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晓说2018》,高晓松与冯导演谈到人生如戏。冯小刚“芳华”过后,夸奖“李宗盛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这话不是失落,不是我到山顶上失落,这歌词是说你们不是都说你们挺棒的吗?你们不都在顶上吗?我上去了,怎么没看见你们呀,这是一多牛的话。 ”这算是冯导跨过山丘后发现了新世界的感概吧。
过年回家,跟老爸一起看《晓说奇谈》解说国旗的这期节目,老爸一直在吐槽,讲了半天,太啰嗦了,没怎么讲国旗,东扯西扯。老爸这样的技术男,喜欢直接拿到干货,不喜欢过多修饰篇幅,唯有与我聊天的时候才会转弯抹角的多一些,没那么直接。
看完冯导的《不省心》,才发现冯导这个地道的北京人儿,内心可以容得下整个世界。字字珠玑,流露着睿智。冯导的风格,不管是讲话还是导演电影,从头到尾是抗拒“伪”的,更愿意接近“实”。现在的`电影为了让观众买单,为了吸睛,大多会去被商业化腐蚀,过度考虑大众口味而失去了遵从内心的坚持,这也是为什么冯导得作品可以俘获观众的原因之一。
印象深刻的是冯导《不省心》中的“三世同堂”一文,我以冯导的角度去审视了“父亲”这一角色。与母亲的相处,与爱人的相爱,与女儿的相待。想起小时候,爸爸教我做手工、绘画、下棋、喜欢给我讲历史,喜欢在朋友的饭局中带上我。这该是一个父亲最简单表达爱的方式了吧。
越发对父亲多了些崇拜,发现自己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跟他越来越相像,谁让我是亲生的呢,哈哈。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③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④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 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⑩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19.请用简洁的话
20.(2分)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是指:
21.(4分)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
22.(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
23.(2分)文章末段的“一句话”指的是:
24.现代的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愁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参考答案:
19.一个女孩得到好心伯伯的资助后谢绝音乐人高晓松的资助(2分)。答题必须具备人物、事件两个要素。意思清楚但字数超过扣1分)
20.经济上的困难(2分)
21.(4分)语言(1分)行动(1分)诚实善良,自强自立或自尊(2分)
22.(2分)“不假思索”是用不着想的意思(1分),在文中形容女孩放弃第二笔资助态度的坚决果断,表现了女孩的为人诚实(1分)
23.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2分)
24.(3分)示例:精神上的贫困。(1分)如生活上或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经不起考验,一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了她。在电话里高晓松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半个月后,女孩打电话给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四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省内江市的农村。
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
(2)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
2.高晓松告诉女孩自己决定资助她时说:“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女孩的才华?请把它找出来。(2分)
3.文章第2段对女孩贫困的家境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3分)
4.文章开头说“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结尾又提到“一位普通的.中学生”,首尾呼应,反复强调女孩的“普通”,有什么深意?(3分)
5.文章结尾写道:“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颜?”句末为什么不用“!”而用“?”?(2分)
6.文章标题是“贫困不是理由”,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标题扩展成一句具体的话。(2分)
贫困不是的理由。
7.读完这篇文章,听了女孩简单的一句话,你会感到汗颜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2)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2.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
3.更能显示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而她不假思索地拒绝了第二笔资助,表现了她的诚信和自立精神
4.更能表现出女孩的纯真善良,她的诚信和自立精神的伟大和高贵,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用“?”具有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的作用
6.逃避承担诚信和自立的责任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