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简介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叫常玉洁,下面我就带领大家到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水乡周庄去游览。
这就是周庄的大门,你们大家看一看,是不是发现周围的饭店房顶上都有一个花瓷碗,你们看看里面装的有一个巨大的猪蹄。
在这里主题是最美味的食物,尤其是‘万三’蹄最有名。
他还有一个横有趣的故事呢
现在我就讲给你们听,以前,周庄住着一个叫沈万三的巨富,为人很善良,最喜欢的食物是啃猪蹄。
有一天,朱元璋来拜访沈万三,沈万三热情招待他吃猪蹄,却被朱元璋的一个问题狡糊涂了,这个问题是,这个肉叫什么名字
沈万三想,说是猪蹄吧,沈万三就会over,就犯了欺君之罪,因为朱元璋是皇上,所以,沈万三灵机一动,说是‘万三蹄’。
这就是‘万三蹄’的来历。
一会,大家可以品尝品尝。
周庄还有名的是双桥,现在让我们大家就来走走吧
你们注意看这座双桥在水里的倒影,两座桥相连,像不像一把钥匙,当时在美国留学的陈逸飞画了一幅画《故乡的回忆》,画上就是美丽的双桥,人们被这梦幻的景色迷住了,从此,周庄出名了,双桥也出名了。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到处逛逛,请大家注意保护它的清洁,想坐船游览请到码头。
那么大家解散,快去游览游览着美丽的水乡—周庄吧
沈万三是什么人
沈万三,曾经富可敌国。
箍桶巷、马道街、中华门……这些地点都与沈万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600年后,他的后人来到了南京寻根。
昨日,承载着贵州天龙屯堡3000多沈家后人的寄托,由11人组成的沈万三后人寻根团踏上了故土,族长沈向东难捺激动之情:“南京,家乡,我们回来看你了。
” 沈万三后人已有21代 据《南京晨报》报道,19日上午11点半,坐了1天2夜的火车,沈万三的11位后裔到达南京,开始了寻根之旅。
昨晚7时许,白鹭宾馆,“万派回根源有本一脉两地祖无分”的红色横幅下,南京各界人士举行宴会,为他们接风。
“我们要让他们带着乡情来,带着亲情走。
”活动的总策划人扎西刘说。
沈向东,43岁,作为沈万三第15代子孙,被推举为此次南京寻根团的族长。
沈向东很小就从太爷处听说了明朝时期祖先的发迹、没落、逃难的历程。
“听说当时是祖先风头太盛,遭遇朝廷小人陷害。
”沈向东说,庆幸的是,遇难之时,沈万三的次子得到了沐春将军的庇护,一路逃到贵州,那时的贵州还属于云南。
沈向东说,当时前往贵州逃难的还有张陈郑三家,为了隐蔽,大都躲在山区,沈万三后人如今聚集的贵州山龙屯堡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整个山龙地区沈家后人已达3000多人,发展到了21代。
“其实,我们这些后人有许多如今并不姓沈。
”出于避难的目的,沈家开始隐姓埋名,甚至只敢用公相称,陈张李姓氏里,也不乏沈万三的后人。
“但是祖祖辈辈都会向下一代告知,我们是南京沈富后人,我们的根在南京。
”沈向东说。
一年两次祭拜南京祖先 贵州天龙沈万三后人们,至今仍保留着一个传统:每年的鬼节和正月十五,都要烧些纸钱,以告慰祖先。
“600年了,年年如此,代代如此。
”沈向东说,每逢这两个特殊的日子,他们都会画车画马,连同纸钱一同焚烧,用以祭奠祖先。
一座长2.2米、宽1米、高1.7米的聚宝盆,是天龙屯堡的象征,更是后人们缅怀祖先的表达方式。
聚宝盆上的一首诗或许代表了世人对沈万三的评价:浪里财宝水底藏,江湖英明空荡荡。
平生为人不为富,舍弃红粉入蛮荒。
沈向东说,据先祖们传言,诗是张三丰所作。
来过几次,不知南京是家 60多岁的沈先生曾几次到过南京,中山陵、夫子庙、玄武湖都游玩过,最近一次是在1997年。
忆往昔,沈先生感慨万千,“南京变化真大啊,想当年,夫子庙一带全是小房子,现在都高楼林立了。
” “来了那么多次,这次才知原来南京是根
”沈先生说,直到1997年,扎西刘才揭开沈家家谱之谜,他才晓得祖先原来是沈万三。
“这次来,感觉真的不一样,听说有个亲戚住在许府巷,但时隔多年没联系,也没留电话,具体门牌号也忘了,如果能找到的话,真是太好了
”沈先生道出了他的心愿。
穿起600年前传统装束 “想不到南京这么美,南京人这么客气
”42岁的尚女士是族长的妻子,坐了1天2夜的火车,她依然很有精神。
“小时候,老人常对我们念叨,祖先在南京,姓沈。
”尚女士说,那时,她做梦都想来看看,这次是第一次来南京,也是第一次走出大山。
为此,他们特意换上重大节日的装束。
“听老人讲,这种装束沿袭了600多年了……”尚女士边展示装束边介绍。
只见其头发用玉簪在后面挽起来,两边垂下2缕及耳根,周围再用白布包裹,绿色的长袍及膝,领口上有粉白色镶边,对襟上还绣着花和蝴蝶,黑色围腰上拖着长长的穗,耳朵上挂着对长长的银耳环,“女孩子出嫁后就是这种装扮,打理好要1个多小时,光挽个头发就要半小时;未出嫁的姑娘则是在后面扎个马尾辫,其余是一样的。
” “这双鞋穿了40年了,传了好几代了
”记者看到,这是种常出现在古装片中的鞋子,白色的棉布及脚踝,周围是绣花的黑布,头很尖,“以前,鞋子还是妇女的防身武器,鞋头装有暗器,遇到坏人就会发射,不过现在没有了。
”尚女士说。
“男子则穿马褂,蓝色代表平时服装,白色代表祭租,这次来男士就穿了白色的马褂
”尚女士说,他们的方言很像南京话,去旅游的南京人常回惊讶地说:“你们好像南京人
”他们则会很自豪地回答:“我们老家就是南京
” 当地沈万三后人仍最富 沈向东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头衔繁多:天龙宏伟木材厂厂长、旅游发展协会会长、龙狮庆典协会会长……沈向东的言语里透露着自豪:“我们沈家后人,在当地的经济头脑仍然是最先进的。
”沈向东说,他们的日子已经奔小康了,现在家里有3幢房子。
周庄富安桥的导游词40到60字之间,急需,谢谢
富安桥,位于周庄中市街东端,是古镇桥与楼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后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成石拱桥,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又安,心诚可见,后人永不忘怀。
桥身四侧的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为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石桥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
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以作为行人坐歇的栏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足以证明该桥历史悠久。
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
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现在四侧桥楼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楼内设茶室、餐馆和商店,游人既可歇息, 又可赏景,别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