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导游词
呼伦贝尔大草原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
欢迎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
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
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
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
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
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
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
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
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
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
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
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
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
您好
)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 “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
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
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
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
想体验一下吗
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
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
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
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
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
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
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
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
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
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
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
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
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
年代有多远
现已无法考证。
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
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
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
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
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
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
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
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
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
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
“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
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
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
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
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
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
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
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
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
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
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三年级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怎么写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
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
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
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
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
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
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
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
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
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
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
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
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
您好
)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 “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
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
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
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
想体验一下吗
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
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
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
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
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
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
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
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
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
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
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
英语翻译 急用多谢各位
傣族:泼,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
:藏历年 ,藏历年统节日。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
回族: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与伊斯兰教分不开的。
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规定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为信仰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并规定节日放假1至3天。
回族一年过的节日也主要是这三大节日。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
蒙古族:查干萨日(意即白月或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那达慕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
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
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
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少数民族兄弟传统节日大全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
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
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
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
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
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
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
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
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
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
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
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
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
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
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
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
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
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
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
“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
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
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
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
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
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
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
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
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
“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
“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
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
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
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
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
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
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
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
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
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
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
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
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
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
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
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
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
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
“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
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呼和浩特简介
我的家乡齐齐哈尔 我爱我的家乡齐齐哈尔,因为这里风景秀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的家乡齐齐哈尔还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它是丹顶鹤的故乡,因此它政治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鹤城. 齐齐哈尔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园地,在这里每年都要举办观鹤节和绿色食品博览会.吸引了许多游客. 我的家乡齐齐哈尔还有明月岛,那里冬天还可以滑雪.齐齐哈尔还有著名的景点龙沙公园,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游戏项目,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堂.每年的,这里都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市政府门前还有大型的音乐喷泉.每到晚上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欣赏喷泉,有些调皮的孩子会钻到水里,弄的身上湿淋淋的.广场上还有一些中老年人在扭秧歌,跳舞,欢快的音乐声响个不停.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的家乡齐齐哈尔也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我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我祝福我的家乡繁荣昌盛. 家乡 齐齐哈尔是达斡尔族语言,意思就是“草原中最北边的城市”.因为太靠北,故传闻中的齐齐哈尔,气候非常的劣质.有句话流传甚广:“风刮卜奎城”.(注:卜奎是齐齐哈尔的别称)齐齐哈尔的风确实如此,不过你不要误会,风虽然多,但是它该轻柔的时候就轻柔,该猛烈的时候才猛烈.一年中绝大多数的时候,它是习习的、带着丝丝凉意.而到了寒冬腊月,风雪的洗礼之下,总会带给你冰清玉润般的清醒.曾有言道:“抚平你的伤痛,最是齐齐哈尔的风.”是的,如果你正浸在伤痛之中,齐齐哈尔的风会将你带入一个哀而不伤的世界. 清明前后,冰雪残融,溪流淙淙,或许是冬天的时间太过漫长了,草木还是迟迟不肯涂绿,只有等到蓄够了足够的阳光,也就是大约到了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草长鹤舞,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临了.郊区草原上整天回荡着牧民的歌声,文化宫广场上凑满了老老少少,放风筝、练舞蹈……气温很快就会升到二十几度,从此以后直到冬天,气温都是起伏在二十至三十度之间.当然也有达到三十六七度的时候,但这样的日子比较少,持续的天数也不多,即便盛夏也不用避暑,整整半年都是出游的好时节.这时来到齐齐哈尔,如果有机会的的话,就不能不去一趟“扎龙”了.扎龙齐齐哈尔东部大约五十华里,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也因此赢得了“鹤城”的美名. 这里是一片后来开发的地带.解放前,大批关里人(山海关以里的人)拖家带口地闯关东,齐齐哈尔百分之八十的人祖籍是山东和河北.我们的普通话中,参杂着浓浓的乡土味.北京的京腔跟山东的方言结合,形成了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东北普通话.出自我们东北的艺术家占据央视半壁江山,抢尽了风头,不能不说与此有根根蔓蔓的联系. 东北人是豪爽的,齐齐哈尔人也是豪爽的.从卖大馇粥所用的大瓷碗中,从齐齐哈尔一绝——烧烤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中,你会体味到这种豪放,不乏细腻的豪放. 我的家乡——齐齐哈尔(美丽的鹤乡) 齐齐哈尔地处松嫩平原,东毗大庆、绥化,西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南接吉林,北接黑河,辖7区8县1市,总面积42,469平方公里,人口561万,是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据考证齐齐哈尔建城至今已有880多年的历史. 齐齐哈尔以“鹤城”的名誉闻名遐迩.市区东南郊的扎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栖息繁衍着世界珍禽丹顶鹤. 齐齐哈尔文化底蕴丰厚.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嫩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已经非常频繁.1930年发掘了以压制石器为工艺特征的昂昂溪史前文化遗址,曾轰动世界.1996年,齐齐哈尔被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齐齐哈尔是中国重要装备工业基地.全市拥有基础雄厚、规模庞大的工业企业群,29个行业,分跨100多个门类,工业产品1300多种,享誉国际市场.被誉为”国宝”的亚洲最大的重型机械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中国特种钢行业的“掌上明珠”——北钢集团、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商——齐齐哈尔车辆集团、中国机床装备行业“十八罗汉”之首——齐齐哈尔机床集团、中国第三大新闻纸生产基地——黑龙江股份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冰雪运动器材生产企业之一——黑龙集团、国家石油化工基地——齐化集团等一批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企业正在崛起. 齐齐哈尔是绿色食品之都.贯穿全境的嫩江是全国无污染的两条内河之一;所处的嫩江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代之一. 2002年,齐齐哈尔被国家授予“绿色食品之都”. 齐齐哈尔素以生态环境好、野生植物多、山水景色粗犷豪放、冰雪风光独特绮丽而著称,旅游景区达86处,是夏季避暑、冬季观冰雪的绝好胜地. 齐齐哈尔具有优越、宽松的投资环境.齐齐哈尔是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交通通信枢纽城市. 齐齐哈尔是个开放的城市.积极实施大开放战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发展,友好往来不断扩大.齐齐哈尔已与日本宇都宫、韩国高阳、法国威森费尔斯等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并于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多层次往来,与30个省(市)的221个地方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 新世纪齐齐哈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努力打造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生态旅游之乡和边疆文化名城 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28日电 记者9月27日在市劳动湖风景区管理处获悉:风景如画的劳动湖正式晋升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这一荣誉在齐市尚属首次,授牌仪式将于10月11日在山东滨洲举行.劳动湖是五十年代齐市人民通过义务劳动挖掘而成的人工湖,水系中心长7.5公里,占地面积320公顷,水域面积165.75公顷,常年水位145米,其出入口与嫩江相通.从1999年开始,齐市累计投资近3亿元治理劳动湖水系污染,经过七年的努力,如今的劳动湖,河道通畅,水清岸洁,鸟语蛙鸣,拥有游览区、绿化观赏区、体育健身区、文化娱乐区、花鸟观赏区,建立了大、中型广场5座、大型雕塑3座、大型音乐喷泉1座和各式新颖灯具数万件,成为鹤城最迷人的风景区之一,年接待中外游人已经超过200万人次.今年4月,劳动湖正式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月,一次通过了国家水利部专家评审组的检查验收. 在国家水利部公布的第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中,我省还有齐市甘南县音河湖水利风景区、佳木斯市柳树岛水利风景区上榜. 齐齐哈尔是被国务院批准的13个较大城市之一,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中国唯一的“绿色食品之都”,中国最早兴建的工业基地之一,荣获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称号”,同时还是.有着800多年的悠久历史. 2中国二氧化硫浓度最底(质量最好)的10个城市中,齐齐哈尔位居前三甲. 3世界第4大,亚洲第一大的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六大最美沼泽,国家4A级风景区,中国最大的鹤类保护基地—— 4亚洲洲最大的重型机械厂——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1960年6月经国家验收正式全面投产,为我国期间建成的一家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是目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5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企业——齐车集团(齐车公司是我国铁路货车、起重设计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和出口基地,于1953年建厂,1998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现属于.先后荣获“国家一级企业”、“国家质量管理奖企业”、“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国际质量保证奖”等诸多荣誉.)6中国第一座特殊钢厂——(,原北满钢厂、齐齐哈尔钢厂.1954年4月破土动工,1957年11月3日举行“开工典礼大会”,定为厂庆日.是新中国第一座特殊钢厂,也是“一五”重点工程中惟一的特殊钢厂.它的建成使新中国具备了生产重型武器用钢的能力.作为国家大型合金钢生产基地,北满特钢曾先后为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门火炮、第一辆坦克、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洲际导弹和第一艘核潜艇提供了重要部件用钢.齐齐哈尔钢厂于1994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占地总面积4700000平方米(4.7平方公里),资产总额40亿元,拥有员工近2万人.) 7我国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中国华电集团富拉尔基发电总厂 8国家重型数控及普通机床的产业化基地—— 9亚洲最大数字化机械加工车间—— 10世界最大整体轧机机架——齐齐哈尔中国一重集团浇注成功 11全国第一栋高层无比钢实验楼——齐齐哈尔 12世界最大煤直接液化反应器 ——齐齐哈尔中国一重集团建成 13世界寒冷地区污水处理空白的技术、氧化塘土地快速渗滤实用技术——齐市研制成功 14我国首台数控十六米龙门移动式车铣床——研制成功 15全国第5大,东北第一大的水库——尼尔基水库 16国内最大支承辊锻造成功——齐齐哈尔一重集团 17亚洲最大的装配制造车间——齐齐哈尔市 18国内最大民用核电钢锭——齐齐哈尔一重集团浇铸成功 19亚洲最大的12500吨水压机—— 齐齐哈尔一重集团 20国内最大的一座毛主席塑像——齐齐哈尔一重集团门前 21中国第一台完全国产化的热壁加氢反应器——齐齐哈尔一重集团 22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齐齐哈尔哈拉新村 23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齐齐哈尔马占山将军打响 24中国第一个国有公园,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齐齐哈尔龙沙公园 25中国第一个繁殖东北虎和丹顶鹤的公园(1958年)—— 齐齐哈尔龙沙公园 26世界最大的花岗岩巨鼎、麦饭石甬道——齐齐哈尔碾子山境内 27全国最长的儿童游览列车铁路——齐齐哈尔明月岛 28中国7个“数字区域试点城市”之一 29中国第一个签约并最先启动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城市 30东北地区建园最早、规模较大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齐齐哈尔西满烈士陵园 31中国19个特等站之一——齐齐哈尔火车站 32中国最大的人防工程——齐齐哈尔 33全国唯一的产品口径最大、系列最全、加工手段最先进的炮弹生产总装企业——齐齐哈尔华安工业(集团)公司 34世界上最大的“佛”字——齐齐哈尔碾子山(占地面积近28亩、由4643棵树组成的) 35中国仅存的两条无污染河流——嫩江(流经齐齐哈尔) 36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齐齐哈尔拜泉县 37全国第一个倡议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齐齐哈尔马恒昌小组 38新中国第一枚世界冰上运动金牌得主——罗致焕 39我国第一套1700和1780毫米热连轧机——中国一重 40我国第一套30000吨模锻水压机——中国一重 41我国第一套1150毫米方坯轧机——中国一重 42我国第一套2800毫米冷热铝板轧机——中国一重 43承接了中国首个实验堆项目——中国一重 4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齐齐哈尔昂昂溪古文化遗址 45第一个承办世界冰球B组锦标赛的中国城市 46国内最大的冰雪运动器材厂——齐齐哈尔黑龙集团 47中国最早的,唯一的五教合一的寺院——五教道德院 48国家一级文物,国内骨架最大、最完整的披毛犀化石——齐齐哈尔境内出土 49我国最大的青铜浮雕——齐齐哈尔和平广场抗战纪念墙(总面积500平方米,用铜近50吨) 50“2006年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齐齐哈尔 我的家乡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辖市.“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齐齐哈尔市现已成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他的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典雅的古建筑、悠久的历史遗迹.闻名遐迩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齐齐哈尔市区东南27公里处,面积21平方公里.这里沼泽绵延,湖泡遍布,方圆数百里的芦苇荡,水草繁茂,鱼虾丰厚,水禽、鸟类嬉戏其间,繁衍颇盛.时至今日,原始自然生态保护如初.这里有许多种的世界级珍稀鹤种,所以也被称为“鹤乡”. 百年梦想的实现!奥运圣火来到我的家乡齐齐哈尔 当我听说我们百年的梦想“奥运圣火”将要来到我的家乡做客的那一刻起,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这些天,奥运圣火已经成为鹤城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祥云”在鹤城大地传递的那一刻早点到来. 终于,在2008年的7月13日这一天我们迎来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尊贵客人“奥运圣火“的到来.这一天,天气特别的晴朗无云,多日来的阴雨连绵被太阳的笑脸所替代.早上7点,已有众多市民来到党政办公中心广场,为奥运火炬接力加油助威.8时10分,火炬传递正式开始.第十届全运会女子单人滑冠军刘艳成为第一名火炬手,在齐齐哈尔市党政办公中心广场,领跑“鹤城”奥运火炬接力.今天的传递路线都是围绕着齐齐哈尔市劳动湖这个路线进行传递的,劳动湖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地方,湖的四周绿树成荫,劳动湖周围的景色风光如画,水是非常干净、非常清澈透明的一种水.周围的建筑不是很高,但是非常的别致,有的建筑还有点欧洲的风格!这个湖是区别于很多其他城市的内湖.这个湖虽然是人工的,但是是连接了齐齐哈尔当地的母亲河——嫩江,都是活水.传递起点是党政办公中心广场,途经新明大街、工建路、文化大街、中华西路、游览路、湖东路,终点为劳动湖音乐广场.付天余跑最后一棒,并点燃了圣火盆.路线全程为7.5公里,208名火炬手参加传递.火炬传递时,市区街头处处可见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随处可见一些年轻人穿着标有“中国加油”、“I LOVE CHINA”等字样的T恤,随处可以看到手中挥舞着国旗、奥运旗的市民……无论是年入古稀的老人还是刚刚蹒跚走路的小儿,所有的人都是无比的激动、兴奋 、欣喜、自豪!今天在现场的总的心情就是激动、激动、还是激动!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每到一处都是人山人海的,听着如雷一样的呐喊,“中国加油,北京加油,为奥运加油的呐喊,”我的心情也都跟着沸腾和感染着,不由自主的跟着呐喊!“圣火传递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荣耀,是我们每一个热爱中华儿女多年来的期盼,终于在这一天在我的家乡实现了!看着圣火传递一路的走来,所到之处无不洋溢着欢乐、欣喜、激动、热情的市民,大家都用共同的心愿来祝福我们伟大强盛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祝福2008年的北京,祝福我们多年来期盼的奥运能圆满的成功! 以“祥云、祥鹤、祥和”为主题的齐齐哈尔奥运火炬传递线路,充分体现了齐齐哈尔的历史文化和近年来改革创新的巨大变化.对于奥运火炬到鹤城,这是齐齐哈尔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齐齐哈尔人的骄傲,说明了齐齐哈尔在全国地市中的重要位置.这也是这座城市在获得绿色食品之都、旅游城市、魅力城市等美名后又一殊荣,这次传递活动也将是一次对外宣传齐齐哈尔的重要机会. 请大家有时间或者方便的时侯到我美丽、富饶、热情、真诚的家乡--齐齐哈尔来做客.我们将拿出我们的热情、豪爽和真诚来款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