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孔桥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中的著名景区——。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愿我们共同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现在,我们脚踏的是的堤岸,大家请看湖心的小岛,走上这座通向小岛的石桥,就可以去岛上游玩。
这座石桥名为,这座桥是仿照而建造的,建于1750年。
桥全长150米,宽8米,由十七个桥洞组成而出名。
不论从哪一头看过去,总是看到正中的一个孔,这个孔正好是第九个。
因为九是帝王最喜欢、最吉利的数字,所以此桥用十七孔。
桥上两旁的石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每一根石柱上都雕有神态不同的,共544只,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在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的狮子——数不清。
其实,里的,雕刻了五百多只,比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这是中国狮子最多的一座桥梁。
可与著名的卢沟桥石狮媲美。
整座大起桥通体洁白、造型流畅、柔和、匀称,好似一条玉带。
关于这座桥的建成还有一个传说呢
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
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是石匠们一斧一凿从山里的大石窝开采的,流着汗水一步一步把它运来的。
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的过耳根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
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
谁买龙门石啊
”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理他。
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了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呆住不走了。
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凿那块龙门石。
一天傍黑儿,下起了瓢泼大雨,迷得老头睁不开眼睛。
他双手抱头,蹲在树底下背雨。
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畏畏缩缩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子住,还管饭吃。
他整整住了一年,也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
一天早晨,他对王大爷说:“今天我要走了。
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
”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
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
我要它也没用。
”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
”说完,背起工具箱,顺大道往南去了。
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
听说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
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
这可急坏了
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提醒了总监,就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打听到那个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
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象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
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王大爷说:“这是天上下来神人专为修桥凿的,可救了我的急啦
你张口吧,要多少银子我支付多少。
”王大爷说:“你也别多给,那老石匠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我一年的饭钱吧
”总监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龙门石运走了。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
那些石匠、瓦匠们,人人都吐了一口气:总算把石桥修成了呀
要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还有大伙的活路吗
正当大伙高兴的时候,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诸位师傅现在该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从这以后,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啦。
好了,剩下的时间请大家到小岛上游玩吧,后在这里集合,大家要注意安全
好了,各们朋友,短暂的颐和园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到北京游玩时,我还能为大家做导游,祝大家一路顺风,再见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描写十七孔桥的词语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写导游词作文150字。
女士们、先生们: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
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历经有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仄殿、坤宁宫)。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春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
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处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
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
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
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
谢谢合作
鼓浪屿导游词450字左右(必须要有路线)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厦门最佳风景区——鼓浪屿,它四面环海,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故有“海上花园”的美称,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风景评比中名列榜首,同时也是全国35个著名风景区之一,就连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来此参观时,也对鼓浪屿赞叹不绝,称它是“东方的威尼斯”、“中国的夏威夷”,并且于2000年被评上国家旅游景区最高级—4A级。
鼓浪屿四面环海,面积不大(请他们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摩洛哥还要小,面积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约1.8万人,半数以上的人具有海外关系,一般旅居14人国家及地区,它虽然小,名气却很大,拥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平均每天接待3~8万人,这么小的地方,能拥有这种程度,可见它不容一般. 鼓浪屿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屿,而称“圆沙洲”(解释此三字),后因它的西南方向海边有块礁石,由于长年累月经过海水的冲击、侵蚀形成了一个溶洞,每当潮水涨潮时,涛浪撞击礁石,会发出如击鼓的声音,故那块石头被称为“鼓浪石” ,鼓浪屿因此得名。
(可考他们鼓浪屿的由来) 它同厦门岛仅一水之隔,又四面环海,很多人在想象中,总觉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实除了建国前如此外,到了现在,可以说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数人乘快艇、坐游船等外。
那就是一天24小时营业的渡轮来回往返,在宽500米的厦鼓励海峡上每15分钟一航班,实行去程买票,返程验票制,过渡费用8元\\\/人,航程大约5分钟时间就到。
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楼的雅座,说到雅座,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得自理1元\\\/人。
别看鼓浪屿不大,有句话形容它再贴切不过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幼稚园至中学(幼儿园3所,小学3所,中学2所在校学生3382人)、银行、医院、菜市场、音乐厅等,因此岛上居民不会因它是四面临海,面积小而不方便,反而透着小巧玲珑,所以如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岛上过个5--6年没问题。
由于这里空气清新,绿化好,生态环境佳,因此这里还是海洋珍惜物种(文昌鱼、白海豚)的保护区。
它同时也是厦门市绿化最好的一个区了,全岛种有4000多种植物,80多种植物,80多个科属,绿树覆盖率达到40%,人均拥有5.1平方米,因此空气清新。
鼓浪屿美在哪里呢?确切的说它虽有闹市之繁华,却无车马之喧,因岛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车子很难行驶,为了使岛上交通安全,岛上严禁机动车辆在行驶,除了少数清洁车,救护车,自行车也是找不到的,就连我们的总设计师1984年南巡厦门,也是在陪同人员的陪同下步行游览鼓浪屿的,所以到鼓浪屿上是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岛后只有一种“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岛”、“平民岛”的美称。
1841年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1935年,鼓浪屿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进入了西方列强手中,商人、传教士等纷纷来此建公馆,设教堂,办学校、设立领事馆,从1902年被割为“公共租界”到1949年,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建立了1400多栋,最具有欧洲风格,中西合璧的领事、办事处和别墅,如英、法、德、日、意、美、西班牙等建筑,现今它还保留着这种特色,所以到此岛,您就不需踏出国门,就能欣赏到西欧等地方,各式各样的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街”的美称。
他们又带来了西文文明,如现代音乐、体育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岛上居民大多喜欢音乐,据不完全统计鼓浪屿50年代拥有钢琴500多架,钢琴密度居全国之冠,在优美环境及音乐的渲染下诞生了许多音乐界人士,如第一位女指挥家-周淑安,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等级第二名的-殷承宗,在6次国际钢琴比赛中连续获奖7次(1981-1984)的-许斐平,陈佐徨、卓一龙等不计其数,因此有“音乐家的摇篮”,“琴岛”之称,每当早间,或傍晚,如果沿着洁净优雅的柏油小道,踱步漫游时,不时能从百叶窗内、小花园里传来钢琴或小提琴的悠扬琴声,及浑厚的男高音,轻柔的女高音,所以,鼓浪屿自古有“琴韵花香伴我归”的一种自然美感。
鼓浪屿第一架钢琴:1906年,厦门第一架从国外运来的钢琴放进了中华基督教会(现鼓浪屿岩仔脚)。
沁时,它主要作为伴奏吟唱圣诗圣歌之用。
琴上附有鼓风机。
弹的时候,一人鼓风,一人弹 (三个特点:一个靠听、一个靠看、一个靠感觉)以上“步行岛”、“万国建筑博览街”、“琴岛”就构成了鼓浪屿的特别之处,是一个需要靠感觉、看、听的小岛。
特产: (鼓浪屿码头〕1937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处船小人多、航行慢,造成诸多不便,后改建,1976年扩建成现在这模样,有铁浮桥式码头:长16米、宽6米、高潮进水深7.2米,可泊200吨级船。
大家看这建筑,象不象一架刚开启的三角钢琴呢?它好象是正在奏起旋律优美的迎宾曲,欢迎大家的到来。
(音乐厅)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商人争相在鼓浪屿建造别墅,定居于此并终老,当时这里除了日本人以外,任何国家的人都可葬于此地,故称“洋人墓场”,1957年为了声援埃及人民抗英运动,于是把它推翻了,直到1984开始动工,1987.1.27建成厦门鼓浪屿音乐厅,为了提高音乐厅的音质、音色,于2001.8再次请来了音乐厅的原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声学教授何凤飞,投入900多万元对其改造,改造后观众席们减少到571个,增加琴房、化妆房、还设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和座位,前厅有一台43寸(109cm)的彩电——如礼仪迟到是不能马上进场的,只能在演奏间隙进去,等待期间,他们可以通过这台电视观赏到音乐厅内的现场表演,舞台呈梯形,可放4台钢琴和一个双管尔队连奏。
(马约翰)前方的人民体育场这牌子是于1952年安放的,初称“洋人球埔”,意思是外国人踢球的地方,解放后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它虽不大,却是福建足球事业的发源地。
而马约翰出生于鼓浪屿,因当时鼓浪屿被称之为公共租界,因此这里的居民接触西洋文化非常浓厚,故他的名字起的特别的洋化,他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原先是学医的,后来发现学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于是弃医从体,他曾带领中国健儿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得到了一些成绩、奖牌,故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看到这可喜成绩,于是设了教授职位,他就是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也是原清华体育总会主席。
《颐和园》描写十七孔桥的词语
十七孔桥词语:双龙戏珠 孔孔相连 历史悠久 弧型优美 相互盘缠长廊词语: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有七百多米长(板书是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