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要的不是天生拥有什么,而是如何活用拥有的东西。
2、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从何处来”,而是“要往何处去”。
3、虽然人们对于自身,以及关于人生各种问题的意见,无法理解,也无法清楚说明,却还是抱持自己坚守的行动法则而活着。
4、如何感受,只取决于你自己。
5、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6、孩子会不断测试,从中找到成功的方法,甚至长大成人后还会反复使用,这就形成了孩子的生活型态。感觉说的很对,小时候就是,感觉每天笑一笑,大人就会很开心,于是我也会很开心,于是养成了我喜欢天天笑的性格。如果我每天都在生气,可能我以后会养成天天生气的坏脾气。
7、远看总是看见对方美好的一面,腻在一起时,就老是会注意到对方讨人厌的地方。
8、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恋人,亲人,都有这种感触,因为相处的越久,双方的很多生活习惯就会因为不设心防一一曝露出来,这回将朦胧感一一抹去,看见他本来清晰的额样子,所以很多时候,伤人的话语也就会说出来,使得关系不好处理。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不能因为关系过于亲密而就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9、明明别人都认为你很瘦,你却觉得“自己很胖”,这就是一种“自卑感” 原来我一直处在自卑感中,可能是小时候被叫惯了,于是现在处在这种感觉中,而自己缺一点也不知道。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
10、心态健全的人就算觉得百分之百错在对方,也只会在“现在自己能做的事”上投注心力。反观心态不健全的人,只会埋怨过去、说别人的坏话,不断强调自己是受害者,借此博取同情,自己却什么也不做。最近一段时间是有在强调自己是受害者,但是没有说别人坏话,也没有什么都不做,我还是顽强的把任务给完成了。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心态稍微不健全的人,还是需要再修炼,成为一个值关注自己现在能做的事情上的人。
11、本来“生气”是一种两个阶段式的情绪,先表露第一阶段的情绪“寂寞”“懊恼”与“悲伤”,一旦无法得到对方的理解,就会转变成第二阶段的“愤怒”情绪。此时,最好不要用以“你”为主语的第二阶段的情绪“愤怒”来表达自已的意思:“你怎么没先问我就吃掉了呢?”而是要用第一阶段的情绪并以“我”为主语来表达:“唉,‘我’也好想吃呀!真是太可惜了!”这样改变说话的方式也能带给对方勇气。
12、一味叨念、斥责,只会使孩子丧失自信、深受伤害、失去勇气,甚至会夺走他挑战困难的勇气,只想逃避问题,做出更多不当的行为。同样,处罚与威胁的方式,只会使孩子心生怨恨,变得更难以沟通,以及越来越独断专行。
13、共鸣感就是用对方的眼睛看,用对方的耳朵听,用对方的心感受。
14、人一旦找到借口推卸责任,就觉得很轻松。都是父母的错;都怪上司不好、下属犯错;都是另一半不对;错就错在生不逢时………只要不是自己的错,心情就会豁然开朗,是吧?但这样的轻松只能维持一瞬间。
15、“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实连隐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 所有的烦恼都可以归结成人际关系的烦恼。当你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你一定很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这句话很对,细想真的是这样。因为想要改变自己,想要成为进步的人,想要成为别人所喜欢的人。
16、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你做任何事。“某某人没有为我做什么“的烦恼,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证据。这一段话里,我对前一句有很深的感触,大概是觉得只有自己孤身一人,万般皆要靠自己。
17、阿德勒说“人们利用一切东西,逃避人生的失败”
18、不要总是逃避眼前的课题,总有必须面对的时候。就像牙疼时,就算吃再多止疼药也不可能治好蛀牙,必须正视问题,彻底治疗才行。
19、假如真的要比较,那就将过去和现在的他进行比较,然后称赞“蜕变”后的他。 这本书有标着蓝色加粗横线的都是重点句子,非常有道理。孩子最讨厌的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自己也是过来人。每个孩子的童年基本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你永远也比不过他。这种比较方式大部分时候都是很伤孩子的心。 所以只要把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他/她进行比较,有进步就要称赞一下,但是也不要夸大其词,养成自负的心理。
20、唯有靠理性说服对方,才是成熟大人达成目标的方法。只有彼此理性地沟通,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理性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一切以感性开头的,不管是哭闹,大吵大闹其实都解决不了问题。要静下心来,两方坐下来,理性看到问题才能找到原因。
21、只有自己能打造一路走来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创造今后的人生。
22、体验结果的方式,远比处罚来得有效。要是到了吃饭时间,孩子还在外头榴莲忘返的话,不必斥责,没收他的晚餐就好。然而,如果约定过于严苛、不近情理,只会让对方认为这是一种“处罚”而非约定。此外,让对方体验结果时,切记在一旁唠叨,这也会让对方觉得是一种“处罚”。
23、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你做任何事,某某人没有为我做什么的烦恼,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证据。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翁,每个人都行成为世界的中心,所以你并未享有任何特权。
24、所谓生活型态(性格)是指生活癖好、惯有的行为模式等,也就是一般情况下所说的个性、人格。但性格给人无法改变的印象过于强烈,所以阿德勒大胆使用“生活型态”一词来取代。他认为生活型态不是“因果律”主张的天生的东西,而是可以依自己的意愿决定的东西,所以随时都有改变的可能性。
26、不是称赞对方:你做得很好!而是向对方表达感谢之意:谢谢你的帮忙。只要让对方体验到被感谢的喜悦、就能使他自发性地持续做些对别人有贡献的事。比起“”称赞的俯瞰视线,“感谢”的平行视线更能增强信赖自己与信赖别人的效果。
27、相较于以“你”为主语的请求语给人冷漠、独断的印象,以“我”为主语的请求语则给人温暖的感觉,而且让对方有选择的余地,感受到“自己的立场与状况受到尊重”。
28、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
29、生活没有那么难堪,只要我们每一天是充满正能量的,那么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化解它。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说这么多,最后提醒自己,生活的形态不是写在纸上,就能立刻改变的东西。而是稍不留意,就很容易回到过去惯有的模式,那么这一次反思,或许要花上我人生剩下的大半时间才能真正的改写完成吧。人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才能改变未来。
30、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拥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31、与你意见相左的人,不是想要批判你。产生不同声音时理所当然的事,也是意义所在。
32、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即便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找到他的长处,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33、所谓生活形态,就是人生的设计图,被称为人生的脚本,只要改变生活型态,人生就会骤然变化。
34、唯有自己主动对他人有贡献,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谢意。
35、回想早期回忆并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请当事人回忆三至六个最久远或者最深刻的记忆,进行分析。这时,即便记忆模糊或者过于极端,甚至造假也没有关系,因为被修改或创造的记忆也有其意义,借此 能够了解当事人现在的性格。
36、唯有靠理性说服对方,才是成熟大人达成目标的方法。只有彼此理性地沟通,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37、阿德勒认为“所有行动(本人也毫无察觉)都有目的”,这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被称为“目的论”。不是“感情促使人冲动”,而是人“使用感情”达到目的,被称为“使用的心理学”。
38、因为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人,要接受并喜欢有缺点、甚至一无是处的真正的自己。
39、单凭个人扭曲的理论而活,人生一定会遇到瓶颈。
40、唯有靠理性说服对方,才是成熟大人达成目标的方法。只有彼此理性的沟通,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41、因为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人,要接受并喜欢有缺点的自己、甚至一无是处的真正的自己。
42、人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才能改变未来。
43、只有自己能打造一路走来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创造今后的人生。
44、阿德勒认为所有人生的课题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爱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越拖延,越难解决。阿德勒将这三大任务统称为人生任务。生意上的洽谈就是工作上的任务,比起交友的任务与爱的任务,可以说是人际关系中最简单的一项。也就是说与人闲聊、和异性交往远比工作的难度大,所以与异性、客户来往时,当然会很紧张。交友与爱的任务的人际关系,远比工作来得复杂,困难度自然加倍增长。
45、只要有心想努力改变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变生活型态。直到人生落幕的一两天,性格都是可以改变的。然而,生活型态不是改写在纸上,就能立刻改变的东西。而是稍不留意,就很容易回到过去惯有的模式。阿德勒心理学发现,所有人生问题,都与工作、交友、爱这三大课题有关。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实就连隐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
46、就像从小在母亲的斥责下长大的孩子,不一定会变成个性沉闷以及消极的人。搞不好会将母亲视为反面教材,,长大后反倒成了开朗积极、个性宽容、不拘小节的人。或者,尽管有很大的可能性改变,但他终究还是养成了沉闷、消极的性格。这个结果不能全都归咎为母亲的管教方式。虽然管教方式多少存在影响,但结果终究是自己选择和接受的。因为究竟是要接受、反抗还是无视,完全取决于自己。既然是自己做的决定,就能靠自己改变,所以人随时都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型态。
47、不过我们的日常生活到目前为止还是深受过去遗物“因果律”的影响。然而,原因可以作为“解释”,却无法成为“解决之道”。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可以依自己的意愿改变迈向未来的“目的”,重新决定如何行动就好。只要善用阿德勒心理学来思考,任何问题都可能得到“解决”。
内容简介:
一切取决于自己。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人生没那么困难,是你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非常单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说,人生有“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与“爱的任务”,当我们在任务中陷入困难时,如果还拥有“关心对方,优先考虑对方”的想法,就能生出勇气。所谓“勇气”,就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有勇气,就能面对一切困难,不会坠入人生的黑暗深渊。有勇气,就能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已激励百万人获得心智成长,带给你突破自我的勇气。一切取决于自己。只要改变观点,世界就会骤然改变。
作者简介:
小仓广(国际:日本):人力资源顾问,阿德勒学派
内容摘要:
前言『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为何默默无名?
一切取决于自己关于『自我决定性』的阿德勒名言
1人生没那么困难,是你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非常单纯。
2人是描绘自我人生的画家,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
3只有自己能决定如何对抗病魔,是要怨天尤人地活着,还是怀着感恩的心,充实地度过余生。
4遗传和成长环境只是单纯的『材料』,只有你能决定如何使用材料,来打造真正舒适的家。
5『都是父母的错。』『都怪朋友不好。』『只怨生不逢时。』『反正一切都是命。』这些都是推卸责任常用的借口。
6人不应该被过去束缚,只有你能描绘自己的未来。过往的原因就算能作为『解释』,也无法成为『解决之道』。
7人们有时为了逃避失败,会捏造自己生病一事。『要是没有生病就好了……』以此为借口,躲进安全地带,图一时轻松。
8心态健全的人,不会试图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只有心态不健全的人,才会试图操控对方,改变对方。
9其实不是『不想做』,只是自己决定『不要做』。其实不是『无法改变』,而是自己决定『不改变』。
10遗传和心理创伤都不能支配你,无论过去如何,只有『现在的你』能创造未来。
接受真正的自己关于『自卑感』的阿德勒名言
11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无论看起来多么优秀的人,多少都会感到自卑。只要还有目标,当然就有自卑感。
12怀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态不健全,要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13有许多以自卑感为借口、逃避人生课题的胆小鬼。也有不少以自卑感作为发条而成就丰功伟业的人。
14一旦做对了的事没受到关注,人就会试图去做不对的事,以求受到『负面关注』。我们不该为了迫使人生陷入悲惨境遇的事而努力。
15逞强是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不要努力『看起来很强』,而是努力『变得很强』。
16热心的人,不见得是体贴的人。他只是想让对方依赖自己,真切感受到自己是个重要的存在。
17人要是不受注目,哪怕使恶,也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一旦失败,接下来就是刻意暴露自己的无能。
18『大家都讨厌我。』『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也不会成功。』只要试着冷静举证,便能破除这种『迷思』。
19责备一无是处的自己,永远无法得到幸福。唯有勇敢地认同现在的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隐藏在情感中的目的关于『情感』的阿德勒名言
20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为了责备对方,博取同情与关注而哭泣。
21不是因为一时气昏头而破口大骂,而是为了『支配』对方,创造与利用名为『愤怒』的情感。
22情感像是让车子启动的汽油,不是受情感『支配』,而是『利用』情感。
23不是由于不安,所以无法外出。而是因为不想外出,捏造了不安的情绪。都是因为先有『不外出』这个目的。
24孩子只能用『情感』支配大人。长大成人之后,还想使用情感驱使别人,就是幼稚的行为。
25抱持嫉妒之心,支配另一半,对方终有一天会离你而去。理性的沟通才是成熟大人的做法。
26对亲密爱人撒娇,对快递员极度不耐烦。人会依对象和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行动,因为所有行动都有目的。
27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情感的纠葛,都是谎言。所谓『我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说辞,其实只是『不想做』罢了。
28『我无意识地做了这件事……』『理性败给了欲望……』这些只是欺骗自己与对方的『借口』。
29别想操控愤怒之类的情感,因为情感是『排泄物』,操控『排泄物』也无法改变什么。
性格能在当下的瞬间被改变关于『生活型态』的阿德勒名言
30所谓生活型态(性格),就是人生的设计图,被称为人生的脚本。只要改变生活型态,人生就会骤然改变。
31『我是……』『世人是……』『我必须是……』性格的深层部分,存在这三种价值观。
32一个人的生活型态在十岁左右,就会靠自己的决定而定型,而且就这样使用一辈子。
33戴上粉红色镜片的人,误以为世界是粉红色的,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戴上了眼镜。
34即使一直以来的生活型态带来种种不便,人们还是不想改变,就算扭曲事实,也深信自己才是对的。
35被从小骂到大的人,不一定会变成个性沉闷的人。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还是将父母视为反面教材,取决于『自己的意愿』。
36过着幸福人生的人,生活型态(性格)一定合乎『共识』。单凭个人扭曲的理论而构筑的性格,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37这个世上没有『个性火暴的人』,只有『常常使用愤怒这种情感的人』。不必彻底改变自己的性格,只要改变自己使用情感的方式就行了。
38只要有心想努力改变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变生活型态。直到人生落幕的前一两天,性格都是可以改变的。
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关于『生活型态』的阿德勒名言
39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实就连隐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
40『最近心情很低落。』『忙到没办法休假。』这些得以窥见内心烦恼的言辞,全是因为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41想过着没有烦恼的生活,除非宇宙中只剩下自己。
42人生有三大课题,第一,『工作的任务』;第二,『交友的任务』;第三,『爱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越拖延,越难解决。
43没人会无缘无故为了你做任何事,『某某人没有为我做什么』的烦恼,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证据。
44有些人为了逃避交友与爱的任务上的挫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这种人惧怕周末假日的到来。
45所谓『爱的任务』,就是结交异性和结成夫妻关系。正因为是人生最困难的任务,若能达成,相信能拥有无忧无虑的人生。
46若只会用一味批判的方式,约束另一半、教育另一半,这样的婚姻绝对不会幸福。
家族就是世界关于『家族构成』的阿德勒名言
47对孩子来说,家族就是『世界』,要是不被父母疼爱,便无法活下去。为了争取父母关爱而使出的手段,深深影响着性格的养成。
48老大很会念书,老二擅长运动,最小的喜爱阅读。兄弟们之所以各有所长,是有理由的。因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都能得到认同。
49身为家中第一个孩子的老大,独占父母的爱。但随着老二的出生,瞬间失去拥有的『王座与特权』后,当然会想夺回以往的『王国』。
50排行中间的孩子由于无法独占父母的爱,容易变成好胜心强、具有攻击性又个性别扭的人,思维方面比较倾向于以『自己的人生必须靠自己开拓』为
51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往往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容易成为不努力不好强,强调自己是个什么也不会,还『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52独生子女往往深受父母影响,而且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的缘故,不少人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感到很棘手。
53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像父母,其实是有理由的。因为孩子借由模仿父母,试图得到父母的权力,结果就是拷贝父母的言行举止。
54孩子无法无视父母抱持的价值观,不是全面服从、接受,就是彻底反抗。所以明明身为警官的子女,却为非作歹,就是基于这个理由。
55『听话的乖孩子』『爱撒娇的孩子』『活泼的孩子』『容易害羞的孩子』……孩子会拼命努力,响应父母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咨询师,是借由了解家族构成与童年,来剖析现在的『性格』。56
不能斥责,也不能称赞关于『教育』的阿德勒名言
57在被斥责、称赞中长大的人,要是不被斥责、不被称赞,就不会采取行动。于是,他们认为不评价他们的人,都是敌人。
58斥责只能求得一时的效果,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夺走对方挑战困难的勇气,使对方越来越我行我素。
59只要透过亲密沟通,就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错误。重要的是,这么做能建立起信赖关系。
60一旦不当行为引人注目,人们就会重复这种不当行为。结果斥责一事,就成了促使对方染上恶习的最佳训练方式。
61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即便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找到他的长处,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62人只能透过失败来学习,借由失败的经验,守护自己『想要改变』的决心。
63体验结果的方式,远比处罚来得有效。要是到了吃饭时间,孩子还在外头流连忘返的话,不必斥责,没收他的晚餐就行了。
64『这孩子的反应比较慢……』母亲擅自解读孩子的心思,结果就是孩子认为自己没必要发表意见,以致真的成为反应比较慢的孩子。
65当你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惘时,不妨问问自己:『对方透过这种体验能学到什么?』这么一来,一定能找到答案。
对他人有贡献是让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关于『共同体感觉』的阿德勒名言
66你要重视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还有伙伴的利益。『施』比『受』更有福,这是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
67总得有人带头才行。就算没人在意,也没人认同,总之,『由你』开始做起就对了。
68『别人会向我伸出援手。』『我对别人有贡献。』『我是伙伴之一。』这些感觉都能让你挣脱困难的束缚。
69你是否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事?掠夺、支配、逃避一切的人,是无法得到幸福的。
70一旦觉得没有了容身之处,精神方面就容易出状况,人甚至容易酗酒。只要做些对别人有贡献的事,就能确保安身立命之所。
71『因为在工作上遭受挫败,所以不想工作。』『因为在人际关系上遇到挫折,所以无法与人打交道。』——这样的人生简直糟糕到极点。
72绝对不能侵犯对方的权利。若能尊重对方的权利,交由对方决定,就能信赖自己、信赖他人。
73不是称赞对方:『你做得很好!』而是向对方表达感谢之意:『谢谢你的帮忙。』只要让对方体验到被感谢的喜悦,就能使他自发性地持续做些对别人有贡献的事。
74让他人感受到喜悦,是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只要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然后付诸行动就对了。
75与你意见相左的人,不是想要批判你。产生不同声音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是意义所在。
76认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同、宽待对方的不完美。
77不是『信用』,而是『信赖』。所谓信赖,就是没有任何保证与担保就相信对方的行为。纵使可能遭到背叛,还是选择相信。
78就算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也不必期待对方的感谢与赞美,因为贡献感停留在『自我满足』就行了。
79不知如何判断时,优先考虑最大团体的利益就对了。比起自己,伙伴的利益更重要。比起伙伴,社会的整体利益更重要。这样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80不必努力得到不讲理的上司以及老师的认同,只要当个『市值高』的人就行了。只要以最大共同体为轴心来思考就对了。
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关于『勇气』的阿德勒名言
81『勇气』就是克服困难的动力,缺乏勇气的人,一遇到困难,就会坠入人生的黑暗深渊。
82人只有在觉得『自己有价值』时,才会感受到『贡献感』,才能够拥有勇气。
83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拥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84称赞对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赞美等同于向对方传达:『你不如我』『反正你不可能做得到』这种意思。
85不要指责对方的失败与不成熟,也不要因为对方做不到就全盘否定,因为这么做,只会夺走对方的勇气,剥夺他靠自己克服困难的机会。
86人的心理与物理学不同,追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只会剥夺别人的勇气。应该将焦点放在如何解决以及是否有解决的可能性上。
87人的行为中有95%是正确行为,但我们往往视之为『理所当然』,而忽视这些行为。千万不能着眼于仅占5%的错误行为。
88不是『阴郁』,是『温柔』。不是『反应慢半拍』,是『谨慎』。不是『老是失败』,是『面临许多挑战』。
89重要的是『共鸣感』。『共鸣感』就是用对方的眼睛看,用对方的耳朵听,用对方的心感受。
90用以『我』为主语的请求语,取代命令的口气,光是这样就能带给对方勇气。
91『你把蛋糕吃光了?太过分了!』不能像这样生气和责备对方,而要告诉对方:『我也好想吃呀!真是太可惜了!』
92就算觉得『还不行』,也要让对方试试看。即使失败,也要对他说一声:『这次一定没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93过于溺爱,也会剥夺对方的勇气。你要做的不是出手援助,也不是一味宠爱,而是让他学习独立。
94不要一味地指责对方的错误、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是提议:『这样的做法如何?』这才是培育对方最有效的方法。
95乐观的人,不会懊悔过往,也不会对未来惴惴不安,只看得到此时此刻这个『当下』。
96就算行为有问题,背后的动机与目的,也一定出自于『善』。
不必背负他人的课题关于『课题的分离』的阿德勒名言
97你烦恼的问题,真的是『你的问题』吗?不妨试着冷静思考,一旦搁置问题不管,究竟是谁会感到困扰?
98妻子心情不好时,丈夫不必觉得是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心情好,还是心情差,都是妻子自己的课题。擅自背负别人的课题,只会让自己感到痛苦。
99如果这是『你的课题』,就算父母反对,也没有必要依从。这是因为不能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100纵使被说坏话、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