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找老板聊天了,虽然已经有3个月没见他了,聊天的结果比我想象的好很多。晚上就稍微放松了一下,看了一部在硬盘里放了好久的纪录片《推销员》。看完后比较有感触,所以打算写点东西,也顺便更新一下这个僵尸公众号。
我是在一个The 33 Best Documentaries of All Time的榜单里看到这部片子的,片子排在第9位,评语说:"梅索斯(导演)的电影关注时代的终结,记录了历史大大小小的转折点,《推销员》记录了一个大的转折点——不仅展现了推销员这一职业的灭亡,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上帝是否已死这一问题的共鸣。"
《推销员》讲述的是4个末流推销员,深入各家各户推销一本华而不实的《圣经》。装祯不同的《圣经》有不同的价格,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售价$49.95的那种,这在60年代可不是一笔小钱。
推销员面对的顾客有两种,有钱的和没钱的,大多数是没钱的。在面对没钱的顾客时,推销员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比如顾客有一个信其他教的妻子,推销员会说服他坚持自己,不要考虑其他因素,推销员会强调男主人才是房子的主人,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决定,同时说自己只是推销《圣经》,并非让其妻子改信他教(通过让顾客赞同自己关于其他事物的看法来增加认同感),在出现第三者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首先要撇清其和顾客的关系(降低第三者说话的影响力),再直接向第三者表达"这件事与你无关"的观点,一般这时候第三者就会闭口不说话了。
片子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还有一个片段,是推销员保罗在面对一个家庭非常贫困的顾客时的反应,在推销员的鼓动下,顾客已经比较喜欢这本《圣经》了,无奈家境十分困难,实在无力负担。推销员开始竭尽所能试图说服其购买,完全不会考虑顾客下个月还不去贷款时的窘境,各种语言的刺激让人感觉不适。推销员只是想要卖货,我觉得道道水准很高的`人是做不了推销员的,不忍心。
即使采用分期付款,大多数顾客还是无法负担其这部《圣经》,然而这些人就是推销员的主要销售对象。推销员在使用"坑蒙拐骗"的各种技法推销《圣经》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否认为上帝还存在,这也为什么是人们在看完此片后,会对"上帝是否已死"这个问题产生共鸣。
当然也会遇到很多油盐不进的顾客,推销员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成功;在面对顾客家里就有人从事推销工作的情况,还是赶紧闪人吧。
片子还有更多的推销技巧,比如在马上要说服顾客签字买单的时候,顾客刚提出疑问,也有可能才说了半句话,必须马上岔开,(提高音量)说几句其他的话题,然后再回到推销的事情上,注意这时候需要有所改变,比如刚刚是准备填写家庭住址,重新回到话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问对方的姓名了。
在面对富人的时候,情况就要轻松得多,毕竟钱不是关键的因素,这时候就可以从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上面着手。
我之所以对这部片子有很大的感触,是因为在暑假回四川老家的时候,就遇到过一批"推销员",他们所做的事情,和电影中的推销员没有本质区别。现实中的推销员会利用小利小惠把老年人聚集起来,然后通过吹嘘自己产品的优质和低价,利用信息的不对等夸大自己产品的性能,通过表扬购买者,让其在其他顾客面前获得虚荣,通过讽刺不愿意购买者,让其产生心理上的愧疚感。
同为末流推销员,现实中的推销员和影片中的一样,主要目标群体是农村的老人,他们大多贫穷,然而推销员是没有道德底线的,他们会榨干穷人的血汗钱。
这部片子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大概因为中国人对于写实作品并不适应。这部1968年的纪录片是很超前的,不论是拍摄的手法还是表达的思想。片中的推销员和顾客面对摄影机镜头表现得都很自然,让人觉得很惊奇。
很久不写文章了,这项技能已经完全退化,所以这篇文章写得很艰难——这篇梳理电影的小文章,也花了我一个多小时。好歹是公众号开张后的第一篇长文章,希望以后能多写多发吧。
中国推销员观后感【1】
一部《中国合伙人》,向国人展示了中国创业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精神,赢得了国人的一致好评。和《中国合伙人》一样,《中国推销员》也是一部尽现国人气质的影片,唯一不同的是,影片的目的和主题是:向外国人展现中国的民族魂魄。《中国推销员》选择了真实事件,剧中处处透露着“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的谦和,把独有的中国特色和做派融入了剧中人物中,用国人“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行事作风赢得世界的尊重和瞩目。
《中国推销员》立身于非洲“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的战争时期,故事讲述了一名中国通讯工程师——严键,被派往非洲,推销式的洽谈通讯建设以开拓中国海外市场,却意外卷入了非洲内部一场恶性竞争、尔虞我诈的商业阴谋中,在“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的境况下,机智地化解危险、赢得订单的故事。严键外派非洲看似是一场推销行为,为了个人利益出发的一次正常工作行为,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在被对手诬陷、被同僚误解、被间谍追杀的情况下,他仍旧肩负着自己的工作、扛起了中国人的使命、展现着中国人“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可谓是一名“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铁血男儿。《中国推销员》的内涵上升到了名族精神,自然而然的融合了中国使命。
真实的枪林弹雨、完整的爆破场面、惊险的打斗视野,这些元素还不能满足《中国推销员》对影片情景设计要求,实地非洲拍摄,让我们看到了远离视角的非洲情景,荒沙与坦克、枪林弹雨与多事之秋,这些元素的融合,使观者从更丰富的层面上理解到非洲的战况,体会到了战事对非洲人民生活带来的冲击。由于长期的战争,非洲的通讯设施急需改善,《中国推销员》选择了在国内的一名小人物,走向国际舞台,在一颗颗袭来的子弹和一次次迎接的挑战中,蜕变成为一个民族英雄,这样的人物在影片情景中更加高大,实现了中国使命的小人物,在五星红旗下格外的真实可信,不仅激起了观者爱国情感,也证实了中国人身上的确有独特的民族气质。
商场和战场融合在一起,一直潜伏在剧中的巨星夺道而出,与严键的扮演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迈克-泰森和史蒂文-西格尔,不同于看似柔弱的严键,两位的荧幕印象都具有着发达的肌肉和高大的身躯。这是《中国推销员》影片又一大精彩设计,气道和拳道不禁让人想起中国的功夫,在感受拳击领域的王者泰森和好莱坞动作巨星的西格尔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触即发的火药味道,人物的搭配和对比,让影片既精彩又刺激,大呼过瘾的同时,还得擦擦脸上的汗水。可以说,《中国推销员》是一部成功且具有威信的电影,在情景和人物的设计上恰到好处,把硬和柔,智慧和暴力都包含在了其中。
当然,《中国推销员》还要用意义告诉观者:“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出了不一样的传统思想,也许在外人看来,是落伍地、懦弱的思想,但当中国赢得世界瞩目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看到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迹,感受到了中国人的优点和精神,看过《中国推销员》之后,中国人的实力被凸显而出、中国人的魂魄又被唤醒了,观者最终不仅拥抱了自己、也与祖国深深的拥抱在了一起。看到挥舞五星红旗的那一幕,我们是激动而自豪的,心中爱国的想法激发了每个观者蓬勃而起的期望,和严键一样,被逼而发的中国气质,势不可挡!
中国推销员观后感【2】
历时三年打造的电影《中国推销员》,将于6月16日在国内上映。虽然主角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技术员,但是整部电影在此基础上拔高,提炼出“小人物”也可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尊严一举拿下订单。
不走流量、不卖噱头,堪称是技术宅男的宝典,也是一部聚焦于普通人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可多得的国产好片。
《中国推销员》的可贵之处在于,主角从生活中的普通人入手,通过荷尔蒙爆棚的情节设置,让李东学饰演的菜鸟推销员严键,逐渐成长起来,使得这个人物有血有肉,辅以各种燃到令路人都为之炸裂的真枪,真炮,真坦克,真飞机……打造了一部硬汉气质的热血电影,但是在热血之中,又不乏柔情。而泰森和西格尔,更让这部电影的格局显得更加国际化。
《中国推销员》本片所呈现出来的这个故事,从小了说是中国推销员严键拿下国际订单的故事,往大了说便是挽救了一个非洲国家的和平,乃至改变了全球通讯行业的游戏规则。所以这样一部跨国商战的故事,虽然相貌平平,但是内功强劲。
严键在大是大非上的柔情,战争之后的非洲国家,亟需的是通讯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安康,但是面对别国竞争对手为了取得订单,恶性竞争到甚至开始使用下三滥的手段、毫无商业诚信可言时,严键可以不顾竞争对手的诬陷、可以不顾公司总部的企业官僚抛弃,可以秉承国际人道主义,为非洲国家带来良好的通讯设施,这也是令观众们感动的大爱柔情。
《中国推销员》算是把跨国商战诠释得淋漓尽致热血沸腾的了,如果要总结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最打动人心的,无疑是中国推销员严键,在非洲国家竞标之时,被卷入了内战、被竞争对手构陷、被西方间谍追杀、被公司总部官僚抛弃……在这样如此艰难危险的境地之下,严键如何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拿下订单、维护和平?是他肩上扛着的五星红旗!
《中国推销员》在拍摄期间,在非洲两度遭遇恐怖袭击,以致本片耗时九个月才完成拍摄,但是期间却遇到了中国企业员工,手举五星红旗在非洲战乱地区安全通过的真实经历,就如本片中所呈现出来的,也使得这部电影变得意义非凡。
《中国推销员》观后感(一)
对于像我这样的动作迷、动作控而言,围观《中国推销员》完全是冲着泰森和史蒂文·西格尔去的。一直就想着两人能在大银幕上奉献一场你来我往的激战。如今,《中国推销员》终于满足了本人的这个愿望,影片开场不久拳王泰森与好莱坞老牌动作巨匠西格尔就上演了一幕颇为经典的拳脚大战,令人大开眼界,大快朵颐。
《中国推销员》改编自真实事件,讲的是中国推销员严键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佳的情况下,一路逆袭,神奇反转,让中国企业在一场充满阴谋、诡计的中投标大会上,百折不挠,力挫群雄,终赢胜利的故事。这是一部主题非常主旋律的电影,观影过程中,影院也是充满了激昂之情,情到深处,比如严键将五星红旗插在地上以获得非洲兄弟朋友的认可的时候,全场甚至爆发出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民族自豪感也因此油然而生。
《中国推销员》虽然讲述的是一幕幕商业利益争斗中的黑幕,但由于影片剧情紧密结合了非洲某国的动荡局势,而让剧情的发展充满着惊心动魄、惊险刺激,是一部较为合格的爆米花电影。
《中国推销员》全程高能,影片从一开始就不停的轰轰轰、突突突、大大大,虽然有简单粗暴的嫌疑,但又燃又硬的打斗、爆炸、飞车、枪战场景,还是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到了一幕幕感官盛宴。
影片所聚焦的非洲某国局势相当混乱,南北分治,双方虽同族同兄,但一言不合就开打、开炸、开战。非洲兄弟果真个个都是黑又硬,打起仗来丝毫不见手软。飞机坦克大炮各种轻重型机枪手枪,俨然就是一场军事演习。轰大楼,炸高塔的桥段更是比比皆是,观众直呼太过瘾了。
作为影片的动作担当,泰森不仅频频大秀其身为世界拳王的经典身手,他还频频开着坦克,驾着汽车,玩炮轰、枪战。电影里的拳王,不仅是拳王,更是枪火之王。颇为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还依照剧情赋予了泰森人性、暖情的另一面。而这样的泰森,无论是在曾经的拳坛上,还是在以往的影视剧集中,都不甚少见到的。
西格尔则是与史泰龙、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哈里森福特、梅尔吉布森、龙格儿、尚格云顿同时代的老牌动作巨星。其主演的《轰天潜龙》《暴走潜将》等动作大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是内地录像厅里的宠儿。西格尔也因此拥有了大批拥趸、笃粉。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推销员》中,尽管西格尔发福了,变胖了,但他身手依旧矫健,动作依旧麻利,与泰森火拼起来,也是针尖对麦芒,神勇一如当年英姿再现。
虽然《中国推销员》简单粗暴,又燃又硬,但影片的内核、主题却非常鲜明。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当然,影片对这一主题的呈现没有口号式的说教,也没有生硬的大道理,而是通过片中非洲某国的南北战争中民众之苦,以及非洲某国当地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反对而表现出来的。
《中国推销员》观后感(二)
公司组织《中国推销员》电影观后感:
1、拓展海外业务,要遵守国际规则;
2、中国对外业务会遇到不平等待遇,应主动应对,如片中讲的更改标准;
3、业务和研发要紧密协同,内外结合,保证供应链的顺畅开展;
4、开发业务要坚持,契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5、技术才是尊严,商务谈判不是商务礼仪课堂,如片中严健主动帮忙解决中继塔的信号冲断问题,是靠技术实力说话;
6、商务谈判要注意保密,如片中有干扰器的窃听机密信息;
7、竞争对手变伙伴,如严建和苏珊娜;
8、员工和公司命运相连,不被竞争对手收买;
9、邪不压正,商业规律要遵守规则
10、世界是中国的,中国更是全世界的,全球的市场是中国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