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尊贵身份的句子汇集90条

描写尊贵身份的句子汇集90条

时间:2018-09-22 23:11

形容高贵的词语 1

【大家风范】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名门望族】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佩金带紫】金:金印;紫:紫色的印绶。佩带金印紫绶,以示身份高贵。

【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

【鹓动鸾飞】鹓、鸾在传说中都是瑞鸟。比喻高贵的人。

【玉叶金柯】柯:草木的枝茎。原用来形容花木美好嫩弱的枝叶。后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都头异姓】最高贵的称呼。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不赀之躯】赀:估量。指不能以资财估价的.身体。极言人之高贵。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高朋故戚】高贵的朋友,至近的亲戚。指至亲好友。

【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用来形容宾客很多。

【金屋娇娘】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金枝玉叶】原用来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形容高贵的词语 2

1、蛾眉曼睩:曼睩:明亮转动的眼睛。用来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

2、貌美如花:女子长相美,像是盛开的鲜花,娇艳,柔弱。

3、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用来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4、仪态万方: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方面多种多样,用来形容千姿百态,非常美好。

5、远山芙蓉:远山: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

6、人见人爱:用来形容人长的好看、可爱,人人见了都会喜欢。

7、沉鱼落雁: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从天上落下。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8、朱唇粉面:用来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9、莺声燕语:多比喻女子说话声音柔和悦耳。

10、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11、丰容盛鬋(shi):丰,丰润,容,面容,鬋,下垂的鬓发。也泛指头发,丰润的容颜,密而长的头发,用来形容女子健康美丽。

12、韶颜稚齿:指年轻而容貌美好。

13、闭月羞花:闭,躲避,羞,害躁,使月亮见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一般用来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4、齿若瓠犀:瓠犀,瓠瓜的子,牙齿像瓠瓜的子一样方正洁白。

15、丽质天成:用来形容容貌漂亮,就像天造的一般。

16、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7、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用来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18、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用来形容妇女美貌。后也用来形容景物秀丽。

19、含情脉脉:比喻女子情意满怀。用来形容女性想倾吐爱情,但又害羞得说不出来的用语。

20、珠围翠绕:比喻妇女们装饰华贵美丽,或用来形容侍候的美女众多。

21、冰雪聪明:比喻人美丽动人,聪明非凡。

22、丰姿冶丽:冶丽,妖冶艳丽,用来形容女子容貌姿态妖冶艳丽。

23、娇艳欲滴:娇嫩艳丽得好像要滴下来了。用来形容植物色彩美丽。一般是用来用来形容花,也喻女子容貌姣好美艳。

24、秀外惠中:容貌秀美,资质聪明。

25、人间尤物:容貌艳丽的女子、特别漂亮的女人。

26、天姿绝色:用来形容女子长相漂亮。

27、袅袅亭亭: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28、秋波微转:用来形容美女的眼神。凡美貌的女子看人,都可用此语用来形容。

29、明眸皓齿: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30、品貌端庄:品德高尚,容貌端正,用来形容人由内到外都很优秀。

形容高贵女人的`词语

雍容华贵

[释义]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语出]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近义]   雍容尔雅、富丽堂皇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金枝玉叶

[释义]  原形容花枝叶的美好。后借称帝王子孙。比喻人的身份及其尊贵。

[语出]  宋·释普济《景德传灯录·了宗大师》:“师曰:‘金枝玉叶不相似是作么生?’”

[正音]  枝;不能读作“zī”。

[辨形]  枝;不能写作“芝”。

[近义]   皇亲国戚

[反义]   蓬门荆布 赳赳武夫

[用法]  本来是称呼贵族的用语;现多用于一般有钱人家的女儿。一般作宾语、定语。

典则俊雅

端庄高雅而标致。

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蕙心兰质

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出处:唐·王勃《王子安集·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玉洁冰清

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出处:汉·桓谭《新论·妄瑕》:“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

古代女人的别称: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①、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②、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③、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bai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bai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⑥、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⑦、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⑧、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韩《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出自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句,也是描写杨玉环的句子,那么,除了这句之外,还有哪些描写杨玉环的句子呢?

【第1句】李白挥笔而就《清平调》三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李龟年歌咏,梨园弟子伴奏,唐玄宗吹玉笛唱和……“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氏贵妃软倚栏杆,口啖荔枝,手捧斟满葡萄酒的七宝杯,慢慢啜着……品味钟鼓琴瑟,轻歌曼舞的精妙神韵。

【第2句】据说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积极应和。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对此,有白居易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玄宗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

【第3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加上文人墨客重彩浓笔的渲染,以及民间各种美丽的传说,这对老夫少妻式的爱情更具传奇色彩,至今人们仍然津津乐道。后人仰慕杨贵妃的天然丽质,赞叹唐玄宗的痴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他们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爱情,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第4句】女儿似水,软化男儿刚烈,她不想奢靡,她也想他勤政为民,但她不能拒绝,你可知拒绝天之骄子后果么?于是,她潜心于歌舞艺术的创作,后来的霓裳羽衣证明了她的确是一人才。那树下的一条白绫就那样无情地夺去了她倾国倾城的容颜,一株开败了的牡丹就葬在那里,一个原为它歌着的地方——马嵬坡!他却在宫里面苦苦地逼问大臣为何要杀了爱妃,他不知道是他,是他自己用手指一瓣一瓣地将这朵牡丹耗尽,还痴痴地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而杨贵妃与他的故事也永远留在了历史长河中,越来越显得凄美动人!

【第5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下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赞美杨贵妃为千秋绝代的美女。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云: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吟咏贵妃,英姿逼人,而且含蓄婉约。

【第6句】贵妃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璀璨洁白的肤色失陷于君王贪欲的漩涡。她愿意自18岁开始,倾心与五、六十岁仍风流倜傥的玄宗老儿投怀送抱。六宫粉黛无颜色。她赢得了赞美甚至嫉妒。她拥有了每个女人想拥有的一切,没有人敢对她指手画脚地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拥有最奢侈的华丽外衣,最昂贵的琼楼玉阁。

【第7句】《骊山有感·咏杨妃》 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和艺术修养。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和艺术知音。用现在的话就那就是志同道合,灵与肉做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第8句】白居易的《长恨歌》可谓对杨贵妃一生最好的总结。华丽凄美,婉约磅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第9句】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发生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超然的艺术天赋,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第10句】唐代名流杨贵妃是绝代芳华的奇女子,不但是一位空前绝后的美女,还是一位能歌善舞的才女。杨贵妃,名杨玉环,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她是宦门世家的大家闺秀,骨子里源于有书香门第的香火承传,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她性格温柔,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尚属鲜见。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杨玉环在四大美女中独树一旗,风情万种,美艳绝伦。

【第11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华清宫外,马蹄急响,那是帝王派人为他心爱的女人从天涯海角带回荔枝到了。华清宫内,那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肤如凝脂、轻挽云髻、淡扫鹅眉、软倚栏杆,口啖荔枝,手捧七宝杯,慢啜露浓,兴致浓时,便轻歌曼舞,一代帝王,吹玉笛唱和。千种风情、万般柔媚。那些高高低低的音符,牵动了他们的心,融进了他们的骨,带走了他们的'魂。

【第12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大唐的宫殿里,那一个霓裳羽衣的女子,手挽超长的绸带,踏歌而舞,她身姿轻盈,不失自信;她的舞步灵动,不失洒脱;她的体态丰盈,不失娇态。时而双眉颦蹙,尽显哀愁;时而浅笑焉然,流露喜悦;时而侧身垂睫,又不胜娇羞。这个女人深入了一代帝王唐玄宗的心灵深处,他迷上这个美人,不理朝政。

【第13句】当是时,杨玉环正值青春年华,更兼天生丽质、体态丰盈、举止娴雅、雍容华贵,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本来好色,到了老年,精神更加空虚,一直渴望有个像武惠妃一样才色俱佳的女子陪伴左右。杨玉环既有年轻女子的姣美,又有着少妇的妖娆,其柔媚中透着纯真、直率、泼辣甚至放纵,言行举止不甚循规蹈矩,这一切都给唐玄宗强烈地刺激,使他陷入一种近乎疯狂与痴迷的恋爱之中。正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第14句】对于贵妃的死,唐玄宗伤心至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如流”。此后,唐玄宗不论是在逃跑途中,还是在成都一年多的时间里,终日郁郁寡欢,情意绵绵地思念着贵妃杨玉环。长安光复后,唐玄宗回到京城。他触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着贵妃,还特地叫人画了一幅贵妃肖像挂于殿中,朝夕视之。岂不知,他与杨贵妃这场“至死不渝”的传奇爱情,完全葬送在他所酿成的政治悲剧之中。这时,唐玄宗悔恨交加,终于在宝应元年(762年)4月5日,怀着对贵妃的缠绵情意,郁闷而死。正如《长恨歌》中所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15句】“朕得玉环,如得天宝也!”由此一句,便让我们知道,杨玉环对皇帝对国家的好,玄宗回报她的,是亘古以来任何一位后妃都无福消受到的——皇帝的爱!因为有爱,这对皇帝夫妻,过上了平常人家那种平等互重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幸福生活。自古以来,哪个嫔妃不是在皇帝面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但玉环却可以对她的三郎使小性子,玄宗也会放下了帝王尊贵的身份,哄着她骗着她,只要他的玉环能消消气。高力士就对唐玄宗说:“陛下,您对贵妃娘娘,真是前无古人啊!”谢阿蛮又补了一句:“而且会是后无来者!”

【第16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

【第17句】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第18句】白居易《长恨歌》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爱杨贵妃的情形:杨贵妃生前,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诗句;杨贵妃被赐死后,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诗句。可见,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爱是十分深挚的。

【第19句】杨贵妃 肤如凝脂,美若天仙,有闭月羞花之貌。宫廷里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植株上缀以数朵谈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第20句】一座鲜花盛开的花圃里玫瑰花在表达着爱意,一条清悠流淌的小河里流水在倾诉着钟情,爱意和钟情相互唱和着,谱出情感的思绪,奏出爱恋的颂歌。一位倾城倾国的女子她莲步款款的步入唐明皇的视线,她“回眸一笑百媚生,一朝选在君王侧,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她,就是那环肥燕瘦的杨贵妃,自此,唐明皇“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

【第21句】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这首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实际上是在讽刺她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不顾人伦,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竟然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情。其实,当时梅妃说的都是事实。杨贵妃读罢,立即反唇相讥: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唐玄宗没有为梅妃的诗鼓掌,却为杨贵妃的诗拍手叫好。杨贵妃天生丽质,智慧过人,没用一兵一刃轻而易举就击败了情敌梅妃。

【第22句】杨玉环辞别寿王,随玉真公主来到华清宫。这一次,杨玉环见了唐玄宗,撕去了翁媳之间的伪装,二人相见,不再忸怩,立即紧紧拥抱在一起,恰似如糖似蜜,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爱得死去活来,二人在华清宫过了18个销魂的夜晚。唐玄宗从未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兴高采烈地对高力士说:“朕得玉环,如获至宝,实乃平生第一快事。”此次骊山相会,对于22岁的杨玉环和56岁的唐玄宗来说,各自的生活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大唐王朝上演了一幕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第23句】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 杨贵妃图画出生地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杨玉环简介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杨贵妃怎么死的

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 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 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 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 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 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 指出:“所可注意者,乐 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 恐是受香山 (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 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 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 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 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吞金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 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 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