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身体的名言
1、生命在于—伏尔泰2、运动是一切泉。
——达·芬奇3、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
——歌德4、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
——列夫·托尔斯泰5、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歌德6、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的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
——朱德7、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
——皮埃尔·顾拜旦8、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法国医学家蒂素9、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全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德国诗人卢梭10、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11、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爱因斯坦12、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马雅可夫斯基13、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泰戈尔14、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苏格拉底15、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亚里士多德16、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
——朱德17、走路是极好的运动,人应该养成走长路的习惯。
18、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
养生宜动,养心宜静,动静适当,形神共养,培元固本,才能使身心健康。
19、运动的好处除了强身之外,更是使一个人精神保持清新的最佳途径。
20、运动的要义不在趣味而在继续持久,养成习惯。
21、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22、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锻炼是健康的重要保证。
23、不靠医,不靠药,天天锻炼最见效。
——谚语24、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谚语25、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谚语26、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养生要录》27、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谚语28、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谚语29、夏游泳,冬长跑,一年四季广播操。
——谚语30、跳绳踢毽,病少一半。
——谚语31、墙靠基础坚,身强靠锻炼。
——谚语32、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玻——谚语33、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127;——《古今图书集成》34、运动劲出来,歇着病出来。
——谚语35、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谚语36、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谚语37、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谚语38、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
——谚语39、仙丹妙药灵芝草,不如天天练长跑。
——谚语40、运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41、练练力出,缩缩病出。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4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43、不靠医,不靠药,天天劳动最见效。
44、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生命在于运动。
45、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
46、若要身体健,天天来锻炼。
47、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48、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49、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50、久视伤神,久立伤胃,久坐伤血,久卧伤气。
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的一些名人的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居里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 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
(歌德)▪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
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 散步促进我的思想。
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卢梭▪ 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
——塞涅卡▪ 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泰戈尔▪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歌德▪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亚里士多德▪ 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不就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列宁▪ 世界上的一切伟大运动都与某种伟大理想有关。
——泰戈尔▪ 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苏格拉底▪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
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
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叔本华▪ 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 ——蒲柏▪ 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
——朱德▪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培根▪ 人在运动中的时候,总是想替自己设想这个运动的目标。
为了要走一千里路,人必定要想走了这一千里便有好东西。
为了要有运动的力量,就必须有一个渴望到达的目的地。
——列夫·托尔斯泰 ▪ 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王国维▪ 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爱因斯坦▪ 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1、若要健,日日练。
(中国俗语) 2、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 3、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4、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5、饭后三百步,不用上药铺。
6、庄稼没粪慢长,人不锻炼不壮。
关于热爱运动的名言有哪些?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 生命在于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 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法国医学家——蒂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不韦)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欧阳修)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 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
(歌德) 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
(列夫.托尔斯泰)乔丹: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决不放弃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伏尔泰思想主张有哪些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会伏尔泰是法学说的拥护者。
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 判封建专教会的统治。
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他把法律分为两类,即自然法和制定法。
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
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
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
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
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
伏尔泰认为,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基础,就是在公正的观念上奠定法律基础。
[2] 理性主义史学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
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
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只有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的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美术重新发展;路易十四时代,“人类理性已臻成熟”。
至于其他时代,世界呻吟在愚昧、野蛮和迷信的统治之下。
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备加推崇的同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
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
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
在他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
伏尔泰还扬起理性主义的大旗,猛烈抨击了包括作为神学时代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内的神意史观,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理性主义史学摆在了应有的位置上。
政治主张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他被广泛传颂的一句话是(为后人杜撰,非伏尔泰本人所说 ):“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文: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英文: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这句话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伏尔泰并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话是Evelyn Beatrice Hall在1906年出版的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中,为表达伏尔泰的观点整理杜撰出的)。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
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
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
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
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出自于
三个版本 这句话的原创者是谁呢
说法不一,有人说路易十四,有人说路易十五,有人说路易十六。
在《中国还是能说不》这本书里,以愤怒而闻名的作者还绘声绘色地说:“(这)令人想起路易十四的名言:‘我死后,管他妈的洪水滔天’。
”好像这句话是上个月他亲耳从那个路易那里听来的。
不过,多数意见还是断定是路易十五说的。
再查具体出处,发现“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句话的法文原文是“Après moi, le déluge”(英文:After me,the flood),但它的意思是“我死之后,将会洪水滔天”,与众所周知的“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有很大的不同,这是蹊跷之一。
同时我还查到另一个法文原文版本——“Après nous,le déluge”(英文:After us, The flood),它的意思是“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
这个版本也很流行,甚至也很权威,但其中也有蹊跷,“我们”是谁
“我们”是谁
再查,发现这句话其实也不是路易十五所说,而是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对他说的。
我阅读了关于他们两个人的种种史传,觉得这句话更像是一个长篇故事的开头,是两个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的私语,整个故事的氛围,惶恐而哀婉。
上述两个法文版本哪一个更接近历史真相
1997年版的《兰登书屋大辞典》认为路易十五的“Après moi,le déluge”,其实是改编自蓬巴杜夫人对路易十五所说的“Après nous,le déluge”,蓬巴杜夫人是真正的原创者。
我做了一点查证,以为这个推断比较符合逻辑。
还有第三种意见,认为国王版本(或情妇版本)是法国关于挥霍无度者的一句古老谚语,来源已经无考。
但“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句谚语,这只是一个陈述或推测,结合法国的历史,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预言。
——路易十五和蓬巴杜夫人去世后,在路易十六手足无措、临急抱佛脚的改革中,法国大革命的洪水如期到来。
蓬巴杜夫人 在路易十五(1710~1774)时期,法国的财政状况一直起伏动荡,路易十五为政优柔寡断,凡尔赛宫被一种浮华而空虚的气息所主导。
而在凡尔赛宫之外,资产阶级市民的力量不断崛起,私人经济的增长与思想启蒙运动为1789年的政治革命铺平了道路。
“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
作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兼政治顾问,蓬巴杜夫人为什么有如此不祥、如此准确的预感
蓬巴杜夫人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著名的矛盾体。
一方面,她挥霍无度,引起人民愤慨;另一方面, 她热衷于与启蒙运动思想家交往,为后者提供庇佑和资助,被后者视为“我们的人”。
正是由于在启蒙运动中浸淫颇深,蓬巴杜夫人一方面享受到作为“思想先锋”一分子的时髦、冒险的乐趣,同时也深深感受了恐惧和威胁(这是她那个懵懂的情夫国王所不能领悟的),毕竟她身属的正是启蒙运动要打倒的权贵阶层。
路易十五时期是启蒙运动空前活跃的时期,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这“四大天王”引领着思想风潮,绝对王权受到质疑,自由、平等、博爱理念广泛传播。
在日后政体上的共和国出现之前,一个思想上的共和国的轮廓,已然浮现,并且这个思想共和国毫不讳言要剥夺国王的专制权力。
被启蒙思想家视为是“我们的人”的蓬巴杜夫人,可能是法国当时知识修养程度最高、掌握社会信息量最大的女人,她了解得太多,也明白得太多,对“呼喇喇似大厦倾”的惶恐,在她那颗聪明的大脑中挥之不去。
此外关于“我们死后”这样的话题,也与蓬巴杜夫人长期身体病弱、因竭力侍奉君王而身心俱疲有关。
1757年11月,法奥联军在与普鲁士军队作战中惨败,蓬巴杜夫人目睹内忧外患,加上对法国战败她也负有一定的决策责任,因而灰心、无奈地对路易十五讲出了以下这句著名的预言:“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