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话语 > 忌讳讨厌妈妈的话精选86条

忌讳讨厌妈妈的话精选86条

时间:2019-11-21 21:09

“暗示”法一:使孩子积极做功课

1、母亲确信孩子的功课一定会很好,是培养孩子功课进步的第一步。

2、对待孩子就好像对待优等生一样,逐渐地孩子就会变成优等生。

3、让孩子具体想象做功课会得到的好处。

4、故意让孩子不做功课,也是一种矫正不想做功课的“暗示疗法”。

5、孩子发劳骚不想做功课时,故意说:“反正你就是这样的小孩!”

6、偶尔说:“你去玩玩吧!”反而会使孩子感到不安。

7、当孩子不想做功课时,让他整理桌子,以培养想功课的情绪。

8、当孩子做功课的引击尚未发动时,让孩子先拟定功课的预定表。

9、因不擅长的科目而陷入低潮时,让孩子暂时只做擅长的科目。

10、对于不能专心做功课的孩子,让他抽签选择先做哪一科。

11、父母批评学校或老师,会使孩子讨厌老师与学校,也讨厌做功课。

“暗示”法二:使孩子听从劝诫

1、借着第三者传达母亲的担心给孩子知道,以消除孩子的欲求、不满。

2、和孩子发生对立时,可利用信函或日记传达你的想法及心情。

3、要让情绪激动的孩子坦然接受,就要用比平常低的声音说话。

4、先说父母的失败经验再进入主题,孩子较能接受父母的劝诫。

5、对“孩子的诱惑”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孩子自然会忘记。

6、以提议或商量的语气提出意见,孩子会感觉是自己所下的决定。

7、想给孩子很多注意事项时,先限定于一个问题。

8、对孩子强调“你一定可以做到”,孩子会有不想辜负你期望的心理。

9、纠正孩子时,不要说“别做什么”,而要说“应该做什么”。

10、孩子失败时,不要指责,只要要求他再做一次,自然可以减少失败。

11、对孩子的细小过错,要当场劝告,较大的问题则过一段时间再劝告。

12、以“现在也不错,但是还要更好”的方法劝诫,孩子会更乐意接受。

13、“你太邋遢了”的指责性词句,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性暗示。

“暗示”法三:导引孩子意愿

1、为了让孩子向讨厌的科目挑战,可把喜欢的科目留到最后才做。

2、要让孩子做不太喜欢的事情时,可以说“隔壁的小朋友也做…”。

3、给孩子太好的环境,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孩子的意愿。

4、在孩子的房间贴上他所喜欢的明星或风景照片,可提升其向上心。

5、对于妄自菲薄的孩子,要经常使用鼓励的语句。

6、如果在孩子面前常说“反正…”等话语,孩子就不会努力。

7、有时用“你要考虑妈妈的想法”等哀求性刺激疗法也很有效。

8、当孩子反省时,父母可以采取出其不意的方式。

9、使用报酬诱饵时,其报酬要有具体形象,以引导孩子提高意愿。

10、有时候,不妨利用假日,一家人去爬山或看辽扩的海洋。

11、对于孩子提高意愿去做的事情,都要给予评价。

12、赞美孩子时,必须由衷地表现出和他一样高兴的心情。

13、故意责骂过于自信的孩子,激发他的自尊心,以促其提高意愿。

“暗示”法四:使孩子自动消除不满情绪

1、由父母选定选择条件让孩子选择,使孩子有参与的意识。

2、有时候干脆装作接受孩子全部的要求。

3、先倾听孩子的不满,让孩子发泄欲求不满的'情绪。

4、对细微的不平或不满,要夸张地重视。

5、即使孩子的要求过于无聊,母亲也要以认真的表情倾听。

6、对于孩子不当的要求,不妨附带提及比他要求还高的条件。

7、让孩子自己思考不能的理由,再冷冷地说:“不行就是不行!”

8、要阻止孩子的任性,不要提善恶,而只刺激孩子的损益感情。

9、对于孩子的不平不满,不要全面否定,应先肯定一部份。

10、对孩子提出的“朋友都有”的理论,以“也有人没有”对应。

11、安排发泄情绪的另一个场所,孩子的不满就能解除。

“暗示”法五:解除孩子厌烦心理

1、“只做三十分钟的功课看看!”给予几个小目标。

2、不要让孩子在做功课时的休息时间发呆,而让他做一些杂事。

3、让孩子拥有每天都必须做的简单事情。

4、做功课当中的点心或宵夜,具有“再继续做下去”的暗示效果。

5、趁孩子还感兴趣时,利用“中断效应”,宣布“下次再继续做!”

6、当孩子因做功课而感厌烦时,可利用溜狗等做适度的运动。

7、孩子若说“做功课真辛苦”,不要附和他,应说“那并不痛苦!”

8、孩子开始懒散时,就下最后通牒:“现在不做就来不及了!”

9、如果挑唆孩子可以失败,孩子就会忘记厌烦,而想重新再挑战。

10、将不同性质的科目组合起来,让孩子达到调剂情绪的效果。

11、当孩子开始感到厌烦时,可改变做功课的桌子和地点。

“暗示”法六:解除孩子紧张与不安

1、对于因犯了错而强烈不安的孩子,安慰他,人总是会犯错的。

2、“只不过是考试而已嘛!”母亲的一句话可以使孩子轻松下来。

3、对孩子说:“考完试我们一起去吃冰吧!”以改变孩子的情绪。

4、孩子在兴奋状态时,故意以缓慢的态度对应。

5、对因时间而焦躁的孩子,称一小时为六十分钟,可减轻其心理负担。

6、孩子害怕失败而感到不安时,尽量加以赞美。

7、对害怕陷入低潮的孩子,先给与简单的问题解除其心理上的劣势。

8、容易紧张的孩子,让他在纸上涂鸦,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9、孩子呈现焦急和战战竞竞状态时,教他慢慢吐气使之缓和。

10、孩子为了考试而紧张时,母亲可以试着故意说错话。

11、对于容易紧张的孩子,平常给他带吉祥物。

12、孩子太紧张时,让孩子说出自己紧张的情形。

13、给孩子和紧张感完全无关的小小欲望满足,就能解除其紧张。

“暗示”法七:使孩子集中注意力

1、让孩子用非整数的时间,拟定做功课的时间表。

2、将闹钟铃声作为上床时间,以决定结束做功课的时间。

3、孩子精神散漫时,让他听一会儿时钟的滴答声。

4、做功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时,试着用嘴巴念出内容。

5、无法热衷做功课时,可将预定表加以改变。

6、限制“只有一次而以”,孩子反而会产生自动自发的情形。

7、平常就培养让孩子帮忙做家事及所规定的工作习惯。

8、对无法认真准备考试的孩子,不妨积极地劝他猜题。

9、做功课之前进行固定的仪式,就能马上集中注意力。

10、担心的事情太多的时候,不妨先着手做所担心的事。

11、对于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不要以时间而用数量来拟定计划。

“暗示”法八:使孩子摆脱困惑

1、为选择甲或乙而困惑时,针对孩子会选后者的心理加以询问。

2、为了升学或就业而困惑时,应诱导地问:“要考私立或公立?”

3、对到处碰壁的孩子说:“假如甲不行,还有乙和丙!”

4、为了考公立或私立学校而困惑时,断然地说:“你适合考私立!”

5、孩子走头无路时告诉他:“这时反而可以发挥二、三倍的实力!”

6、对于孩子更高的欲望,加以封锁地说:“不能再高了!”

7、故意装作没看到,以消除孩子的迷惑。

8、当孩子迷惑时,早上让孩子打开窗子看看充满生气的外面。

9、让孩子看漫画或幽默笑话,以克服想不开的情形。

“暗示”法九:使孩子的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

1、让孩子在父母面前宣布目标,可促使孩子向目标挑战。

2、让还子学习柔道等运动,不仅能缎练孩子的身体,也能振奋精神。

3、看到孩子气馁,就加快生活步调,以造成积极的态度。

4、平常就让孩子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

5、对于畏首畏尾的孩子,偶而让他一到早就去上学。

6、对于畏首畏尾的孩子,尽量让他和积极的孩子交往。

7、培养让孩子写舒展且大的字的习惯。

8、对于有气无力的孩子,不要用“你不要有气无力”的负面性暗示。

9、上餐馆时,让孩子冒险选择他从未吃过的菜肴。

10、对不擅长带头做事的孩子,试着刻意让他帮忙做家事。

11、欲使孩子活泼发言,应常问他不能只回答“是”或“否”的问题。

12、即使最后需由父母决定的事情,也要故意询问孩子的意见。

13、孩子被赞美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会自我扩大而变得活泼。

“暗示”法十:使孩子更有自信

1、偶而刻意给可以做得很好的课提,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孩子正向困难问题挑战时,故意忽视错误,只赞美做得好的部份。

3、不要赞美结果,而赞美过程,孩子就会产生肯做就会成功的自信。

4、为了避免指责成为负面暗示,所以在指责前先赞美。

5、赞美优点比指责缺点,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6、告诉孩子“只让你考一流学校”,使他产生向二流学校挑战的自信。

7、父母说出“没出息”一句话,会使孩子真的没出息。

8、看到自己亲近的人事物受到毁谤,孩子会感觉自己也被毁谤。

9、在第三者面前批评孩子,比直接责骂孩子更伤孩子。

10、掌握一些幸运事迹,告诉孩子“你走运了”,孩子会增加自信。

11、孩子对于前途快丧失自信时,提醒他以前所获得的成绩。

“暗示”法十一:解除孩子自卑感

1、常说“绝对”的语句,会使孩子的自卑感逐渐淡化。

2、对于只获得五十分而沮丧的孩子说:“已经五十分啦!”

3、要拒绝时,应该附带提出“因为…所以不行”的限制条件。

4、避免孩子只注意“做不到的部份”,而留意做到的部份。

5、将缺点看成优点,孩子的自卑感会减轻。

6、针对孩子的自卑感,让他阅读伟人传记。

7、故意指责成绩好的孩子,而让丧失自信的孩子解除自卑感。

8、不管多么微小的事都无所谓,让孩子感觉他具有特别的技能。

9、孩子失败或做错时,强调“运气”也是一种方法。

“暗示”法十二:矫正孩子缺点

1、在孩子面前指出其它孩子的缺点,也能收到控制的效果。

2、对于缺点多的孩子,告诉他他会很有前途,以鼓励他。

3、安排孩子去传达其它孩子的缺点,孩子会主动矫正自己的缺点。

4、孩子为了缺点而烦恼时,将缺点转为优点。

5、不要直接矫正缺点,而排除藏在缺点背后的欲求、不满。

6、如果孩子常常失败的话,应暗示说:“失败也无所谓。”

7、惩罚或威喝的暗示,如果煤有偶尔加以使用,就会减弱。

8、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缺点,而利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较好。

9、对于孩子的反抗,不要以父母的权威加以压制。

“暗示”法十三:使赞美具真实感

1、和孩子的父亲、祖父母并肩作战,使赞美词成为事实。

2、藉第三者所说的话,淡化孩子的疑心。

3、先指第三者的缺点,赞美词才会更有真实感。

4、将孩子的优点浓缩成一点加以赞美,会感觉全部都被赞美。

5、赞美孩子时,至少赞美三个优点的方式非常有效。

6、他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坦然地加以接受。

7、孩子做好事时,刻不容缓的赞美孩子。

8、在别人面前赞美孩子时,孩子被赞美的喜悦会加倍。

9、赞美孩子时,每次的赞美词要有变化。

由此可见,暗示对孩子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从侧面去影响孩子,从而避免了鼓励和表扬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不真实的判断,教育孩子要慎言慎行。

善意的谎言散文1

谎言,通常是很不好的,扯谎,更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编出很多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想得到某种东西,通过谎言去获取;在做了错事之后,用谎言来掩饰......这些,自己最终都会付出代价,自食其果。

以前,很讨厌撒谎,但后来发现,完全不说谎,很难做到。

其实有一种谎言是善意的,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

在善意的谎言里,有着鼓励。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例子:明明是方方面面做得不好的学生,爸爸妈妈却好像视而不见,总是认为他在某些方面很优秀,鼓励他不断进步,结果甚至超过了以前比自己成绩好很多的学霸。善意的谎言,激励孩子超越自己,改变了他们的未来。在老师的“预言”下,原本懒惰的学生们变得刻苦勤奋,懂事好学,后来成为了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优秀的人才。多年以后,孩子们将把这份谎言礼物铭记于心。

在善意的谎言里,有着安慰。医院里身患绝症的病人,在家人的隐瞒下,在医生的安慰下,超过了医生预期的生命,甚至奇迹般的痊愈了!

在善意的谎言里,有着奉献。今天刚看到一则新闻,无锡一退休老人隐姓埋名捐款二十七年。这位叫张纪清的可敬老人,多年来以“炎黄”、“黄炎民”的名义,向养老院、小学、地震灾区累计捐款数万元,前天是因为在邮储银行营业大厅汇出善款后突发脑梗送进医院才被发现。他淡泊名利,不求回报,一直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默默奉献社会,这种谎言是多么崇高啊!

善意的谎言,是我们信念的动力。它让我们心里燃起希望之火,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爱和感动!

善意的谎言散文2

第一眼见到这个男孩,就知道他聪明过人。他的眼睛虽小如豌豆却像天上星一般明亮。他一言不发,竟能准确无误地按照指令做好入班后的一切准备工作。他的课程表也设计得既美观又新颖别致。

他是后转入的学生,所以我对他的关注更多一些。可他却着实让人为难起来。除了不爱说话,他还总是低着头,上课时,经常溜号,手里时常摆弄一些小玩具,小文具甚至小纸片。每堂课对他提醒多次仍然无济于事。几天之后,我发觉这个孩子绝对不是习惯不好那么简单。怎么办?必须要找找“病因”了。

那天,间操过后,我拉着他的手走到花坛边,准备和他长谈一次。谈话过程并不顺利,他是个不配合的小家伙,启发了半天,他也只是瞪着亮眼睛一言不发。我故作生气地说:“你再不理我,就要叫你妈妈来了,难道老师和你的谈话必须请家长作陪吗?”他开始抬起头看着我了,转而他皱紧眉头小声说:“别找妈妈了,找她也没用。”“怎么?”我赶忙追问,“妈妈不管你吗?”他又低下头,两只手不停地搓弄衣角,然后嗫嚅着:“我妈说我是多动症,没救了。”我不禁豁然,症结大概就是它了,这样的教育案例我见过不少,孩子是被一种长期灌注的心理暗示挡在了自信的门外。

“妈妈带你去看过医生吗?有诊断书吗?”

“看过,医生说,有点像,诊断书是什么?”

“诊断书就是认定你确实生病了的证明书”

“哦,那个没看见。可是妈妈和爸爸总是叹气,所以我想我肯定有毛病。”

“好吧,现在老师就和你妈妈联系,我要确定你是否真的病了。”

他皱起眉头,眼光里有一丝祈求。显然,他不想我联系家长,猜想得到,以前他没少被“联系”。

“放心,”我摸摸他的头,“不会和妈妈说你犯了错误。”于是,他将信将疑地给了我家长的电话号码。拨通电话后,我故意叫他去办公室帮我取一样东西,然后和他妈妈聊起了孩子的问题。电话那头,家长还没等我说完就叹起气来:“唉……这孩子算是没救了,转到哪儿都这样,就是不好好听课。八成真是有毛病……”我打断她:“你希望孩子有多动症吗?”“当然不希望了,老师,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的。”她讪讪地说。

我说:“就是,哪有做妈妈的希望孩子生病。可是,现在你已经用你的态度把他变成了一个病人。多动症是需要诊断定论的,医生确诊了吗?”“那倒没有,医生说很多淘气的孩子也有多动的症状,不能确诊,可我觉得他是,但我没告诉孩子他有多动症啊。”这个一头雾水的母亲让我唏嘘。其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很多,包括我自己也常有言不由衷,犯了教育忌讳而不自知的时候。我们从不想用不良心理引导孩子,可是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却常常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往往胜过暴戾的体罚,它们像无形的冷雨凄风,让原本鲜活的生命慢慢枯败,那个活泼伶俐的孩子已经对自己的健康有了忧虑,他还能做什么。除了消极抵抗老师的提醒和责问,只有暗自神伤了吧。顽皮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多少孩子患了实质性的多动症,更多的症结在心里。自以为“有病”而且“无可救药”,自然不必再伤神费力地改正,于是,听之任之,“病”就更重了。长此下去,不病也病了,任有良方也无济于事。反之,即便有病我们也能大而化小,小而勿视,使他重新建立起克服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有些时候,心理疗法胜于一切灵丹妙药。

在我和家长的谈话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回来了,捧着我让他取的笔记本,远远地望着我,观察我的表情。他一定心虚地怕我向他妈妈“告了状”或是一脸同情地再对他进行一番语重心长的教导。我关了电话,向他招招手,然后,看着他的眼睛一丝不苟地说:“你的病确实有诊断书,只是诊断延期了,你妈妈刚刚才取回。诊断证明,你没有多动症。”他的眼睛忽然一亮,转而又蹙了蹙眉,低下头去,我知道他心里有疑惑,不过他的怀疑会马上消解。因为我告诉他妈妈,要真的想办法给他开一个“诊断”。“现在,”我说,“这个

当他大踏步走回班级的时候,我忽然有一点沉重,教育真的并不简单,成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带给孩子某种暗示。希腊传说中,皮革马利翁用爱和期待将一尊塑像变成了一个美丽鲜活的生命。而我们能做到每天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和启迪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吗?爱很简单也很复杂,爱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复杂。

一个善意的谎言可能帮助孩子抚平心里的阴影,重塑自信,可是要改正一个因不良暗示而根深蒂固了的心里和行为习惯需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那个聪敏的男孩能否克服不专心的毛病,除了积极的心态还需要强大的耐力。那么我们呢?自以为高高在上的成年人不也总是被一些晦暗的情绪包围,走不出自我,走不出主观臆断的某些心理误区吗?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不取决我们的眼睛而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当你的思想意识和看问题的角度发生改变时,一切随之改变。

给著名卡通片《哆啦A梦》的主人公配音的小女孩,曾因声音沙哑而一度郁郁寡欢甚至拒绝与人交往。可当她碰巧被漫画家选中并积极参与配音工作时才发现那个被定格的天生的“缺陷”恰恰是她最大的优势。当生活深陷囵圄的时候,换一扇窗子眺望远方,说不定会收获无限风光。我为那个男孩祈祷,并告诫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努力让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充满希望。

善意的谎言散文3

某日饭桌上,朋友的电话响起,一看,便打了个安静的手势,原来热闹的饭桌就安静下来了,大家都明白他妻子查岗了,朋友接起电话说,“在同事家。”

他刚挂电话,坐在我旁边的朋友便说,“以后,打我老公的电话,看来他说什么都不能信了。”另一朋友也附和道:“就是啊,做人就不能坦荡些吗?”“就几个朋友吃吃饭而已,至于吗?搞得像做贼似的。”……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一则笑话:一个单身男性和一个异性朋友合租,他打电话给他女友时,他合租的朋友刚好说了句:我的快递。她女友便质问怎么会有女孩的声音,他便谎说正在看电视呢,可过了一会,他合租的朋友又说了句:我的快递。这次他更绝:唉!最近的电视广告,怎么老是重播!

朋友们爆笑,现在的人啊,怎么个个都是说谎成精了呢?

安静了片刻的饭桌又热闹起来了,而刚挂电话的朋友却深有感触地说,“唉!没办法啊,女人就喜欢想太多,有些事情本来就是正常简单的,但如果一说,她又想太多,然后问这个那个的,就是有理都说不清,还不如说些无伤大雅的谎言来的简单,也算是善意的谎言吧!这样对大家都好,而且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朋友说的在理,是啊,人生短短一辈子,夫妻间如若什么事情都有解释的半天,那也太累,若对方疑心比较重的话,甚至会让对方疑神疑鬼,整日彷徨不知所措,还不如说些善意的谎言,这样于别人,不用想太多,不会在猜疑中转辗反复思量,伤了心神,如若一个不小心,还让夫妻间有了一些小隔阂,于自己也不用太费唇舌,简单省事。当然,前提是,谎言必需善意的。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生活中谎言无处不在。但谎言,也有善恶之分,为达到某些恶意行为的谎言为恶意的,为达到一些好意为目标的谎言为善意的,如果能把善意谎言运用好,那么谎言也是美丽的,生活会因这些谎言而更加美好!

生活中,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

小宝贝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我会叫她背一些

小宝贝,在我精心编织的善意的谎言下,不断地进步,快乐的成长。

工作上,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刚开始在这个公司工作时,领导经常对我说,“你做得很好,希望再接再励!”虽然是一句很简单的话,我却觉得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于是更积极努力的投入工作,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以报答领导的知遇知恩。后来,做久了的时候,才知道,领导经常对新人说这样善意的谎言,从而激发新人的上进心,让新人更加努力的工作。

工作,在领导们精心编织的善意的谎言下,同事们积极向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中,大家工作起来都比较有干劲,工作起来也充实快乐!

从小,狼来了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诚信,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同样提倡诚信为本,只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若说个小小的、无伤大雅的善意谎言,会让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1、我以前比你好

这是所有爸妈最常犯的错误。很多爸妈常对孩子说,「我在你这年纪的时候比你懂事/成熟/乖巧」这样的刺激话语似乎在传达你的孩子不够完美,没有达到你的期望。

2、你总是在犯错

不要惩罚孩子的不成熟,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犯错,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即使孩子选择了妳觉得不好的决定,但妳不应该指责他,妳应该要引导他。

教训孩子通常都没好话。

3、比较兄弟姊妹

这是另一个不合理的比较,而且很常见。比较孩子的能力会传播敌意的`种子,造成孩子之间的裂缝,妳不想要孩子传达负面情绪给妳,就避免比较孩子们。

4、现在不要烦我

有时候妳可能会想要独处,或者正在处理什么重要的事,但孩子可能无法理解这情况的严重性。一个不耐烦地爆发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沮丧。

5、你就像你爸/妈

如果妳是单亲父母,就应该避免这样的话。当妳使用这样的话语时,等于对孩子灌输对父亲的敌意,同时,妳也会失去孩子对妳的尊敬。

6、没你这种孩子

这是一种发洩情绪的话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后果。毫无疑问的,这是妳对孩子说的最伤人的事情。不管危机是什么,说这样的话可能会让妳后悔一辈子。

7、远离那些朋友

在我们交朋友之前都不会先思考,即使是孩子也一样。不同的是,成人懂得挑选朋友,远离坏朋友,但妳的孩子可能不会。所以妳无法要孩子放弃他本来觉得好的朋友。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