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2、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3、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4、建好水、电、路、讯、房,提升科、教、文、卫、保。
5、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
6、坚持项目到村、扶贫到户。
7、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9、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10、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11、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
1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13、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14、只要努力就能脱贫只有努力才能致富。
15、先富帮后富同奔小康路。
16、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17、聚力脱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18、整村推进展新貌,产业扶贫促增收。
19、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
20、以积极态度、得力措施,扎实作风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21、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22、向贫困宣战,一起动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23、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
24、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25、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6、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向同小康。
27、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28、社会兜底保民生,扶贫政策脱贫困。
29、落实每个阶段任务,抓好每个环节工作。
30、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31、.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32、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33、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34、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35、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36、精准脱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37、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38、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39、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40、只要努力就能脱贫只有努力才能致富。
41、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
42、落实每个阶段任务,抓好每个环节工作。
43、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44、扶贫开发送温暖,“双到”工作促和谐。
45、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扶贫政策送进家。
46、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47、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48、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开发促进发展。
49、向贫困宣战,一起动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50、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51、安贫可耻脱贫关荣团结一心共奔小康
52、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53、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54、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5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56、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57、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推进民族大团结
58、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59、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60、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61、以积极态度得力措施,扎实作风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62、把村民组织起来让民主自治起来使发展和谐起来。
63、扎实推进精准脱贫保障打赢青河脱贫摘帽攻坚战
64、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65、集众智聚群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我县所有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按照县委、县政府指示,扶贫办安排,5月2日,全县103名干部前往四川大学参加了“县2017年扶贫攻坚专题培训班”。为期7天的培训短暂而紧凑、适用而有效,对基层工作的我来说,加大了对农村贫困现状的了解;认识了当前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学习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政策吃透很重要
七天培训时间中,有一半的课程在解读政策、分析利好。蒋青的《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蒋永穆教授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邓蓉教授的《深化农村改革与现行农村政策梳理》、吕志辉教授的《扶贫开发思想》、毛克宁教授的《领导干部沟通与协调》、王冲教授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与产品打造》、朱恪钧教授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认识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等把扶贫工作分别从内容到形式再到规模进行讲解。具体要做到“四个切实”,扶持对象“六个精准”,精准实施“五个一批”,集中力量解决10个贫困突出问题,在有效打好3+10的组合拳的同时需将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措施传达给每一个农户,让他们家喻户晓、领会政策、吃透精神,共谋思路、找出路、求发展、鼓实劲。
二、思维打开是必须
我县县域经济实力弱,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单一,经济收入渠道有限,综合指标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通过此次培训,认识到一味的闭门造车不能转变农民的生活条件,现阶段农民的脱贫致富,除了依靠国家扶持外,更重要的是自食其力,拓宽路子。可从过去主要依靠土地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提高效益、扩大就业,从依靠农业转向依靠特色经济和劳动力转移。
(一)因户施策开展技能培训,思想扶贫增强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定点定向培训为重点,开展家电维修、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建筑等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使每个乡镇每个村组都有一批农村致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带头人。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托产业带动转,就业扶贫拓展收入渠道。推进农业生态园、依托旅游景区、农家乐等,组织农民从事导游、餐饮服务、旅游产品销售等工作,以拓展他们的收入渠道。
(三)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长效扶贫模式。大胆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合作股份的形式,让贫困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以“合作社+农户”模式,使贫困户入社让合作社带动农户,使农户增加收入。这次培训过程中,参观了中国酒村,该村落位于四川省成都邛崃市临邛古城南麓,距邛崃市区约3公里,是一处融“邛酒文化体验、酿酒高粱种植、原酒加工酿造、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活化的“原酒原乡文化博物馆”。农业、酿酒、旅游三大产业在这里交融互动;“酒香里的中国,记忆中的老家”的形象定位和“最中国、最乡村、最田园、最国际”的开发理念,成就一方繁华褪尽的世外桃源:万亩红高粱、千年酿酒坊、百年老村落、还有“中国邛酒文化体验农庄—大梁酒庄”以及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老游戏的“草艺中华童趣园—田园乐翻天”。现在,中国酒村的农民不仅改善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还做到了户有增收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也得到改善,新型城乡形态显现。
(四)引导农民创业示范转,发挥金融扶贫作用。优化返乡创业环境,梳理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综合运用扶贫贴息、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吸引农民返乡投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就业创收,以此来促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五)构建互联网+农业思维,强化科技扶贫支撑。为服务农村,创新农业,可建立农村电商等营销途径,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颈,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农民通过电商渠道可更优惠的获取农资和城镇制造的各类商品,农产品也可打“绿色生态牌”,走现代农业的路子,通过电商渠道更快的速度、更高的价格销售给加工企业和终端消费者,让农产品足不出户卖到全世界,由输血到造血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落实举措是关键
为稳步落实扶贫工作,必须做到精准识别到村、到户,把握好时间节点,谋划好项目安排,落实好经费使用,加强宣传培训。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清底数。精准扶贫,一是要掌握详细情况。必须深入一线,逐村逐户面对面的了解实情,对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等做到胸中有数,按收入等次等相关指标准确衡量划定贫困户。对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掌握,确保对象精准。二是要建档立卡。将划入贫困户的群众登记造册,以便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将年度减贫任务明确到户、到人,并明确年度计划脱贫人口数和做好相关公示工作,切实为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科学谋划。分析和总结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根据10个扶贫专项方案,有针对性的搞好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落实帮扶人员、帮扶方式,确定产业项目,明确年度增收目标,确保扶贫对象及时得到有效扶持。
(三)金融支持。通过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扶贫资金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大力争取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小额信用贷款的落实,为贫困群众解决融资难题。在吃透掌握当地金融扶贫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做好资金的运用、监管工作,保证各项扶贫资金安全、落实到位。
(四)发挥主导作用。各乡镇(区)党委政府是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发挥扶贫攻坚的主导作用。可建立扶贫工作队管理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的帮扶工作环境,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作为基层一线的干部,我将以这次扶贫精准识别为起点,履职尽责,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主动作为,全力协调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确保我县(镇)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阳光舒缓的掀去黑色的幕帘,黎明眨着温和的眼睛,又是一个晴朗而又轻松的星期天,这个春节小长假后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辛苦了一周工作的人们说不定正躺在床上悠闲的规划着假日,约朋友小聚,陪家人出行,或是与自己一个人独处,总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休闲方式,以不辜负这美好时光。而大丰区人民医院送医下乡小分队的志愿者们也正在积极筹划着他们与众不同的周末休闲方式,小分队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连续坚持了十年送医下乡的超声科主任姜建军,假日送医下乡已成了他周末的必修课,匆匆岁月将他送成了这支队伍当之无愧的元老,今天他和以往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和新加入小分队的同事刘庆一起带上明媚的心情向大桥中心卫生院出发。
时间离预先约好的8点还差几分钟,姜主任一行就已经到了大桥中心卫生院,看着卫生院体检中心门前挤满了急切期盼的目光,姜主任顾不上开车的劳累,和刘庆医师立刻进入到工作状态中。每年的送医下乡健康体检已经让老百姓有了依赖感,曾经接受过检查的人员在听到消息后,成了自发宣传员,奔走相告于左邻右舍,一些曾经在超声检查时查出有问题,行动又有所不便的病人,更是期待着,今天家住中港村的吴成宝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情,他在得到大队干部通知后,急切的问这次彩超检查姜主任来吗?还想让他帮我检查看看,上一次也是他帮我检查的。吴成宝老人今年已经86岁高年,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和他做伴的只有上初中的孙女一人,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虽没有什么大恙,但时常被小病困扰,想去趟大丰做个全面的健康检查,没有人陪伴,出行十分不便,自从上次在检查中发现胆囊息肉和肝血管瘤后,每年的`医疗小分队下乡义诊时他都不愿意错过,今天当他得到准确的消息后,早早的来到镇卫生院等着,当老人走进彩超室时,姜主任亲切的喊出老人的名字,并帮他细致的检查了一遍,检查结束时又和老人聊了些健康保健知识,老人激动不已,他认识的姜医师不仅技术高超而且还如此心细,朴实的老人用他朴实的方法表达着内心的欢喜,从上衣兜里拿出几枚煮鸡蛋,非要送给姜主任做早饭,姜主任婉言谢决了老人,送走了老人姜主任继续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还有很多需要检查的人在等着呢。穿越四季,来看你
叶青叶枯,花开花谢,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着时光,更改着季节的容颜,不变的是姜建军主任为维护人们健康坚持送医下乡的信念,十年的下乡送医感触颇多,收获更多,每次送医下乡都会遇到像吴成宝这样的老人和老人一样急切的盼望,每次的期盼和信任都让作为医师的姜建军主任感慨不已,每一次的感动又督促着他坚持下来并继续坚持下去,送医下乡活动还在继续着,如果十年送医下乡是对一名医生的考验,那么姜建军主任已经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为了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美好生活,送医下乡还在继续着,也会有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加入进来,下一个十年就让时间来考验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