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说,做人做久了,就成了应声虫、骗子。也就是说,自己变得面目全非,要么变成了别人,要么变成了妖魔鬼怪,反正自己没了。于人于己而言。有百害而无一益。
王选说:“我只是一个科学家,即使年轻20岁,也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和CEO,更不可能成为企业领袖,因为我不懂经营,对财务一窍不通,也不擅长管理,与企业家相距甚远。”使自己成为自己就应该有这样睿智、谦虚的自知之明。如果连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熟悉,那么你肯定不会成为那个最理想的自己。
世间诱惑、名利、欲望、阴谋满天飞,这些都可能成为自己跟自己分裂、自己背叛自己的催化剂。因此,要想使自己成为自己,就必须选择自己热爱的目标、理想。为此拿破仑·希尔说: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他从事的行业,他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19岁时作出决定,不进入父亲呼风唤雨的金融界,而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的追求。父亲的财富再多、名望再高都与他无关,他陶醉于自己的世界里。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你自己》。
生活中,谁都不能没有目标、理想,它们就像田地一样,为我们的'付出、努力提供平台,让我们的灵魂有了落脚之所,否则,即使你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而你热爱的东西,会更大程度地激发你的热情和潜能,让你更快地进步、成功。这样的自己。才是我们最想要的。
可是,我们的目标、理想常常受到干扰,比如当年的胡适,在他考取官费留学后,其兄让他学习开矿或修铁路,目的是将来帮助家人重兴家业、重整门楣。而他不喜欢这样的专业,但又不好拒绝,于是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选择了农学,虽然每门功课都很好,但是最后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他至爱的文学和哲学。试想,如果他没有选择自己最爱的专业,他后来就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热爱的,就要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下去,一旦坚持下去,才会有丰硕的果实回报给你。
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错误的、不科学的目标,当有一天,他们翻然醒悟,痛改前非,重做新人。比如乔达摩·悉达多,他曾经夜夜笙歌,从来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生老病死。可是有一天,他决定要告别这样的生活,于是走到菩提树下思索一切苦难的缘起,启迪了世人,后世称他为佛。如果当初他执迷不悟,在错误的泥潭里就会越陷越深。直至丢了自己。因此,要想使自己成为自己,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靠近那个最理想的自己。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假的、恶的、丑的,一个是真的、善的、美的。使自己成为自己就是要告别前者、全心全意地接近后者。在这个过程里,肯定会遇到挫折、绝境,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迎来柳暗花明。罗琳曾经历过巨大的失败——离婚和失去工作,但是他没有被打倒,把精力都用在写作上,最终写出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假设当初她倒下去了,那么她就不会有现在风光的自己。
蒋勋先生说:“做自己是一种美。”如果说这美是花的话,那么使自己成为自己就是让花绽放的过程——人生原来能够花香满径的。
清代名臣张廷玉有言:“做人不要占便宜,占便宜是祸。”做人就要在便宜面前莫伸手。
有一天,司马迁正在家里读书,大将军李广命人给他送来一包礼物。司马迁打开一看,是一对罕见的玉璧。司马迁在女儿面前叹道:“此璧‘白璧无瑕’,多么珍贵啊!玉如此,人也一样。老父是一介平庸小官,从不敢以白璧自居,如若收下此物,我身上的污点就会又增添一分。”于是,司马迁吩咐女儿把这一对玉璧包好,交退来人。司马迁深知固守自身清白的重要。他在便宜面前,是从不沾染、从不伸手的。
美食家蔡澜觉得商家做生意也不容易,他凭着良心,一旦自己在哪家酒馆或哪个饭店就餐,吃到好吃的美味佳肴后,就写篇文章去向人推介。老板看了很高兴,就用红纸抄写下他的文章,张贴在自己店堂的`墙壁上,以扬自家饭菜的名气。有人就此事问蔡澜:“你这样做后,是不是可以到这些店里白吃白喝?”蔡澜毫无悬念地回答:“你要白吃白喝,你就死定了!众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了你白吃白喝,就把你看穿了,就知道你不是个有好品行的人,就瞧不起你了。不论何时何地,我都是自己花钱吃喝,花的钱远远超过了我得到的稿费。”蔡澜见到便宜,手是不伸的。
重庆某厂退休老工人李光英发现自己的工资每月多出800元,为此深感不安。她向厂领导提出这个问题后,厂方也未查出结果。李光英没有罢休,继续查。后来,厂里才弄清楚,原来是会计把另一个姓李的工资打到她的卡里了。李光英说得很朴实:“不是自己的钱,拿着心里不踏实。”李光英尽管是一个普通工人,却深深懂得不能向便宜伸手。
贠恩凤从小爱唱陕北民歌。周恩来总理在看过她的演出后,嘱咐她:“你的民歌唱得很好,广大群众还是喜欢听民歌的。你可用唱民歌来为人民服务。”周总理的一句话,使她坚持至今都在为人民唱民歌。母亲对她说:“做人吃点小亏是大福。”贠恩凤把这话谨记在心,从不计个人得失,演出从不收演出费。她说:“我已经拿了工资,演出就是工作,我怎能再拿额外的钱呢?”有人给了演出费,她不是退回去就是捐出来。她经常下基层演出,她说:“我下到采煤矿井演出,看到工人猫着身子在挖煤,心里既感动,也难受,他们挖煤采矿真的不容易,他们是了不起的人。”如今,贠恩凤已年过古稀,但每年除夕和春节,她都和丈夫义务地给还工作在一线的人唱歌。她唱歌不要报酬,演艺界有人就嘲讽她为“杨白劳”。现在这些人改变了心态,也愿意向贠恩凤学习了。贠恩凤从不把手伸向便宜,无愧是德艺双馨的歌唱家。
陈毅有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见便宜不伸手,自己就有了立世之本,就能堂堂正正做人,就不会被人戳脊梁骨;见便宜不伸手,自己就势必心安理得,活得自由自在、幸福安康;见便宜不伸手,自己就能受人尊敬,得道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