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英文导游词
八坊十三巷,临夏市民族风情古街区,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古街民居保护并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成为临夏民族民俗文化名片。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
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
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于一体,庄严肃穆,秀丽壮观。
现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
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建设理念,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合理利用”的原则,临夏市将八坊十三巷分区规划为滨水休闲区、院落休闲区、原生风貌观光区、创意工坊区、文化博览区、民俗风情区等8个功能区,分期实施总投资3.4亿元的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工程,严格保护八坊十三巷基本地理格局和文化风貌,优化保护传统民居风貌,全方位展示传统民族文化。
截至目前,一期工程投资过亿元,其中大旮巷80号院落已完工,大旮巷64、65号院落完成总工程量的90%。
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工程,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有选择地使用特色景观语言,融合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
同时,还结合街区形态及周边环境,系统安排和合理规划区域设施与建设项目,确保八坊十三巷的民族特色和发展动力。
红水河自西向东流经临夏市,也从八坊十三巷穿流而过。
针对河道污染、防洪能力低等问题,临夏市投资近1亿元,对城区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使原来的臭水河变成了风景河。
新西路是临夏市老城区的一条主干道,也是八坊十三巷的核心道路。
针对路面狭窄、交通拥堵、管网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临夏市投资1.93亿元,实施综合改造工程,将其建设成为集伊斯兰特色展示、民族特色产品经营、民族风情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红园广场和人民公园地处八坊十三巷北端,周边居民多,区位优势明显。
临夏市投资1580万元,分门别类建成集会区、景观区、健身区、幼儿活动区和集古典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区,既提升了城市品位,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八坊十三巷与红水河、新西路、红园广场等景点有效对接、融为一体,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生态景观。
把八坊十三巷打造成临夏市城市名片、临夏必游地、临夏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支撑点、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中国伊斯兰文化最佳旅游目的地,这是临夏市推进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最终目标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求索溪峪的野导游词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的是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政园”。
它与北京颐、、合称为中国“”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巨著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
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
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
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
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
“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
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
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
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
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
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
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
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
“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
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
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
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
欣赏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
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
这就是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
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
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
“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
”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
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
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
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
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
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
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
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
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
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
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
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
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
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
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
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
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
“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
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
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
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导游词的开头怎么写
导游词开场白有一句广告词说:心随我动,沟通无限,那我与在座各位朋友的沟通就从我的自我介绍开始,我是来自春天旅行社的导游,我姓王,大家可以习惯的叫我王导或者是小王,小王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具有东北人的主要性格就是热情、豪爽,所以说在这三天的行程中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和要求的话就尽管的提出来不要客气,只要你的要求是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我一定会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你解决。
那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还有司机张司付,那我与张司付可以说是旅游界中的最佳组合,也可以说是黄金榙档,不客气的说我们是强强联手,所以说在座的各位你这次旅行交给我们,不仅可以放心,还有舒心、开心。
也许在座的各位朋友对您参团的旅行社并不是很熟悉,虽然说我们是今年新加盟旅游界的晚辈,但是从老总到经理到计调到导游,可以说我们的组团经验、操作能力能让你在这座城市能对旅游有一个新的认识、希望我们的加入能够带来XX市旅游界的春天,同时有了在座各位朋友的支持我们依然相信春天的花一定会开,而且会永远绽放。
那么现在大家选择出游,不单单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多的是寻找一份快乐,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在这次旅行中你不仅仅是微微一笑,更希望您是开怀大笑,更希望你不再只有一份开心,而是能够找到一百个开心的理由,让我们采拾一路的精彩,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
所以说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处漂亮的风景,都要有好的心情去体会,有一句广告词说的非常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
肇庆七星岩导游词
4A级旅游景区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
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
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七星岩历史悠久 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
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 七星岩风光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
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门 票:60元(部分景点需另外收费) 建设 肇庆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资1500万元,在七星岩景区内的六个小岛、七座山岩,八公里长的湖堤上安装了环湖园林路灯560盏、1000瓦的射灯、彩色泛光灯250盏及3000米的彩虹管,运用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光源的变化多姿。
以不同的颜色交错投射到景物上,勾画出七星岩景区内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桥,花木,岩山与湖水交相辉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岩更加绚丽多彩;同时开辟了星湖夜游项目,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观光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环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来,增加了许多新的景点,如牌坊文化广场,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耀,游人如鲫,全国目前最大的露天音乐喷泉启动之时,七星岩牌坊广场更显得壮观,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还可以欣赏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痴。
位于星岩东面的仙女湖,每当太阳西下,还可以观赏到天然奇观--卧佛吞日。
在仙女湖与星岩之间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观园--东方禅林,也可以领略到禅的奥秘。
最近,新开挖了3公里长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区的游览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陆上景点与水上景观浑然一体。
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环湖游览,你会有一种新的感受。
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宽17.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四根大圆柱饰以朱红,仿歇山顶,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
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2.83万平方米,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广场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文化在省内颇有名气,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费观赏文艺演出。
七星岩摩崖石刻 位于景区中心,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是广东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岩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石刻以唐为贵,七星岩就有唐刻4题。
石刻以汉字为主,还有藏文和西班牙文。
汉字各种书体俱全,以楷书为最,行书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刻群文体有诗、词、歌、赋、对联、题记,其中诗有252首,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
石室洞 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龙岩洞以小艇导游,后两洞可步行参观。
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
穹隆高大,千姿百态,如梦如幻的景观,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并留下赞美的诗篇。
洞中存各种文体石刻333题,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仙女湖游览区内。
始建于唐初,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庆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
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称周氏神。
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称“出米洞”。
莲湖泛舟 最佳观赏点在红莲桥南风情码头处。
[1]此处设有竹排、摇橹木船、电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两岸走,如在画中游,休闲舒适、快意悠悠。
自古有云:“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胜,枉来星岩。
” 肇庆的特产 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
肇庆裹蒸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 公斤。
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绿豆和肥猪肉溶化为止。
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
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
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当地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叶、散血子,是夏季清凉饮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属秋海棠科,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长在阴暗湿润的山崖上,叶面有毛,呈深绿色,叶背紫色。
紫背天葵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
用开水冲泡,其色紫红,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许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热,又有解酒之效。
气候 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七星岩风景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年均气温摄氏21.6度,夏日最高月均气温摄氏28.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气温13.4度,确是一个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
这里最佳旅游季节为七、八、九月和春节期间,最高日达4万人次。
交通 从广州到肇庆约二小时车程,肇庆火车站前的迎宾大道不远处就是七星岩;肇庆市内有公共汽车,环湖旅游专线车、出租小汽车和交通船都直达景区内。
风景区内有公共汽车,环湖旅游专线车、出租小汽车和交通船,旅游、度假、开会都非常方便。
编辑本段 七星岩-景点历史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
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
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编辑本段 七星岩-景点景观 七星岩,隋唐至宋,称栖霞洞。
相传桂林在远古是海,海陆变迁后,隆起而成为今日的七星岩洞,100万年来,石灰岩经雨水溶解成乳状液,后又凝结,日积月累形成各种形状,遂使那石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蔚为奇观。
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于中层10米,下层为地下河。
游览中层,游程820 米,洞内恒温20℃左右。
在隋唐时代,这里就成为游览胜地,洞口有隋开皇十年(590年)昙迁题栖霞洞和唐显庆四年(659 年)佚名玄玄栖霞全洞题刻。
从岩口沿石级而下,有明朝张文熙写的第一洞天大字。
过老君台、白兔守门,就是白玉长廊。
这里岩顶光洁平坦,石壁洁白晶莹,有玉为墙壁雪为城之称。
继续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晒网,米粮山,唐僧晒袈裟。
过了狮子抢黄沙景点,便是歌仙台。
传说刘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马郎到了桂林七星岩,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许多听众,后来三姐要走,白马郎依依不舍,紧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边轻唱一首离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为声音很小,只有白马郎一人听得清,只有这几句流传下来:少陪了,日头落岭在西方。
天各一方心一个。
过云山壁画,到广场,这里景点最集中,银河鹊桥、十八娃娃倒攀莲、奇象异洞等等,最后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岩雄伟深邃,整个游程814米,洞中经年留下了许多诗文和题刻,也流传美丽的传说。
以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碧虚铭》最为有名。
明代画家张文熙称之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之上。
古人称此景为“栖霞真境”。
1963年叶剑英游完七星岩后,作诗写道:“海洋冲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
幽窟千年供避难,今游人乐舜尧天。
” 没有天上宫阙,却有北斗七星在人间;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
这就是七星岩最真实的写照。
七座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镶嵌在如镜的湖面上,如梦如幻。
叶剑英元帅亦诗赞:“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
” 七星岩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中北部,南临城区,北倚北岭山,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6.5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湖中耸立着七座峻峭的石灰岩山,名曰: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岩。
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岩”,其中石室岩因古迹众多,成为游览的中心。
围绕七星岩的湖名曰星湖,划分为五个湖: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
景区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为一地,以“峰险、石异、洞奇、庙古”著称,可供观赏的景点有80余处。
景区分中心游览区、仙女湖游览区、东方禅林游览区、玉屏和阆风岩游览区、仙掌岩游览点及荫梓岗(半岛)游览点。
可供游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阆风岩。
可供游人参观的石洞有双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两个为水洞,后者为旱洞。
特色景观 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筑,高12米,宽17.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
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2.83万平方米,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七星岩摩崖石刻 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
位于景区中心,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是广东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
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龙岩洞以小艇导游,后两洞可步行参观。
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
其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并留下赞美的诗篇。
洞中存石刻333题,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仙女湖游览区内。
始建于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
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称周氏神。
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称“出米洞”。
水月岩 石室洞南口左侧,一座依山面水的宫殿式建筑,名曰水月宫,水月宫旁湖面上有一组作放射式排列、玲珑剔透的水亭,中间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单檐,曲栏相接,连成一体,又以一道长桥连接湖滨,与水月宫合成一个整体。
在亭上环视周围景色,水、月、岩、云人间天上浑然一体,便是水月岩云。
千岛湖的导游词
各位团友:您们好
首先非常欢迎大家到风景秀丽的千岛湖来游览观光
秀丽的千岛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坐落在浙江省淳安县境内。
凡来千岛湖观光过的人,都说千岛湖美得像一幅多彩的山水画。
千岛湖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湖泊,是在1959年为了修建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大型水利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时候形成的一个水库.1982年之前都被称为是新安江水库。
千岛湖这个迷人的名称是怎样来的呢?据淳安县地名委员会普查,新安江水库在108米高程水位,面积在3.75亩以上的岛屿共有1078个,一直到1982年之后才正式更名为千岛湖。
湖旖旎的湖光山色是一个绿的世界,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所以人们又爱称它为绿色千岛湖。
千岛湖山峦青翠,湖水澄碧,旅游资源丰富。
湖周群峰环拱,曲折崎岖。
多姿多态的山峦和岛屿把整个湖区分隔成中心、东南、西北、西南、东北五个各具特色的景区,称为“五大湖区”。
湖区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景点有梅峰观岛、龙山岛、五龙岛、孔雀园、温馨岛等,水域辽阔,岛屿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中心湖区,可以乘舟畅游,可以探奇考古,可以凭吊先贤,也可以去岛上野炊、水中冲浪,还可以尽兴品尝鱼味和野生绿色食品。
首先,请大家跟我游览中心湖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梅峰观岛。
梅峰景区距千岛湖镇12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
该景点因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绝佳而被誉为千岛湖风景区的精华。
在这里可以充分体会到“千岛碧水画中游”的意境。
现在我们眼前照壁上刻的是1963年郭沫若先生畅游干岛湖时留下的“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的诗句。
这里是观松台。
大家请看前方小岛上那株如同盆景一般的马尾松,是否像一件匠心独具的杰作?它冬迎风雪、夏顶酷暑、枯水期受旱、汛期被水淹,可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当地人都说这是一棵神奇的树,是“风水宝树”。
各位游客如有兴趣,可到前面的“山门”处与这棵“宝树”合影,说不定会给您带来好运!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松风岭”。
因这儿的阵阵松涛常常令人驻足静听,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别名叫“闻涛”。
不信,各位可以试试,只要你用力大喊一声,山神会立即给您回音。
并徐徐送来涛声。
各位朋友,观景台到了。
这里集中体现了干岛湖风光的精华。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片秀丽的岛屿风光。
在这片广阔的湖面上,300多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俯首近观,只见众多岛屿高低错落,山重水复,港湾纵横;纵观全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有动有静,变幻多端,韵味无穷。
对眼前这群岛屿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这像一群蜂蝶在戏梅,有的说这像璀璨的珍珠摆在碧玉盘中,还有的说这是天女撒下的绿色花朵在水中漂荡。
在这片水域里,岛间的航道曲折多变,似隔多连,船行其中,有的地方似乎没有去路,稍一转折又觉得没有尽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迷宫”。
我们现在到达的是孔雀 孔雀园林木繁茂,空气清新,良好的自然景色和生态环境,是孔雀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
孔雀园内现有花孔雀、白孔雀、蓝孔雀、绿孔雀四个品种的孔雀1000余只,并建有良雏园、幼鸟园、大观园、衍生园、美井泉、聚宝泉、风翔桥等景观和游览项目。
就孔雀的品种、数量、规模而言,这个景点在全国也首屈一指。
在孔雀园里大家可以尽情观赏孔雀开屏、孔雀群飞、孔雀觅食的壮丽景观,聆听孔雀高傲的欢叫声。
大家也可以买上一杯孔雀饲料逗喂孔雀,还可以与孔雀合影留念,当一次“孔雀王子”或“孔雀公主”。
建水文庙导游词350个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一路辛苦了,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建水。
有句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个“十年修得同车行”。
我代表我们建水旅行社再次欢迎您们的到来。
说到这大家还是不知道我是谁吧
我就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我姓杨,叫杨前红,你们可以叫我小杨或者小红,我的朋友常对我说:“前红,前红,与众不同”,那在今天的游览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相信我今天的服务定会给大家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建议,也可以提出,我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身边这位是我们的刘师傅,他有很长的驾龄,虽说云南山路十八弯,但再怎么弯我们的刘师傅也会带我们走向光明。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游览的主要是建水文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过八个比较重要的景点,历时比较长,所以请大家带好水。
然后带上一个好心情跟我走。
各位朋友想必大家都初来建水,对建水也不太了解吧,那下面我就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建水。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建水。
建水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秀丽,精品荟萃,民风淳朴,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雏鲁”和“诗书郡”的美誉。
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这里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以哈尼族、苗族和彝族为主,另外还有傣族,回族等。
建水民族风情绚丽多彩。
有汉族的祭孔乐舞和洞经音乐,哈尼族的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的花灯,烟盒舞和火把节,还有苗族的采花山及傣族的歌舞和风俗习惯等。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建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景观。
建水还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古迹,如儒学经院有文庙、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学政考棚等;宗教寺院有指林寺、燃灯寺清真寺和云龙山寺等;人居宅院有朱家花园、张家花园、土司衙署等;遗址类有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碗窑古窑址等;地下岩溶景观类的有燕子洞溶洞群,还有其他一些旅游资源如双龙桥、朝阳桥、小桂湖、龙岔河古墓葬群建水老井等;还有一些文化民村民镇如临安镇、曲江镇、官厅镇和团山村等。
说到这不知各位朋友有没有人会说“我介绍的都是些玩的,那吃的和特产呢
”别急下面我就带大家进入建水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
建水美食有很多一说到建水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建水烧烤,但除了烧烤建水还有很多出名的美食如汽锅鸡、临安烧豆腐、传统名宴“三叠水”草芽还有燕窝及燕窝制品。
另外建水最出名的特产就是建水紫陶了,建水紫陶因质地细腻,清新光洁,透气性好“色如钢,音如磐,明如镜,光鉴照人”被称为“陶中一秀”。
也是送礼的好选择。
们一起走进这座文化大观园,感受一下“文献名邦”的深邃内涵吧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建筑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的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
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分为六进空间,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泮池)、一坛(杏坛)、一圃(射圃)、二殿(大成殿、崇圣殿)、二庑(东庑、西庑)、二堂(东明伦堂、西明伦堂)、三阁(尊经阁、奎文阁、魁星阁)、四门(棂星门、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五亭(静一亭、思乐亭、斋宿亭、西碑亭、东碑亭)、六祠(仓圣祠、忠义孝悌祠、名宦祠、崇圣祠、寄贤祠、乡贤祠)、八坊(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礼门坊、义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域由兹坊、贤关近仰坊)。
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享誉全国的文化殿堂吧,各位朋友请抬头看文庙大门“太和元气”坊,。
它高9米是文庙的单体大门,是一座石木结构,三门五开间式的牌坊,整座牌坊采用雕刻造型装饰,姿态生动的六狮,二象拖着檐梁吊柱,是力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意为“天地浩然之气”是赞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气如同天地生育万物。
这也说明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办学的地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道之行,不择地至,大道兴而圣教兴,以道兴教”的含义,也透出了中国传统哲学气息。
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
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除了有狮象之外还有有龙,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
这就是一进。
好了我们往里走,各位朋友请看这个姿态庄严,文化气息逼人的立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孔子铜像。
它高3米,重675公斤,基座高1.5米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在1999年来建水参观考察后,慷慨捐资铸造,于2000年12月3日落成。
各位朋友,你们看到前面的荷花池了吗
这就是有名的泮池。
你们也知道我们云南有十八怪吧
其实我们建水也有十八怪“建水十八怪”,其中有一怪就是“半亩方塘也叫海”。
这半亩方塘讲的就是文庙的泮池,说是半庙,其实建水文庙的泮池有45亩之大,列全国第一。
全国的文庙都有泮池,独建水文庙称泮池为“学海”,取“学海无涯”句。
所谓泮池,就是个大水池,呈半圆形,上有拱桥连通。
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所以其多用于孔庙、文庙、学宫等建筑中。
为什么会有泮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周代天子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为“泮池”。
另一种是: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
古时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的水池叫泮池。
不过泮池这个称谓太高雅,也不顺口,所以人们还是习惯于叫它学海,既表示学校里的海,又寓意为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