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人民的公仆
都说好人邹碧华,其实我非常不愿意把人定义为好人和坏人。好人的帽子,戴不起!在生命的终点,被总结为好人,邹院长是戴得起这顶帽子的!他一生正直无私,精专低调,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好人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不觉得虚伪,反而加深了我对好人的理解。
近日,我有幸观赏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院长几经修改,受到跳水比赛的灵感,增加权重系数,敲定司法改革方案。可以说,员额制的目的是实现检察官法官精英化,让入员额的人真正到办案一线去。
片中,有的行政岗位上的同志,担心人员分类后成了二等公民,再就是老同志
邹院长说,法官职业生涯中办理的案子数不胜数,但是老百姓或许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有冤假错案,他就会恨人民法院。因而,为了提升司法公信力,邹院长力挽狂澜,推行司法改革。最后司法改革办公室的康达同志却因为多年从事信访工作,没有办案子,而未入额。
联想到我们车辆分公司近来推行的维修部管理改革,我想或许在实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和阻力。正如邹院长说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一点点往前拱的。但是,只要认准大方向,我们就要迎难而上。
有人说,邹碧华太累了,人无论如何要懂得体恤自己的身体!话不错,邹院长有那么多事那么多牵挂,对于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怎么可能放下。最后,邹碧华院长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岗位上,这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遗憾。
片头,邹院长上班前,对儿子说了声,生日快乐。儿子略显生分地笑了笑。虽然在儿子的记忆中,父亲的印象不多,但是儿子理解父亲的事业。可能,不是每一个英雄人物都能做到忠孝两全,我们也无从苛责。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点浪漫的认真的邹碧华院长。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信念。邹碧华院长是这么教育法官同志们的`,他也是这么践行这个承诺于自身工作中的。我相信只要坚定这个信念,每个人都能从平凡的岗位中获得尊重和认同。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总是要爱他们;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无论如何,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和坦率使你易受伤害,无论如何,总是要诚实和坦率……
——泰蕾莎修女
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看完《邹碧华》我内心感受颇多,集中国司法改革的“燃灯者”,中国优秀的法官于一身的共产党人为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处处为人民,处处为司法的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离开了我们。剧中值得我们思考和回味的地方有很多,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算来我入党的时间已经有3年了,记得我刚成为预备党员之前,学校党组织召开了党员转正大会,党支部书记会问我:你为什么入党?我记得我当时说:因为我要为人民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仔细想想现在我算做到了么?答案是肯定的,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偿帮助残疾人家庭子女辅导功课,在校认真学习,在单位中认真工作,唯一的缺点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选择退缩,这不和电影中饰演陈阳一角的法官刚开始的桥段如出一辙么。邹院长和陈阳的一段对话中更是点醒了陈阳,意思大致为: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不要因为一点困难就选择逃避退缩。因为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电影中,有不少感人至深的地方,比如有一位老伯家因为火灾
起诉物业公司一案败诉后一再上访,邹院长知晓情况后,来到当事人家中实地查看,黑漆漆的墙壁,凌乱的家具,可见大火肆虐后的痕迹。聋哑的老人用手语像邹院长阐述内心的失落,而当邹碧华说出他会帮助他们的时候,老人痛哭不止。他们的眼泪触动了每一位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的心。
法官能力有多大,身上的责任就会有多重!每一名法官都要办无数个案子,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件案子就影响他们一生。认真负责,为民办案是邹院长始终坚守的原则。法律不仅仅是严酷的,更是有温度的。在有一幕邹院长和老人拥抱哭泣的场面中可以看出,法官不是冰冷的司法机器,而是为民谋公正的司法武器。
法官陈阳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让人不免同情,我们也得知了法官在现实生活中不但要承担无数的案件带来的压力,更要经受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困扰。在经过邹院长的一番入党初心之话的点拨之后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依靠智慧完美化解困局的法官。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生活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去面对生活,遇到困难绝对不要退缩,用智慧去化解困难,追梦路上荆棘遍布,但我们要坚信我们可以到达终点。
《邹碧华》电影中的贺老师在工作中恪尽职守,认真踏实的工作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资料收发室工作的他会仔细核对每一封信件,校验信件的地址、信息等等,一年查阅数万件,纠错查出数百件的信件,为法院节省一定的资金费用。就像邹院长所说的,虽然这笔钱对于法院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贺老师的工作态度却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需要学习的无价之宝。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是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弱者奋斗......这是邹院长在同事生日上对大家表演的一段诗句。这样的一首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要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牢记在心。
邹碧华为思想改革和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了内心的触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被困难所打倒。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邹碧华影片观后感1
电影《邹碧华》根据法官邹碧华生前事迹改编,讲述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他为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影片真实再现了邹碧华同志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电影依据客观事实打造剧情,不仅对敏感矛盾点不避讳,反而匠心巧用,雕琢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直面很多人民法院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例如面对信访矛盾时,耐心对待不了解法条的人民群众,以免激化矛盾;又如,捕捉部分法官的心理活动,对现实司法环境不满意,对法官职业待遇不满意,对个人发展前景不满意等,并在法制理想和现实中做出抉择;再如,当司法改革来临时,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的问题,司法部门不断迎接挑战。影片中,办公室的书架、会议桌上的文案、父子间的交流、夫妻间的谈话……无论是小的细节,还是大的故事情节,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认真、有信仰的主人公。
从邹碧华成为法官的第一天起,他的母亲就告诉他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每天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始终站在战斗最前线。正是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生命的剧场于他47岁那年落下了帷幕。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需要向邹碧华一样怀揣信仰和希望,不懈追求,不忘初心,保持最初的梦想,一步一步向前走。
影片除了向我们展示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这样一位法官外,更多的是教育我们学习他留下的信仰精神和探索精神。同时又提醒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
邹碧华公正为民、勇于担当、爱岗敬业的精神事迹引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的精神,在分公司发展的瓶颈期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邹碧华影片观后感2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虽然落幕了,然而邹碧华同志的事迹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观者的心。他对司法事业的热爱,他敢于涉险滩的
学习邹碧华
学习邹碧华
学习邹碧华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无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会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无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弱者奋斗。”电影中邹碧华朗诵的这段特蕾莎修女的诗歌,像是邹碧华的人生写实。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也将以邹碧华
邹碧华影片观后感3
xx月xx日下午,我观看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在康达生日聚会上背诵了特蕾莎修女的《无论如何》。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诗,他且用行动诠释了无论如何。
一、无论如何都要做好社会的这杆公平秤的法官。
他说:“我们每年要经手上万起案件,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一辈子也许就这一件,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就不会相信我们的法律了,那我们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无论如何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法官。
他深入火灾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他用手语与诉讼当事人老伯伯进行交流。他那句动情的: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融化了多少人的心。
三、无论如何都会尊重他人的好干部。
作为干部要学会尊重。邹碧华到长宁区法院任职的第一天,遇到面对上访群众而有所怨言的法院信访办主任康达,对康达讲的一句话:你这个人民是吃过法条的人民,我们要把法条与面条搅拌在一起,让当事人吃法条与吃面条一样顺畅。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让贺青山走上台前,尊称他为贺老师。一句“贺老师”,阐明了平等尊重。
四、无论如何都会关心下属的好领导。
陈阳在审理一起纠纷案中,原告无理取闹甚至在网络上造谣,陈阳在跑步机上无言的身影让人心疼,邹碧华为他支招,用智慧教他如何通过审讯撕破虚假诉讼人的嘴脸。
五、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好爸爸。
可能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因为读博,没能亲自迎接儿子的降生;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儿子过生,只能在匆匆离去的车里探出头对儿子说一声“生日快乐”。他通过视频给儿子留言,工作再忙他也还是想做一个好爸爸。这一幕让我感受到敬业的力量,明白了大局的含义。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也是对党的忠诚。
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请贺青山上台讲一讲他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贺青山对收发的信函如数家珍,他认真、敬业、负责,每年为法院纠正了许多错发的信件。邹碧华问他从事的这项工作可能与职称、职务的晋级并没有太大联系时,贺青山说:“想一想那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连长、班长,还有那些好兄弟,我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幸运的,组织上关心我,把我安排在法院工作,让我每天一抬头就能看见国徽,就好像无数牺牲的们在看着我,我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贺青山同志的话让我泪崩了,一个颤抖着标准的军礼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邹碧华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听到这句话,我不禁陷入沉思,平凡工作中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我想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不一定要干出一番多么大的事业,但我要干好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用“无论如何”的态度攻破难关,砥砺前行。
邹碧华影片观后感4
在科学城党委组织下,作为企业党支部党员,同辖区党员同志一同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形象。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首先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领导同志介绍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中午,又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由于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在去往徐汇区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不幸离世。
看完影片后,我感慨到:敬业,影片中的各类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发室的贺青山,身为法院的一名普通职员,在收发室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怨言。他能准确的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准确数量,并为那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他做的事很简单,但像他这样对信件负责和敬业的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故事的主人公邹碧华更是如此,热爱着自己忠诚的司法事业,为中国法制建设,司法改革快速发展不断钻研,不懈奋斗,鞠躬尽瘁。
他们能够热爱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业,我想是信仰的力量,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贺老师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仰,是邹碧华对人民和中国法制建设的信仰,只有信仰存于心,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会做到脚踏实地。
敬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邹碧华影片观后感5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幸在工会组织下,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虽然职业不同,但是感觉自己和邹碧华很多相似之处,敬业、执着、真诚,很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一位知识分子因为这些闪光点,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和家人,国家也失去了一位对法律忠诚,对职业热爱,对改革有信念,有才华、诚实和率真好法官。无论如何,我希望我们身边的这些好同志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的同时,维护健康,珍爱生命,毕竟有了健康和生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无论如何,我们是国家、是社会、是家庭的希望和依托。
人们往往不理智,缺乏逻辑性并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如何,还是爱他们;如果你友善,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无论如何,还是要友善;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无论如何,还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无论如何,还是要建设;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还是要快乐;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无论如何,还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无论如何,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这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邹碧华影片观后感6
20xx年11月27日星期二,我参加了本院组织的观影活动,这次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邹碧华。《邹碧华》这部影片讲的内容是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的过程中,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邹碧华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有志之士,更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践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誓言。他以身作则,为民扬正义,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
邹碧华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耕耘在法治工作的前线,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且落实到细节,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形象。
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被蒙蔽,不会因暂时挫折而被击溃,只有把你的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你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
我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
邹碧华影片观后感7
近日,单位统一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这是一部为数不多的观影全场没有人走动、更没有人退场的教育佳作。
电影里反映的故事,仿佛就是我们的写照;故事塑造的人物所展现的执着、心理冲突,仿佛就是我们精神的观照。故事里主角的光辉已然光芒四射,几名生动鲜活的配角同样让我感动,令我深思。
第一、伟岸无关乎职位,小人物也自有风采
影片中的各色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主人公邹碧华死在自己的法院院长岗位上,自不必说;康达作为法院院长一直无比器重的人,却一直做着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改革来临,自砍一刀,牺牲自我却仍不忍离开心之所向的法治事业;就连收发室的贺青山,参加过战斗的正连职转业干部,为国为民奉献了青春,又铆在收发室这旮旯里一干就是25年,不但没有怨言,还能精确地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数量,更甚至为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对经手的任何事都能负责到底,无愧于一个经过战火淬炼过的军人,无愧于一个真正的英雄。我赞扬那些勇立于改革大潮里的弄潮儿,更钦佩那些不名一文却默默奉献的普通职员。他们更像是岿然屹立的大山,正是绝大多数的基层的他们,撑起了少数的上层的光环。不论什么岗位,只要努力干了,都是为国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无愧于人生,傲然于凡俗。作为同样处在最基层的一名干部,我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康达的自我牺牲精神,学习贺青山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到不抱怨待遇,不埋怨职位,不放弃信念。
第二、成功向来来之不易,信仰只因坚持而夺目
当马拉松跑到后程,每向前一步都艰辛得想让人放弃;当司法改革进行到关键阶段,每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改革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伟大事业的道路上,不仅荆棘密布,更有周围反对的声音、同伴的质疑。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也有焦虑,也有无奈,但他依然逆流而行,从未放弃。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有一个讲了千百遍、古老却又常新的道理: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反复的,但事物的发展总是必然的。发展的过程,是质变的过程,有蜕皮时的阵痛,更有无力感袭来时那种无边的懊丧。没有大毅力,唐僧纵有高徒伴左右也取不来西经;没有大毅力,曹雪芹纵然天资无限也写不出绝世红楼。人生也是如此,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无不是面对困难时敢于坚持到最后的。周星驰坚持了,龙套跑成了影帝;马云坚持了,吃泡面整到了亿万富豪。康达在最后的时刻,撕碎了辞职信,除了信仰,没有什么别的理由,也不需要别的什么理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信仰之所以是信仰,就是在想要放弃的时候,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付出最后1%的努力。坚持不懈,直至最后攀登顶峰,才是信仰坚定者应有的模样。
第三、怀才就像怀孕,时间自会淘出真金
我常常在想,我为什么在干现在的工作?为什么不是像马云一样,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拼命做淘宝?为什么不是像马化腾一样,那个年代我也知道OICQ。同样是一个学校毕业的,邹碧华是法院院长,康达一直在做“研究”搞论文,陈阳初任法官就崭露头角。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差别,更是才能的差别。康达搞论文、搞研究,因为他本就擅长于文字;陈阳崭露头角那是因为三言两语就能让老油条证人露出马脚;邹碧华能做领导,不仅是因为他敬业扎实,更因他有着察人善用、敢于担当的品质。现实中,我作为普通的一个科员,10年来一直从事保密工作,不是因为自己毫无是处,而是因为自己向来谨慎细心,最适合保密工作。《邹碧华》告诉我们,不是非得当领导才表示有才能,改革中那么多退下的好同志,他们无一不是个中好手。表现自我不一定非要在万众瞩目之下,墙角暗香浮动的腊梅,也别有风味。经历过时间打磨的沙金,同样会千秋流传。正如电影里这句台词:“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能看出来。”我们应该学习这句台词里的真义,沉下心思,涤荡虚浮,好好积累沉淀,把自己打造成为怀才八斗的真正有用之材。
《邹碧华》观后感1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虽然落幕了,然而邹碧华同志的事迹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观者的心。他对司法事业的热爱,他敢于涉险滩的
学习邹碧华
学习邹碧华
学习邹碧华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无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会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无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弱者奋斗。”电影中邹碧华朗诵的这段特蕾莎修女的诗歌,像是邹碧华的人生写实。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也将以邹碧华
《邹碧华》观后感2
邹碧华1967年出生,20xx年突发心脏病去世。观看邹碧华有几个片段让人回味和深思。
1. 邹碧华新任长宁区人民法院时处理一群情绪激动的上访者,告诉身边的人要谨记为人民服务的遵旨,学会从自身上找毛病,给不懂法律的人民进行普法学习。对事故中失去母亲的老伯用一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他让我们明白了工作中要换位思考,并提出对此事故发生电线的老化,消防设施的占用,一些部门的不作为。
2. 邹碧华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位年轻法官陈阳的职业困惑以及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感。
3. 邹碧华对一个叫贺青山的门卫收发员称为贺老师,工作不分高低,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贺青山人称“老贺”,用他自己的话他每年接收邮件多少,发送邮件多少,发送文件多少,分发报纸多少,从部队转业连级,干了25年还是个科员,他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4. 邹碧华调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担任副院长之后,领导推进司法改革工作,他提出九步法,并和爱人用跳舞的模式告诉大家九步法每步的作用。在改革的路上用拿破仑《拿破仑法典》告诉大家,拿破仑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打了多少场胜仗而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邹碧华的司法改革有是“自私”的,康达的辞职信告诉我们一方面司法改革以后,他是一名行政人员,不在有入额的机会,断了他的法官梦,另一方面是辞职以后别人可以给百万的年薪,对于一名没有入司法行政的人员实在是巨大诱惑。可当康达知道邹碧华去世后,他撕毁了那份获批的辞职报告,证明了邹碧华的“自私”影响到身边共事的同志。
最后我用电影里给康达过生日邹碧华用特蕾莎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的一部分片段: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真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真 ;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 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 是啊,友善,诚实和率真,做善事,为弱者而奋斗……这些不正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