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名胞物的名言

名胞物的名言

时间:2016-01-13 19:26

有关敬畏的名言

1、有两种东西,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奇和敬畏就会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出自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

此句也被刻在康德墓碑之上。

2、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加尔文 3、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圣经》箴言31章30节4、“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思想家史怀哲5、“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藏着更多的事情。

” ——英国19世纪名相格莱斯顿评价伦敦以西偏南100多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6、山在那里。

山永远在那里,他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的人。

——登山名言7、“敬畏耶和华心怀谦卑,必有富贵、尊荣和生命为赏赐。

”——《圣经》8、“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 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 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 ——周国平《尊重生命》9、“敬畏当敬畏的神;不敬畏不当敬畏的人”。

——孙中山 10、“众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主,他从一个人创造你们,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与他同类的,并且从他们俩创造许多男人和女人”——《古兰经》4:111、 “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古兰经》5:2)12、“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中的男子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

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

你们不要互相诽谤,不要以诨名相称;信道以后再以诨名相称,这称呼真恶劣!未悔罪者是不义的。

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应当远离许多猜疑:有些猜疑,确是罪过。

你们不要互相侦探,不要互相背毁,难道你们中有人喜欢吃他的已死教胞的肉吗?你们是厌恶那种行为的,你们应当敬畏真主,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古兰经》49:1l一12)13、“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

”(《古兰经》49:l 3)14、“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圣经》…………

关于勤奋的名言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寒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世上无难只要肯登攀。

4、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天道酬勤。

6、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7、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8、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9、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华罗庚1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1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14、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15、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16、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17、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

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18、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1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20、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22、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23、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24、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25、懒惰出乞丐。

2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27、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28、惰能致贫。

29、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30、懒汉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2、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3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34、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35、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36、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37、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38、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39、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0、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41、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比丰42、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4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47、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48、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49、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50、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5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52、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53、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54、学会三天,学好三年。

55、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

56、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57、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58、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5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2、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63、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6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5、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用命拼。

66、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67、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韩愈68、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69、笨鸟先飞早入林,功夫不负苦心人。

70、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71、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72、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73、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74、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75、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己之努力。

76、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77、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

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78、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79、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80、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81、百倍其功,终必有成。

——康有为82、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83、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84、大海中深邃难测,但精卫敢填海;陆地上群山起伏,但愚公可移山;天空里云谲波诡,但女娲能补天。

85、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

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

——海涅8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87、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88、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8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名言警句成语

沉默是金苦口良药志者天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W 玩物丧志。

(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哈利波特中的名言 、

1.“该总归会来,一旦它来了,你就必须勇去面对。

”  ——  2.“我不过是死读书,再点小儿小聪明,还有更多重要的东西——友谊和勇气”。

  ——赫敏  3.我知道,对你这样年纪轻轻的人来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对尼可和佩雷纳尔来说,死亡实际是就像是经过漫长的一天之后,终于可以上床休息了。

而且,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

你知道,魔法石其实并不是多么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论你想要拥有多少财富,获得多长寿命,都可以如愿以偿

这两样东西是人类最想要的――问题是,人类偏偏就喜欢选择对他们最没有好处的东西。

  ——邓布利多  4.“要想杀哈利,就先杀了我们吧

”  ——赫敏  5.勇气有很多种类,对付敌人我们需要超人的胆量,而要在朋友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样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邓布利多  6.人很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但是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

  ——邓布利多  7.最终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能力,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8.“看来你彻头彻尾是邓布利多的人,对不对

波特

”  “对,我是。

”  ——魔法部长与哈利  9.“人们对死亡的惧怕仅仅是黑暗和未知,除此之外别无其它。

”  ——邓布利多  10.I want to see the light leave your eyes.! (我要看着那光芒从你眼中消失。

)  ——伏地魔  11.被人拽进角斗场去面对一场殊死搏斗和自己昂首走进去是不同的。

也许会有人说这二者没有什么不同,但邓不利多知道——我也知道,哈利带着一阵强烈的自豪想到,我父母也知道——这是世界上全部的不同。

  12.“我不担心,哈利,”邓布利多说,尽管海水寒冷刺骨,他的声音却多了一点气力,“我和你在一起呢。

”  ——邓布利多  13.简而言之,是你的爱保护了你! 惟有这一种保护,才有可能抵御伏地魔那样的权力的诱惑!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诱惑,那么多痛苦,你依然心地纯洁,还像你十一岁时那样.当时你向那面能照出你内心愿望的镜子中望去,看到的只有怎样挫败伏地魔,而没有永生和财富.哈利,你知不知道,世上没有几个巫师能看到你在镜中看到的东西?伏地魔那时就该知道他要对付的是什么,可惜他没有!......哈利.他那样忙于破坏自己的灵魂,从来无暇去了解一个纯洁健全的灵魂拥有何等无与伦比的力量.  ——邓布利多  14.真相是一种美丽又可怕的东西,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  ——邓布利多  15.与史上最邪恶的魔头作对有什么好处?就是为了拯救无辜的生命!死了总比背叛朋友强!  ——小天狼星  16.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

  ——邓布利多  17.表现我们真正的自我,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比我们所拥有的能力更重要。

  ——邓布利多  18.小时侯喜欢马尔福一样坏坏的男生,长大后才知道像哈利一样善良的才值得去爱 。

  ——罗林  19.鉴于伏地魔起死回生,我们只有团结才会强大,如果分裂,便不堪一击。

伏地魔制造冲突和敌意的手段非常高明。

我们只有表现出牢不可破的友谊和信任,才能与之抗争到底。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习惯和语言的差异都不会成为障碍.  ——邓布利多  20.对事物永远都使用正确的称呼。

对一个名称的恐惧,会强化对这个事物本身的恐惧。

  ——邓布利多  21.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血统是高贵的,也没有谁流的血是卑贱的。

  ——罗恩  22.被一个人这样深深地爱过,尽管那个爱我们的人已经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

  ——邓布利多  23.只要没被证明有罪,就是无辜的。

  ——邓布利多  24.不过,只有当这里的人都背叛我的时候,我才算真正离开了这所学校。

你们还会发现,在霍格沃茨,那些请求帮助的人总是能得到帮助。

  ——邓布利多  25.你一位我们爱过的死者会真正离开我们吗

你以为在后大麻烦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比以前更加清楚地回忆起他们吗

你爸爸活在你身上,哈利,你需要他的时候,他在你身上表现得最清楚。

不然你怎么能够产生那么特殊的守护神呢

尖头叉子昨晚凭借你而出现了  ——邓布利多  26.(丽塔斯基特说海格是巨人,海格要辞职)说实在的,海格,如果你想等到全世界人的支持,恐怕就要在这个小屋里待很长时间了。

自从我担任这个学校的校长以来,每星期至少有一只猫头鹰送信来,对我管理学校的方式提出批评。

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呢

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拒绝和任何人说话

  我的亲弟弟阿伯福斯,因为对一只山羊滥用魔法尔被起诉。

这件事在报纸上登得铺天盖地,可是阿伯福斯躲起来没有

没有,根本没有

他把头抬得高高的,照样我行我素

当然啦,我不能肯定他认识字,所以他也许并不是胆子大……  我不接受你的辞职报告,海格,我希望你下星期一就回来上课。

你八点半到礼堂来和我一起吃早饭。

不许找理由推脱。

  ——邓布利多  27.暂时使疼痛变得麻木,只会使你最后感觉疼痛时疼的更加厉害。

  ——邓布利多  28.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邓布利多  29.(伏地魔:没有比死更糟糕的事情了,邓布利多

)你真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你最大的失败就是不能理解还有比死亡更坏的事情――  ——邓布利多  30.恰恰相反……事实上你能感受到这样的痛苦,正是你的最坚强之处……这种痛苦是人性的一部分

  ——邓布利多  31.老年人低估年轻人,是愚蠢而健忘的……  ——邓布利多  32.皮皮鬼,为了我们,送她下地狱吧!只要霍格沃茨的学生发誓用我们的产品赶走这只老蝙蝠,就可以享受优惠!  ——双胞胎  33.教授,其实我自己可以处理它,只是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权利.  ——帕西

有关天赋的名言警句

“天才就是百分之灵感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但是,这百分的灵感却是至关重要的!” ------爱迪生更多在这里:

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名

1.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  2.所谓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

——德怀特  3.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门捷列夫  4.称赞削弱了勤勉。

—塞缪尔·约翰逊  5、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6、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康德  7、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

——尼采  8、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

——塞缪尔·约翰逊  9、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

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

——加缪  1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莫扎特  11、人生是一座可以采掘开拓的金矿,但总是因为人们的勤奋程度不同,给予人们的回报也不相同。

  12、有事业的峰峦上,有汗水的溪流飞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血闪光。

  13、勤劳征服一切。

  14、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15、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16、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

—网络收集  17、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18、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9、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最重要的是奋斗心,热爱生命,勤奋实干,开放进取。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哪儿有勤奋,哪儿就有成功。

——谚语  22、常用的钥匙最光亮。

——英国谚语  23、休息休息,脑子生锈。

——德国谚语  24、上帝保佑起得早的人。

——西班牙谚语  25、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名人名言)——张衡  26、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27、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2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2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3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1、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3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33、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34、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

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35、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36、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7、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38、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3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0、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41、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历代名医名言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明·绮石)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 3.上工治未病。

()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汉·张机《金匮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

(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

(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礼记》) 13.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

(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1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 7.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8.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9.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10.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11.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12. 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13.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14.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15.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16.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17.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灵兰秘典论》) 18. 肝受血而能视。

(《素问·五藏生成篇》) 19. 肝体阴而用阳。

(清·唐宗海《血证论·滑氏补肝散》 20. 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21.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素问·五藏别论》) 22.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素问·五藏别论》) 23.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素问·五藏别论》) 24.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别论》) 25.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素问·五藏别论》) 26.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素问·宜明五气篇》) 27.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 28.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灵枢·脉度》) 29.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素问·六节脏象论》) 30.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

(《灵枢·口问》) 31. 肝气通于目,肝的则目能辨五色矣。

(《灵枢·脉度》) 32.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素问·六节脏象论》) 33.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

(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脾部》) 34.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素问·厥论》) 35. 肺为水之上源。

(清·汪昂《医方集解·清暑之剂》) 36. 肺为脏腑之华盖。

(清·陈念祖《医学三字经·咳嗽》) 37.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素问·六节脏象论》) 38. 肾开窍于二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39.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六节脏象论》) 40.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素问·脉要精微论》) 41. 脑为髓之海。

(《灵枢·海论》) 42.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营卫生会》) 43. 胃乃六腑之本。

(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病机赋》) 44.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头为精明之府。

(明·张介宾《类经·疾病类》) 45.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素问·五脏别论》) 46. 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

(清·吴瑭《温病条辨·中焦篇》) 47. 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清·叶桂《外感温热篇》) 48. 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宋·杨士瀛《仁斋指方论·声音方论》) 49.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清·石寿棠《医原·闻声须察阴阳·论》) 50.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素问·太阴阳明论》) 八、精神气血 1. 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 2.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移精变气论》) 3. 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本神》) 4.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灵枢·大惑论》) 5.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灵枢·营卫生会》) 6. 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

(丁甘仁《丁甘仁医案·衄血》) 7. 气属阳而无形,血属阴而有形。

(明·张介宾《类经·经络类》) 8.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难经·二十二难》) 9.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灵枢·本脏》) 10.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素问·调经论》) 11.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素问·生气通天论》) 12. 阳随乎阴,血随乎气,故治血必先理气,血脱必先益气。

(明·赵献可《医贯·血证论》) 九、病因学1.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风者,百病之始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 3. 风者善行而数变。

(《素问·风论》) 4. 暑必挟湿,二者皆伤气分。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叶天士医案》) 5.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素问·太阴阳明论》) 6. 因于湿,首如裹。

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素问·生气通天论》) 7.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悲则气消。

(《素问·举痛论》) 9. 惊则气乱。

(清·何梦瑶《医碥·气》) 10. 恐则气下。

(《素问·举痛论》) 11. 怒则气上。

(《素问·举痛论》) 12. 思则气结。

(《素问·举痛论》) 13.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 喜则气缓。

(《素问·举痛论》) 15.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金·李杲《脾胃论·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 16.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素问·宣明五气篇》) 17. 百病多由痰作祟。

(清·汪昂《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十、病机学1. 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元·朱震亨《脉因证治·杂证》) 2.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汉·张机《伤寒论》) 3.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素问·举痛论》) 11.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素问·痹论》) 12. 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13.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素问·至真要大论》) 14.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素问·至真要大论》) 15.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素问·至真要大论》) 16.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素问·至真要大论》) 17.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素问·至真要大论》) 18.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 19.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素问·至真要大论》) 20.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素问·至真要大论》) 21.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 22.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素问·至真要大论》) 23.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 24.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素问·至真要大论》) 25.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 26.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素问·调经论》) 27.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8. 气有余便是火。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火》) 29.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0. 寒则气收。

(《素问·举痛论》) 31. 热胜则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十一、经络针灸 1. 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头者,诸阳之会。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头痛证论》) 3.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明徐凤《针灸大全·四总穴歌》) 4. 治痿者,独取阳明。

(《素问·痿论》) 十二、四诊方法 1.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有诸内者,形诸外。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3. 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

(元·滑寿《诊家枢要·诊脉之道》) 4.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宋·崔袁彦《脉诀》) 5.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汉·张机《伤寒论·辨脉法》) 6. 脉贵有神。

(清·顾松园《顾氏医镜·先哲格言》) 7. 脉有要诀,胃、神、根,三字而已……此乃诊家大法。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脉法金针》) 8. 真寒之脉,必迟弱无神;真热之脉,必滑实有力。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篇》) 十三、辨证要点 1.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移精变气论》) 3.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至真要大论》) 4.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素问·至真要大论》) 5.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素问·至真要大论》) 6.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素问·至真要大论》) 7.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素问·至真要大论》) 8.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素问·至真要大论》) 9.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 10. 有一份恶寒,即有一份表证。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表里寒热》) 11.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汉·张机《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2.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汉·张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呕,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4.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5. 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汉·张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6.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汉·张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7. 脾病身痛体重。

(《素问·标本病传论》) 十四、治则治法 1.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其高者,因而越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其下者,引而竭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中满者,泻之于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 其实者,散而泻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 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素问·疟论》) 12.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13. 温者清之,清者温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14. 散者收之,抑者散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15. 燥者润之,急者缓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16. 坚者耎之,脆者坚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17. 衰者补之,强者泻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18. 踈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素问·至真要大论》) 25. 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26. 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27. 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滞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28. 急者缓之,散者收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29. 损者温之,逸者行之。

惊者平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30. 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 31.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2. 治病必求其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3.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素问·三部九候论》) 34. 盛者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经脉》) 3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素问·至真要大论》) 36.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明·张介宾《类经·标本类》) 37.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38.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39.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清·吴瑭《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40.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清·吴瑭《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41.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清·吴瑭《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42.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清·唐宗海《血证论·吐血》) 43. 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44.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素问·生气通天论》) 45.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6.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寒,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47.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明·龚迁贤《寿世保元·医说》) 十五、药物方剂 1.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 2. 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

(明·傅仁宇《审视瑶函·用药生熟各宜论》) 3.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素问·宣明五气篇》) 4. 半夏有三禁,渴家汗家血家是也。

(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春温夏热病大法》) 5. 附子无姜不热。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干姜》) 6. 石膏非大剂则无效。

(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伤寒兼有伏热证》) 7. 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丹参》) 十六、临床疾病 1.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咳论》) 2. 治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

(金·张元素《活法机要·咳嗽证》) 3. 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喘》) 4. 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明·虞抟《医学正传·哮喘》) 5. 无痰不作眩。

(元·朱震亨《丹溪必法·头眩》) 6. 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眩晕》) 7. 诸有水肿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汉·张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8.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汉·张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9. 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痰饮》) 10.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痰饮》) 11. 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

(清·江涵暾《笔花医镜·盗汗自汗》) 12. 胃不和则卧不安。

(《素问·逆调论》) 13. 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乌梅丸集注》)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