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写
以志气为话题的作文600字1
志存高远,是韬光养晦的代名词。智者,遭遇困阻,一时难以前进时,会修身养性,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于是将大志寄存于高远,暂作“安息”,常人起居;一旦时机来临,便顺势而出,东山再起!
志存高远者,绝不放弃生平大志。他们可以拐几个弯前进,他们有超凡的意志力,常人对他们的行为与毅力感到不可思议,而对他们而言,那太正常不过了!那种投入、专注和痴迷,正是其追求高远志向的内驱力!
志存高远者,也有痛哭流涕时。不过,他们的眼泪不会轻易被人看见。他们会躲在角落或在无人可见的黑夜里,奔放地流淌或悄悄地哭泣,让泪水洗涤心灵!
志存高远者,也有嬉皮笑脸时。那是暂时的自我减压和缓冲。志远者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委靡不振。他会反思,会坚韧不拔地进取,而不会丢弃希望与理想的羽翼!
他们昂然屹立,永不言败;他们意志坚定,所向披靡;他们选准了方向,义无反顾,绝不回头;他们在义勇军进行曲中点燃心中熊熊的火焰,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们是追求真理的楷模,他们是大义凛然的`典范,他们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进行曲……
历尽悲苦却不言苦,承担世难却不居功,创造伟业却不恋位。他们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之勇,他们有世人皆浊我独醒的清明;他们拥有超凡的智慧、大义的情怀、过人的意志力与坚强的品格;他们善于锻炼身体,以增强其体魄;他们善于锤炼心志,以雄浑其气魄!
亲爱的朋友们,请唤醒你心中的神鹰,与它翱翔天宇,创造奇迹,共建理想的寰宇!
以志气为话题的作文600字2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使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
在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期《天下故事》的栏目。故事的主人公是魏泽阳。
魏泽阳出生在农村家庭,他们家并不富裕。他有两个哥哥,他是老三。九岁时,他发现别人的各自都比他高,在一年的观察中他发现自己的个子固定在1.56米,不再长了。父母让他去医院检查,最后得知自己的了股骨头坏死,已是晚期不能治了。他在念初中三年级时,由于他家穷,必须有一个孩子辍学,父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他。父母给他说后,他说:“我必须念书,但是我的学费不用你出,我自己想办法,反正我不能放弃学业,要离开弄次的最佳办法就是念书。”放暑假时,他和爷爷决定去外地打工,挣点钱会来读书。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到了火车站,他们在火车站旁边找了一个地方,住下来。第一天,可是他不肯,他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才合爷爷去乞讨,这一天他们乞讨了200多元钱。这200多元钱足够一家人买油买菜吃一年的。第二天,爷爷又叫他去乞讨,他不肯,还把乞丐分文三六九等。
他去周围捡垃圾,他一天用捡的垃圾换了30多元钱。开学了,他把学费交了,剩下的还替哥哥交了一半。有一次去烟台捡垃圾,没想到他个子矮,那烟台的垃圾箱高,他只能捡周围的,可是烟台市无烟城市呀!她一天垃圾换的钱只有10元他一大早去找工作,但是因为他个子矮没人用他。他只好去别处是垃圾。
他这样半工半读的生活,使他学习更加奋进。最终以高于本科线32分的成绩被烟台工商大学录取。
以志气为话题的作文600字3
在校园生活里,在每一个班级中,每一位同学都是老师的学生。男生,女生。都各有各的长短,而不是在别人欣赏的地方,依仗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因为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别人的眼光未必能看到别人的未来。因为自己的志气是让你成功的好帮手。
在班级里,有志气的人是永远不甘落后的、不希望被人嘲讽的。还有一些人在学习上只有短暂进步,而又夺取别人欢心的人。但是后来这个只是在那个人面前摆架子,而背后这个只有短暂进步的人确实没志气的。但是班任也很偏向这种人。还有一种人,他干什么事都一向诚实,从来都不说半句假话。这样的人由于一方面才能不受班主任的欣赏。所以他落后的时候总是被嘲笑。他有得理的地方,结果总是被不得理的人给“打败”。但他是个有志气的人,在他被嘲笑的时候,他没有自暴自弃。在他分数低的时候,他按下努力,他要然那些不欣赏他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所有人在挨说挨骂、被人看不上的时通常是这三种态度:
(1)不当回事。
(2)自暴自弃。
(3)利用实际行动去让那些看不上他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在我们班,一些不学习,光靠作弊得高分的人总是被班任偏向,而那些有志气学习的人,却总是备受冷落。这种现实给这两种人的感受是;被偏向的人心里总是洋洋得意。有心学而不被看重的人心里总是心灰意冷。在被冷落所打击下的人,有志气的人是不甘落后、努力的去学习、去进步。没志气的人就会自暴自弃,甘愿落后。而我相信任何成功不是被偏向出来的,也不是被冷落出来的。而是依靠自己的志气获得的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志气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动力,它不会使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更不会是我们遇到挫折就气馁。
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志气的
关于志气的作文1
面临挫折和困难,有人喜有人忧,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笑对待困难,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谱写人生的新篇章。所以说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遥望历史,一串串鲜明的事例见证了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而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放弃志气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志气,自强不息的志气是人生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的试金石。宋濂少时因家里贫穷而没有书看,怎么办呢。要读书,需要书本,需要老师。在他的人生的关键时刻,宋濂没有退缩,而是自强不息。向他人借书来抄写,到百里之外请教老师问题,在寒冬腊月里仍然发奋读书,最终他学业有成。相反,方仲永少时极有天赋,家里并不贫穷,但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被荒废了,整天随父亲去赚钱,最终他一事无成,才识如常人一样。为什宋濂能够学业有成,而方仲永却才能反而平庸,“泯于众人”呢?是因为宋濂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具有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即使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勇敢面对,所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达到了人生的关键,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相反方仲永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了奋发的志气,所以也就一事无成。
着眼现在,志气也是人生的关键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在人生的关键拥有志气才能改变你的一生。 出生在乡村的朱立军,生活贫苦并且他有口吃的现象。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他的理想遭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工作没有起色,但是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凭着自己的志气,刻苦奋斗,从而克服了口吃,成为一个翻译家,最后成为国际的大牌翻译家。假如当初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自强不息的志气,可能他现在还在乡村里当着一位淳朴的农民。正是因为这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不逃避、不放弃地勇敢面对,所以他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要想拥有志气并不是随意可得的。而是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志气才会慢慢形成。
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多的事例难道不足以证明只有志气才是人生的关键,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这规律的。
志气是能改变人生的,是人生的关键,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关于志气的作文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秦王赢政,胸有雄心大志,立志吞并六国,才能金戈铁马,所向披靡,铸成千古伟业;越王勾践背负国仇家恨,决心忍辱负重,才能苦尽甜来终为一代霸主;高主刘邦,心中豪情天纵,誓要一统中原;才能斩蛇起义,垓下败楚,开汉四百基业。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浪花淘尽英雄。却留下了百折不挠的志气。
君不见,岳飞怒发冲冠,一杆红缨转战南北,长枪直指青天,纵挥马鞭,率金戈铁马之师,冲锋陷阵,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百站百胜。秧田长啸,壮怀激烈,誓言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褪下片甲殷红的战袍,“精忠报国”触目惊心。
君不见,孔明弹琴退仲达,一把羽扇轻摇,谈笑自若,十万曹兵落荒而逃。运筹帷屋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只为报先主三顾之恩,复兴汉室,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君不见,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呼声响贯云霄,他奋发图强,数次碰壁认苦苦奔走,高举着革命烈火,在茫茫黑暗中探寻黎明的曙光。
正是对目标的追求,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周总理尝尽世间百味,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有志气,即使折断的羽翼蘸满的生活的艰辛,仍要绘一个飞翔的身影;有志气,纵然渗血的伤口饱经岁月的洗礼,仍要描一个驰骋的英姿;有志气,就算破碎的希望沾染了世态的阴霾,仍要有一个憧憬的心灵。 虽然,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关于志气的作文3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使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
在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期《天下故事》的栏目。故事的主人公是魏泽阳。
魏泽阳出生在农村家庭,他们家并不富裕。他有两个哥哥,他是老三。九岁时,他发现别人的各自都比他高,在一年的观察中他发现自己的个子固定在1.56米,不再长了。父母让他去医院检查,最后得知自己的了股骨头坏死,已是晚期不能治了。他在念初中三年级时,由于他家穷,必须有一个孩子辍学,父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他。父母给他说后,他说:“我必须念书,但是我的学费不用你出,我自己想办法,反正我不能放弃学业,要离开弄次的最佳办法就是念书。”放暑假时,他和爷爷决定去外地打工,挣点钱会来读书。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到了火车站,他们在火车站旁边找了一个地方,住下来。第一天,可是他不肯,他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才合爷爷去乞讨,这一天他们乞讨了200多元钱。这200多元钱足够一家人买油买菜吃一年的。第二天,爷爷又叫他去乞讨,他不肯,还把乞丐分文三六九等。
他去周围捡垃圾,他一天用捡的垃圾换了30多元钱。开学了,他把学费交了,剩下的还替哥哥交了一半。有一次去烟台捡垃圾,没想到他个子矮,那烟台的垃圾箱高,他只能捡周围的,可是烟台市无烟城市呀!她一天垃圾换的钱只有10元他一大早去找工作,但是因为他个子矮没人用他。他只好去别处是垃圾。
他这样半工半读的生活,使他学习更加奋进。最终以高于本科线32分的成绩被烟台工商大学录取。
中国俗语中也有大量歌颂立志的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人穷不可志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些自然都是催人奋进的
至于文人骚客,歌颂立志的
马克思的伟大目标
1835年8月,马克思就要在特利尔中学毕业了。毕业前夕,班里的同学都在谈择业的问题。有的想当官,有的想经商,有的愿意做医生,有的却爱上了神甫。
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却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老师为这篇闪耀着伟大思想火光的论文大为惊叹,在毕业证书上写下“思想丰富,理解深刻”的评语。
马克思循着“寻找人类幸福”的伟大指针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
以天下为己任
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
“为了中中华民族之崛起”
有一年暑假,周恩来到奉天城(今沈阳)东郊一个同学家里去做客。这位同学的祖父是一个很爱国的农村私塾先生,他带周恩来到附近的日俄战场遺址去参观。中国人民受列强歁侮的奇耻大辱,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火种。有一次,学校里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课堂里顿时寂静无声。停了一刻,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说:“读书是为了寻求出路!”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说:“为了荣宗耀祖!”
这时,一个同学霍地从座位中站起。他,浓眉大眼,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
他,便是周恩来,当时,年12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就改嫁到长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别了慈母,到南都学舍不分昼夜地苦读五年中间,竟然没有解开衣服好好地睡过觉。有时困倦已极,便用冷水冲洗一下头脸。他边稠粥都不够吃,所以常常忍饥挨饿熬到下午才吃饭。就这样,他勤奋学习废寝忘食,《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六经》之旨,便精通了,从而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志向,不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换负而且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岳飞矢志报国
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飞,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他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当岳飞率兵屡败金兵,建有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人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毅然将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未灭,可以家为?”岳飞一生矢志不移,终于留下了千古美名。
徐特立断指明志
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天,徐特立在长沙修业学校向师生员工作时事报告。讲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讲到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保护主权和人民,讲到中国的老百姓被歁侮、被屠杀……激昂悲愤之时,他拍案捶胸,声泪俱下。怱然,他猛地一个转身,跑到厨房取来一把菜刀,当、着师生们的面,“砰”的一声砍断了左手一节手指,顿时鲜血淋漓,溅染衣衫。接着,他用断指在白纸上写下八个血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听着徐特立演说的青年,顿时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呼声雷动。徐特立的断指壮举,很快传遍了长沙。
李少石矢志不移
李少石同志在大革命时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立下的志向是:“神州遍地见红旗”。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在广、香港、上海等地,艰苦工作,英勇斗争。他入过狱,身患肺病,受尽折磨。但他说:“雪山未阻征人路,霜狱能磨战士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陈胜的鸿鹄之志
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里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涉少时,曾受人雇佣,替人耕种,心中并不满于这种处境,在垄上休息时,常感慨怅恨,有一回对同耕者说:“假如哪一天富贵了,不要忘了拉朋友一把。”同伴嘲笑他,“你现在替人耕种,地位卑微,还说什么富足呢。”陈涉长叹一声:“唉,燕雀怎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陈涉后来在大泽乡和吴广发动起义灭秦,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若无佣耕垄上时埋在心里的一段鸿鹄大志,怎能想象后来的富足荣华?昔日曾嘲笑过陈涉的同伴,属于那一种安于现状不存“非分”之想,得过且过的大多数,若得不到陈涉的帮衬怕只有老死于田野。是什么造成这种天壤之别呢?关键恐怕并非在于两人智慧才能上的差距,而首先在于是否存了一份奋争的心,是否有一种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陈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有这样一种虽死不辞的精神及高度的自尊自信,则人在此种心志下激发出来的潜能,又岂是那些连梦都不做一个的瞌睡不醒的人所能比及的?
确立远大理想,意味着事业成功了一半,此话并不过分。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大事业的人胸中没有超乎常人的志向?夫欲之人,不可能激起生活的层层浪花,无志之人不可能享受事业的种种辉煌。
摘取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视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两百多年来,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都没有成功。陈景润上中学时,数学老师把它作为一则趣闻,告诉大家,陈景润听后,暗暗立志摘取这一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他拼命地积累知识,奋力地演算难题,草稿纸整麻袋整麻袋地装。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合力,移动数学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发明了“陈氏定理”。
朱买臣负薪立志
西汉时期的朱买臣,年幼丧失父母,孤苦伶仃,靠卖柴度日。然而他人穷志不穷。他有志气,有抱负,决心刻苦学习,为民做事。妻子因为家穷以及朱买臣读书“恶习”不改,和他离了婚。朱买臣并不气馁,相反,更集中精力读书。由于他知识广博,汉武帝时,被拜这中大夫,后又出任会稽太守、主爵都尉,直至做到丞相长史,在当官司期间,他廉洁奉公,极负盛名。
王充少年有志,终成大志
我们还可以从东汉王充居贫贱而壮志凌云的故事中,获得很多启发。王充是东汉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时家境贫困。当孩子们都去捉鸟、捕蝉和爬树,兴致勃勃地去玩耍之果,王充却不去,而是努力学习认字写字,去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尚书》。同时,他又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后来,有机会去京师,拜班彪为师。他虽喜欢博览群书,但因为家境贫寒,无钱买书,便到洛阳卖书的地方去,去读人家所卖的那些书。他虽然穷得没有一亩地可以养身,但心情却比王公大人要舒畅;卑贱得没有一斗一石的俸禄,内心却如同俸禄万钟的人一样富有。后来,他做了官也不欣喜若狂,丢了官也不怅恨不已,安逸快乐之时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贫困潦倒之时,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论衡》。
左思立志,坚忍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子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宏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并广泛查询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
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幼年便勤奋好学,博览图地志。由于明末政治黑暗,他不去做官,立志旅行,从22岁开始出游,前后经过32年,足迹北至燕晋,南达云贵和两广,名山大川几乎没有不到过的。在游历之时,他尝尽了千辛万苦,星月寒星之下,他露宿过;严格酷暑,他都未间断过;忍饥挨饿的境况,他常碰到。他常常拿着一根几尺长的铁棍,去登山,去探寻险境。城墙边,枯树下,点燃一堆柴草,借着火光就写他的游记。终于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夙抱壮志,漫游世界
20世纪30年代,上海青年潘德明,徙步(小部分靠自行车)环球派行,历时七年。
潘德明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成衣匠家庭,他从小酷爱体育,“夙抱壮志,欲作世界漫游”。因此,他潜心钻研外语,阅读世界地理和旅游书籍,为环游世界作准备。
1930年6月18日,《申报》报道:“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消息,潘德明闻讯后即报名参加,开始步行团有8人,及至越南,只剩他一人。旅行途中他历尽艰险,他曾三次遇虎,1932年初,他穿越1380里沙漠去利雅得时,因缺水而昏迷,幸遇一支骆驼队才获救。1937年7月,潘德明战胜艰难险阻,环游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终于回到了祖国的云南省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