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观后感 篇1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丰碑》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十分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说明将军感到十分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p舍己为人p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齐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十分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留意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鼓舞士气的话
自从学了《丰碑》一课,比较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十分后悔,正因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必须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丰碑观后感 篇2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漫天飞雪前进……,这篇文章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对!这就是李本深写的文章——《丰碑》。在这篇文章里,军需处长那份舍已为人的精神最使我感动。
身为军需处长,本来可以丰衣足食的他,在危急关头,居然把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些衣服让给了跟自己没有任何血缘的战士们。在那个恶劣的环境里,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地送给别人,无非就是把生存的接力棒交给了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最终,还是被无情的寒冷夺走了宝贵的生命。
可是,由于他的牺牲,带给了几万个战士坚持革命的决心。正如书中所说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支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现在,我们的生活可是多么的幸福啊!要衣有衣,要粮有粮,我们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都是因为那些当年为了革命,舍生忘死的战士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不可能生活在这么幸福的社会里。
可是,难免还会有一些人,不仅没将那位军需处长的精神发扬光大,还干起了贪污公款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吧!
丰碑观后感 篇3
在我们伟大祖国手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记录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那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这天,我读了长征中的一个故事题目是《丰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准备很差的红军部队。要透过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故事。美国平均工资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军处的精神感动了,多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位老战士牺牲了。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情节是课文中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样貌描述;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雕像,身上飘满了雪,无法辨认他是谁,但能够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还夹着半截旱烟,火已被风雪吹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淡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从这段话中,我能够看出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他本是负责战士的后勤的工作,是管发棉被,他却把大家的温暖放在心头,关心每一个战士,唯独没思考自己。
红军在最后之因此能够胜利,是正因它拥有可敬的领导,军需处长以及许许多多的站友;是正因他拥有无数的丰碑。
丰碑观后感 篇4
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前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最简单的,爸爸妈妈就是最可爱的人,但是今天清晨,我独自在阳台上读了《丰碑》这篇课文后,我的认识完全改变了!《丰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的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既然是军需处长,手里掌握着战士们的吃穿,他在饥饿面前完全可以任意达到自己要求吃饱,他在寒冷面前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穿暖,然而他没有这样做,竟然被寒冷冻死,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难道是他傻吗?不,绝不是他傻,而是他有一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还重要的品质。在困难面前他的心里担心的是每一位战士的饥饿与冷暖,他那种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要把别人的生命当做儿戏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想到这里,我眼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正在与敌人英勇战斗的场面;仿佛看到了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忍饿又受饿的一幅幅感人的场面。我们现在那么幸福,又那么富裕,是谁给予我们的?是无数革命老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然而现在的人们,他们已经淡忘了红军,淡忘了红军精神,淡忘了人性之美。
现在,你们认为最可爱的人是谁呢?也许有人会说是爸爸、妈妈,或者是叔叔阿姨,也有可能是明星刘德华,什么周星驰,还有周杰伦等等,有的人还为了追明星把生命和活力白白的浪费了。但是,在我的心里,红军是可爱的,红军精神是可敬的,是值得了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永远传承红军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繁荣。
丰碑观后感 篇5
这天,我阅读了《语文补充阅读》上的一篇文章——《丰碑》。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读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震撼。
这篇文章写了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个在军队里管袄服、物资等的军需处长竟然正因没有棉衣穿而被活活冻死在高山上的感人故事。
刚开始,我觉得不可思议。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队袄服的分配,怎样可能活活被冻死呢?难道他不知道冷吗?他不知道自己拿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吗?穿得暖和,他不是能够不死了吗?但仔细一想,并非像我想得那样简单。
第一,在长征途中,红军所需的各种物品极其缺乏。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爬雪山过草地,经受了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但哪有那么多的棉衣让过雪山的每位红军战士御寒呢?那时各种物资缺乏的严重程度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第二,军需处长是一个公而忘私,廉洁自律的红军干部。身为军需处长,他时刻想到的是让战士们穿暖和,让战士们安全地过雪山,取得长征的胜利。他一心为公,一心为他人着想。他把生的机会带给战士,把死的危险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革命前辈呀!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军需处长,你的精神让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请你安息吧!我们将永远缅怀你;,我们将永远记得你给我们留下的动人故事;我们将永远珍藏这伟大的长征精神。
丰碑读后感1
《丰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军需处长,为了他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自己却被埋没在无声的雪花中,变成一座晶莹的丰碑的感人故事。
《丰碑》描述了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然而严寒好似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途中将军发现行军的速度放慢了,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这时警卫过来告诉他:“前面死了一个人……”将军走到那个人面前,看到了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着树干,那么镇定,那么自然,好似一尊塑像,于是将军便叫人去喊军需处长,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位被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他深深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英雄,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正是有了像军需处长这样舍己为人的优秀战士,我们才会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一座晶莹、伟大无私的丰碑……
丰碑读后感2
翻开语文练习册,我的目光被一篇名叫《丰碑》的文章所吸引。
文章写的是关于一位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部队在云中山里艰难地走着。当时环境恶劣,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分给了其他的战士,而自己却饱受严寒。最终,依靠在一棵树干旁牺牲了—他被飞雪覆盖了,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队袄服的分配,怎么可能活活被冻死呢?难道他不知道冷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拿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吗?身为军需处长,他时刻想到的是让战士们穿暖和,让战士们安全地过雪山,取得长征的胜利。他一心为公,一心为他人着想。他把生的机会带给战士,把死的危险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革命前辈呀!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它是那么的感人,寄托了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他的精神犹如丰碑一样高大。我的心灵被深深的感动了。
丰碑读后感3
历史长河中,有无数英雄,他们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无私或伟大,他们都是英雄。但是,在我心中,有一位无名英雄,他是《丰碑》里那位军需处长。
《丰碑》一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队伍遇到了极端天气,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士们,自己却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
全文被定格的那个画面,让我难以忘怀:“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雕像。他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神态安详、镇定;右手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可是一位军需处长啊!他本可以自己先拿或多拿棉衣的,可是他却只穿了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啊!他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服,还把自己的衣服给了别人,甘愿自己被冻死。这位军需处长死时的目光那么安详,那么镇定,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他没有看到任何战士受冻,他安心,他宽慰,他死而无憾!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痛苦留给了自己;最后,他化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一座受所有人尊敬的丰碑!可惜,他死前没有看见祖国解放,他自己甚至连名字也没留下。这样的人,不是英雄是什么?
军需处长、英雄、丰碑,我向你致敬!
丰碑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丰碑》这篇文章,反复阅读,受益非浅。文章通过写红军过雪山,军需处长因没有穿棉衣而活活冻死。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真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的贴在身上”时,我热泪盈眶,为什么呢?
因为军需处长在大冬天只穿了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他没发棉衣吗?不,他不给自己发棉衣是因为他宁愿冻死,也不愿意让战士冷。令我想到:我在冬天穿的羽绒服,戴的是棉手套,穿的是皮靴子。哪能感到冬天的寒风刺骨呀!下雨了,雨衣、雨靴穿着,雨伞打着,和处长比起,我的生活多美好呀!
我接着向下读,读到“将军找军需处长,别人却给他说那位被冻僵的人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他那先人后己的品质多么令人学习呀!可现在当官的,他们那些官如果当军需处长,肯定会把暖和的棉衣留给自己,如果不暖和了,破了,就还一件暖和的,他和军需处长比是多么渺小呀!
读完此文,我感到,如果人人都像军需处长一样,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呀!
丰碑读后感5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丰碑》一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丰碑》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丰碑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一篇名叫《丰碑》的文章,我被军需处长所深深的打动了,尽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长征途中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又一曲悲壮的歌。
每当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我便诧异了。我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行为所震憾,为军需处长的死感到深深的宛惜,他的死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军需处长把棉衣送给了战士们,就等于把温暖送给了战士们,却把寒冷留给了自己;他把棉衣送给了战士们,就等于把前进的力量送给了战士们,自己却永远地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他把棉衣送给了战士们,就等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们,却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到最后凝结成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丰碑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丰碑是炬,点燃熄灭的灯。对于军需处长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军需处长英勇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会万古长青。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献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丰碑读后感7
在众多红色经典故事中,最讓我感动的就是《丰碑》了。
《丰碑》讲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一位老战士把棉衣给了其他战友,自己被冻死在雪地里,他,就是军需处长。
在这个故事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那句“他就是军需处长”这个被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他没穿棉衣,身上只有一件破旧单薄的衣裳,所有人都震惊了。他是军需处长,他完全可以让自己先穿暖再给别人发棉衣,但他没有这么做,相反,他还把自己的棉衣给别的战士。或许,因为老战士的棉衣,更多的人活了下来,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是可歌可颂,可歌可泣。
读完这个故事,再回想我以前,不禁低下了头。以前的我都是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记得我四年级时当过吃饭的桌长,每次有鸡米花,鸡腿或香肠时都要桌长来分。每当这时,我都会把最大的分给自己,把小的分给别人。有一次,餐桌上有鸡腿和香肠,我正要分鸡腿,我对面的同学立刻把最大的香肠夹到了自己碗里。我本来想给他稍大的鸡腿,见他拿了最大的香肠,就毫不犹豫地给了他最小的鸡腿。
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精神就像一块丰碑,一只矗立在我的心中。
丰碑读后感8
今天我阅读了《丰碑》这篇短文,读着读着眼睛湿润了。
这是一座特殊的“丰碑”: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像战士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锡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呢?
他就是军需处长,身管全师“军需”的处长,为了保证部队“军需”的充足,宁可自己穿单薄、破旧的衣服,冻死在飞雪征途。他的神情是那样镇定、自然又欣慰!
为了抗日、为了保家卫国,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筑成一条成功路,他们不惜用自己的性命来换战友、同志们的生命,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将永垂不朽!
这位红军老战士倚靠树干的塑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深知祖国今天能屹立在世界之林是那么多像这位老战士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今天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许许多多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今天生活在这安定、团结、和谐又欣欣向荣的社会里,没有理由来浪费我们的青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盛!
丰碑读后感9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篇长征中的故事,其中《丰碑》让我深受感动。
《丰碑》讲了红军长征时,在云中山行军,一位军需处长因为衣服过于单薄,而被活活冻死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军需处长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时,我不明白为什么他神态那么安详。现在我知道了,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看到战士们没有倒下,他感到了欣慰。一位军需处长,拿到棉衣十分容易,可他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士,自已被冻死了。这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让人敬佩!
比起我们现在,我们多么幸福,我应该学习军需处长的精神。
丰碑读后感10
从1934年始10年间,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战士们不得不走上漫漫的长征路。在长征路途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在长征中牺牲了。
《丰碑》也是其中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老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中冻死了,他只穿着薄薄的破旧的衣裳,飞雪覆盖了的脸庞,但他还是那么安详。
读完《丰碑》这个故事,我的眼眶湿润了。老军需处长薄薄的单衣紧贴着他的身躯,显得是那么瘦小,是那么虚弱,他难道不能吃得饱,穿得暖吗?并不是,他把自己的大棉衣给了战士们,把自己吃的粮食给了战士们,老军需处长用自己一个的生命,换得了几个战士能走出雪山的希望,这是多么强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啊!老军需处长,处处为他人着想,舍己为公,先人后己,为了能让战士有生还的希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老军需处长就像一个晶莹的丰碑,说他屹立在雪山上,还不如说他永远屹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为了让战士生还光荣殉职。
老军需处长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位战士——赵一曼。赵一曼是东北军政委委员中的一员。在一次战役中一个小侦察兵找到了一个粗瓷大碗给赵一曼乘了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知道这碗饭是从病号那里乘来的,把乘来的米饭,偷偷背着侦察员把高粱白米饭换成了野菜粥,这是多么的感人,让我十分敬佩!
看完《丰碑》我热血沸腾,让我们把长征精神永远铭记吧!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丰碑读后感11
那是一个冬天,一个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冬天,红军战士正在过雪山的途中,每一名战士都得到了一套新棉袄,而在那棵树下,却有一名战士被冻死了,这是谁了?他为什么没穿棉衣?队长很愤怒,当他得知这是军需处长时,眼眶湿润了。
多么好的军需处长啊!为了让战士们多一件衣服,自己穿着薄如蝉翼的衣衫,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受凉却一声不吭,在这交加的风雪中永远地离开了。
小时候,冬天与父母同床睡觉时,你有没有注意到被子大都裹在自己身上,父母在一旁轻轻地咳嗽,父母宁愿自己受凉,也不会与我们抢被了,文中的军需处长不也是这样的吗?文中的军需处长不就是战士们的父母吗?
当自己在冬天生病时,父母会把我们裹得严严实实,不让我们受凉,而自己只穿一件衬衫就带着我们走在了赶往医院的路上,第二天早晨,我发现父母的眼里布满了血丝。
《丰碑》中的军需处长不就是战士们的父母吗?
丰碑读后感12
在这学期中,大家学过了很多课文,也有很多感受,可是最令我感动的是《丰碑》这篇课文。
《丰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攀登雪山时,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别的战士,而他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我读完这篇文章,被主人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这个可以掌管红军棉衣的处长,却因把衣服让给别人而活活地冻死,他是傻瓜吗?,不!他是真正的英雄。红军战士就是凭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和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才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现在的社会里,也是有很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人,还记得在2003年非典流行的时候,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挽救病人生命的白衣天使们,在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助被压在瓦砾下的同胞,而不幸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不正是新时代的一座座丰碑吗?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还记得在学校,一们五年级同学患了白血病,全校师生每人都捐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是这爱心使那们同学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还有那些在大山里支教的大学生老师们,他们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这边远山区的孩子带去了精神食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点亮祖国的未来。
在我们的社会中,正需要许许多多军需处长那样的人,如果大家都能像军需处长那样舍已为人,那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啊!
丰碑读后感13
《丰碑》一课写一位军需处长将御寒军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在茫茫雪原上的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奉公、关怀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读后我深深感动了。
老军需处长在缺吃少穿的长征路上,毫不犹豫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御寒军衣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大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军需处长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佩服。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应该,也可以多拿几件御寒衣物,而这位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物,还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衣物发了下去,甘愿自己冻死,也要让战士们穿着棉衣行军。他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可贵了。因为我们今天的当官的,就有不少人因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贪去国家钱物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所以我觉得,我们小学生要读《丰碑》,大人更应该多读《丰碑》。
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右手的手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神情自若。"时,我激动得都要流泪了。我体会到,老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我将把这种精神化为力量,让这种力量激励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激励我,还有我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长大了做军需处长那样廉洁奉公,舍己为人的官,绝不能做贪官赃官,只想着把国家的东西往自己家里拿。
军需处长是我的丰碑,是我的榜样,是我将的来;我就要做军需处长这样的人。
丰碑读后感14
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读的就《丰碑》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在寒冷的天气里红军在艰难的前进,突然红军放慢了速度,因为有一个老战士身上落满了雪花,好像一尊塑像,将军的脸顿时严肃起来,吼道;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有人小声说道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的眼睛湿润了向老战士敬了个礼。
雪更大了,覆盖了军需处长,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我们也要向这位老战士那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别人,在考虑自己。
丰碑读后感15
今天我们学习了《丰碑》篇文章,读完之后,我被书里面主人公——军需处长感动了。因为他那舍已为人的精神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老战士被冻死的经过。他坐在一棵树干上一动也不动,并且还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衣服。将军看到这一切,大声吼到:"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没有人回答他。过了一会儿,有人小声说到:"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与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读到这里,我被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已、专门为人的精神所折服。他是一名军需处长,他有权让别人吃饱喝足,更有权让自己吃饱穿暖,那他为什么又被活活的冻死了呢?他是为了让别人吃饱穿暖,把自己的棉衣发给别人了。他有着一种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要重要的品质,难道他这种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让我学习军需处长那种崇高的品质吧!
丰碑读后感1
“生得伟大,死得光荣”,革命英雄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铸造了一座座惊天动地的不朽丰碑!前不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革命英雄的故事》。
这本书记载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一个个英雄人物,像“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百战敌寒胆”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出奇制胜的“旋风”司令韩先楚等……这些英雄人物是我国千百万先驱英杰的代表,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忍受严刑酷打、冒着枪林弹雨、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
一个个革命英雄,一座座不朽丰碑,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奋发图强,开拓创新……
一个个革命英雄,一座座不朽丰碑,也激励着我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记得去年冬天,天气特别冷,老师组织我们参加常州市“好娃娃杯”少儿书法、绘画、作文、剪纸大赛,我报名参加了硬笔书法比赛。几乎每晚都要练习书法,手指冷得发痛,我真想放弃了。这时,妈妈鼓励我:“孩子,革命英雄为了胜利,克服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你怎么能在寒冷面前退缩呢?”想起革命英雄,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坚持就是胜利,在这次比赛中,我荣获了三等奖。后来我又参加全国第十届“千禧龙杯”青少年书画大赛,我的参赛作品《游子吟》获得了银奖。
我更忘不了学习小提琴的艰辛。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我都得坚持去少年宫练习。学小提琴是件枯燥又困难的事情,指位、换把、揉弦、颤音,这些技巧常常令我手忙眼乱。有几次,我按弦的左手指都发红起泡了,学琴的小伙伴也一个个知难而退了,但当我想起英雄的故事,便继续认真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能和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同台演奏,还参加常州大剧院公演等各种活动。
在成长的道路上,革命英雄的故事将陪伴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丰碑读后感2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
《丰碑》讲了红军长征时,在云中山行军,一位军需处长因为衣服过于单薄,而被活活冻死的故事。
读了这
比起我们现在,我们多么幸福,我应该学习军需处长的
丰碑读后感3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为了让他人穿暖,自己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站在雪中,自己却被冻死了。
读第一遍时,我不由得感到作者文笔之细腻,每一处都对接无暇。
读第二遍时,我感慨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起伏荡漾。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从这里我不仅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伟大,同时,还对将军十分敬佩。
文章中虽无一处直说军需处长的伟大,却从其他人身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军需处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好同志。
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就是军需处长在风雪中与云中山化为了一体,变成了一座丰碑。
他真的变成了丰碑吗?当然不是。丰碑代表着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我想,漫天的雪花,将军的泪水,单薄破旧的衣服,它们会告诉你答案。
严寒中,军需处长将棉衣让给了其他战士。现在的生活好了,没有人买不起棉衣,反而穿得过于奢华了,过于浪费了。
同学们,别忘了,是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太平,我们有何理由不节约,不珍惜?
军需处长,乃至天底下所有同军需处长一样的好同志,我向你们致敬!
丰碑读后感4
语文课本的最后,有选学课文。闲来无事,我总会像读故事一样偷偷去读。
有一个红军过雪山的故事——《丰碑》。文中的军需处长,把所有的棉袄发了,自己穿着单薄,活活冻死。
每次读到这儿,我都忍不住落泪,被这个军需处长的举动感动了。
再一次走进那个感人的故事:
一位将军,带着军队过雪山。他知道,多停留一会儿,就可能多死几个人。就在这个时候,队伍停了。将军喊道:“不要停下,快速前进!”警卫员报告:“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跑到前面,看到了一个只穿着单薄破旧衣服的老战士,坐在那里,已经冻僵了。将军生气了,对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走开。将军又重复了一遍,这时,才有人小声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他向军需处长敬了个礼,部队又离开了……
每当读到此处,我的眼睛也会变得湿润,落下晶莹的`泪水。
这不符合常理啊,一个人的第一目标是要活着,而他却把能活着的希望,都送给了别人。部队供给困难,棉袄肯定不够,不能分发给所有人,也不能漏了自己吧!
我相信,他在分发棉袄时,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先留下,这也没有任何不妥,将军不会责怪他。他可以对没有发到的人抱歉,也可以向将军报告物资不够。但在他的心里,肯定过不了自己的坎。也许,他会看着自己布满皱纹的手,劝慰自己:反正自己老了,没什么用处了。打仗、上前线,都要靠那些年轻战士们。一定要确保每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活下来,期待革命的胜利。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保证到了大家的棉袄,唯独少了自己的……
他们都是战友。这友谊,不是一般的友谊,是在战争这个大火炉里磨炼出来的,如同金子般珍贵的友谊。他希望自己的倒下,能换来其他年轻生命的灿烂!
人,正是有了这种品格,他才不是野兽,他是一个人!
那个永恒的身影,留在人们记忆深处。
读着,读着,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
丰碑读后感5
历史是不会忘记英雄的。
军需处长啊!您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您为了其它的战士,把自己的棉衣让了出去,而自己则是被活活的冻死。
军需处长啊!您豪迈的英雄气概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您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足以壮军魂,扬国威。您这铮铮的铁骨,这傲然的正气,为我们树立起一座人生的丰碑,为我们揭示出一曲生命地真谛。
军需处长啊!洁白的大雪可以盖住您的身躯,却盖不住您那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晶莹的冰可以封住您的身躯,却封不住您那高尚的品德。
军需处长啊!您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火烧不毁,水冲不淡,风吹不走,云遮不住的。因为您崇高的品德和精神风范,是鼓舞我们奋发的力量源泉。
军需处长啊!时光流逝带不走您的英名,时代巨变改变不了我们对您的敬佩。因为,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那感人的事迹将会流传百世!
丰碑读后感6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赞扬长征精神的文章,其中令我最受感动的是《丰碑》。主要内容是写一位军需处长将御寒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在漫漫雪原上的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奉公、舍己救人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
文章讲述了一支红军队伍中的老军需处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毫不犹豫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御寒衣物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漫漫雪原上,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的事。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十分值得赞扬。尤其是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应该,也可以多拿几件御寒衣物,而这位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物,还把自己的衣物也发了下去,甘愿自己冻死,却让战士们穿着棉衣行军。他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吗?我想,他-这位真正伟大的军需处长的光荣事迹将被所有参加长征的战士们铭记在心中。
当我读到“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可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右手的手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神情自若,一时还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时,我发现,老战士的神态那么镇定,十分安详,由此使我们体会到,他看见战士们没有在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自己尽到了职责,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军需处长就是发衣物的,而他却因为缺衣而被活活冻死,是因为他把所有饿衣物留给了战士。老军需处长身先士卒,而没有想到他自己,他这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令人敬佩。我将把这种精神化为力量。这种力量将激励着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顿时感到心中一阵酸楚。如此值得我们称赞的一位军需处长,却为了战士们的安危,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与常年积雪的云中山化为了一体。
他化成的丰碑,不仅仅记载着他的光荣事迹,更饱含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感:我,还有大家,都不能再闲着了,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动手建设祖国,让军需处长和为所有长征作过贡献的人都不要带着遗憾可是要想将来建设祖国,首先当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如果连一般的事情都做不到,何谈建设祖国。于是,我把自己和这位军需处长相比了一下,我发现自己是那么得渺小。因为,平时在吃饭时,我总是将好菜和好肉往自己碗里夹,从不让别人多吃一丁点儿好吃的。我从不轻易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却经常接受别人给的东西。如果说我是那位军需处长的话,就我这种心理在关键时刻还能把棉衣发给战士们吗?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今后,我一定学习军需处长那无私奉献和热爱集体的精神,做一名永远为集体着想、为集体奋斗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