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1
读完《开学第一课》,难忘的图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把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开学第一课》以周笔畅的歌《第一课》拉开帷幕,给大家热烈的气氛。接下来,“太空人”王亚平阿姨为大家讲述了她的航天梦经历:她是一位美丽的山东姑娘(我的老乡),在8年一批的女航天队员中独占鳌头。在航天之旅的生涯中她吃了不少苦头。离心机训练使她痛苦难当,比过坐山车头晕目眩那种滋味还要难受百倍,相当于背着8个自己。但王亚平阿姨从不放弃,用超常的毅力来证实自己。今年6月20日,她在“天宫”为我们大家上了一堂物理课,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王亚平讲完后,付丽娟登场介绍。她所在跳伞队中,队员大多在15岁左右,最弱小的她才刚刚13岁(比我才大3岁)。她在训练中吃得苦,是我们这些坐在课堂里的同龄人想都想象不到的。每天从空中到地面,危险、艰苦不说,而且没有亲人相伴,奶奶是她在心头始终放不下、忘不掉的一个人。艰苦的付出,终于换来美好的回报,在经过多个个刻苦训练日之后,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奶奶和父亲。梦想,是付丽娟训练时支撑自己的根本,它像宇宙中遥不可及的星辰,只要努力,通往宇宙的大门就会为你敞开。
章子怡在台上的出现,再次震撼了大家。她说,她梦想着拍经典大片。她去了外国,语言不通令她十分沮丧,可她没有将沮丧变为绊脚石,而是通过努力将它变为通向成功的大门。在她经历了无数个艰辛之后,她终于走上了成功的舞台。
接着,廖智失去女儿和双腿,刻苦练舞;母亲尽力教患脑病的儿子弹钢琴,11年为儿子的生命添上美丽的色彩;朗朗用水果和双臂弹琴;还有魔术师的“巧变红球”、“放大铅笔”、“玩转电脑”等等,不仅给孩子们增添了一份欢笑,更为我们留下一道思考的课题。
我通过读《开学第一课》明白了一个道理:梦想并不遥远,通往梦想的路只要铺上努力的地砖,砌上勇气和坚持的房屋,垒起抗挫折的鹅卵石,梦想就会变成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现实,就能用生命的最大能量开出梦想之花,春意满园。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2
今天晚上,放学回到家中,兴奋的打开电视,看到电视上每年都看的节目——《开学第一课》。
打开电视,首先听到的是一首美妙的音乐,要是节目的标题一样,也是《开学第一课》,那首美妙动人的音调和优雅的旋律,谁听完之后不是心情大好呢?
第一位在屏幕上出现的人是成龙先生,我第一次看到他十分地惊讶,因为我觉得:成龙不就是只会拍个戏吗?为什么他也会上台演讲呢?后来我才知道。拍个戏并不容易,成龙说出了他所有拍戏受伤过的地方,总共有好几十处,还有好几次内伤,成龙的这份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个人是一位十分厉害的摄影,他有走了20多个省会和700多个城市,一生获得了好几次大奖,夸讲话时提到了一个贫困的山区小学,那里的学习环境简直是糟糕极了,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桌子、椅子全是用石头做的,就连黑板也是用石头做的。他们到学校要过一座十分危险的桥,在没有桥的时候,他们全是扛着书游过去的,这么危险的地方他们还肯愿意学习,我们一定要比他们棒。那位摄影师临走之把一个没用的胶卷盒子丢弃在那儿,那群孩子却觉得是一个宝贝准备还给摄影师,我想玩儿知那里的生存环境是多么的艰难!
一个飞机设计师,让我在节目上了,她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什么事情呢?他见证了一架飞机的成功起飞,一架飞机的成功起飞!飞机那么庞大且复杂的物品,既然可以在一年之内创造成功,这位工程师也只带了十几位工人。我们要学习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们还见证了一个鸡蛋一个杯子里孵化成小鸡的故事。他从一开始的蛋黄到有了胎盘,有了眼睛,有了身体,有了腿,有了毛发,用肺呼吸,爵士从杯子里爬出来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每一条生命都很珍贵,我们一定要尊重每一条生命,就算是一只昆虫,一只蚂蚁,也要保护他们不要践踏他们的家园。
在这个节目的结尾处,又是一首轻快的歌,这首歌把我的思维呼唤回来,这个节目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奥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听从这些道理,不然在现实生活中就无法生活,不能被这个社会容纳下来。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3
9月1日是我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天,这一天,教师介绍我们看了一个中央2套的综艺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爱中国》,这一课共分为四个篇章。
这第一个篇章,主题为爱是分享,首先,于丹教师介绍了一个来自四面八方的五彩合唱团,先开始,他们互不相识,可是最后他们却成为了好伙伴,因为他们懂得了分享二字: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喜悦,所以他们彼此之间就会更快乐。在这一节课我总结到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如果你学会了替别人分担痛苦与困难,才会分享到快乐,才会学会长大。
第二个篇章主要讲的是爱是力量,这个部分便是功夫明星李连杰,他说,最厉害的武器是微笑,而且,爱是没有敌人的,,李连杰在演讲的过程中说道,我们燃烧的是爱的火,是啊!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熊熊的燃烧着,是这团火点燃了我们激情并让我们知道爱是度过难关最强大的武器,爱的力量是无限大的。
第三个篇章主题爱是承担讲述的是有一个叫马鹏飞的13岁男孩,他的父母在1996年便双双去世,只有年迈的奶奶与他相依为命,从6岁起,马鹏飞便开始生活自理,自己做饭,洗衣服,因为他的奶奶因糖尿病双目失明,马鹏飞的每日作息时间表安排得满满的,全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奶奶,这个家就是他用爱来挑起的。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马鹏飞的学习成绩居然还是班上的前20名,我决心,一定要向他学习,好好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一个篇章主题为爱是荣耀,有一个国家升旗队工作的一名军人名叫苏星,又一次,他升旗时,有一颗钉子,传过他的马靴,刺进了他的脚心,但他还是坚强的走完标准的138步,我们可以想象那种钻心的痛是常人所无法忍受的,是爱,是国家的荣耀使他坚强的走完了全程。
我听了这几节课深受鼓舞,知道了爱是分享,是力量,是承担,是荣耀使我更爱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用爱来荣耀中国,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到学习中去,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好没一门课,踏踏实实的掌握好基础知识,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提高各方面得素质教育,使自己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4
9月1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的《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政府逼迫的。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对派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5
期待已久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开播啦!打开电视,按下CCTV—1台,刚开始就是开场曲《第一课》——《梦想开始的地方》。主持人是我最喜欢的幽默的撒贝宁叔叔和亲切的董卿阿姨。
今年的主题是中华骄傲,撒贝宁叔叔首先请来了王宁教授开题,王宁老师研究了60多年的汉字,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辈子时间都奉献给了汉字的研究。我不禁被她这种执着坚持的精神所感动。是呀,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根本,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之间,学习汉字是我们传承祖先悠久文明的最好途径。
这种汉字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激励我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字。还有“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他讲述了自己从对汉字的痴迷到对汉字的传播的四十多年间的故事,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汉字的坚持,即使是病魔也拦不住他那对汉字的热爱,坚持研究和传播汉字。连外国朋友都在如此努力学习汉字,我们又怎能不努力呢?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字仿佛就是一座桥,连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还连接了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国际友人,这可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啊!
随着科技的进步,像琴棋书画这些艺术领域也有了机器人的身影。比如有战胜了国手柯洁的意大利机器人,还有和郎朗、徐子航合作《彩云追月》的机器人特奥。他们之间的演奏时如此的和谐而令人震撼,他们指下流淌出的每一个音符仿佛是在跳跃,令人眼花缭乱,震撼不已。
之后,还有精彩的武术表演,在《中国少年说》的背景配音中,武术少年们一个个动作整齐划一,虎虎有生气,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读诵起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深受鼓舞,是的,只有每个人都发挥才智,国家才会进步;只有每个人都富强,国家才会富强,所以祖国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强大的祖国,才是我们的保护伞。
最后,开学第一课在《千里之约》的音乐声中就此落幕。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龙的传人,我骄傲、我自豪!
导语:实现民族振兴、祖国强大,是世代中华儿女的梦想,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我希望,这个梦想能在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身上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
2018开学第一课
观看了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对科学创造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实现中国梦更加憧憬和期待。
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开始,从人类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开始,人类的文明便拉开了帷幕,于是,人类便开始不断地创新,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政治制度,创新文学艺术,创新成为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便利。
以书籍的演变史为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竹简和木牍。为克服竹简木牍笨重的缺点,春秋末期人们发明了轻便的帛书。丝绢价贵,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破布渔网树皮制成既轻且贱的纸,手抄纸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制书效率,降低了书的成本。如今,缩微图书越发微小易存,整个大英国书馆的所有藏书,可保存在指甲盖大小的电脑芯片上。
制度创新,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
我们今天之所以有如此便捷、优越的生活环境,是无数科学工作者智慧的结晶。难以想像,没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我们不会忘记封建迷信怎样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会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试看:三峡大坝电站的电流已照亮近半个中国;青藏铁路的修建,必将大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蓝图也已徐徐展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也已圆满成功。
也许你要说这些科技发展的成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那我们不妨看看你最熟悉的家吧。
从早期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发展为如今的彩电、电脑、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科学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带来了信息时代,通讯带来了便捷沟通,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时也面对着科技的挑战。在科技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为看重的应该是科学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精神追求的改变。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弃家庭乃至生命于不顾,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国的屈原,汉代的苏轼,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飞、陆游,清代的林则徐,无以不是以国家责任为重的典范。中华民族正是由这些脊梁支撑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2018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分别从“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多角度诠释了对创造的理解,鼓励我们要有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更好地向未来出发。其中,最令我受益匪浅的不是梦想的崛起,也不是探索的力量,更不是未来的美好,而是奋斗的重要性,我认为,只有不断努力的奋斗,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在节目中,俞敏洪老师首先指出,奋斗的核心就是两件事,第一个是你要定一个目标,第二个是你要为它付出努力,通过这两个要素,你才能够逐渐地取得进步。这让我想起上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虽然时代给了我们机遇,个人的奋斗也必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我总在想,仅凭我们个人单独的不断的奋斗就够了吗?
在我继续观看了“非牛顿流体实验”的互动游戏之后,真正让我明白,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团队的精锐,仅凭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用协作的智慧去克服阻力走向胜利的真谛,在奋斗的路上,懂得合作,懂得分享,共同承担起描绘祖国未来新蓝图的使命。
当然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也有其他节目令我骄傲与自豪,如中国首只“无壳蛋生鸡”——小茶缸,“国产第一架大飞机”等,但“奋斗”这一篇章的内容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因为,它让我明白,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也正如俞敏洪老师演讲最后所说:“人生就是一路奋斗一路精彩的过程,越奋斗,越精彩。”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就让我们扬起奋斗的风帆,吹响奋斗的号角,奏响奋斗的乐章,去创造自己的奇迹吧!
2018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无论是“京剧小达人”王泓翔和虚拟歌手“犀”共同演唱的《墨梅》,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C919,亦或是神秘“嘉宾”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都在像我们展示创造的魅力。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我们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坚持奋斗,不断实现个人的目标和国家的进步。
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着一种美好的生活,朝着远方去旅行,去看那美丽的风景,去看那悠久的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梦想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梦想,往往是促进人们向前的新动力,因为有了梦想,我们就要为之奋斗,向前努力;有了梦想,就有了去“远方”的单程车票,去进一步实现人生的目标,所以说梦想创造未来。往往有梦想的人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梦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所以说梦想创造未来。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个残疾人,在她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点光明,但是她克服了种种困难,看不见任何东西的她用手摸书本来获取知识,虽然生活如此艰辛,但是她却活得有滋有味,残疾带给她的有什么呢?她还不是生活得一样甜美,甚至比正常人做得更好,这就是因为梦想,因为梦想她走得更远、更好,是梦想创造了她未来的生活,所以她可以走得更好,因为这一切都是她努力去争取的。
梦想使现实透明,美好的憧憬使生命充实,而人类也就有所寄托,使历史岁月延续于无穷。
著名歌手丛飞,赈灾义演,扶贫救难,他是一百多个孩子的爸爸,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不愿花更多的钱来医治自己的病,他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所救助的一百多个孩子身上。丛飞走了,带着对孩子的希望与自己的梦想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因为他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就是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因为丛飞,他们的世界变得多彩,梦想让他做出这么一件伟大的事情。
梦想,总是在创造未来的奇迹。如果说生命是一曲经久不衰的歌,那么梦想就是蕴涵其中动人心弦的情感。 如果说生命是一盏昼夜不灭的长明灯,那么梦想就是支持它尽情燃烧的灯油。梦想,创造人生的奇迹,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是教育部继2008年首次制作《开学第一课》后,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再次推出的节目。今年的“第一课”特别选在长城脚下录制,并以《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等四个主题小节,向我们诠释爱家与爱国。爱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节目中我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爱。
爱是分享,于丹老师说: “爱并不宏大,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当中。我们应珍惜每一份亲情、友情,珍爱与身边人交流的每个契机,珍视每一次付出和分享的机会,这就是爱的最好体现。” 总之“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爱是力量,歌唱家说,汶川地震时,爱是妈妈为保护孩子而被压弯的身躯,是老师让学生先逃而撑起的生命之门,是战士们从废墟里救出孩子时的笑脸。爱,是大家捐赠的每一分钱,是全国共同跳动的一颗心,是天安门广场上发自内心的呐喊,“中国,加油”。我认为爱是不论大小的。我们不一定会有机会表达大爱,但是我们可以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尽自己的一份力。
爱是承担,《开学第一课》中,13岁的.男孩马鹏飞自强不息,从4岁起就边上学边照顾奶奶的故事感动了我。以前我经常抱怨自己的学习生活太累,但跟马鹏飞比我才发现,所有的困难和挫折算不得什么,从今以后我面对困难会更有毅力,更有勇气,对未来更有信心。
爱是荣耀,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出场引来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杨利伟深情讲述了他感受到的中国荣耀:“当我第一次能够把我的航天服的手套脱下来,第一次能够拿起笔来去写字的时候,我在我的工作日志的背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说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来表达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也表达一个中国人的荣耀。”
《开学第一课》是全民要补上的一课,它让我懂得了梦想是从不言败,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让我感受到团队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