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博斯腾湖句子总汇96句

描写博斯腾湖句子总汇96句

时间:2020-03-06 17:05

(第一首)

六月天山已近秋,博湖水碧豁吟眸。

桥边野草连花坞,巷口斜阳照玉楼。

倦鸟归飞杨柳岸,骚人买醉木兰舟。

风光似画鱼虾乐,莫向清波甩钓钩。

(第二首)

春舟停驻博斯腾,烟雨邀客夜未眠。

举灯游鱼方识路,轻吟只怕惊睡莲。

归来白鹭相嬉戏,薄衣能耐春乍寒。

苇絮绵绵来相问,一路随风到天山。

(第三首)

千年白雪接苍穹,万顷烟波浅海同。

倒影常催鱼上树,连天可鉴蟹追鸿。

渔歌断续霞光里,牧曲缠绵夕照中。

最喜金秋新雨后,半船明月半船风。

(第四首)

芦莲飏曳漾湖洲,落日寒光雪萼流。

戈壁嶙峋飞玉挂,博湖峭峻卷银虬。

层层浪耸芙蓉阁,裂裂冰凌锦绣舟。

大漠春姑开绮艳,梅娴摇落翠琼楼。

(第五首)

倒影天山入水中,烟波浩渺接长空。

湖边芦苇新芽绿,岛上胡杨老干红。

踏浪村童惊冷雨,抛钩渔父借熏风。

诗人稳坐轻舟内,一段清歌酒一盅。

1.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

2.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3.海潮像冲锋的队伍一样,鼓噪着,呐喊着,拼命地冲上沙滩。

4.潮头有数丈之高,一涌而至。

5.疯狂的潮汛充满令人战栗的恐怖和高深莫测的神秘。

6.如巨雷般的海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向下游奔去。

7.海潮狂暴得像个恶魔,翻腾的泡沫,失去了均衡的节奏。

8.狂潮拍石,十里海岸同时金钟齐鸣,铿铿锵锵,很有节奏。

9.春潮涨了,像家乡的松涛声,像母亲召唤女儿的声音。

10.暗绿色的海水,卷起城墙一样高的巨浪狂涌过来,那阵势真像千匹奔腾的战马向着敌人冲锋陷阵。

11.潮声像大海的诗韵,满含着哲理和启示。

12.那意境,如春风轻拔琴弦,如暮花飘落柔波。

13.那涨潮或落潮时,那一声声有节奏的拍打海滩的.声响,宛如慈母拍 婴儿入睡发出的催眠曲。

14.海水退潮时,就像打了败仗似的,销声匿迹地退转回去。

我国的十大著名湖泊

(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二)江西鄱阳湖是世界上七个重要湿地之一和我国最大的吞吐性淡水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洪水的调蓄和长江水资源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面周围有许多奇峰异洞,密林幽谷,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三)洞庭湖位于荆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两省之间,面积辽阔,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四)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我国东南第一大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部,地跨苏、浙两省,湖面2425平方公里,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湖中有山,山辉水映,风光秀丽,景点众多。

(五)洪泽湖畔

(六)内蒙古呼伦湖呼伦湖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象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七)纳木措湖位于西藏当雄县与班戈县之间,湖面面积1940平方公里,湖面海拨4718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还是西藏著名的佛教圣地,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八)色林错湖它是藏北草原仅次于纳木错的第二大咸水湖,面积有1800多平方公里,这里也是申扎、尼玛、班戈三县的交界处。

(九)博斯滕湖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焉

(十)南四湖为昭阳、独山、南阳、微山湖四湖的总称,位于苏鲁交界处,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西部,三面环山,湖周青山叠翠,花木繁茂,四季景色不同,风光迷人,历代文人墨客以诗赞颂之作极多。

武汉东湖位于武汉市东郊,是武汉最广阔优美的风景区,游船、渔舟如织。

嘉兴南湖位于浙江嘉兴城南,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从上海移至这里继续举行。南湖风光秀丽,湖中有烟雨楼等名胜。

扬州瘦西湖位于扬州西部。湖光潋滟,园林雅致,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沿湖有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等名胜。

上海淀山湖位于上海青浦县西,面积60平方公里,湖水碧澄如镜,富有江南水乡风光,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游览区。

济南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北郊,湖面积46.5平方公里,这里一湖烟水,绿树蔽空,沿湖亭台楼

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县境内,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湖,1959年建。湖面约580平方公里,湖中大小岛屿1078个,故名“千岛湖”。

故乡的芦苇课文内容

作者:樊发稼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故乡的芦苇》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故乡的芦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先叙述后抒情。作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了儿时与芦苇有关的趣事。本课优美、生动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教学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通过对故乡芦苇的回忆,倾诉了对家乡的怀念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品读,鉴赏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

难点:、从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四: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感情真挚,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选择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生情的方法,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说教法、学法

1、课堂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去主动学习,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以读为前提,在读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让自己的情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说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读议领悟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

(出示:芦苇美景图)让同学们欣赏画面。教师借机引导

芦苇,朴实无华。在南方随处可见。我们北方在沟边也有芦苇,大家都认为芦苇非常普通,没有什么可称赞的,然而,它却令作者魂牵梦绕、永不忘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让学生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2、是小组合作,解决生字生词;纠正多音字和生字的读音。

3、是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故乡的芦苇。他对芦苇到底有一种什么特殊古的感情?

课文的字里行间展现着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情感,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都能感受到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许多梦幻般的记忆,为什么让我尤其难忘的是芦苇呢?让我们在细细的品读中进一步去理解、去体会、去感悟。

(三)、细读品味,感悟真情。

1、 品词析句 ,领略芦苇美景。

学生自读课文的8、9自然段

(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一片片”“ 一簇簇” “几乎所有”体现了芦苇“多

“碧玉似的秀枝”“绿色的`轻云”写出了芦苇的“绿”;“恬静”、“飘逸”突出了芦苇的“美”。

(2)、(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给乡村平添了几分恬静和飘逸。”) 指名读。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照样子说一、两个比喻句。

(3)、故播放芦苇的风光片,故乡的芦苇多美呀!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好吗?(指名配乐读文,师生适当评价)让我们再一次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这一教学环节,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语言美,体会景色美。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2、合作学习,回忆童年趣事。

过渡: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在难忘的往事中感受那一份份快乐。

(1)、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2)、选择小组内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进行学习。;说一说这件事为什么让人难忘;朗读时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其中,读出“童趣”来。

(3)、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学习重点。

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用简短的词组概括说明。 “吹芦叶哨”、“做芦叶船”、“捉纺织娘

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出示句子,做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表演朗读,再现一下他们儿时试航的情景。

展示纺织娘的动画图片,配以相关的文字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表演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整堂课以读贯穿整个课堂,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快乐,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并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和作者心灵相通。

3、学习14-16自然段,体会热爱故乡之情。

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多而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情是故乡浓,作者用了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节,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情感, 相信大家也与作者一样,深深热恋着自己的故乡——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那么在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景,哪些美好的事物值得赞美呢,课后就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吧。写一些吧。在这一环节安排了小练笔,让我们的课堂真正融入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

七、说板书

11故乡的 芦苇

故乡的 芦苇: 多 美

童年趣事: 吹芦叶哨”、

做芦叶船

捉纺织娘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