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的《咏梅》,完成后面的练习。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诗的全称是《》,其中()是词牌名,而()才是真正的题目。这首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了()的同题咏梅词而作的。
(2)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咏:犹:俏:争:烂漫:
(3)这首词的前一部分着重写梅花(),后一部分着重写梅花的()。其中,最能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一句是();最能梅花崇高境界的一句话是()。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①惠崇:宋代和尚,著名画家。《春江晚景》是他画的一幅春天早晨江边的风景画。
②蒌蒿:(louhao)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③河豚:一种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分有剧毒的鱼。每年春天江水上涨时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此时河豚最肥。
(1)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了盛开的桃花()、()、()、()、()等景和物,把画中景色描写得形象逼真。
(2)《春江晚景》这幅画久已失传,你能根据这首诗,展开想象的翅膀,试试也来创作一幅《春江晚景》图吧!
3、阅读下面的古文,结合注释,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注释:
祠:祭祀。
舍人:旧时贵族家中所养的帮忙的人。
卮:(zhi)古代盛酒的器皿。
谓:告诉,这里当“商量”讲。
引:取过来。
且:将要,快要。
固:本来。
安:怎么,哪里。
亡:失去,丢失。
思考题: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2)这则寓言写的是()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给这则寓言加个合适的题目:《》
(4)结合注释,推敲句意,试着把这则寓言翻译成现代文。
综合测试:
【编者按】小学频道编辑了“六年级毕业复习资料:古诗文”,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
2、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作者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试着默写两首。
题目_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
作者______ 作者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填写诗句。
1、补充下列诗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
(3)春风得意马蹄疾,______________。
(4)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此物最相思。
(6)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7)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8)________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2、补充下列有关“惜时与勤奋”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2)三更灯火五更鸡,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
(4)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用恰当的诗句来描述下列景物。
(1)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青天。 ( )
2、莫愁前路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四、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句。
1、描写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夏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山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歌颂情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想一想,用《登鹳雀楼》一诗的每一字填出一个成语。
白( )黄( )欲( )更( )
日( )河( )穷( )上( )
依( )入( )千( )一( )
山( )海( )里( )层( )
尽( )流( )目( )楼( )
六、补充诗句,并写出作者和诗题。
1、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 ( )___《_______》
3、_______,燕山月似钩。 ( )___《_______》
4、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 )___《_______》
5、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 )___《_______》
6、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
7、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 )___《_______》
8、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 ( )___《_______》
9、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 ( )___《_______》
10、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 )___《_______》
11、本是同根生,__________。 ( )___《_______》
12、谁知盘中餐,__________。 ( )___《_______》
13、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 )___《_______》
1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 ( )___《_______》
15、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 ( )___《_______》
16、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 ( )___《_______》
1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 )___《_______》
18、十指不沾泥,__________。 ( )___《_______》
19、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 ( )___《_______》
20、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 ( )___《_______》
2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 ( )___《_______》
22、大江东去,__________。 ( )___《_______》
2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 ( )___《_______》
2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 )___《_______》
25、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 )___《_______》
26、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 ( )___《_______》
27、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 ( )___《_______》
28、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 ( )___《_______》
29、粉身碎骨全不怕,__________。 ( )___《_______》
30、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 ( )___《_______》
31、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 )___《_______》
32、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 ( )___《_______》
33、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 ( )___《_______》
34、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 ( )___《_______》
35、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 ( )___《_______》
36、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 ( )___《_______》
37、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 ( )___《_______》
38、毕竟西湖六月中,__________。 ( )___《_______》
39、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 ( )___《_______》
40、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 ( )___《_______》
4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 ( )___《_______》
4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 ( )___《_______》
4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 ( )___《_______》
44、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 ( )___《_______》
45、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__。 ( )___《_______》
46、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 ( )___《_______》
47、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 ( )___《_______》
48、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 ( )___《_______》
49、__________,人间能有几回闻。 ( )___《_______》
50、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 )___《_______》
51、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 )___《_______》
52、__________,八千里路云和月。 ( )___《_______》
53、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 )___《_______》
54、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 )___《_______》
55、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 )___《_______》
56、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 )___《_______》
57、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 )___《_______》
58、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 )___《_______》
59、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 ( )___《_______》
60、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 )___《_______》
61、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 )___《_______》
62、__________,欲饮琵琶马上催。 ( )___《_______》
63、__________,不教湖马度阴山。 ( )___《_______》
64、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 )___《_______》
65、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 )___《_______》
66、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 )___《_______》
67、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 ( )___《_______》
68、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 )___《_______》
69、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 )___《_______》
7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 )___《_______》
七、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
一、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再做题。
(1)而人类又靠吃动植物生长。
(2)植物靠阳光、水分和大气中的氧、二氧化碳生长。
(3)对地球来说,太阳十分重要。
(4)由此可见,地球上的生命是不能缺少太阳的。
(5)动物靠吃植物生长。
重新排列的顺序是:()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深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会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划着十字。
1、用“║”给这段话分成三层。
2、结合对带点词的理解,说说这段话主要的主要意思。
3、联系课文想想,桑娜在这样的家境下还收养了两个孤儿,从这样的行动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三、阅读理解。
松鼠就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总是在树枝上跑来跑去,互相追逐嬉戏,精巧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机警地转动着。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午如同搽过油,摸上去细腻而柔软。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它小巧玲珑,格外讨人喜欢。
1、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
A总分总B并列C顺承D转折
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3、结合上下文理解“嵌着”和“机警”的意思。
----------------------------------------------------------------------------------------------------------------------------------------------
4、填空。
这段话围绕中心句,抓住了松鼠四肢()、眼睛()、灰褐色的毛()、大尾巴()等特点,突出了()。
四、将下列这首诗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1、这首诗是()代诗人()的《》。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故人:辞:烟花三月: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4、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
5、诗题中含有一位诗人的名字,请问他是谁?请你把这位诗人的作品,试着写在下面。
五、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作答。
一罐水
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军喝水。有一小队法国侵略军在上尉维龙带领下,到处找水喝。它们走了很多路,发现小山坡上有一座房子。
他们冲上山坡,来到屋前,只见井已被石头填没了。法国兵骂骂咧咧地推门进屋。屋里有位西班牙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们向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维龙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在屋里翻开了。突然,里屋发出一阵欢呼声:“搜到啦!”声音刚过,只见两个士兵合捧着一只大罐子,从里屋走出来。士兵们一拥而上,争夺水罐。维龙命令他们放下。他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口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就喝。
可是维龙没有喝。他先斟了一小杯,递给那位西班牙妇女说:“请你先喝!”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了。维龙又倒了半小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孩子母亲的眼睛抽动了一下,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了一下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女儿也像母亲那样,双手捧起杯子,喝干了半杯水。
维龙见母女俩都喝了水,放心了。他倒了满满一杯,一仰脖子,一饮而尽。然后他又让每个士兵都喝了几大口清凉的水。一罐水都喝完了,法国侵略兵坐下歇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在地上死了。西班牙妇女和她怀里的孩子也死了。原来,这位西班牙妇女早在水罐里放了毒药,母女俩为了祖国,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直到现在,纪念碑还常常有人去敬献花圈哩。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试着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2、文中有些语句意思较为含蓄,下面列举二处,请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有所领悟,然后把它写下来。
⑴“士兵们向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⑵“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
3、维龙上尉为什么让西班牙妇女母女先喝?
4、西班牙妇女的行为会令你感动吗?如果会,就说说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5、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专题测试:
1、李白、杜甫、李贺、王维、王昌龄,岑参等。
2、踪、景、元`和州、壶
3、危:高的,陡的;游子:指离家在外的儿子;数重:几层;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色。
等闲:和平常一样;陷:穿透;俱:都,一起;决:决定,决论,就是判断的意思
援:引、拉的意思
4(冬)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雨火对愁眠。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1)
6、(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苏轼、不只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大渡桥横铁索寒
(5)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当年鏖战急、《菩萨蛮大柏地》;锄禾日当午、李绅;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天门中断楚江开、《望天门山》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8、(1)唯见长江天际流
(2)日照香炉生紫烟
(3)欲把西湖比西子
9、抒写思乡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抒写友情: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借物抒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人间、风吹雨打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描写美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宋、陆游、遗憾和盼望、叮嘱、北定中原;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跑、忽然,有个孩子从小路上追着一只蝴蝶急匆匆地跑来,转眼间,蝴蝶翩翩飞进了菜花丛里。小家伙找啊,找啊,在一片黄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加强练习:
1(1)《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陆游
(2)咏:吟咏,赞美犹:还,依然俏:美好的样子。
争:争抢烂漫:色彩鲜艳的样子。
(3)傲寒开放的状态、精神风貌、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1)渐暖的春江水、戏水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活泼的河豚
(2)略
3、(1)就、拿、代指蛇;他的,代指画蛇足的人、就,便
(2)有个人因为给蛇画脚而没有喝成酒、办事应该老老实实,而不要自作聪明。
(3)《画蛇添足》
(4)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赏给仆人们一壶酒。仆人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不够,一个人喝有多的。让咱们各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仆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于是有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抢了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他画上脚呢?”说完,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去了到嘴的那壶酒。
综合测试:
一、3----2----1----5----4;对地球来说,太阳十分重要。
二、1、第一层从开始到“菜只有鱼”;第二层到“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其余部分为第三层。
2、这段话主要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写出了她们的家境,重点突出了她对出海捕鱼很晚还未回来的丈夫的牵挂和对现有生活的无奈与满足。
3、略
5、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A
6、松鼠就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7、嵌着:有镶嵌的意思。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注:理解时要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4、灵活、机警、光滑、向上翘起、它小巧玲珑,格外讨人喜欢。
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故人:老朋友;辞:辞别、离开;烟花三月:春光绚丽,繁花似锦
3、作者立在江边目送友人乘坐的小船,渐行渐远,直到船影消逝在那碧绿的水天尽头,只有长江还在向着天边滚滚流去。
4、与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5、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一段:(第1节)法国军队到处找水,发现一座房子。
第二段:(第2、3节)法国兵搜到水罐。
第三段:(第4节)母女俩喝毒水与敌人同归于尽。
第四段:(第5节)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无限怀念。
2、略
3、维龙上尉害怕水里有毒,所以先让她们母女两个人喝下,认为如果她们敢喝,水里自然没有毒,他和士兵们就可以放心地喝水了。如果她们不敢喝,就证明水里有毒,他们就不会喝水而保住性命了。
4、略
5、本文记叙了在法国侵略西班牙的时期,母亲带着她的孩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母女俩的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
【编者按】小学频道编辑了“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练习”,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
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4)(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
(10)晓看红湿处,花重( )。
(11)(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13)( )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3、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2)( )蓑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 )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 )雀桥边野草花,( )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 ),( )银盘里一( )螺。
(7)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8)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9)(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11)(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新年礼物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家庭生活是平凡的,然而正是在这平凡之中蕴涵着深深的爱。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事情的经过。第一部分(1—3)麦克的准备。通过麦克的心理活动交代出麦克的家境、父亲的辛劳以及小麦克的懂事和善良。第二部分(4—文章结尾)写麦克完成心愿。先写麦克挤奶前的紧张、激动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写他的紧张与期待,父亲的惊喜、感动与幸福。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全篇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简洁的对话,细微的动作,使父子情深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共鸣。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份礼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简析:文章文字浅显、易懂。相信学生只要用心读就一定能感受到父子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礼物”导入新课
1、课前我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准备了吗?
(学生拿出礼物)
你准备把礼物送给谁?为什么送给他?
2、“新年快到了,小麦克为自己的父亲送上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字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作业
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能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感受父子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新年礼物?
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
2、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
(1)2、3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子。
(2)4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动、摸索着下楼,悄悄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的心情。
(3)第5段挤奶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平时经常帮父亲干活。
(4)6、7段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用手按着,怦怦直跳的胸脯。“竖起耳朵听”急切的期待着——内心充满幸福。
4、作者在刻画麦克这个人物时非常注重他的心理描写。
课件出示
(1)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两点半……
(2)时间一分一秒地挪动着——五分钟、十分钟……他急切的期待着。
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麦克当事的心情怎样了?
你能把他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怎样读更好?
练习朗读,体会麦克的激动、紧张、急切、兴奋的`心情。
5、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爱我呀!……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
(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父亲会想些什么?
(3)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麦克又会想些什么?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
2、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
新年礼物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
2、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通顺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内容的方法。
2、理解“她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哇!”与“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指名看拼音,读词语,检查自学。
(三)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纠正读音。
“商量”的“量”在课文中应读轻声“liang”,“粘补”的“粘”在课文里应读“zhan”。
(四)质疑、设疑、解疑。
1、读题质疑。
(1)谁送给谁的新年礼物?
(2)要送一件什么样的新年礼物?
(3)为什么要送这样的新年礼物?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设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回答问题,解疑。
教师可出示填空练习的方法,检查读书情况。
________送给________的新年礼物。
弟弟把________做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
这礼物代表了弟弟送给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读懂课文内容。
1。“弟弟”他们小队商量要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思考后分点回答。
他们小队经过商量,准备送给老师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怎样有意义呢?一是要好,比去年的好;二是要自己动脑筋做;三是不能花钱买。
(3)“弟弟”要送给老师的礼物是什么?
——一个认真书写的作业 本。
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从文中标画出有关句子。
(4)指名读句子。
“这是我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
(5)课堂讨论:“弟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生通过阅读3、4、5自然段,从中理解“弟弟”是在邻居小苇撕破了他的作业 本,“弟弟”非常生气,“瞪着眼睛”,脸“气得红红的”这种情况下,才说出这句话的。联系上文可以看出,这之前,“弟弟”对谁也没有说这件事,因为这是他们小队同学悄悄商量的。从“悄悄”一词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这次行动是有计划的,秘密的,事先不宣布,不张扬。二是想用实际行动给老师一个惊喜。这次“弟弟”说出实情,可见是气愤极了,同时也可看出“弟弟”对送给老师这件新年礼物非常重视,十分珍惜。
(6)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第6、7自然段。
思考:
从什么地方看出弟弟”对这份特殊形式的礼物非常珍惜?边读边标画出有关句子。
(7)指名读句子。
“这一阵子弟弟做作业 之前,总是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擦了又擦,做算术总要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才誊在作业 本上”。
这段话作者从两个方面写出“弟弟”非常认真地做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是做前把桌子擦了又擦;二是先在草稿纸上算好才抄在本上。由此可见“弟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要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正因为“弟弟”这样认真,所以他现在的作业 本“又平整又干净”,字写得“又工整又清秀”,一连几次都得100分。
(8)“弟弟”以前的作业 什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文,读第2自然段,展开讨论。“弟弟”原来的作业 写得“毛毛草草”,错别字多,算术常出错,老师提醒,爸爸教训就是“改不了”。
(9)对比讨论:“弟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①“弟弟”长大了,所以作业 就写好了。
②“弟弟”想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③“弟弟”爱老师,想用改正缺点的实际行动,献给老师一颗真诚的心。
(六)读懂重点句,理解内容。
1、出示句子:
“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2、讨论:
(1)“真诚”是什么意思?“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为什么又是“最好的礼物”?
(2)“真诚”就是真实、诚恳。做为一名学生,送给老师一份认真书写的作业 ,确实算不上什么礼物,但是因为“弟弟”过去学习不专心,做作业 不认真,老师提醒,爸爸批评他都改不了,现在“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缺点,进步了。这份礼物寄托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希望,表明这是“弟弟”进步向上的开始。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这本作业 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它代表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对老师的一颗真诚的心。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紧扣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书写要工整,规范。(3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要求把字写漂亮。(10分)
qīnɡtīnɡ yánsù shūshì yíshì kuíwú
( ) ( ) ( ) ( ) ( )
bàoqiàn yōulǜ liūzǒu miǎnqiǎnɡ jièyì
( ) ( ) ( )( ) ( )
三、选择下列词句中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打“√”。(4分)
勉强(qiánɡqiǎnɡ) 冲(chōnɡchnɡ)里屋叫 瘦削(xiāoxuē)
强(qiánɡ qiǎnɡ)制 冲(chōnɡ chnɡ)出屋子 削(xiāo xuē)笔
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zhezháo)。
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zhezháo)了。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 )惊( )跳 自( )自( ) ( )( )不安
( )目( )睁 自( )自( ) ( )( )铭心
五、选词填空。(4分)
安静 宁静 平静 幽静
1、看见他依然宽厚地对我一笑,我的心才得以( )。
2、中午,教室里非常( ),同学们都在专心地写作业。
3、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 )。
4、我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 )。
六、照样子写词语。(6分)
湿淋淋
缝缝补补
七、判断下列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 )里。(4分)
①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 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③ 表示语音的跳跃。 ④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
2、“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 )
4、“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 )
八、把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8分)
1、轻诺必寡 。
2、民无 不立。
3、 ,不能动人。
4、 ,天之道也; ,人之道也。
5、有所 ,纤毫必 ;有所 ,时刻不易。
九、快乐阅读。
穷人(课文选段)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寒冷----( ) 喧闹----( )
2、屋外环境恶劣,屋内却温暖而舒适。“温暖”、“舒适”表现在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是个 的人。(4分)
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头描写海浪、风暴?(3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 )。(3分)
①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们会挨饿。
②桑娜为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提心吊胆。
③海上起了风暴,桑娜为了天气的突然变化而感到害怕。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个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了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你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个来自小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个“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 的高尚品德。(4分)
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分)
3、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手法的地方吗?请你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
① ②
4、请用文中的词语给短文换个题目,或根据中心拟个题目。(4分)
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课件|
九、习作展示台(25分)
请以《爱,在 流淌》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事情发生的环境,注意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表达真情实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