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唐诗三百首之李白
李白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儿童唐诗三百首之李白,供大家欣赏!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箇)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越女词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诗歌现存九百多首,但对于儿童来说,需要学会的并不多,而这些诗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因而诗歌中反映出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李白游历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篇。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沟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他好像要登涉这些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往来。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其中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神奇壮观的海月,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颠,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彩色缤纷的神话世界。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好像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淋漓挥洒,描绘出天姥山的种种图景。最后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
唐诗三百首之《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李白之泪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应为“殆”)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满分理由:本文化用了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之二的“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引出主要人物李白的故事。故事中,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历史人物与“我”直接对话。“我”的参与,“我”的理性的思考,大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李白的泪水”,是他自傲不羁——本身就是一种极有个性的“情感”造成的,更是他的对立面——唐王朝的统治集团造成的——杨氏皇亲国戚怎能放得过“贵妃醉酒”时近乎得意忘形的李白!“感情亲疏”决定了一切。这滴历史的泪水,直至今天,还在令我们警醒。
考生个性特点:想象丰富,有洞察社会之能力。
文化背景分析:历史知识丰富,对李白有研究,对《太白醉酒》一折戏很有感悟。
建议:此文的写法与《孙悟空下岗记》的写法不同,《孙悟空下岗记》是完全新编了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本文则是新老故事融合起来写,且有许多议论和抒情的成份。“杨玉环磨墨”一句有误,应是“杨国忠磨墨”。
关于李白之“白”的解说
李“白还不够,还要“太白。仿佛为了中和雪盲症似的白色,他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青莲。青是水墨的青,历史的画廊中,李白恰似一幅水墨写意,几笔浓墨之外,是大片语焉不详的留白。
没人知道他来自哪里,他的几个籍贯地还在为了争夺他打着官司。没人知道他的血统,他是汉人?胡人?混血儿?韩国人思密达?没人知道他的少年经历,铁杵磨针是一个蠢毙了的卡耐基式励志故事。至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你信不信随便,反正《大唐律》没当真。
最后,也没人知道他的去处——酒缸,病榻,还是月光潋滟的江水。
好吧,索性抛开那些残缺不全的史料和乱七八糟的研究,用直觉给李白画幅肖像:他应该是个肌肉男,长着一副长年户外运动练就的好身板,脸上总是挂着“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情,面颊酡红,是酒精肝的前兆。他的粉丝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想来嘴巴也不小,说不定还长着络腮胡,不然怎么能像喵星人呢。他腰上悬着剑,可是不常保养,刃都钝了,尝没尝过血说不准,用来当瓶起子还是绰绰有余的。剑之于李白,就像滑板之于街头耍酷少年,吉他之于八十年代的文青,双截棍之于七十年代的古惑仔——装饰效果是第一位的。
出可扫平胡虏,入可匡扶社稷,上可羽化登仙,乘龙飞天。——这个千载难逢的全能选手就是李白对自己的定位。他一辈子都在幼态持续状态,缺心眼和自以为是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他吹过很多牛,说过很多谎,拍过很多马屁,站错过很多队伍,到头来什么雄心壮志都没实现,只是留下了一千首诗歌,除去应酬敷衍和同义反复的,神来之笔仍俯拾皆是。而这一切都是无心插柳。诗人身份是李白最不看重的,诗歌在李白眼里只是雕虫小技。
你想要的,就不给你,不在乎的,大把往你怀里塞。命运就擅长开这样的黑色玩笑。天才又如何?照样涮你没商量。
而另一方面,在红尘中滚了这么多圈的李白,之所以没被命运玩残,也正是靠着他幼儿式的缺心眼和自以为是。公元759年,李白的`最后一次政治秀已经落幕了整整一年,和往常一样,他又失败了,在流放夜郎的漫漫长途中蹉跎着。就在此时,天下大赦的消息传来。这时他已经58岁,距离即将到来的死亡只有4年的时间。尽管免于流放,他依然是一败涂地,难以东山再起。奇妙的是,他依然为此兴高采烈,写出了简直可以让人随之手舞足蹈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你说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说,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病。
这便是李白,一天一个样儿,充满了言行不一和前后矛盾,但是从不掩饰其本能和欲望。多重人格任性而坦荡地杂糅在他的灵魂里,像七色光混在一起,成了一片耀眼的白。
所以最后,纸醉金迷也没有污了那一树恣肆的李花,腥风血雨也没有遮住杯中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