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诗的名言佳句

诗的名言佳句

时间:2014-03-11 02:52

使至塞上征蓬归雁比喻什么,暗含着作者被排挤出朝后怎样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文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单车:形容轻骑简从。

  问边:慰问边士。

  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人。

当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得胜将士。

  居延:城名,属凉州张掖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

指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长河:指黄河。

  萧关: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衢。

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边疆的统帅正率兵虎据燕然,镇守着祖国的西北边陲。

  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层次结构]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

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写作特色]  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

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无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亦细味其趣,以为再无“孤”、“圆”更有情有理的两字。

可见其对仗之工,用字之确。

  [相关链接] 边塞征战诗歌选录  1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 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2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4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5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

“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

作者自远而近,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

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

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

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

“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

“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

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

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

“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

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

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

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

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

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人会说这句话?

《陋室铭》流传千古,刘禹锡在文中没有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正因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