坳间攀到顶,站在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峰上豁然开朗。
龙门飞渡的百米索桥横跨在山顶的两巨石间,桥下是溪水飞瀑,倾斜至下的坡度,很是险峻。
而索桥的另一侧,却是千亩草甸,高山顶上的平原。
左右相比,超出了世俗的想象。
真是洞天福地,既有险要地势阻挡敌人,又有沃土种植屯粮,说不清是大明山成就了朱元璋,还是朱元璋成就了大明山。
千亩草甸旁有人家居住,主人家的狗很友善,随意逗了逗狗,三个圆滚滚的小家伙摇着尾巴就蹦过来了,好单纯可爱的家伙们。
看着它们渴望的眼神,不禁有些歉意,身上只带有蛋糕。
掰开来扔下,它们居然很是喜欢。
依依不舍的跟着我们走了200多米的路。
站在山顶上细点明妃七峰,透过树间看挺拔的七峰,竟有些张家界的俊俏来。
远处连绵的山,一层一层,如水墨山水,渐渐模糊淡去。
天高云静,恨不得在此隐居绝迹。
天色渐黑,下山便选择了索道。
通往索道需走万米石洞,寒气逼人的漫漫长路中有两处观景台。
从漆黑处寻光走去,地上一道细光,抬头一看是三十多米高的一线天。
一步的距离便从黑暗踏进了光亮的世界,这是峭壁上的石台,正对着四面环山的御笔峰,寂静的悠然,仿如仙境。
另一处是驾云台,因为极冷所以作罢。
朋友说,留点遗憾可做重游的借口。
有理。
坐上了景区巴士,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上体会到了<头文字D>的逍遥。
之前导游曾介绍过司机们高超的技术,无奈来时向上的路程感觉不大,而向下的回程却真正的过了把极品飞车的隐,同车的乘客大呼“这比嘉年华好玩多了
”。
这便是我以为的大明山一绝,记此。
500字的摘星台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这次很高兴为您们解说。
泰国位于东南亚中部,毗邻老挝和柬埔寨,南部半岛与相连。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都比较炎热,但温差不大。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温度宜人,降雨较少,是去泰国的最佳旅游季节。
曼谷,是泰国的首都,也是泰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泰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也旅游观光胜地,东方色彩浓厚,主要景点有:、鳄鱼潭、郑王庙、大皇宫、等等,其闻名世界的人妖文化也是城市一大亮点。
位于曼谷市中心区,仿照故都大城的旧皇宫建造,由28座布局错落的建筑群组成,汇集了绘画、雕刻和装怖艺术的精华。
大皇宫内有四座宏伟建筑,分别是节基宫、律实宫、阿玛林宫和玉佛寺。
开国君主登基后,于1782年把首都从吞武里迁至湄南河东岸的曼谷,经历代不断扩建,终于建成规模宏大的大皇宫建筑群。
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王宫之一,是历代王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官,现仅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
从到,均居于大皇宫内。
1946年在宫中被刺之后,便搬至新宫居住。
大皇宫庭院 大家现在来到了大皇宫庭院,这里有大片草地,旁边是姿态各异的古木,大皇宫的佛塔式的尖顶直插云宵,鱼鳞状的玻璃瓦在阳光照射下,灿烂辉煌。
节基宫 我们走进这第二道门就来到了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主殿--节基宫,大家可以见到这是一座雄伟而瑰丽的英国建筑物,但它的上边却是泰国式屋顶。
节基的意思是神盘、帝王,也是拉玛王朝的正称。
律实宫 大家往西面看,那是大皇宫内最先建造的皇殿,叫做律实宫,此建筑风格颇为传统。
律实宫里有王时代制造的御座和御床,被列为拉玛王朝第一流的艺术品。
律实宫主要作为国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举行丧礼的地方。
阿玛林宫 大家再往东面看,东面就是着名的阿玛林宫,它由三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即:阿玛灵达谒见厅,宫廷的昭见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拍沙厅,君王的加冕礼在这里举行,里面有加冕坐的椅子;卡拉玛地彼曼殿,该建筑物曾是拉玛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后成为君主们加冕后的官方住宅。
玉佛寺 大家现在来到了曼谷大王宫的东北角,这里拥有泰国最着名的佛寺--玉佛寺,也是泰国三大国宝之一。
这里拥有许多壮观的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大平台、舍利塔、碧隆天神殿、藏经阁和吴哥窟模型。
请大家细细体验,感受这气派的建筑带来的震撼吧! 好了,今天的泰国大皇宫的游览就到此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
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
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旅游景点有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禄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萨清真寺、曲贡遗址、西藏博物馆、药王山、直贡噶举派寺庙群等,主要商业区有八廓街、宇拓路步行街、拉萨百货大楼等。
牛王会:调牛节是藏族民众对牛在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他们在日常 劳动中培养出对牛的浓烈情感,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牛文化现象,他们视牛为神,以牛为献祭 神灵的最佳牺牲,于是牛王会也就出现了。
牛王会从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始,一般延续十多天,有时甚至历时一个月之久。
人数常达千人以上。
在牛王会期间,人们请黑叭(巫师)念经、吹牦牛角、宰杀数十头牦牛或上百只羊,狂欢滥饮,无比热闹。
由于牛王会耗资巨大,所以近百年来这种大 规模的牛王会仅举行过一次。
参加牛王会的成员都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它还属于祖先崇拜的文化节日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