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反应,自己家里的孩子越来越不受管束了,根本没有大人说话的份,你说什么,他就犟什么!对他的一点点要求,根本不理会。面对孩子的诸多“反抗”和“顶撞”,家长们除了急着暴跳如雷,不妨先思考思考:孩子为什么“顶嘴”?
1、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
这一点是很多父母容易犯的错误,父母们习惯建立在“我”的感受之上,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真实想法。总是认为父母为孩子想的就一定是好的。
而孩子随着成长已经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怎么可能不反抗呢?于是孩子会撒泼,会哭,会闹,会顶嘴。
2、父母对孩子说的话不算数
在很多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一点都会用哄的方式,而这种哄,如果没有真的兑现,就变成立“哄骗”孩子。这样词数多了。孩子当然会对你顶嘴了。
父母们这种为了让孩子暂时按照自己的事情而哄骗的方式,真的是教育的一大败笔,可是却很多父母依然乐此不疲的做着这样的事情。
3、孩子只是想解释
绝大多数孩子在顶嘴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误会他们的时候,没有谁喜欢自己平白无故被人误会,孩子们也是如此。
孩子们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好心办坏事了,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只看到事情的结果是坏的就去责骂孩子,但是我们不知道其中的缘由或许是孩子的好心呢。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怎么不会顶嘴呢?
1、鼓励孩子把话说完
就像大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样,顶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如果当孩子顶嘴,我们马上就去打骂他,这就等于斩断了孩子情绪宣泄的口子,那么长期这样下去,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有危害的。
父母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听听他的想法,鼓励他把话说完。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更容易跟父母达成共识。
2、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
当错误真的出在孩子这一方的时候,父母批评当然无可厚非,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
还要重视不言之教,运用行动、榜样等引导孩子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3、注重与孩子的精神交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观意识会越来越强烈,已经不是你襁褓里的小宝宝了,所以当他提出自己的意见时,不要觉得他在反抗你,也许孩子只是有不同的意见而已。
作为父母的要学着和孩子在精神上好好沟通,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困惑什么思考什么。
4、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爱顶嘴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家庭气氛就是这样的,而孩子长期在争吵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使家庭洋溢在和睦、互助、自由、快乐。
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总有一天小家伙会不听从你的号令和你顶嘴,这是在孩子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做父母的我们要倘然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会这样,你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就特别不一样。
1、孩子们普遍反感的做法——唠叨
说到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唠叨。孩子们是如此反感唠叨,而父母却喜往往欢唠叨,可以说矛盾突出。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爱唠叨,而孩子又这么反感唠叨呢?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便成了唠叨。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报怨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后,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学会尊重孩子,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提醒,不要大事小事都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谈话指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易于被孩子接受,才是有效果的教育。
2、脾气暴躁,不问是非,逮住就骂
这种情况虽不是普遍现象,却排在了第二位,足见孩子们对父母粗暴态度的反感。
孩子是如此不喜欢脾气暴躁、方法简单的家长。所以,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长应当加强自我修养,尽量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为一丁点小事大动肝火,更不要拿孩子作为发火的对象。当孩子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时候,家长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千万不要简单粗暴,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不动就埋怨、指责,爱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这似乎是大部分家长所共有的毛病。由于他们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对孩子过于苛刻。当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时,就埋怨、指责孩子。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班或者全年级甚至全校、全世界最优秀的。他们对于孩子的表现,这也不合心,那也不满意;而且老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做比较,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激励孩子,但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不仅引起孩子的反感,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孩子成长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因为你老是说他这也不如人,那也比人差,孩子听惯了负面的评价,他哪里还有自信心,哪里还有成功的欲望?
所以,要给孩子自信、给孩子追求成功的欲望,家长就必须克服埋怨、指责和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缺点比较的坏习惯,对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采取命令式,不通情达理,过分限制自由
这样的家长虽然也不是多数,但还排在了第四位,由此可见孩子渴望理解、追求平等、追求个性的愿望之强烈。
所以,对待孩子不要太严厉、太细、管理太多,也不要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孩子,少采取命令式,多一些协商,让孩子在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5、除了学习别的都不关心,滥报各种辅导班
这似乎是所有家长的共性。他们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和成绩单,他们只要求孩子成绩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为了孩子能够出众、拔尖、多才多艺,他们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的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欢、有没有特长、有没有兴趣。
在此,我要提醒家长注意,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孩子产生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6、脏话连篇、爱瞎吹,穿着不得体
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只是少数,但也是孩子所反感的。
记得一次开家长会,一个女学生的妈妈邋里邋遢就来了。和其他打扮得体的父母相比,他的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回家后就和妈妈大发脾气,并且要求妈妈以后再也不要到学校去找自己。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当着孩子的面,他的爸爸口若悬河,云山雾海地说了许多,而且时不时带着脏字,搞得孩子很尴尬。第二天,这个学生来找我,为他爸爸的瞎吹和不文明表示道歉。
我从教20多年,期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文雅、谦虚、得体,但也有少数家长,真的有失体统。有的大大咧咧不说,一开口就带脏字,而且脏话连篇,他自己倒不觉得,但是听他说话的人却觉得别扭。也有一部分家长,特别爱瞎吹,和谁说话都云里雾里的,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少数家长,不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打扮太不讲究、太过随便、邋里邋遢。孩子摊上这样的家长,自然会觉得丢脸。因此这就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注意。
以上种种是孩子们最反感家长的几种做法。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比如不相信孩子、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者放任自流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就得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以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家庭教育。千万不要用孩子们反感的方法去对待他们。
1、接受并理智表达你的情绪
我们强调不能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但这并非指父母不该生气。父母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孩子的父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什么不该生气、不能生气都是不可能的。父母应该学会的,先是接受生气这种情绪,然后再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当父母对孩子生气后,先给自己和孩子一段冷静的时间,不要急着去说些什么。接受自己情绪,想清楚为什么生气,生气是想孩子怎么做。想清楚了,再去跟孩子说,这会更好,当然“我这是为你好”这类的话是不能说的,解释与表达是要具体的。不要翻旧账、给孩子贴标签,或是指责。
2、用行动来化解孩子的委屈
父母发火,孩子生气,很容易出现“冷战”的场面,这时候,想要单纯地用语言来和好是很难的,因为孩子可能会故意不理父母,甚到不和父母说话。这时就需要用行动来表达父母的心。
父母的言行最好不要出现不好的变化,比如:不给孩子端饭、用力关门、不去看孩子的.作业等,这都会让孩子更加不安、不满。相反,要尽量像平时那样,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日常的询问和嘱咐也要有,比如:“可以吃饭啦”、“你想洗澡了吗?”让孩子知道,父母已经不生气了,在努力与他沟通。
3、向孩子真诚道歉
有的父母会觉得向孩子道歉很丢脸,有的则觉得自己道歉了,孩子就不能明白自己的错误。但这仅仅是搞错了道歉的意义。父母是在为自己负面情绪向孩子道歉,是在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知错就改,而不是面子问题。
而且,在道歉时,明确告诉孩子,父母是在为什么道歉,需要孩子明白什么道理,那就不会让孩子误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这种道歉是一种双向教育,让父母与孩子都知道自己的错误,自己改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