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一阵黄沙刮来了,车队打开了黄灯
一个风口闯过了,晚霞格外鲜红
一个骑马的人走过了,留下传奇式的背影
一弯月亮升起了,不小心挂住了山峰
—— 戈壁黄昏
(第二首)
狂风怒吼
戈壁滩流干了眼泪
只有砂砾 没有尘土
钻天杨频频弯腰
搭不上生锈的箭簇
天地间消失了猎物
绿洲在使劲儿伸展
行人在埋头赶路
这就是西部的财富
——戈壁大风
(第三首)
一轮秦时明月,升腾在祁连山上
作为历史的单眼镜,把今天的.戈壁观望
一只远来的兔子,在新开垦的田野里迷失了方向
走不出林带的方阵,跳不出水渠的网
一辆夜行的汽车,吓跑了一对谈情的狐狸
一列赶点的火车,惊呆了一群觅食的狼
古城遗址里不再长草,也没有磷火和萤火的闪亮
一座座新建的城镇,射出挑战性的灯光
明月拉起一片浮云,遮盖羞赧的面庞
借两条飞天的飘带,向西山悄悄地滑翔
——戈壁明月
(第四首)
戈壁茫茫浩无边, 只见风雪不见天。
万古仁君手无策, 任凭沙暴埋楼兰。
(第五首)
白石子反射烈日,黑石子安慰亡灵
黄石子认同沙尘,圆石子对付强风
红柳梢举生命旗帜,芨芨草插大地深层
——戈壁滩非常聪明
(第六首)
在戈壁大风中,它抡起红色鞭梢
抽打干旱的进攻,抽打水的叛逃
在晴日微风中,它款款扭动细腰
向沙漠夸耀翠裙,头上晃着步摇
在严冬的寒风中,它像火把样燃烧
温暖开拓者的心,照亮春天的通道
它没有飘落的花瓣,它没有折断的枝条
把根扎入深深的地层,避开赞美也无视嘲笑
牡丹在高贵中寻找位置,红柳在荒漠中扩展自豪
待风中再不含一粒尘砂,它去博物馆享受逍遥
——戈壁红柳
(第七首)
把雪山晒成河流,把白杨晒得猛长
把石头晒得滚烫,把沙砾晒得爆响
把蝉声晒哑了,把啤酒花晒香了
云彩往远方躲藏
晒白了丝绸古道,晒黄了千里粮仓
有根的越晒越翠绿,无情的越晒越荒凉
—— 戈壁阳光
(第八首)
拉着驼队经商,披着铠甲远征
创业者沉积血汗,流放者堆垒骨冢
合起来分量不轻,不坚硬不能承重
——戈壁滩非常坚硬
(第九首)
古战场的亡魂,古绿洲的精灵
搂着腰跳着舞前行,用白沙土的圆锥钻透天空
搅浓了羊粪的气息,拧热恶劣雪山的寒冷
散落的秦砖汉瓦,发出单调三歌声
在铁路上拌了一跤,过公路时停了一停
被白杨林团团围住,消失得无影无踪
—— 戈壁旋风
唐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字季凌,生于公元688年,卒于742年,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王隆之任北魏绛州刺史时,始占籍绛郡(在今山西新绛)。唐开元初年,王之涣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后来遭人诬陷,王之涣拂袖去官,
[译诗]
[注释]
凉州词:原题二首,此其一。凉州词,即凉州歌的歌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远:一作直。
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仞 : 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 : 古代的一个民族。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它与酒泉的玉门关是两个地方。丝绸之路在敦煌境内一分为二,南路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马干沙漠南行,北路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自西汉张
玉门关现存的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形,为黄胶土夯筑,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面积63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
登上古关,举目远
[赏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 山天相连, 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
从唐人
1.
歌声随风干涸尔后随岁月锈蚀
亵渎了这片孤傲的土地
鹰一般盘桓的诗章
是承启今昔故道羁旅的吟哦
这心中野性女神呵
美得极致便使你苍凉
风干了多少泥泞的心情
在你的怀里哭笑
在你的脚下沉浮
情归戈壁魂撼大漠
2.
摇曳在十月泛黄的心事
霜重色愈浓
远方的朋友
我依然住在你目光够不到的地方
在这片让情感沦陷的麻木地带
与你的心情一起荒凉
我的欲望与你一样可耻
这是一种毋庸回避的逃遁
伤悲是一种慢性病
在你独处时趁机掐你
3.
你的莽苍像时光一样持久与无奈
你的确无比宽广
宽广得能不动声色地容下蛮荒
能望断远行的山脉
那些风,毅然清扫光了孱弱
所有的抵触她将随时逼临
以亘古的名义横扫与描摹时光颜色
湮灭在你的躁动与绝望中
再难捱也不用怕
即便是死去
也只不过是掳去我身外的荣华
4.
我依然秋望归雁踽踽而行
依然做你身上呼来唤去奔驰的沙尘
有时像穷困的人一样安静
冒然蜷缩在每一个季节
仰望胡杨的刚烈
在十月熄灭后,又重新复燃
这自古流传的'绝唱
是我一生醉生与迷途的解药
秋来,我从清澈的眸子中感受
边关的月格外清冷
5.
我竭尽一生寻视着根
祖传的性格里凭添了些许爽滑
那些花前月下的絮语
寥若隔世的星辰
请原谅!我只能用诗歌的养分
反哺你的恩情
我感到了我的微弱
如你躯体上的一粒沙
6.
当秋高气爽的十月
从袖口冷落下来
在风沙来袭之前
我抚摸积攒的流年之殇
有多少巴丹吉林的沙丘
就有多少颗征服的心
有多广袤的戈壁滩
就有多么辽阔的目光
有多灿烂的星空
就有多么高远的飞天梦想
我爱之深恨之切的大戈壁呵
生养我的家园成败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