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预备党员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我们预备党员和党员集体放映了大型电视纪录片《信仰》。看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共三集,第一集:只要做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季:时代先锋行。每集时长约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第一集“只要主义真”中,一开始用一条驿道以及驿道两边的潮汕风格的店铺徐徐展开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信仰的选择。伟大的先烈彭湃是地主家庭出生,但是却有着一颗关怀天下的革命的心。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最终,彭湃还是作出了信仰的选择。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很多年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被这个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履。在信仰的选择这个部分,最使我动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时,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行纵横捭阖的各路政治力量相比,它看上去是那样身形清瘦、势单力孤,它的成员只有区区50人,但是,它的手中,却握着最有力的精神武器;它的心里,装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当时就想到我的实际,等我毕业的时候,我也是势单力薄的青年,什么依靠也没有,到时候我肯定会经受很大的考验。现在我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不能退缩,我应该沉静下来,慢慢地发张壮大自己,最重要的'是我的心中一定要时刻装着自己的信仰。
每次在宣誓的时候我都会异常地激动,身上会起鸡皮疙瘩,所以看到军人们在宣誓,听到军人们那响彻天际的宣誓声,我就会头皮发麻,能够深刻感受到那是信仰的坚守。有了坚定的信仰,那么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成功的。1949年,一切信仰的坚守变成了信仰的胜利。
第二集“壮志换新天”,为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建设的时期的信仰,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生产都十分艰难,正是凭着心中的信仰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定地基础,信仰融入了自强不屈的鞍钢精神,“王府井大街”让我们看到信仰是“一团火”,是“一滴水”。大庆油田让人们意识到信仰凝聚出了创业精神。信仰还铸就了公仆本色,让许多人站在了信仰的旗帜下。
在信仰的支撑和推动下,一大批的时代先锋涌现了出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沈浩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汶川大地震,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时我们总能看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自觉奉献。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上出现信仰危机,他们觉得共产主义过于渺茫,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忘记了在党旗下的宣誓,失却了精神支柱,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其实,信仰贵在一辈子的坚守。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对人生、对未来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人生的追求应该时刻带着自己的信仰,并在那一路,我们都要一直带着。
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中国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简单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信仰》是CCTV推出的历史文献纪录片,影片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信仰马列主义的原因,纪录片分三级,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再中国的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其中提到的优秀共产党员较多,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党员:彭湃、雷锋、杨善洲
当年的“富二代”彭湃家是拥有1500多名佃户的大地主家庭,25岁的他当着一万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按现在的折算他烧毁相当于现在近4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他摈弃了“谋官爵、耀门楣”的思想,他想的是发动农民运动,改造旧社会,宣扬马克思主义。
雷锋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做到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杨善洲退休后没有去享乐,而是在云南保山种树22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2010年春天,杨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种植起来的,已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给了国家。
记录中的这三位优秀党员,其实他们能做到放弃追求功名利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是他们信仰共产主义,舍小家为大家,不愧为党员中的模范。
我将向他们学习,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发挥自己所长,更好的为公司服务;提高学识水平,勇于创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信仰,来自人民群众的力量——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观看了纪录片《信仰》的第一集,感触良多。抽空看完余下2集后,笔者被其中珍贵的画面感动了,真实的历史被一幕幕的再现,不争的事实再度呈现在我们眼前。
80年代后的笔者,早已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除了儿时学业上得知的部分关于那个年代的信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我们伟大的党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这一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这一时代的种种,我们却知之甚少。
近年来,传说中国人越发缺乏信仰了。在古代,种种意识让中国人相信,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且这些信仰大多鼓励人们惩恶扬善,信奉因果报应,从而使古代的中国人做人处事总是还有一个底线。但朝代更迭,帝王变幻,信仰随着在位者的喜好而改变。慢慢的,百姓也不再盲目的信服和跟从了。久而久之,在外邦人士眼中,中国人没有信仰之说也渐渐兴起。
然而当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我们才发现,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
当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当毛主席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
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中国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简单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当前辈们前赴后继地去捍卫这句话,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舍身忘己时,我们做了些什么?
现在的我们,有时曾为一己私利放弃原则,也曾在貌似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浑浑噩噩,丧失了斗志;或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骄纵了对自己的梦想,不再重视规则,愈发散漫不羁起来。信仰,被我们踩在脚下,梦想,被我们抛在脑后,我们可曾为前辈们经历过的那个时代而羞愧?
当信仰被蒙蔽,人们失去前进的力量,人民的苦痛、生死被轻视,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真的乐意做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么?在《信仰》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好了不起的“绝无仅有”,好难做到的“绝无仅有”,这么简单的四个字,在历史长河中却是激荡沸腾的一股浪潮。
恰逢建党91周年,我们重新说起“信仰”,回顾那个年代中国人民为了信仰付出的努力,用那份信仰带来的种种,敲醒我们脑海中已经沉睡的雄狮。不要继续在甜蜜中酣睡,也不要被眼前美好的生活蒙蔽,我们能忘记肩头的重任。请记住,我们依托的是什么!我们的发展靠什么!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为人民服务”!让我们继续众志成城,继续在这和平年代挥洒属于我们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