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导游证现场说导游词要求最少15分钟,那么要背15分钟导游词吗
五分钟的沿途讲解,五分钟的景点讲解,五分钟的提问回答时间
跪求福州华林诗导游词要求要15分钟~那位好心人士帮帮忙吧
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
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
华林寺历经几多春秋,仅存大殿,后增建山门、左右配殿和廊庑。
大殿为抬梁式构架,单檐九脊顶,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
大殿有18根木柱,柱子以上全由斗拱支撑,不用一根铁钉。
其建造手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大佛样”、“天丝样”建筑风格影响颇大。
大殿虽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增建周廊下檐,但其主要构件仍为千年原物,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
华林寺大殿为抬梁式构架,包裹着宋代初建时的构架,单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共用檐柱14根,内柱4根。
大殿主体构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彻上露明造。
为了容纳内槽佛像的高度,内柱高过檐柱2.62米,属厅堂型构架,但其内柱柱头上又有高度近3米的栱枋,与四周檐柱上三层首尾相接,形成一个不在同一标高上的铺作层。
因此,它的构架是一种特殊的厅堂型构架。
殿内构件造型优美,使大殿在古朴雄浑中显出南方建筑特有的轻快秀丽的格调。
大殿的四檐及内柱头上均施斗栱,斗拱组合严谨、简洁。
外檐铺作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重拱造,柱头及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拱偷心造,斗底作皿板形,用材硕大,均按需要随宜加减,大量运用插拱。
除转角铺作出跳用足材外,其余均用单材。
梁、栿、前檐阑额均为月梁造,以粗大的原木制成,断面近圆形,额上不施普柏枋,前檐补间铺作栌斗直接坐于阑额上。
18根丰盈粗拙的梁柱呈梭形状,其中四根内柱高7.2米,古朴挺拔。
不对称曲线形成自由流畅轮廓的云形驼峰在梁栿上的运用,动态盎然。
昂嘴曲线砍作三段,沿曲线轮廓微刻线脚一道,活泼自然。
装饰构件与浅雕团窠及彩绘的巧妙结合,线条简洁粗犷,皆具有独特风格,为国内罕见。
脊檩、前廊东西和后檐乳栿的下皮,保留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三年(1874)等重修的纪年题刻,及“法轮常转”、“国界安宁”、“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等宋代以来吉祥语题刻,颇为珍贵。
导游证面试中导游词的讲解时间是多长
不是一个人15分钟,而是你的讲解时间上限是15分钟。
在面试过程中要讲解景点. 抽签后准备五分钟后开始讲解。
我建议你自己准备的时候掐一下时间,准备十分钟。
这样你考试的时候讲快了或者忘了讲哪,差一两分钟都可以。
还有,讲得太少了,讲完后老师可能会就这个景点再提问你知识点,让你再讲讲。
记住早点把词写完,然后不停的讲不停的背。
做到能够从第一句话开头,没有停顿一直背到后一句话,就算背熟了。
因为考试的时候很容易有一个地方衔接不上,后面怎么都想不起来了。
一紧张,后面背得熟的都会忘。
鸟的天堂导游词15字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或贵宾): 大家好
旅途辛苦了。
欢迎来到**(城市或景区)
我是您此次行程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感受到**(城市)人们的热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如果我有任何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欢迎各位及时批评指正,让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万分感谢! 下面就由我来带您走进美丽的**(城市或景区)吧
求一篇3分钟的导游词
时间是有规定的,必须达到
如果你认真准备了,你只会感觉时间不够用,我记得我好像还有很多没说完,时间就到了,还是考官提醒我才意识到该结尾了
另外,考官会随时喊停,要做好心理准备,千万不要乱,按自己的语速调整
呵呵,说到经验,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的秘籍,你在考试之前亲自到各个景点去实际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别的导游是怎么讲的,(最好是笔试之前,因为笔试完后时间不长就会考口试,你要留出时间整理)我老师教过我,说做导游有一个本事,就是神游,简单的说就是别人给你讲一路的见闻,用语言描述建筑、景点的样子,你就要有和亲临现场一样的感觉,这是衡量导游员是否可以做得出色先觉条件之一。
另外,你也要配备“头脑现场录制”的模式,也就是你到了景点以后,将你看到的完整的记录在你的脑子里,在口试的时候,就像再次还原一样把你想象中的景点讲出来,说实话,我当时考试的时候就是这样,也很投入,当时我竟然连考试的老师都看不见了,脑子里想的,嘴里说的,以及眼里看到的全是故宫
那种感觉很奇妙,不像在考试,好像完全在做导游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千万别讲故事和野史,否则成绩会凄惨到极点
呵呵
谁能给我关于风景的导游词,悬赏15
风景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是您对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
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
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
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
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
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注祭祀的地方。
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
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
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8.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
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