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国风·周南》
【一】
我的心中是有桃花的,要不这个春天怎么会来得这么早。春节前四五天,桃花就开了,以至于我见到桃花时,忽然就惊诧了,不知怎么来形容这种惊喜。如同忽然见到寻找了千年的女子,惊艳得说不出话来,只呆呆地望着,我知道,这就是爱情。不管千年万年,尽管山河老去,这种奇异的感觉,是不会老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是我《诗经》里的新娘,妩媚而摄人心魄。这种浪漫的情怀,是开在骨子里的,只感觉我的骨头上,一朵一朵开满了桃花,玉蕊楚楚,娇羞欲燃。这是个大自然的奇迹,菊花,桂花,桃花,在同一个时空开放。黄巢在《咏菊》里写道:“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他的理想,我帮他实现了。佛说:万法由心生。心中的爱情,催开了桃花。春天真的来了,滚滚的雷声,磅礴的春雨,就要涨桃花汛了。
佳人如玉。飘逸淡雅,婀娜多姿。温婉含蓄,热情奔放。这是一朵开在心底的花,我的桃夭。你是艳的,仿佛天上落下的云霞,含露吐英,旖旎在春的枝头。烟雨蒙蒙,如同缠绵的情丝,滋润着这灵性的生命,伸手捻着那一丝柔滑,一缕花魂。粉妆玉砌,鹅黄纤嫩,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知那明丽里蕴含着多少寂寞。
这是素洁的梦幻,欲燃的粉红。也许是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也许是来自金庸笔下的桃花岛。
桃花似海。越是高雅的,就越寂寞。这些高贵的粉红色花雾,是冬的沉寂后乍暖的惊艳,娇弱,惹人爱怜。我不得不感叹这造化的神奇,欣赏她的绰约风姿。桃花是闲散的,也许是墙角地头,也许是河滨的一隅,也许就在那不为人知的荒野。
通过烟雨的浸染,熏风的抚摸,桃花更是轻盈,香而不浓,甜而不腻。或晴或雨,都妩媚动人;或浓或淡,都不失温柔婉约。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如痴如醉,尽情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桃花是美丽的,浪漫的,多情的,优雅而稚气,高贵而热烈。我觉得,除了桃花,没有哪一种花可以代表爱情,玫瑰终究是太俗了的,配不起淡而雅,也配不起这种热情——争先恐后的狂热。这是一种疯狂,一种燃烧,没有哪一种花,可以这样燃烧自己。拼了命地燃烧。
【二】
桃花是带着酒气的。粉嫩动人,天真烂漫。妖娆,柔软,调皮,可爱,俏丽。被春风唤醒,坠入尘埃。粉红的瓣,黄黄的蕊,慵懒而缭乱。玲珑艳丽的身影,有着说不出的凄美。贵妃醉酒,应该是桃花色的,那种骨朵儿乱,花枝儿颤,带着几分酒气,是最让人意乱神迷的。那种色是饱胀的、欲裂的,指尖一触碰,就会滴出水来。
蓓蕾初绽,如含苞欲放的害羞的少女,在熏风细雨里做着春梦。才几日,惊醒了似地,东一枝,西一枝,嫣然微笑,花潮奔涌——那是一种喷涌,把花儿朵儿从褐红色的枝干上喷了出来。桃花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是春的火焰。粉红的,深红的,一朵紧挨着一朵,挤满枝丫,怒放着,张扬着,狂热着,一团团,一簇簇,染红了云霞。大气磅礴,如海,似潮。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满园胭脂色,莫道不销魂。桃花灼灼地开放,深邃,慵懒,妩媚,温婉,迷情,醉了多少红尘过客。隔岸桃花,淡而浓,冷而艳,带着江南的气息。令多少英雄豪杰,醉生梦死。桃花,是美人脸颊的颜色,也是血的颜色。桃花是留在文人血管里的艳词,带着颓靡的诗意。桃花是一种运,也是一种劫,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这一场劫,也都在心里种着一株桃树。桃花落满蹊,鲜血,情欲,桃花,繁华之后就是苍凉。但那苍凉,也是铺满了桃花的,一壶酒,一把剑,一路桃红。江湖是桃花的江湖,惹上桃花,虽然颓靡,但也美丽。
桃花是任性的。极静,又极动。悄无声息,又肆无忌惮。是爱情的,也是恨意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的桃花,开过千年,都不会老,因为爱情不会老。艳情更不会老。林黛玉葬的桃花是红色的,林妹妹吐在宝玉送的半旧的帕子上的血也是红色的。桃花是开在凡尘里的,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她静”。桃花说道底,是一种深沉的寂寞。而且是太过寂寞了。桃花也是冷的,那是深到骨子里的寂寞开出的极静的花,因此桃花也是最艳绝的——冷到极处,是绚烂;静到极处,是喧哗。大凡世上的美人,都是极其寂寞的。越是寂寞,越高雅。静到极处,才能美到极处。
【三】
桃花是诗人的。不知是桃花招惹了诗人,还是诗人招惹了桃花,桃花与诗人的痴缠,平平仄仄,自有文字来,就无止无休。一壶酒,一杯茶,与花语,共花眠。红雨阵阵,朱砂点点,任桃红片片落满身子,醒来随手一抹,那淡淡幽情便化成了诗,化成了画。
不教相思惹桃花。世上最潇洒的,要数诗僧张志和,他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人们爱好以诗作画,其实桃花并不需要太多,“竹外桃花三两枝”就可以了。最好是野生的,那种野,仿佛人骨子里天生的野性,更自由,更自在。“桃花一簇开无主”——名花无主,尽可以采摘。
晏几道诗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蒋捷诗云:“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杜甫诗云:“可爱深红爱浅红。”除了万亩桃花红霞一片,依云而开之外,更有夹岸桃花蘸水开的奇景,若是悬崖峭壁之上,猛然瞥见一树桃花,那更是惊艳了的。
桃花是冰清玉洁的,《红楼梦》说林妹妹是做了桃花仙子的,那种馨香也是淡到了极处的,就如林妹妹的冷香。每一朵桃花,都如轻盈的羽翼,也如奇女子的肌肤,如脂,如玉,如雪。亭台楼榭,野外荒郊,烟雨风露一晕染,便灵性地活了起来。
桃花是风情的,也是风流的。“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更有“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画舫珠帘,买花载酒,武陵溪上频偷眼,小唇秀靥,一夜花狼藉。浅浅的酒窝,坏坏的笑,让我想起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一种艳情。
桃花无处不在,《红楼梦》里是开满桃花的,《金瓶梅》里也是开满桃花的。桃花总是与柳呆在一块儿的,桃花面,杨柳腰,才构成一个绝色的美人。桃含宿雨,柳带朝烟,在熏风暖阁小桥花坞之上,执一柄团扇,娇喘吁吁地去捕蝶,那该是怎样一种风流呢。林妹妹薛姐姐也是风流的,曹公说她们的风流,是一种意淫,是超越于肉体之上的。
【四】
桃花是瘦的。黛玉《葬花吟》说:“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瘦得如一朵桃花。红颜多薄命,因为红颜太瘦了,这种骨感,虽然很美,但也是经不起岁月的,冷雨一打,就零落了。不零落,也凌乱了,如红楼里的那些女子,才高貌美命薄,剧未終,却早已一片狼藉,落红遍地。
桃花是有恨的,此恨有关风和月。每一个桃花梦,都是令人沉醉的,有着自己的伤和痛。可以脉脉含情不离不弃,也可以忽远忽近若即若离。桃花是一种忧伤的糜丽,江南江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桃花,从南到北依次开过去,几千里的时空。古代和现代都有桃花,从古到今依次开过来,几千年的时光。中国是个桃花的国度,离开了桃花,就没有了诗。离开了桃花,也失去了风流。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世界上最风流的一章,远离世外,一个仙境,如在梦中。中国的帝皇,都致力于把自己的皇家园林,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那被称为“东方梦幻艺术”的圆明园,就是清代帝皇的桃源之梦。芳草平沙,斜阳远,乱点桃溪,轻翻柳陌,山泼墨,水捋蓝。皇帝太监宫女打扮成樵客渔夫、隐士文人,在桃花花雨之下,垂钓耕作,吟诗作画,好一派田园风光。世上的喧嚣远了,人间的争斗淡了,只剩下一片幽静。但是黄发碧眼是不懂桃花的,一把火烧了中国帝皇们的美梦。
花痴自古有之,晋朝陶渊明爱菊,宋朝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唐朝的白居易却是一个桃花痴。他在诗里说:“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的花期很短,几天就谢了,若想久观,就得如白居易一样,从山下到山上,追着桃花跑了。明朝的唐寅,更是个桃花狂人,“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桃花换酒,潇洒如此,最是痴狂。古代还有一个叫潘安的人,做县令时居然要求治下的农户,家家户户种桃树,只为看那花开的浪漫。潘安是古代第一帅哥,命犯桃花实在可爱。
几日不来春便老。桃花雨,柳叶眉,薄衫轻扇,嫁于东风。一片春愁待酒浇,惆怅。只想乘一叶扁舟,去石矶西畔,在飞桥野烟里,觅一方田园,安放此身。有酒,有诗,有数树桃花。
我的上高观后感500字(一)
昨天和小伙伴一起去看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看之前就对小伙伴们说全网黑潮说烂片简直不能再恐怖,小伙伴们表示看看再说。
看过感觉很不错啊,海底世界应该就是重金做的特效吧,感觉很梦幻,水母球座驾很酷炫哦,剧情也没有很难理解啊。
网上说的大婚造型是挺出戏,我和我的小伙伴不约而同的惊呼啊,哇,好丑,但好在剧情在这里比较紧张,一会就过去了。
至于夜华的拉面表演是很有趣,小伙伴咬耳朵说好像方便面广告,但是回家回想这段,因为夜华本身很隐身深沉,在天宫和俊疾山都表现正常,为啥青丘性格这么奇怪?其实电影结束后回想在东海一看到白浅他就明白那是失去记忆的素素,之后带着孩子去粘着素素,他知道素素不爱天宫的束缚,估计在青丘跟当当地民风开化的当地居民取了不少经怎么用青丘的风俗去泡白浅,然后我们就看到一个跟迷谷一样突然秀逗了的夜华在想尽办法讨白浅的欢心。
其实前半段剧情虽然有些小温馨但有点很违和,尤其这是场虐心剧。后半段风格终于上线了,然后我在看到夜华被封冰底,白浅贴着冰面对他说如果他死了就喝忘情水忘记他,他回答那样也好,然后慢慢沉入海底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掉眼泪了,出来的时候对小伙伴说我哭了,小伙伴回答我早就开哭了,比你还早,另一个小伙伴说这电影不错,为啥会全网都黑啊,你去给他们洗白啊,[囧]想说小伙伴你真太看的起我了,我可没那么大本事。
总而言之,这电影可以推荐给大家看。特效很梦幻,打斗很精彩,刘亦菲和杨洋颜值在线,又都是舞蹈专业,打斗场景加特效真心好看。配角也有自己的个人独特风格。不枉费我那么多年没进过电影院,连我最粉的周星驰电影都没去看第一次进电影院看到这么精彩的'电影。
我的上高观后感500字(二)
昨天和朋友去影院看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电影,由于自己把电视剧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所以自己对于电影也是蛮期待的,在电影上映的第三天天就和朋友订好了票去一睹为快。
对于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电影还是挺让人满意的。首先是男女主角的颜值都在线(刘亦菲神仙姐姐演白浅,杨洋演夜华),现在对于这个看脸的社会而言这点很重要的。刘亦菲在里面的每一个装扮都特别的美,无论是长裙飘飘还是粗麻布衣每一面都很惊艳,真的不愧是神仙姐姐,主要演技也特别的赞。听说对于演员而言哭戏是最难把握的,但这部电影中刘亦菲哭戏很有代入感,在电影哭戏的部分自己不禁的也跟着落泪。男主角杨洋,一枚90后的小鲜肉,俊美帅气的外表俘获了无数少女的心。在电影中杨洋的演技还是可以的,撩妹的技巧百般变化,甜言蜜语时撩妹的样子活泼到位。严肃庄重的角色也演出了一份厚重感,一个不一样的夜华。两位主演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外加里面的小孩子戏份也很逗,小孩子自带本天真可爱的天性,又加上角色的需要所以这个孩子给人带来了不少的喜感。电影中印象再让人深刻一点的就是其中的那个树精,我对于电影的特效真的一点都不懂这个树精动物的特效是怎么加上去的自己真的不清楚,电影中这个对于自己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小动物的出现使电影又增加了一个亮点,这是电影的一个进步吧。其次,对于电影中演员们的服饰设计都还挺符合角色的需要的,除了白浅与夜华要结婚时那个让人醉了的头饰,其他的部分我还都蛮喜欢的。这只是我们看到的幕前,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幕后人员付出的努力,为演员的精心打扮费劲的心思。当然这个电影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电影中语言的衔接性不是很好,我猜想主要的原因是时间太短把三世的情缘浓缩到一个电影中所以有很多的情节需要减掉,以至于一些情节让人觉得不够衔接和突兀。但自己看过电视剧知道所有的剧情,所以感觉还好。朋友吐槽这个电影不好,或许她之前没有看过的原因吧,又或许是她的期望值比较高吧。但自己的感受就是还好,我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
赏桃花有感的
前天,老师带着我们篮球队的成员到杨和寺赏桃花,桃花真是美得妙不可言!
刚下车,就闻到了一阵清香,这是桃花的味道吗?没错,果然是!光闻着着阵阵花香,已够我沉醉了,更不用说花的美姿了。
我走近路旁的一棵桃树一看,那一枝枝秀气的桃枝上镶着粉红色的花瓣,形状好似一个六边形,花中间还有一个个黄白色的花蕊,形态错乱,却又不失美感!然后我们顺着杨和寺后山的小路往上走,爬到半山腰时,往下望去,粉红色的花海顺着清风向我们扑来,顿时,我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打球失败后的失落心情也早已被这桃花的浪涛冲荡的一干二净。站在山腰,我举目四顾,忽然,一个个小白点在这花海中若隐若现,那是什么?哦,原来是杨和寺的房屋啊!桃树的'种植面积很大,这村庄置身于桃林之中,真可谓是桃林深处人家。我真想把此景画下啊!欣赏着桃花,我开始想象桃子成熟后的情景:我拿着一颗又红又大的鲜桃放在嘴边轻轻一咬,一股甜蜜的桃汁顿时沁入心脾,那感觉真是回味无穷啊!所以我很期待着桃子成熟的时刻。突然,我的口水滴在了我的上衣上,还好,没有人发现,我赶紧抹了一下嘴巴,我刚揩完口水,老师下山的命令便来了,于是,我们便恋恋不舍地往山下走去。
退到山脚下,也许赏花的兴致还未退去,路旁的桃树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那些树干,粗粗的、矮矮的,活像一个老顽童,颇讨人喜欢,于是大家伙便你一下我一下地摸起树干来,我刚开始很犹豫,我怕惹恼了这位“老人”。但是看着别人都在触摸,我的心里也痒痒的,于是我也摸了一下。哎,感觉怎么不对?怎会疙疙瘩瘩的呢?我以为摸错了,但定了定神,没错啊!怎么会这样?唉,破坏了它在我心中的形象。我忽然开始后悔了,要是不摸它,可能它一辈子在我心中都是最好的!所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经过这次赏花,我开阔了心胸,拓展了视野,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美,收获颇丰,真的很感谢老师给的这次机会,下次桃花盛开时节,我还准时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