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话语 > 俑之城热血霸气的话选录56句

俑之城热血霸气的话选录56句

时间:2019-02-10 08:08

★兵马俑名重当世也不是靠名人名言捧起来的,八千陶俑组成了古代严密的军阵,是秦始皇地下王国的长城的象征。其磅礴的气势,展示了秦王朝大帝国"马上得天下"的风貌。目前按发掘的顺序编为一、二、三号坑,三坑成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则达5万多平方米。一号坑最大,位冠三坑之首。东西长250米,南北宽62米,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出土陶俑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由步兵,车兵组成矩形方队。东西向地排列三排着战袍的武士俑,每排68人,共计204人,是方阵的前军。南北过道内分别站着一列西向外面的武士俑,组成方阵的侧翼。坑西端也是一个南北的敞廊,并排有三排武士俑,其中一列面西而立,是方阵的后卫。坑中间则排列38路车、步兵相间的面东的纵队是军阵的主体,武士俑着战袍铠甲,按古代战车上每车配三名甲士,中为驭手,左边军士持弓,右边军士持矛,步兵跟在车后,隶属于战车,类似现代步兵跟在坦克和装甲车后冲锋一样。一号坑车后有80人到100多人甚至200多人,是方阵中主力军。

★一片残瓦断垣,被覆盖在富丽堂皇的现代建筑之下,一页发黄的历史,呈现出了溜光异彩的魅力,经过楚军冲天大火的洗礼、一舔一血抚痕的兵马俑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走出黄土,熠熠生辉地复一活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代。

★看着那一个个孔武有力的典型的陕西人外貌的秦军将士,看着那一匹匹昂首嘶鸣奋蹄欲奔的战马,仿佛看到残阳如血浴大旗、仿佛听到北风潇潇战马嘶,就觉得这一辆辆精制的马车、这一个个强壮有力的将士,浩浩荡荡的从公元前出发,穿过历朝历代的关隘,浴血奋战、风尘仆仆、兢兢业业,一直走到现在,然而又在突然间,鼓角无声,天地缄言,硝烟渐散,血雨腥风之后,古战场挺一立着引起全世界千古惊叹的奇迹!

★望着那一尊尊默然挺一立的俑人,我想,这其实就是一个个血肉之驱,黄土窑里有他们的白发父母,阡陌陇上有他们的妻子儿女,出发的前夜,他们是怎样撕心裂肺的和家人告别的呢?跪地磕头?抱头痛哭?一揖三别?那时候还没有人为他们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当他们踏上艰难的征战之路,内心有什么感受?身处群雄逐鹿、穷兵黩武的时代,感叹自己的无奈了吗?他们是想尽赤子之心为家人免除一份劳役、还是想尽匹夫之责为皇家挣的一分厚土?他们经过怎样的心里蜕变,割断了那系在黄土地上红高粱中的心,用那双本应该扶梨握锄的手去向同样是炎黄子孙的人们挥剑舞戢的?他们经过了什么样的战争和厮杀?他们是如何从刀光箭影中幸存下来的?

★兵马俑坑位于秦皇陵东南大约5公里处,共有三个俑坑,总共面积仅占秦皇陵的三十分之一,然而就是这三十分之一,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所在,自己都不曾想有一天会站在这里。有人说:不上长城不算到北京,不去兵马俑不算到中国,后一句可能是针对国外游客来说吧,也是站在世界这一高度来看的,由此可见兵马俑的整体历史价值及地位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兵马俑的制作,均是按照实际将士和陶俑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看那卓绝的雕塑、高超的彩绘艺术,写实主义的手法,甚至超过了此后的几个封建王朝。陶俑兵阵之外,还有陶车马、铜车马、石质甲胄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看眼前形态各异的将士,虽然外形灰白,可看那表情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兵阵阵法严谨,战袍俑、跪射俑、甲士、将军等级森严,发型装束、仪态气质各不相同,虽然在地下尘封了两千年,仍然气宇不凡。一号坑最大,气势恢宏,让人感叹,看那一排排兵阵里的将士战马,似乎还能听到来自两千年以前战场上隆隆的车马声、横戈跃马的厮杀声,站在360度的圆形大屏幕里这种感觉尤为突出,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斩将搴旗的杀场上。

★陶俑挖出的时候,还是丰富的彩绘,颜色很鲜艳,但是由于当时文物保护意识太差,没有保护措施,陶俑表面的彩绘遇到空气,不到两个小时,就氧化变成了灰白色。到现在,针对陶俑这个情况的保护措施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一直都没有挖掘2、3号俑坑。

★一号坑是最具有震撼力的,一进坑门,迎面便似有一股杀伐之气。上千个步兵俑纵队横队排列整齐,大部份为步兵,只有少部分牵马的。俱是手握兵器,整装待发。上千个陶俑面貌神态各不相同,服装头饰随身份不同各不相同,有似乎只有十几岁的稚一嫩士兵,也有年老的将军。据说刚出土时,这些陶俑是彩色的,色彩非常逼真,但是一出土,接触到空气,便很快风化了,现在看到的,已经完全是黄土的颜色了。很难想像这只是陶俑,似乎就是二千多年前的一支军队,突然遭遇重大变故被冻结于此,一直尘埋地下而已。也不知道这人来人往的.游客是否会惊了他们的梦,是否会损害他们守护秦始皇陵的职责,这两千年后不熟悉的一切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不适应,当夜深人静,游人散尽时,他们是否也会轻声交谈他们今日的困惑。

★二号坑大部分还掩埋在地下,挖掘出来的陶俑都已破损,倒在坑内,或一只正在一抽一刀的手,或一个跪射的姿势,或一个头,或半个马一臀一,一个车轮子,似乎是一支多兵种的特殊部队。好像他们原本在地下存活了二千多年,突然被我们挖出来毁了他们的生命似的,看着让人心生怜悯,又对那未发掘的部分充满神秘的想像。

★三号坑感觉像是一个指挥机关,整个坑凹形,总共只有六十多具陶俑,有一辆四匹马拉的战车非常完整,都是真一人真马的大小,非常逼真,威风凛凛的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似乎正在等待命令出发。马车后面是几个的将军俑,头饰和服装都不一样,神态比较安祥。

★骊山下,渭水边,座落在古城西安30公里以外的兵马俑,其实是秦始皇陵这一庞大的地下宫殿的一部分,也就是他的陪葬坑,这位中国历史上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始皇,其活着时扫六一合,雄霸天下,死后也把叱咤风云的气势带进了冥冥世界,本以为传万世的大秦帝国,不曾想15年就烟飞云散,而耗时40年,百万之众修建的皇陵,却在公元1974年,被几个村民打水井而无意中发现,历史就是这样在必然和偶然中转化,没有事物的永远,只有灵魂的永恒。

★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仔细观察,它们按品字型布局,根据发掘的先后,分别命名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我站在规模最大的一号坑前,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成长方形,有武士俑和陶马六千多件,造型逼真,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仿佛就是一个临阵的军队,就等战鼓擂响,冲锋向前。我被这场景所震撼,就象置身在两千多年前的古战场,战马嘶鸣,刀一槍一血影,旌旗猎猎。历史的画面一幕幕从眼前闪现,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舍身取义的荆柯,就算杀了秦皇,怎么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又怎能以一已之力挡得住这滚滚洪流。

★走在兵马俑坑旁,一股热血在沸腾,头上是拱形的馆顶,脚下5米是巨大的军阵,生前这些人拼杀疆场,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集权制的封建统一帝国,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死后又默默地守侯着他们的君主,给两千年后的人们展现了昔日的辉煌。

★二号坑从它的布局看,成曲尺形,有6000平方米,由战车、骑兵为主,一千多个陶俑组成的四个混合阵队。放眼望去,个个免盔束发,挽弓挎箭,威风凛凛。从军事角度观察,这里是秦军的精华部分,是最有战斗力和杀伤力的军阵。从穿着上明显可区别出将军俑和士兵俑,特别是跪射俑,让人联想到秦军箭锋的强大威力,难怪六国合纵也抗不住秦军的冲击。这支商鞅变法后突飞猛进的军队,强调了军功是平民改变生活的唯一方式,于是其战斗力倍增,加之率先改革了军事设备,铁器代替了笨重的铜器,使其兵刃灵活和轻巧但不失杀气。六国的泯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改变历史链接的变化,影响了千年的华夏进程和发展。

★三号坑成凹字形布局,占地有520平方米,陶俑少而精,经专家考证和讲解员介绍,这里是秦军的指挥系统,是秦军的灵魂所在,是一代代秦军将领的缩影。我无法想象长平之战后,由这里发出了惨无人道的活埋指令,四十万赵国降卒硬是活生生地被活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争悲剧,秦朝被后人称为暴秦,是不无道理的。也许因为过份追求暴力,物极必反,这个显赫一时的帝国,它只有15年的生命力,而经不起一个普通百姓的一声呐喊,就轰然倒地。

兵马俑作文 篇1

我国西安的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今天,我终于有幸亲眼目睹这雄伟精妙的古代艺术,心情十分激动。

我们先去一号坑。啊,好壮观威武的景象啊!一号坑呈长方形,讲解员说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是秦始皇的主力部队,兵俑和马俑共有6000个呢。兵俑与真人一般大小,高大魁梧,平均有1、8米;马俑比我们一般见到的真马稍小,矮小精悍,膘肥体壮。听说他们刚刚出土时还有颜色,现在颜色掉光了,但看起来依然精神抖擞,目光炯炯,每个人每匹马的外形、神态都各不相同,甚至头上还有造型各异的发髻。兵俑手中的兵器不在了,但留下了手握兵器的姿势,似乎做好了一切准备,随时都会进攻。看到这,我不禁为当年工匠们高超的艺术水平而赞叹。

接着,我们去了三号坑。三号坑呈凹字型,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3号坑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是1、2、号坑的指挥部呢!在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和四件兵马俑,那辆驷马战车的陶马比较矮小,每匹马都火灵活像的,有一匹马嘴巴张开,耳朵朝前,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嘶鸣声。可惜驷马战车因年代久远而被风化,我为没能看到完整的驷马战车而遗憾。

最后,我们去看2号坑。2号坑是特种兵兵马俑坑,里面什么俑都有:有立射俑、将士俑、武士俑、文官俑等等,当然还有举世闻名的跪射俑,他有着山羊胡,腰带是红色,后脑勺上编着辫子,图案像陕西的地图,鞋底上还有纹路。最令人震撼的,是铜车马了。据说这辆铜车马被人挖出来时,震惊了全世界。这辆车工艺十分复杂,结构十分精美,尤其是它的那些大小零件,都是一次性铸造而成。铜马车的窗户含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它非常隐蔽,里面的人看得见外面的人,外面的人却看不见里面的人。铜马车里还有一把功能强大的伞,这把伞既可以当指南针,又可以当武器:它可以根据太阳照射过来的影子来判断南北以保证秦始皇不会迷路。它会折成两截,上半段成为盾,下半段成为矛,有矛有盾,当秦始皇遇到险情时就可以当武器来保护他。天哪,秦朝的工艺真棒,一点也不比现代差!

西安的兵马俑真是名不虚传,这次西安之行,让我大开眼界,真是不虚此行。

兵马俑作文 篇2

在古城西安,有一个世界上有名的古代文物,它的数量多,制做技术高超,每一件都堪称完美。它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一共出土7000多件,每件雕工都非常精美,神态各异,无一雷同。此外,它气势宏伟,规模巨大,使人惊叹不已。

所有来西安的外地人,外国人,都要亲自去参观雄伟的秦始皇兵马俑。我站在坑旁,观看着下面的兵马俑,不禁想像起它们的制做过程:有的人在做泥条盘制的胎;有的在精雕细刻;有的在烧制陶俑;还有的在给兵马俑上色。看着它们,我也仿佛看见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在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着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

此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是啊,在古代,那些人用双手,一件一件地雕刻,做出震撼世界的伟大精品。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

兵马俑,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一伟大的艺术品,正是代表了中国的创造力,这使中国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

兵马俑作文 篇3

正在上品德课,老师在讲关于兵马俑的事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寒假时的西安之旅。到了西安的第二天就去了兵马俑。一进了秦始皇陵,就被高大的秦始皇像震撼了。我和妈妈在它前面留了一个影。可是,这只是一个仿古建筑,我还要去看兵马俑呢!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大展厅。

我们先进了一号坑,里面有很多像士兵一样的东西,还有一些像马一样的东西,原来是人俑。每个俑的大小都不一样,相貌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兵马俑李挑不出两件完全相同,而且没有兵器。种类也很多,有跪射俑,跪射俑的腿一条跪着,一条立着,还有军士俑,军士俑立正站好,身上还披着铠甲。有些神情严肃,有些神态自若,有的挂着笑容,还有马俑,马的颜色跟俑一样,是灰色的,背上还有马鞍,后面绑着马车,是战车,战车上有人俑,人俑正在操纵马俑,坐在战车上。

这些兵马俑做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置身于大展厅里,兵马俑好像活了一样,仿佛听见了它们的呼吸声。我好久才回过神来,继续听品德老师讲课。兵马俑很雄伟很壮观,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兵马俑作文 篇4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旅游景点是秦兵马俑。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据考古学家们推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闻名中外。

在兵马俑博物馆里,共有4个展区,我们去了1号馆,也是最大的一个,这个场馆长230米,宽62米,有6000多个兵马俑。

我站在远处望,兵马俑就像一支庞大的正义之师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如果我是守城的敌军将领,我肯定会禁不住一阵胆寒。

走近仔细观看,只见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面带微笑,站得笔直。再看看它们的队列队形,虽然战士众多、战马千匹、战车千乘,但却井然有序,一横排、一竖列,都站得整整齐齐。站在高台上往下望,简直就像在阅兵。我不禁想起了司马迁的《史记》里的一句话:“今秦国正兴正义之师,讨伐心存恶谋之恶国,功绩甚近三皇五帝,我等定将鼎力相助。”正如话里说的那样,在我眼前的正是那支正义之师!

看看面前的武士俑、甲士俑、立射俑、骑兵俑、战车俑等,众多战士,没有一个愁眉苦脸,反而笑容满面,斗志昂扬,好象待遇很不错,都要誓死为国家而战斗。它们的衣着也很奇特,武士们身披青铜战甲,手持武士长刀;甲士们上身穿着坚硬的铠甲,下身套着短布裤,腿上戴着铁护腿,手拿镰刀形长矛;而将军则威风凛凛地骑在宝马上,身穿战甲,系着披风,腰间挎着一把长剑,显得十分威武。

看到这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画面:秦国的将士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他们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拼死杀敌,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了秦始皇统一华夏的千秋伟业。这样的壮丽诗篇,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而我们华夏子孙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保卫好自己的祖国,复兴中华!

兵马俑作文 篇5

秦兵马俑位于西安临潼,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始皇手下筑造而成的,每一个都有真人那么高。

兵马俑博物馆里有许多的分馆,有1号坑、2号坑和3号坑。其中,1号坑是最大的,里面的兵马俑一个一个的整齐排列着,非常的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军队,好像随时都做好了战斗准备。这些兵马俑姿态各异,神色不一。有的赤手空拳,有的手拿宝剑,有的骑马……虽然这些兵马俑有的少一只手,有的缺一条腿,还有的少一颗头,但它们庄严的站着,使它们显现出了一种霸气,就像是打仗一定要胜利的那种气势。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秦兵马俑,就像是回到了古代,看它们在战斗一样。2号坑由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的曲尺形军队,中间是射兵,周围都是战车,阵形不同,跟前的兵也不同。

兵马俑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军库,也是一个庞大的武器仓库。出土的武器达数万件,一共分为长兵器、短兵器和远射兵器三大类。长兵器就有矛、戟、戈、钺、殳,短兵器有剑、吴钩,远射兵器有弓(gong)弩,其中剑的保存非常的好。20xx多年前的剑能保存到现在还如此锋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的古人可真厉害啊!

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简直已经达到了神之领域,兵马俑真是我国的一大骄傲啊!

兵马俑作文 篇6

想到要去举世文明的秦始皇兵马俑,我真是万分的激动,难得的起了一个大早,吃完了早饭就催着妈妈快点走。

据说秦始皇的陵墓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公里处,

旅游车载着我们大概走了2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园林门前,里面绿树成荫,花草丛生,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大约走了2公里路,才来到了三所巨型房子跟前,神秘而壮观的兵马俑就在里面,我的心按捺不住的咚咚跳着。

妈妈为了让我能更好的参观兵马俑坑专门给我请了一个导游姐姐,跟着她我知道了兵马俑是由3个坑组成的,每一所大房子里都有一个坑。一号坑最大,里面的兵马俑最多,也最为壮观,来参观的游客也最多。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所有的兵马俑都如同真人一般高大,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千奇百态,栩栩如生。难怪好多老外看了都连连惊叹,我们的国宝真了不起!

参观结束后,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那些生动伟大的兵马俑们,也感叹着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兵马俑作文 篇7

放假了,爸爸、妈妈和我去西安玩了几天,在那里我们游了不少的景点,第一天就去了兵马俑。

现在,我们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也就是兵马俑的“故乡”。你们瞧。这里已盖起了一座拱型大厅。站在高出鸟瞰,秦兵马俑的各种姿态尽收眼底。

我们来到了兵马俑一号坑,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坑,有很多秦俑,排成了整齐的军阵。爸爸告诉我这些秦俑刚挖出来的时后还是彩色的,因为氧化,全变成了灰色。这些兵马俑的神情都很严肃,军阵两旁的人都是朝着侧面站立的,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侧面攻击,其他人都是朝前站立的,显然是向前攻击的。但他们手里空空如也,没有武器。爸爸告诉我这些秦俑以前是有武器的,大多数被项羽拿走了,剩下的被工作人员拿去保护起来了。我们还去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二号坑因为科技限制基本没有发掘,三号坑是个指挥部。然后我们去参观了珍宝馆,那里面有很多珍宝,我最感兴趣的是铜马车,铜马车有两个,他们的构造非常精制、复杂,即使现在看来也很了不起.最后我们去纪念馆买了纪念品。

游客们,这么好的兵马俑,你们可以定要保持环境啊,千万不要乱扔垃圾哦!下面大家自己去欣赏欣赏吧!一小时后原地见,不见不散!

兵马俑作文 篇8

我家的柜子上有四件兵马俑。它们是秦兵马俑的仿制品。我妈妈去Xi旅行时买的。我收集的也是和这四个一样的小兵马俑。我非常喜欢这些兵马俑。

这四个兵马俑是用陶土制成的,颜色是土黄色。它们以不同的形式栩栩如生。站立和跪着都穿着盔甲。他们的脸都是严肃的表情。其中两个非常特别。他们是跪着的人和普通人。

跪着的人一只腿跪着,一只腿蹲着,一只手放在跪着的腿的一边,另一只手放在肚子的前面。它似乎在向将军报告军事情报。将军俑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掌上,两只手交叉放在肚子前面。它看起来像一个等待阅兵的将军。两边是一个平民和一个学者似的雕像。看着这四个栩栩如生的小雕像放在一起,场景非常有趣。

据我母亲说,Xi有无数的兵马俑。有1号和2号坑。似乎3号坑仍在开采。我想有机会我一定会去Xi看一看真正的兵马俑。

★兵马俑名重当世也不是靠名人名言捧起来的,八千陶俑组成了古代严密的军阵,是秦始皇地下王国的长城的象征。其磅礴的气势,展示了秦王朝大帝国"马上得天下"的风貌。目前按发掘的顺序编为一、二、三号坑,三坑成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则达5万多平方米。一号坑最大,位冠三坑之首。东西长250米,南北宽62米,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出土陶俑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由步兵,车兵组成矩形方队。东西向地排列三排着战袍的武士俑,每排68人,共计204人,是方阵的前军。南北过道内分别站着一列西向外面的武士俑,组成方阵的侧翼。坑西端也是一个南北的敞廊,并排有三排武士俑,其中一列面西而立,是方阵的后卫。坑中间则排列38路车、步兵相间的面东的纵队是军阵的主体,武士俑着战袍铠甲,按古代战车上每车配三名甲士,中为驭手,左边军士持弓,右边军士持矛,步兵跟在车后,隶属于战车,类似现代步兵跟在坦克和装甲车后冲锋一样。一号坑车后有80人到100多人甚至200多人,是方阵中主力军。

★一片残瓦断垣,被覆盖在富丽堂皇的现代建筑之下,一页发黄的历史,呈现出了溜光异彩的魅力,经过楚军冲天大火的洗礼、舔血抚痕的兵马俑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走出黄土,熠熠生辉地复活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代。

★看着那一个个孔武有力的典型的陕西人外貌的秦军将士,看着那一匹匹昂首嘶鸣奋蹄欲奔的战马,仿佛看到残阳如血浴大旗、仿佛听到北风潇潇战马嘶,就觉得这一辆辆精制的马车、这一个个强壮有力的将士,浩浩荡荡的从公元前出发,穿过历朝历代的关隘,浴血奋战、风尘仆仆、兢兢业业,一直走到现在,然而又在突然间,鼓角无声,天地缄言,硝烟渐散,血雨腥风之后,古战场挺立着引起全世界千古惊叹的奇迹!

★望着那一尊尊默然挺立的俑人,我想,这其实就是一个个血肉之驱,黄土窑里有他们的白发父母,阡陌陇上有他们的妻子儿女,出发的前夜,他们是怎样撕心裂肺的和家人告别的呢?跪地磕头?抱头痛哭?一揖三别?那时候还没有人为他们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当他们踏上艰难的征战之路,内心有什么感受?身处群雄逐鹿、穷兵黩武的时代,感叹自己的无奈了吗?他们是想尽赤子之心为家人免除一份劳役、还是想尽匹夫之责为皇家挣的一分厚土?他们经过怎样的心里蜕变,割断了那系在黄土地上红高粱中的心,用那双本应该扶梨握锄的手去向同样是炎黄子孙的人们挥剑舞戢的?他们经过了什么样的战争和厮杀?他们是如何从刀光箭影中幸存下来的?

★兵马俑坑位于秦皇陵东南大约5公里处,共有三个俑坑,总共面积仅占秦皇陵的三十分之一,然而就是这三十分之一,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所在,自己都不曾想有一天会站在这里。有人说:不上长城不算到北京,不去兵马俑不算到中国,后一句可能是针对国外游客来说吧,也是站在世界这一高度来看的,由此可见兵马俑的整体历史价值及地位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兵马俑的制作,均是按照实际将士和陶俑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看那卓绝的雕塑、高超的彩绘艺术,写实主义的手法,甚至超过了此后的几个封建王朝。陶俑兵阵之外,还有陶车马、铜车马、石质甲胄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看眼前形态各异的将士,虽然外形灰白,可看那表情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兵阵阵法严谨,战袍俑、跪射俑、甲士、将军等级森严,发型装束、仪态气质各不相同,虽然在地下尘封了两千年,仍然气宇不凡。一号坑最大,气势恢宏,让人感叹,看那一排排兵阵里的将士战马,似乎还能听到来自两千年以前战场上隆隆的车马声、横戈跃马的厮杀声,站在360度的圆形大屏幕里这种感觉尤为突出,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斩将搴旗的杀场上。

★陶俑挖出的时候,还是丰富的彩绘,颜色很鲜艳,但是由于当时文物保护意识太差,没有保护措施,陶俑表面的彩绘遇到空气,不到两个小时,就氧化变成了灰白色。到现在,针对陶俑这个情况的保护措施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一直都没有挖掘2、3号俑坑。

★一号坑是最具有震撼力的,一进坑门,迎面便似有一股杀伐之气。上千个步兵俑纵队横队排列整齐,大部份为步兵,只有少部分牵马的。俱是手握兵器,整装待发。上千个陶俑面貌神态各不相同,服装头饰随身份不同各不相同,有似乎只有十几岁的稚嫩士兵,也有年老的将军。据说刚出土时,这些陶俑是彩色的,色彩非常逼真,但是一出土,接触到空气,便很快风化了,现在看到的,已经完全是黄土的颜色了。很难想像这只是陶俑,似乎就是二千多年前的一支军队,突然遭遇重大变故被冻结于此,一直尘埋地下而已。也不知道这人来人往的游客是否会惊了他们的梦,是否会损害他们守护秦始皇陵的职责,这两千年后不熟悉的一切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不适应,当夜深人静,游人散尽时,他们是否也会轻声交谈他们今日的困惑。

★二号坑大部分还掩埋在地下,挖掘出来的陶俑都已破损,倒在坑内,或一只正在抽刀的手,或一个跪射的姿势,或一个头,或半个马臀,一个车轮子,似乎是一支多兵种的特殊部队。好像他们原本在地下存活了二千多年,突然被我们挖出来毁了他们的生命似的,看着让人心生怜悯,又对那未发掘的部分充满神秘的想像。

★三号坑感觉像是一个指挥机关,整个坑凹形,总共只有六十多具陶俑,有一辆四匹马拉的战车非常完整,都是真人真马的大小,非常逼真,威风凛凛的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似乎正在等待命令出发。马车后面是几个的将军俑,头饰和服装都不一样,神态比较安祥。

★骊山下,渭水边,座落在古城西安30公里以外的.兵马俑,其实是秦始皇陵这一庞大的地下宫殿的一部分,也就是他的陪葬坑,这位中国历史上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始皇,其活着时扫六合,雄霸天下,死后也把叱咤风云的气势带进了冥冥世界,本以为传万世的大秦帝国,不曾想15年就烟飞云散,而耗时40年,百万之众修建的皇陵,却在公元1974年,被几个村民打水井而无意中发现,历史就是这样在必然和偶然中转化,没有事物的永远,只有灵魂的永恒。

★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仔细观察,它们按品字型布局,根据发掘的先后,分别命名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我站在规模最大的一号坑前,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成长方形,有武士俑和陶马六千多件,造型逼真,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仿佛就是一个临阵的军队,就等战鼓擂响,冲锋向前。我被这场景所震撼,就象置身在两千多年前的古战场,战马嘶鸣,刀枪血影,旌旗猎猎。历史的画面一幕幕从眼前闪现,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舍身取义的荆柯,就算杀了秦皇,怎么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又怎能以一已之力挡得住这滚滚洪流。

★走在兵马俑坑旁,一股热血在沸腾,头上是拱形的馆顶,脚下5米是巨大的军阵,生前这些人拼杀疆场,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集权制的封建统一帝国,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死后又默默地守侯着他们的君主,给两千年后的人们展现了昔日的辉煌。

★二号坑从它的布局看,成曲尺形,有6000平方米,由战车、骑兵为主,一千多个陶俑组成的四个混合阵队。放眼望去,个个免盔束发,挽弓挎箭,威风凛凛。从军事角度观察,这里是秦军的精华部分,是最有战斗力和杀伤力的军阵。从穿着上明显可区别出将军俑和士兵俑,特别是跪射俑,让人联想到秦军箭锋的强大威力,难怪六国合纵也抗不住秦军的冲击。这支商鞅变法后突飞猛进的军队,强调了军功是平民改变生活的唯一方式,于是其战斗力倍增,加之率先改革了军事设备,铁器代替了笨重的铜器,使其兵刃灵活和轻巧但不失杀气。六国的泯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改变历史链接的变化,影响了千年的华夏进程和发展。

★三号坑成凹字形布局,占地有520平方米,陶俑少而精,经专家考证和讲解员介绍,这里是秦军的指挥系统,是秦军的灵魂所在,是一代代秦军将领的缩影。我无法想象长平之战后,由这里发出了惨无人道的活埋指令,四十万赵国降卒硬是活生生地被活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争悲剧,秦朝被后人称为暴秦,是不无道理的。也许因为过份追求暴力,物极必反,这个显赫一时的帝国,它只有15年的生命力,而经不起一个普通百姓的一声呐喊,就轰然倒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