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事迹
黄旭华,男,汉族,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海丰县,祖籍广东揭阳市,客家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
黄旭华同志为某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为了实现毛主席“某某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为了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成为具有海上打击力量的大国,黄旭华同志长期赫赫无名,尽抛心血智慧于中国的某型号研制事业。作为卓越的技术专家和杰出的技术组织管理者,在某型号产品横空出世、从无到有的光辉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9年,黄旭华同志任中国某型号工程副总设计师,1983任总设计师,负责我国第一代两型产品的技术抓总工作。其间,他主持制订了长征1号和长征6号首艇与动力协调总体方案,提出并决策采用水滴型艇体,为某型号艇总体研究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同其它同志一道,共同领导、组织协调审定了某艇方案论证、研究设计、施工建造、航行试验等各个阶段的重大技术问题。作为总技术负责人,成功执行了某产品水下发射试验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在某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身体力行,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创世界首例。《人民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湖北日报》等多家报刊先后争相报道过黄旭华同志的先进事迹,盛赞黄旭华为“中国某艇之父”、“中国的脊梁”。
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黄旭华同志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93年两次获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985年、1996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荣立一等功;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黄旭华院士在国家海洋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洋成就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海洋人物”。同时,在中宣部等11部门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已被提名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黄旭华同志为我国型号产品研制事业、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年过八旬的他,仍为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孜孜不倦、献智献策。
黄旭华事迹观后感2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主席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世纪60年代中,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有一种激动让你流泪满面
多少度眼眶潮湿,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度事业而无私工作,直到生命停止,令人敬仰,有的为家人、为别人平凡的付出。在平凡中,成绩了不平凡,感动了大家,感动了华夏儿女。平凡的人们在不同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国民。’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体的血汗,全部的爱。
1、纵逝世终令汗竹香--林俊德
大漠,烽火,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豪杰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兵士的离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2、孝更绝伦足可矜--陈斌强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蜜意,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3、何处春江无月明--何?
恰是名堂年华,你却悄悄离开。你捐出本人,犹如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幽香。运气如斯残暴,你却像天使一样翱翔。你来过,你未曾离开,你用平常性命最后的闪光,把世间照亮。
4、悲莫悲兮生分离--高秉涵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毕生的惦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乡甜。少小离家,现在你回来了,双手发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5、
毛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每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土壤一样纯朴,你洒下辛劳的种子,仁慈会成长成参天大树,生活。
6、动听以行不以言--陈家顺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庶民打工,你换来大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记;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晓得你是谁,为了谁。
7、冰雪为容玉作胎--张丽莉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未几,却让我们学会了很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抉择。
8、能受天磨为铁汉--李文波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听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义务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9、清香传得天心在--周月华、艾起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全部村落。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10、长使好汉泪满襟--罗阳
假如你没有分开,仍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盼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咆哮,不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我想,这一刻,有许多人泪落,为了他们平凡而巨大的业绩。我想,这一刻,有良多人豪情磅
固然,这只是一次评比,但却点燃了全中国的热忱。虽然,这只是十个一般的人物,但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有时候,我们须要这样的感动,来唤醒心中的知己和激情。有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引领我们走向新的光辉。
记住这些名字吧,他们为我们建立了榜样跟模范。记住这些面貌吧,他们为咱们叫醒了心坎的狂热。这一刻,他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我数次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有一种泪,从你脸颊无声无息滑落,那是由于触动了我们最柔软的心坎,2013提倡正能量!这次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了孝敬和行善是最不能等的事件,自己所要寻求的必需即时举动,身材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加油! 在观赏别人的感动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尽力感动自己,幸福快活生涯。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不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泪水都来自感动!因 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为他们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那一份感动重重的落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泪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来。
谁说人间没有真爱,谁说社会缺乏信任,谁说物质高于一切,谁说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沦丧?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完美的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真谛!他们身上的美德让我 感动和敬佩,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黄旭华和姚厚芝这两位的事迹, 更加让我触动。
首先说一说黄旭华老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毅 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错过了为父母尽 孝,错过了为父亲送终,顶着被家人误解、被族人唾骂的压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潜 艇的研发,为了壮大祖国的军事力量,默默的、无悔的付出,终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国核潜艇,他是当之无愧的中 国核潜艇之父,更是让人敬佩的中华好儿女!
想想自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在年近不惑之年,远离年迈的父母,远离熟悉的朋友和环境,拖家带口 奔赴一千多公里的盐城驻守。曾经,我内心也有诸多的不舍;曾经,我也认为这算是一种不平凡;曾经,我也觉 得我可以因此而骄傲。但看看黄旭华的事迹,我的内心除了惭愧,就是惭愧,自己现在做的,还太不够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礼,对灵魂的洗礼,对思想的洗礼,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为工作和事业付出 和奋斗的决心。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数字化,而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数字化的刚 强!
心情激动,平复一下,再来说一说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线,三年锈大爱”,一想到电视中那因病痛折 磨紧锁着的眉头,想到为儿女筹措学费锈巨幅十字绣而颤抖的双手。姚厚芝,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您 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以及那一份对儿女的责任。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宽广无疆。看完您的事迹,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听着她的嘱托,想起她送别我时的泪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湿了。
遥想年少时,嫌父母啰嗦,顶撞父母,那是多么可笑的一种幼稚,是多么可悲的一种伤害啊。
现在,我的儿子也快两岁了,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想说,是您,姚厚芝,伟大的中国妈妈,是您让彻底
明白恩重如山的真实意义所在。想起高中时,父亲因疑似胃癌住院,母亲一边流泪,一边洗菜做饭操持家务,04 年母亲因摔下楼梯,腰椎骨折住院,留下了两节凹陷的脊椎,但她还坚持不要我照顾,让我安心工作等等往事, 我内心的感动和愧疚,就无以言表。
动物尚且懂得感恩,何况人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谢这个节目,让我们知道原来真情、真爱就存在 我们身边,就存在于我们自己心中。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是懂得感恩的!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感谢朋友对 我的关怀、感谢公司对我的培养、感谢社会对我的磨砺!
《2013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银幕中,让我感动的人很多,有工作到最后一刻的林俊德;有绑着老年痴呆母亲上班的陈斌强;有培育残疾儿童14年的高淑珍;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还有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等等。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抓紧时间工作,他拒绝了医院提出的手术和化疗。住院期间,他忍受病痛,坚持伏在桌前工作,为中国的核试验,整理出了一生积累的宝贵资料。林俊德爷爷,为了国家的利益,在他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也投入到核试验的工作中。他敬业献身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何玥,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小学生,因患有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当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难以接受的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最终,何玥的爸爸和妈妈含泪同意了她的遗愿。于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她的两个肾被移植给了两名肾病患者,挽救了两名患者的生命,她的肝脏也救助了一名肝病病患。何玥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名12岁的小学生,在自己的生命的最后时光,她还关心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脏器,挽救了三个人的生命。何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张丽莉,被誉为“最美的女教师”, 2012年5月8日,放学的时候,因为路旁的一辆驾驶大客车失控,向路边的学生们撞去,在这紧急关头,张丽莉老师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冲向前去,将前方和后方的学生推开,周围的学生获救了,可是她的双腿碾在了车轮下,导致她高位截肢。张丽莉老师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我,使我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看完《2013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做一名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2013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今天,我和女儿一起观看了《2013 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这本来是学校留给女儿的家庭作业,但当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展现在眼前时,却震撼着我的心灵。
他们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在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命运对她如此残酷,她小小的年纪,却拥有伟大的精神;这一刻,有很多人落泪,为了眼前平凡而伟大的事迹。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她被送进了医院,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才刚刚开始。”
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14载
高淑珍,56岁,河北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周月华、艾起:“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她从小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但她凭着自己的执着,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因自己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所以她就决定在家乡开一个自己的诊所,可以让住在偏远地方的乡亲们少跑一点路,少花一点钱,自己也会感到很开心。”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爱无处不在,温暖永驻人间。
《201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留在心中的那份感动!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其中有一位叫格桑德吉,主持人是这样介绍的“她从大山里走出去,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又回到了大山实现她的教育梦想”。她用自己朴素的心对抗着恶劣的生存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着一批批孩子叩响求知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成就了山里孩子的人生。任何赞美的语言都表达不了我对这位教师的敬意,她就是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被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们要以格桑德的吉为榜样,向她致敬,向她学习!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但是,他们乐于奉献、昂扬向上、扎根农村、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却是相同的,应该说他们是无数耕耘在乡村这个最基层的教师岗位上的佼佼者。他们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坚守,数年如一日,“玩命”教书甚至忍受着面临死神病魔的折磨编织着乡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这种美丽不是金钱和物质能够换取的,而且完全靠着一种职业精神,“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来支撑。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含义,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
正是因为他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外来理想的翅膀。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10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当感动的泪水无声的滑落,当心灵的悸动荡漾在美德的春风里,当我们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动的洗礼,当道德模范们不平凡的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感动中国就像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中华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着我们向道德楷模们学习。
让我们细数那些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的道德模范们的先锋事迹,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里,也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礼,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着感动的泪水,相信每个人都会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让道德模范们做出这些不平凡的壮举。我想,应该是爱吧。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对生活对美德对正义的爱、对父母对子女亲人的爱、对工作对战友同事的爱等等,这些满含真情的爱就像一盏盏明灯,让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让我们心中充满爱,长怀感恩 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从日常点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篇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二人,他们兄弟俩20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10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还有“姐姐”刘丽,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也许我们还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真正的感动,会然你坚强,会让你敬仰,会让你明白感动就在身边,我相信每个人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值得我们去深深感动,但是他更多给我们的是叫我们感动就在身边,让我们也作出一些令人敬仰的事吧!
篇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人生中有很多人很多事会让我们感动。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真的让人很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杨善洲。
杨善洲,男,享年84岁,原任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杨善洲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捐赠给大亮山林场。他去世前,还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看完后我感觉那些贪污官员简直跟杨善洲没法比,没想到杨善洲在退休前 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居然也没有在家享福,而是 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他为了让祖国的土地遍地绿色,退休后居然还在植树造林。而且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 他一分没留,全部捐给了保山第一中学和大亮山林场。他去世前还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自己没给家人一点土地,全部给了国家。
这样的人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长大后做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保护环境。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