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话语 > 高大上一点的话题汇合66条

高大上一点的话题汇合66条

时间:2018-07-30 14:02

2014浙江杭州中考

中国气象视频网“@中国气象”发了一条微博,用气象学解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气象圈,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有暖流也有寒流。而每个人的气象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你把自己变成南极冰川,别人回报你严寒;你把自己变成副热带高压,别人回报你炎热。所以,多给人家温湿气流,人家也会回报你充沛的降雨、暖和的天气。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考的是学生真实的

这篇“人际关系与气象学”的材料,昨天也引发众网友调侃:高考谈“门路”,中考搞“人际”。

“最近几年,杭州市中考的作文命题思路基本上还是保持一致的。”一名资深的

今年的作文考题材料是“用气象学来解读人际关系”,侧重在对“人与人”的解读。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出题方式由近几年常见的命题作文变成了材料作文,把题目怎么拟的权力重新交到了考生手中,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变化。

“我觉得今年的作文其实有点难写。”这名

但他同时认为,题目本身体现了一种思辨的色彩,能够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考生平时如果多读一些报刊时文,关注生活,有自己的一番见解,遇到这种题目就很有话说。”而近几年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一种学习理念,如今靠考前背背范文或者

另一位

考的是作文,其实是生活与做人

2014杭州中考作文题,让人很有倾诉的欲望

西汉刘向曾有言:“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必穷矣”。刚刚结束的杭州

“作文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这是今年我看到题目以后第一个跳出来的念头。

你想,再艰苦的日子里,青春永远是明媚的,孩子们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行走在青春岁月中,与同伴的吵吵闹闹、分分合合是素材;与老师的小误会、家长的小别扭同样是素材。其实很疑惑,出题的思维还可以再荡开去,与世界一草一木、花鸟鱼虫的互动,何尝又不是一个“你来我回、悉心交流”的过程?孩子的心本都是柔软的,当人们都能以仁善的眼光去看待一只燕子的喜怒哀乐、一尾小虾被抓住后的挣扎,去切身

从这个角度而言,作文也真是改造人的精神层面从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当然,我们知道,毕竟中考也是一次重要的选拔性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网上都会出现有善意的玩笑,说为什么我们都在评论高考作文,因为这是我们现在唯一还能看懂的东西。但正因为其唯一性,足见写作对于我们一生的影响。一封书信、一段留言、一则短信、一次微信……瞧瞧,作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亲爱的中学生们,千万不要把随笔作为“作业”,更不要把写作变成“负担”。

而作为一名多年的

与那些“奋斗”“成功”之类的话题相比,杭州的中考作文一直注重“回归人”、“回归生活”的.思考,让人很有倾诉的欲望。你想,在尚未确定自己形状的青春期,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这样去对人际关系进行将心比心的审视。

孩子们,永远别忘了一件事,三年,别忘在你沉默的书桌里,储存一抽屉一抽屉的阳光,偶尔释放,时时享受!不至于在一堆堆的习题试卷中物化了自己。除了深度,更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再登上下一程去远方的列车。

历年杭州中考

2013年:

请以“懂得分享”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2012年:

亲爱的同学,现在你正坐在试场里进行着

请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11年: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的美好梦想,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

请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一般说来,

主题一:民生

1.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2.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3.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6.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7.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8.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9.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主题二:治国

1.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2.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3.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

4.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6.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7.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8.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9.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1.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1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主题三:发展

1.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

2.并官省事,静事意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房玄龄 《晋书·傅咸传》

3.不清不见坐,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王充 《论衡·自纪篇》

4.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管仲 《管子·牧民》

5.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

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在申论写作陈述观点时,首先提炼出论点本质内容,再从名言警句中甄选出画龙点睛的一句,以“城市发展”主题为例,论点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规划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其中加入能够强调规划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可以修饰为:古人云:“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亦是如此,必须规划先行。是不是瞬间变得“高大上”了呢?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在备战申论的路上,各位考生还需奋力拼搏,不断积累名言警句,并加以灵活运用,相信一定可以让文章脱颖而出!

2018年的国家公务员

一、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提升

排比是作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不但能增强气势,还能解决考生无话可说的难题,以“朋友圈”为例: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脑残体”……,文化其实已经写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透过“朋友圈”这样一个生活常见的案例,可以引起阅卷人的共鸣,增加亮点,同时也增强了气势,提升了文章的高度,突破了无话可说的瓶颈。

二、巧用设问,切入主题,优化作文旧模式

修辞手法有很多,设问也是常见的一种。很多考生常常提出一个设问就草草了事,没有案例支撑,这样的设问比较单薄,其实结合一个反面案例,就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以今年比较火的电影《小时代》为例:

去年以来,《小时代》系列电影持续掀起话题,抛开其内容不论,这票房和舆论的“双重风暴”也让人思考:电影创新该如何传递正能量、讲述好故事?电影产业如何营造一种正面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发展应该是社会中每一个人,肩负起来的`责任,其中媒体人要树立起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

这个案例中的电影只是一个切入点,估计《小时代》很多人都看过,但是能否通过电影,发出一种设问,上升一定高度,看到事件后面的本质,其实也是体现考生能否深入论证的能力。

三、活用白描,承接地气,凸显作文个性化

白描的写法其实在我们的高中时代就很常见,在散文中的使用尤为突出。白描就是对于某一行为或者细节进行突出的描写,这种方法能够凸显考生文采,但是在议论文中,最好使用在开头和结尾,不要用在论述部分,因为会影响文章的论证效果,以如今的书店为例:

暮春,子夜,北京一角。毗邻王府井大街、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滴答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读书窗”的意境。一些学者感慨:“找到阅读的价值,才有文化的回归。”

这样的写法尽量是引出总论点的时候使用,读起来能够让人心中沉静,“接地气”,也是个性化表达的较好方式之一。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