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歧视艾滋病的2000字演讲稿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会议。
会议提出,把1988年作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把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的说是“世界同艾滋病作斗争日”)。
以后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 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 第二, 让人们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 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 第四, 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艾滋病日】 1988年12月1日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政党领袖、精神领袖、医生、摇滚乐歌星、足球运动员和普通男女,纷纷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在世界各国都有行动来支持这项伟大的事业。
【口号】:爱己爱人反歧视 爱己:爱自己多一些,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令自己的心灵更美好。
爱人:爱你的伴侣,爱你的亲朋,关爱弱势群体。
反歧视: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
艾滋病患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的不幸需要大众的同情和支持。
艾滋病不仅损害个别人的躯体,而且损害着整个人类。
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疾病的无知,更可怕的是由无知而造成的歧视和排斥,最可怕的则是——无知致使许许多多人置身于被感染的危险边缘而不自知。
通过网络——目前传播最广、速度最快的媒介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及正视艾滋病。
惟有了解和正视艾滋病,人们才能够摒除歧视并体会到患者的苦痛,从而加入到关怀患者的志愿者行列;惟有了解和正视艾滋病,人们才能够自愿自觉地从自身做起预防疾病,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
【呼吁】有爱,生命才有希望,社会才有期盼,国家才会富强。
参考资料:
求一个有关艾滋病日的标语。
主要是反对歧视艾滋病日,能传达出温暖、关爱等信息的那种标语,急
在线等
1、预防艾滋支一招洁身自爱安全套。
2、拒绝毒品,远离艾滋,珍爱生命。
3、预防艾滋,咨询检测,利己利人。
4、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5、安全套就是好性病艾滋阻隔了。
6、生命安全帽,健康安全套。
7、进城打工挣钱忙,千万不要乱上床。
8、离别家人进城来,回家莫把艾滋带。
9、远离家乡莫花心常把家人挂在心。
10、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珍爱生命。
11、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12、关注艾滋病问题,关爱艾滋病病人。
13、再忙不忘家人再慌不忘带套。
反对歧视艾滋病宣传标语
1: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国家防治政策,倡导积极向上的青春理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 2:倡导红丝带精神,志愿向同伴和他人分享防治知识,关爱和帮助受爱滋病影响的人们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表率. 艾滋病是联合国确定的当今三大国际公害之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的快速扩散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目前,全世界有四千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感染人数高达五百多万,死亡三百多万。
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方式极为独特,很多国家花巨资研制药物和疫苗,到目前尚未解决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
虽有几种药物可延续艾滋病人的生命,但价格昂贵,一旦停药,病人即死。
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阻断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
人一但感染艾滋病病毒症状酷似普通感冒,很快恢复正常,转入长达七至十五年的潜伏期,无任何症状,却具强传染性。
一但发病,很快死亡。
2002年10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访华发表的3000字的演讲稿中,竟用了1800字谈中国爱滋病的防治。
安南指出:“中国必须刻不容缓的防止艾滋病毒进一步大规模蔓延。
中国正处于一个决定性时刻,……艾滋病防治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参与。
艾滋病已经不仅仅是卫生问题,更是发展和安全问题。
” 新疆的艾滋病形势极为严峻,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否则,将会对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稳定产生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一、新疆艾滋病形势极为严峻 (一)新疆艾滋病的感染速度居全国第一 1995年5月新疆哈密市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紧接着在鲁木齐市和伊宁市相继发现感染者,当年共发现9例。
1996年几乎在全疆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感染者,全年共计370例。
1997年全年新发现874例。
以后每年都新发现1200例左右,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首席代表Dr.FOX曾三次来疆考察。
他指出:新疆伊宁市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在全世界也算得上是第一。
(二)新疆爱滋病感染人数居全国第二 截止2002年6月底,新疆统计在册的感染人数为6547例,居全 国第二。
第一是云南,10525例。
第三是广西,3740例。
第四是广东,2704。
第五是河南,1677例。
认真分析前五名的情况,应得出新疆实居第一的结论。
因为云南是1987年发现首例。
早于新疆8年。
总人口4288万,比新疆多2.32倍。
另外云南的艾滋病监测机构65个,新疆只有15个,监测人员也比新疆多,检测面广。
根据多位专家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测出;到2002年底,新疆实际感染人数将突破10万。
(三)新疆艾滋病感染途径及病毒的多样性 新疆艾滋病感染者主要是通过静脉吸毒被感染的,其次是性接触感染,还有母亲传播等其它方式也已出现,形成了全方位的传播态势。
近几年在服务行业体检、征兵体检、结婚体检中发现了感染者,说明新疆的艾滋病已从高危人群(吸毒者、妓女、嫖客、同性恋者)波及普通人群。
这是大流行的征象。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一种艾滋病毒在传播,而新疆已发现病毒的多种亚型,多种病毒亚型在一个地区流行,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同时病毒可能发生变异,而出现爆发流行。
(四)认识的误区和偏见更加可怕 新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率是很低的,而更可怕的是认识的误区和偏见。
新疆艾滋病的形势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却没有引起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采取相应有效措施。
今年一至十月,重庆市发现75例艾滋病感染者,重庆市政府立即决定;每年拨专款购买100万支安全套,免费向各大宾馆及高危人群发放。
而我们新疆每年新感染人数都在1000人以上,却没有大的动作。
很多人认为;艾滋病与己无关,只要不吸毒、滥交就不会得爱滋病。
对艾滋病的普遍反应是恐惧、躲避、歧视。
几年前曾实验性的将某拘留所内的感染人告诉看守人员,结果他们把这些人全部放走。
所以,目前仍采取保密办法。
绝大多数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感染。
由于大多数人缺乏艾滋病知识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如果告知本人,可能会发生遭歧视、排斥、甚至打击而报复社会。
如不告知,可能会因缺乏防范而扩散。
告知与否,处于两难的选择。
一些大医院开艾爱滋病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
一经查出就想方设法让病人出院。
而一些小医院,没有检测手段,稀里糊涂的把这些病人又收下,个别病人出院时为了感谢说出了真相,医院一片恐慌。
在医院、诊所、血站、美容、理发、以及摆地摊拔牙、镶牙、挖鸡眼、修脚的行当,都有可能通过接触血液和体液而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播的可能性极大。
对吸毒、嫖娼这些丑恶现象,只用严厉打击的一种办法,使他们转入地下更加隐蔽,艾滋病在这些人群中迅速传播。
据统计伊宁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为75%、乌鲁木齐市为50%。
二 对策建议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
成立了领导小组、拨出专款、出台了中长期防治规划、开展了监测、防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引进国际合作项目。
使迅速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
然而,从艾滋病流行的情况看,效果不够理想。
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我区艾滋病的严峻形势和危害性认识不足;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局面尚未形成;观念认识落后,政策支持不够,缺乏有效手段;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生存环境恶劣,关怀活动难以开展。
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1.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免费提供清洁针具或低价针具销售活动,教授吸毒者正确使用注射器安全进行静脉吸毒。
2.为吸毒者免费或低价提供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的口服美沙酮替代疗法。
以上两种办法可由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办理。
3.推广安全套使用,开展安全套市场营销。
此事可由计划生育部门办理。
使敏感问题非敏感化。
4.将艾滋病防治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纳入领导考核及精神文明考核指标。
5.在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各指定一所最有实力的大医院成立艾滋病科,对艾滋病患者集中统一治疗,尸体有效处理。
以上办法肯定会遭来各种非议。
但这些方法是其它国家推行并证明最有效的办法
以反对歧视艾滋病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是为了来的,只是说几个想到的问题1.用词要,反歧视的应该是艾感染者,包括发病和未发病的,不应该叫艾滋病人。
2.就是楼上哥们写的文,太凄惨了,实际艾滋病只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感染病,对生命长度的影响可以和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比较的,不会很接近死亡边缘,如果文章反复的强调死啊,离开啊什么的,就太过悲观了。
3.为什么要深爱他们
无论从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考虑,还是从整个社会的安定发展考虑,还是从人权考虑都可以扩展开谈;越是歧视感染者,越是危险的,只有大家都正视了这种疾病,不回避不歧视,才能更早的战胜艾滋。
4.艾滋病感染者会有何普通人几乎一样长的人生需要走,他们也有美好的未来,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他们也有需要守护的人,善待他们就像我们也需要别人善待一样。
急求一个有关于艾滋病的主持人台词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则好消息,有报告表明:全球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例数在过去的八年里下降了17%。
这则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得了广泛的报道,这则消息让我们着实松了一口气,同时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乐观的信号,你觉得这样说对吗
西迪贝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 是的,不仅如此,这个事实还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充分动员一些社会力量,我们就不仅仅可以减少艾滋病新增感染人数,我们还可以减少整个社会中艾滋病患者的死亡人数。
与此同时,我们还减少了290万例的死亡人数,290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90万个劳动者。
我记得在乌干达的北部见过一个女孩,她遭遇了强奸,她才13岁,就遭遇了强奸,她怀孕了,而且感染了艾滋病。
当我要离开那个地方的时候,她对我说,为什么是我
我做了什么
面对这些面庞,我们不能逃避,这些问题都是由艾滋病造成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疾病的问题,这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水均益: 我们知道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普遍可及与人权”,我认为人权就是要消除歧视和偏见,人人平等。
那么在您看来,“普遍可及”是什么意思呢
西迪贝: 这关系到社会公正、机会均等,以及我们对我们能够帮助的人所建立的管理和防治机制,性工作者、男同性恋、吸毒者、患有艾滋病的母亲与婴儿,这都是普遍可及的意义。
30%患有艾滋病的婴儿没有药物的话在一岁之前就会死亡,我们无法接受。
我们怎么能够每天醒来的时候,坦然地告诉自己,在去年非洲有40万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感染了艾滋病,而我却无能为力,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执行主任,我真的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 志安,我记得在刚才的电话采访当中姚明说了一句话:“艾滋病是我们的敌人,艾滋病患者不是我们的敌人”。
我也注意到最近你也有一篇文章,文章中说:“要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首先就是不要对艾滋病这种疾病进行妖魔化的宣传。
”跟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你这么说
正在评论:怎样才能真正减少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王志安: 这是我最近几年对媒体、社会对艾滋病的宣传观察,得出的一个结论。
我们在对艾滋病的宣传中存在着两种倾向:第一,宣传这种疾病得了就死。
当然在鸡尾酒疗法没有发明之前,确实是这样,但是当鸡尾酒疗法发明之后,艾滋病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慢性病,跟高血压、乙肝这样的疾病差不多。
水均益: 有的人活到70多岁。
王志安: 对,存活时间非常长,这是一个方面。
急需一篇有关“关于艾滋病反歧视的演讲稿” 急啊
只要你的手没破,没有沾染上他的血液,是不会传染的。
如果你有破损的皮肤沾上了他的血液那就要小心了,自己做下清洁吧。
求一篇关于艾滋病反歧视的文章
摒弃歧视与羞辱 在过去,艾滋病往往与卖淫、嫖娼、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相关联,艾滋病病人往往受到社会的鄙视与羞辱。
在某些医院,医生给学生做临床症状讲解时,可能要求艾滋病人当众脱下上衣。
医生对这种情况也许并不以为然,但对于病人来说,这就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
还有过多起医生拒绝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情况,将病人丢在手术室,医生拂袖而去,导致病人因无人医治而致死。
这类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被称为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目前,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感染者和患者歧视的现象。
这些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拒绝感染者和患者就医;拒绝他们和他们的亲属入学、就业;对他们进行强制的隔离;将他们驱逐出社区;剥夺他们结婚的权利;拒绝他们入境;甚至对他们进行人身伤害等等。
与歧视相伴的另一种公众错误认识心理是羞辱,它来源于人们对性行为和毒品使用的态度以及与艾滋病传播相关的事实。
但随着艾滋病的不断蔓延,普通人群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感染者和患者。
因为自己不赞同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而鄙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对他们采取排斥行为的还大有人在。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应当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同情和支持。
羞辱与歧视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悲剧,对艾滋病相关常识的无知,正是健康人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原因,只有摒弃羞辱与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在权利和责任中生存 与其他公民一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享有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
在卫生部1999年颁发的《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受歧视,他们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
不能剥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工作、学习、享受医疗保健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
也不能剥夺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权利。
除此以外,感染者和患者也有权对自己的病情保密。
任何从事艾滋病诊断、治疗及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向无关人员泄漏他们的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将他们的姓名、住址等个人情况公布或传播出去。
但是,艾滋病毕竟是一种危害巨大的传染病,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国家也针对感染者和患者制定出了一些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措施,特别是针对婚姻问题,国家要求感染者和患者应暂缓结婚,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
其他还包括:感染者和患者应该认真听取医务人员的医学指导,服从卫生防疫部门管理。
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说明自己的感染情况,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如果感染者和患者所从事的工作有传播艾滋病的危险,其所在单位应负责安排其从事其他工作。
对明知自己是感染者或患者而故意感染他人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感染者和患者不得捐献血液、精液、器官、组织和细胞。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在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主动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飘扬的红丝带 随着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了关怀工作的行列之中,他们共同的标志就是“红丝带”。
一根15厘米长的红色丝带,交叉折叠成一个倒V字,用别针别在胸前,这就是红丝带。
1988年秋,美国纽约的一些关注艾滋病问题的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叫做“视觉艾滋”(Visual AIDS)的组织。
这个组织通过展览、艺术大赛、出版画册等一系列视觉艺术活动唤起人们对艾滋病问题的关注。
1991年,这个艺术家小组发起了“丝带计划”。
他们希望创造出一个视觉标志来表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对他们提供帮助的人的同情与尊重,受参加海湾战争士兵在胸前别一个黄丝带的启发,艺术家们选择了红丝带作为标志,原因是红色象征着血液,也象征着激情。
此后,经过一些著名演员的佩戴,红丝带很快成为国际上关注艾滋病的标志。
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成立,它将红丝带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纳入到了该机构的标志之中,并将红丝带所表示的含义归纳为关注、希望与支持。
关注,关注那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的人以及那些为艾滋病感染者与患者提供关怀和帮助的人。
希望,希望能够早日成功地研制出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愈艾滋病的方法,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支持,支持那些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支持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支持研究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种种努力;支持那些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爱人和朋友的人。
就像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对红丝带理解的那样: 在他们手中,它标志着觉醒
在你们手中,它代表着理解
在我们手中,它意味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