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200字菏泽导游词

200字菏泽导游词

时间:2020-06-21 07:47

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介绍菏泽的导游词600字

大家好,欢迎到云南玉龙雪山游玩。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于丽西北,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相间。

金山13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如一条矫健的玉龙横卧山了巅,有一跃而八金沙江之势,故名玉龙雪山”。

枣庄导游词

千年文化的积淀,风采更为迷人走出巨野县汽车站西门,雄伟壮观的永丰塔首先映入眼前,与周围的石桥、永丰湖交相辉映,景色甚美。

永丰塔建于北宋·嘉佑年间,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又称大佛寺塔,因座落于大佛寺内而得名(大佛寺现已无存)。

据《巨野县志》记载:塔原为七级,元末明初黄河泛滥淤积,巨野县城沦湮,塔没二级。

地面上现存五级,高30.3米,底部周长44米。

底层设有塔心室,由北门可入,室壁镶嵌六块宋代佛教石造像,原为大佛寺遗物,系1961年维修时嵌入。

关于永丰塔,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条龙常在大野泽作乱,民不聊生。

哪吒将此龙镇住,大野泽渐涸变为千亩良田。

在龙王的状告下,哪吒被治罪。

后托塔李天王将制服哪吒的佛赐宝塔断之为三,掷下天门,塔身落在巨野。

后人为纪念哪吒,盼望年年岁岁五谷丰登,将塔命名为永丰塔。

据巨野县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永丰塔自建成后,先后经历多次修缮。

1979年,永丰塔被巨野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菏泽地区文物普查队对其作了重点调查,之后成立了永丰塔义务保护小组对其进行保护;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全县人民捐资20万元,对该塔进行全面维修,在底部周围以大型石条垒筑出1.5米宽的平台以固塔基,塔身西侧又以钢筋铁板焊铸阶梯直通二层西门。

塔经维修后,风采更为迷人。

古老文明的象征,具有较高科学价值近观永丰塔,南北处各镶嵌一块永丰塔记,造型古朴浑厚,塔身简洁,收分得体。

该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共五层,三面环水。

塔身一、二层较高,第一层塔檐为砖叠涩出檐,檐下无斗栱,其他各层檐下施砖雕华栱两挑,塔檐层层内收。

每层东、南、西、北四面设有券门,塔外有台阶数级,由此可进入塔内,顺塔内石级逐层盘旋,拾级而上可达塔顶。

置身塔顶,凭栏四望,全城之景,尽收眼底。

作为巨野古老文明的象征之一,永丰塔也是鲁西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佛塔建筑,对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巨野县文物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经多次地震,常年风雨剥蚀以及战争创伤,永丰塔至今仍巍然屹立,“足见古代巨野先民在建筑材料、施工、设计等方面已有了较高的技术,显示了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塔外,记者看到不少游客进塔参观,或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或尚在幼龄的儿童。

较之于参观其他景点不同,进塔参观者少了些许嬉闹,多了一份庄严与虔诚。

置身塔顶,凭栏四望,全城之景,尽收眼底。

“每次来巨野办事,只要一出汽车站首先映入眼前的就是永丰塔,每次也均是从塔旁路过,从未身临其中体验它的奥秘,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古老的建筑不仅能够让人回味远古的历史,作为文化的积淀,更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家住巨野县大义镇的马先生说。

见证更多历史, “让这种情感 流传得更为久远”已逾千年的永丰塔见证了历史,更早已在巨野人心中凝结成一种特殊的情感。

日前,永丰塔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加强对其保护和开发利用,巨野县文物部门针对永丰塔自身因素及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合理保护、管理及使用计划。

“由于永丰塔基础浸于水中,外加常年风化严重,造成塔身微向东北倾斜,我们计划将塔基周围的池水外排,加固基础,并将塔周边居民搬迁,以永丰塔为中心,建设文化广场。

”巨野县文物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将设立专门的永丰塔管理委员会,文管所指派专职人员负责永丰塔的日常维护工作。

作为巨野这座古城的代表性建筑,永丰塔在提高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加强改造的同时,也要唤起人们对文物的保护,使永丰塔永存后世,见证更多的历史,让这种情感流传得更为久远。

介绍菏泽作文三百字

我的家乡在 菏泽,这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非常的喜欢这里。

  菏泽市位于菏泽、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交界处,菏泽古称曹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之旅游资源丰富,美丽富饶,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自1992年至今,菏泽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国际牡丹花卉,历届牡丹花卉都以“牡丹搭台、经贸唱戏扩大合作、加快发展”为主题,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菏泽市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名扬海外的菏泽牡丹外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分布在城区,其中曹州书画院是江北地市级城市规模最大的专业书画创作基地,还有冀鲁豫革命纪念馆、蒋震植物园、南华温泉度假村、宋江武术院游览区、孙膑鼓励等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赏菏泽牡丹、浴南华温泉、游宋江故里、登水泊梁山”及金山一日游等旅游线路。

菏泽城市旅游业正在兴起,以人文景观为主线,自然风光为依托,与周边景点相连的菏泽旅游区正在形成。

  我们菏泽还有四个美誉,那就是牡丹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我的家乡, 菏泽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地方呢?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来我们 菏泽玩。

关于浮龙湖的作文,初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洛阳,我是你们的导游xxx,现在正逢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和世界邮展期间,所以洛阳也是热闹非凡,请大家在观赏牡丹花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物品,下面大家就由我带领大家观赏洛阳牡丹,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些洛阳牡丹的知识。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为野生植物,与荆棘无异,主要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巴山秦岭、山西的中条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邙山等地区,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

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

自隋以来,牡丹在民间栽培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的宠物。

公元604年隋场帝建都洛阳,辟西苑周200里,多种牡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牡丹园。

及至唐宋,洛阳一直处于国都、陪都地位,栽培、观赏牡丹之风日盛。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即是当时状况的真实写照。

皇家宫苑,寺观园林,私家花园鳞次栉比,宋代理学家邵雍写有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之名句,可想当时洛阳园林之盛,花卉之壮观。

每至春暖花开时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成为京城洛阳的亮丽景观。

诗人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及宋代文人司马光的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均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人们赏花的狂热程度。

中国的著名花卉数百种,各显其长,入伍群芳,但惟有牡丹品位极高。

它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

观古今花谱,佳丽360多种,无一可与牡丹伦比。

因此,被誉为花中之王。

而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于牡丹生长发育。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做官时,他饱览了洛阳名胜古迹,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著有《洛阳牡丹记》。

他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据说,很早以前,邙山上的野生牡丹人们不以为贵,常割其为柴,有个青年十分怜惜,将其移植院内,精心护养。

在一一方手帕,上面绣有大朵的牡丹。

这个青年纳闷,正要相问少女忽然不见了。

展开绣帕,但见上面题有一首诗:芳名洛阳花,邙岭为我家。

感君情意重,来春见奇葩。

到了第二年春,这位青年家中的牡丹花困果然丰硕艳丽,婀娜含情,从此他便以种植牡丹为生,家境日见丰裕。

看来,传说中的这位后生该是洛阳最早的牡丹种植专家啦。

自唐代以来千余年间,洛阳出了不少栽培牡丹的能工巧匠。

《龙城录》中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孺,能诗,善种植之术。

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唐玄宗)召至骊山植万本,色各别,赐千金归,宫人呼为花师。

历代文人学士吟咏洛阳牡丹流香吐馥、旷代绝姿的诗句美不胜收。

唐人王亦真写洛阳牡丹: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大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于悟,此诗道出了洛阳牡丹的珍贵及人们对牡丹的挚爱。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