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宁远状元故里观后感锦集70句

宁远状元故里观后感锦集70句

时间:2020-07-14 04:04

朋友,不知你是否来过这座美丽而又安静的小城——肇庆市封开县,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岭南状元故里小镇?这里有一支古老而神秘的舞蹈,每年的正月初一会出现在封开县河儿口镇“小桂林”风景区内。

踏着新年的鞭炮声,踩着轻快乐曲所跳出的舞蹈叫“麒麟白马舞”,是广东省封开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取材自唐代封开人莫宣卿赴京赶考荣登榜首、高中状元、衣锦还乡的故事。麒麟白马舞由一男一女分别扮成状元、状元夫人,分别骑着白马、麒麟,前面各有童子引路,后有两人撑罗伞、两人提花灯,随锣鼓节奏穿插起舞,表现了状元省亲的欢乐热闹和状元郎坚如磐石的爱情。舞蹈动作多变,气氛热烈,即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1988年曾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的演出。

大年初一,在声声爆竹与夹杂着烟味的风中,状元故里小镇苏醒了,一反平常的安静,“她”在乔装打扮,坡上了一身的“红纸毯”,她欢笑着,伴着爆竹的声音。她戴上了一排的红灯笼,她在向所有人展示她的美。小桂林风景区里那两潭湖水,便好似她那汪汪的双眸,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全国各地游客来过年,春节期间更是车水马龙,万人空巷,节目活动精彩纷呈。

最具特色的民俗舞蹈《麒麟白马舞》在原创的轻快曲调下邀人共舞,台下聚集了许多父老乡亲,一群孩子挤在前面,不停踮起脚尖去看。忽的,从后台转出了几朵大白花,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几位如花儿般清纯可爱的女孩,正在新年阳光下绽放最动人的笑容,白色的长裙随着轻快的曲调不停的飞舞旋转,一朵朵新开的白花点缀在铺着红毯的台上,女孩细长的腰枝在舞动着,踏着白色舞鞋的脚整齐地在红毯上滑动,跳跃,让人目不转睛。白色的花儿拉开了舞蹈的幕布,两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火光与浓烟交闪之处,十几个手持罗伞,花灯的人闪了出来,像变魔术一样,孩子们伸长脖子眨着眼睛。人们喝彩称好,“麒麟”“白马”应声而出。孩子们哇哇大声喝彩,一边追着去看。四个锣鼓手随在尾后。“咚咚咚!”一队人马便在景区内里走动,一边放爆竹以迎新年,一边以欢歌来赶走上一年的恶运,以轻快的舞蹈来迎接好运。孩子们嘻嘻哈哈地跟来后面跑,装模作样地学着跳舞,这是热闹急了。

在这青青的湖水旁,在蓝蓝的天空下,加入《麒麟白马舞》的队伍越来越多,这支迎新年的队伍走在翠绿的龙山大佛下,绕过大大的莲花池,红艳艳爆竹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红衣,十分喜气,活跃。这支舞仿佛使满地小草也跟着跳起来。

朋友们,你想来这里看看《麒麟白马舞》这支游行的队伍吗?你想来感受一下状元故里的年味吗?你想来看看这座依山傍水、人杰地灵的小镇吗?欢迎你到我家乡来过年,这支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曲,一定会给你眼前一亮的。状元故里一定会让你感受不一样的年味,来吧,朋友们,美丽的封开,灵秀的河儿口欢迎你的到来。

倒角弯是一把雕花的椅子

在易简老兄盐泉的家门口

大胡子的雨田

还有微笑的海凡

手把一千多年的雕花老酒

诗意的坐在那里

一棵年老的枯树

风车和磨面的石磨告诉我

谁带走了时光

一把老式的椅子

无语的望着我

椅子摆放成了苏家祖祠的方阵

以位置的摆放而显状元的尊贵

寻酒咏诗

易简老兄你的心啊

终未走出古盐泉半步

醒醉去留皆遂意

可你的灵魂就放不下这把椅子

这把相思的椅子

自宋代一直立在我们的梦里

站成了一樽浓香的盏

易简老兄的坐痕象半弯新月

印在椅子的背脊

在青林沟梦的深处

在倒角弯朦胧的树影里

今人的仰慕倾倒在状元的椅子中

那些山野小花映在椅子湾的'背上

隔河默然的两座坟茔

是苏母与儿子静静相守相望

易简兄家那把醉酒的古琴

去盐泉作客

热情的琴音飘过雨台山的云

一位39岁的汉子

在家门口站成了一樽酒的高度

阳光从朱红的窗格挤进屋内

散乱地撒在古琴的韵致里

棂上那一色久远的花瓣

于琴弦悠悠拂过

洒落在整个房间

拾掇一枚岁月的记忆

过去的终将走远

不知还有没有易简老兄和世人的叹息

39年后乃至永远

易简老兄都酣醉在琴韵和酒里

雕花的窗棂记忆的老酒

那一帧雕花的窗

罩着苏里桥旁千年来寂寥的雨巷

油纸伞下款款而行的

可是易简老兄家煨酒的丫头

抑或后来

多情望舒视野里丁香一般的姑娘

清溪悠远的思绪

如同幽怨爬满窗棂

镂空雕花的窗叶

阳光婉约了宋代的色彩

窗边久违的心动

易简老兄悠长而寂寥的叹息

引领我走进一个个故事

这些,如同雨巷一样悠长的故事

酿成一杯杯52度的烧酒

走过老兄你我的喉头

拨弄岁月的老算盘

满是泥土味的犁头耙子锄头粪桶一角

是一把珠子残缺的老算盘

噼里啪啦奏着曾经的过往

年年都有粗糙的手指笨拙地拨弄

365道加减乘除

几亩薄地的物实

老家附近的盐场

终会把穷人的期盼

官宦贪婪的目光锁定

紧锁的眉头

迷惘的眼睛

令我战栗

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

实在深沉

易简老兄呵

这把老算盘的三十九响

定格了太宗的恩宠

也定格了你被酒精濡湿的诗章

引导语: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就像一部充满正气、风骨、节操的长篇史书,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同样演绎了舍生取义的悲壮一幕。下文就是有关他的研究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文天祥研究篇1:故里解密文天祥身家事

儿子早夭却有后裔满天下

吉安城往东30多公里处的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远远望去,如一幅淡雅而古朴的水墨画——清澈的富水河畔。文家村70多岁的文先洪老先生告诉记者,1236年,他的先祖文天祥就生长在这里。因历史久远,文天祥的祖屋已荡然无存,只是当年文天祥青少年时代经常坐在如盖的树下勤学苦读的千年古樟依然郁郁葱葱。

在繁华的富田街,文家村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村庄,显得有些萧条破旧。村里最醒目的,除了那些古樟、古井、古居,就数前些年重修的“文氏宗祠”了。宗祠里最显眼的则是上堂端坐的文天祥塑像——身穿官服,头飘红带,目光炯炯,神情凛然。塑像右侧,依次摆着5块红色木牌,分别写着:“理学名臣”、“状元宰相”、“五世公侯”、“文庙从祀”、“帝庙配飨”。品读着这5条“盖棺定论”的赞语,记者想,谁要是能享有其中的一项,亦足可含笑九泉了。能配上这“5项全能”的,世上恐怕没几人。

在文先洪的老屋里,文先洪破例拿出文氏族谱让记者翻阅。画像、序言、吊线谱图……看着看着,记者有些不解,怎么繁衍了700多年,文家村现只有二三十户、一百多人?文先洪说,是战乱时外迁了。在海内外的文氏后裔,不知有多少万人。近些年,不断有文姓宗亲前来寻根问祖,还带着族谱来对照。广东从东莞到深圳有八九个上千人的文姓大村,海南、广西都有数万文氏后裔,香港有,海外也有,他们都称是文天祥的直系子孙。

听完文先洪老先生的这番介绍,记者愈发觉得奇怪了。史料上明白无误地记载,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高中状元的文天祥只生了两个儿子,其幼子佛生,在文天祥重举义旗抗击元军的永丰空坑一战中死去,只几岁;长子道生接着在南下的抗战征途中病死,只13岁。何来那么多的文天祥子孙呢?同行的江西省文天祥研究会理事、井冈山学院教授刘文源介绍,文天祥的弟弟文壁之子文升过继给文天祥,后代自然是直系了。最多的是跟随文天祥的将士,宋亡后流散在东南沿海,为怀念敬忠,纷纷改姓文,认文天祥为始祖。文天祥同族的后代,也大多称自己是直系后裔。更妙的是,不少文氏后裔们引经据典,证明佛生未早夭,道生生子后而逝。知名的美籍华人文龙先生,曾在他上世纪80年代所著的《龙象携手》一书中,明确地说自己是佛生的后代,是文天祥第十七世孙,文龙先生的儿子就取名“汗青”。

墓无遗骸却有祭香满园飘

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将记者引到了距文家村7.5公里处骛湖大坑的山冲里。壮观的“仁至义尽”红石牌坊后是清溪上的小桥,仰望山腰,那是文天祥的墓地。刘文源告诉记者,该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明代、清代先后重修。江西省人民政府分别于1983年、1993年拨款重建。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课堂。

踱过象征文天祥47年人生历程的47米神道,踏上寓意文公1283年就义的12级、8级、3级台阶,攀上高高的墓台,“宋丞相文信国公天祥之墓”的大字赫然在目。那“志可凌云文能载道,生当报国死不低头”、“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天赋忠烈千秋志,祥赐英名万古存”的墓联,道尽了墓主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品读着、瞻仰着,谁能不热血沸腾,顶礼膜拜?

可是,经三遭贬谪,两举义旗,三年被囚,历万般磨难、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家乡的墓中并没有他的遗体。1283年1月9日,元朝统治者征服了南宋万里江山,可就征服不了这瘦弱的书生,于是,一颗高昂的头被砍下了。刘文源说,文天祥就义后,有江南十义士将文公遗体葬在北京小南门外五里道旁。后来,文天祥的同乡好友——义士张千载将文公的指、发,用木匣密封,万里迢迢,历尽艰难,背回到富田安葬。

没有遗体的陵墓,并不妨碍世人虔诚地祭祀、缅怀。英雄的崇拜者们、海内外的文氏后裔们,不嫌地偏路远,纷纷前来祭拜,规模最大的是1993年1月文天祥就义710周年纪念和2005年10月文天祥陵园扩建典礼时,闽、粤、香港等地的文氏后裔和社会各界人士,蜂拥而至,每次都达数百人。南昌大学教授郑晓江,多次考察文天祥家乡后,称文天祥生死观的核心是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精神。肉体无法永生,精神却可不朽。墓中有无遗体并不重要,只要精神不朽,这就够了。站在陵前,望着满目青山,想起郑先生的阐述,记者领悟到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深刻含义。

身还未亡 却有祭文满天飞

在吉安,处处流传着文天祥的故事,人人为有这样的先贤而感到光荣。行走在文天祥故里,记者从文天祥苦读的富田“竹居”,到成才的吉安白鹭洲书院;从数万窑工加入到文公率领的抗元义军的吉州窑,到文公重举义旗南进的万安惶恐滩,时刻感受着文公的人格力量,感受着家乡人民对他的崇仰和爱戴。最悲壮、最动人心扉的当属王炎午生祭文天祥。

1279年2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不幸被俘,自杀未遂,被押送京城。至江西境地时,文公决定绝食,预期途经庐陵(今吉安)故乡时死去。囚于顺赣江而下的船中,文天祥百感交集。国破家亡,功业未遂,只有“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了。过万安时,他叹道:“传语故园猿鹤好,梦回江路月风清”;经泰和时他悲号:“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可是,顺风顺水,过了庐陵城,文天祥没饿死,元军又灌食,使他求死不得。而此时,庐陵城江边跪着许多百姓,望着押拘文公的船北去。曾为文天祥部属的安福籍青年王炎午,是南宋的爱国者、散文家和诗人,写了篇《生祭文丞相文》,与友人抄了许多份,从赣州一直贴到南昌的码头、驿站、店铺。他希望文天祥见到祭文,“速死”而保持名节。这篇千古奇文,铺陈排比,列举事实,强烈要求文公以死明志,可死不可生。他认为,文丞相“文章邹鲁,科甲郊祁,斯文不朽,可死”,“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可死。仗义勤王,受命不辱,不负所学,可死”。如果“志消气馁”,“岂不惜哉”!刘文源对记者说,文天祥当然见不到这篇“生祭文”,可他的心与家乡父老的心是相通的`,文公是决不会“愧庐陵”的!身未亡,却有“生祭文”传千古,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有文天祥一人了。

在宫殿式的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记者默诵着这篇悲愤欲绝、催人泪下的“生祭文”;在新建的宽畅壮观的吉安大桥上,记者遥望当年亭亭如盖的大榕树下泪祭文公的大码头;在雕有少年文天祥塑像的白鹭洲,记者沉静在800年来生生不息的酽酽书香里,无时无处不感到,家乡人民对文天祥的爱太深了,太浓了,凝结成了永不褪色的记忆。

庐陵文化园总经理杨利达先生告诉记者,吉安城北螺子山下原有座“文丞相忠义祠”,祭祀文天祥及其数十位部将,气势宏伟,惜已损毁,准备复建。并在此基础上,即将动工兴建庐陵文化园,以集中展现吉安优秀的传统文化。到那时,吉安又将增添一个瞻仰文天祥的场所,这是英雄之幸、家乡之幸。刘文源教授还告诉记者,今年是文天祥诞辰770周年,北京文天祥祠已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将举办系列活动,以缅怀、纪念文天祥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相关链接 千年古镇富田

据史料记载,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始建于北宋,历经千年,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乡。相传富田古时叫“穷田”,邻近的巍巍天马山隔山阻水,致使当地旱涝频繁,老百姓生活极为贫苦。当地流传着状元是文曲星下凡,可以拜倒天马山。文天祥从小立志要考上状元,变家乡为“富田”。南宋宝佑四年(1256),文天祥果中状元,月光台下,他跪向天马山,日夜虔诚祈祷,七七四十九天,终将天马山拜倒,富水河终能越过天马山畅流不息,造福于民。“富田”之名从此代代相传。

文天祥研究篇2:文天祥的一生

崭露头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779年前,1236年6月6日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宋史》记载,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他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宝佑四年,他20岁时,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临安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参加殿试时,理宗皇帝亲自定其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考官王应麟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文天祥后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抗争。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余六人。

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最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

他听说恭帝的弟弟端宗,在福州即位,就乘海船奔赴福州。沿途,文天祥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篇,他把这些诗汇成一集,并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句意,将诗集命名为《指南录》,表明了他对宋王朝的一片忠心。在他为《指南录》所作的后序中,更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语,表达他回忆当时在险境中极度悲痛的心情,以此来激励自己,昭示后人。

凛然正气 让敌将钦佩

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敌营与南宋降将吕文焕见面。吕文焕是南宋镇守襄阳的统帅,守城六年,因为弹尽援绝而开城投降,成了南宋的叛将。所以,文天祥一见到吕文焕、吕师孟叔侄,便骂他们为“乱贼”,并斥责道:“在弹尽援绝时,应该以死报国,你们只为一己之私,愧对国家的托付,也毁坏自己的家族名声,使吕氏世代都成了千古罪人。”

吕师孟不服气地挖苦文天祥说:“你曾经上疏奏要皇上斩杀我这个叛徒,现在为什么不干脆亲自动手呢?”文天祥又骂道:“朝廷没能将你们这样的叛贼处死,但奇怪的是你们居然还有脸见人?我的确恨不得亲自动手!现在你们可以轻易地杀了我,但是我一点都不怕,杀了我反倒成全我当大宋忠臣!”

一旁的人见他在这样的局势下居然还能正气凛然、无所畏惧地说出这番话,都不禁动容,有人转述给元将伯颜听,伯颜称赞其说:“文丞相心直口快,男子心。”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高官厚禄不能乱其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其志向,威力相逼也不能使其卑躬屈膝,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大丈夫。

文天祥被俘后,张弘范再三胁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没有能力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于是将自己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拿给张弘范看。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1279年,宋朝灭亡。张弘范再次劝说文天祥:“宋朝已经灭亡,你的忠孝也已经尽到了。如果你能以事宋朝之心来为元朝做事,你一定会当上元朝的宰相。”文天祥痛苦流涕,说道:“国家灭亡不能救,我身为大臣,已经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改变心意吗?”张弘范只好把文天祥送到了元大都。

元世祖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希望劝降文天祥。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破口大骂,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派宋恭帝来劝降。文天祥一见恭帝就跪于地,痛哭流涕说:“圣驾请回!”恭帝无法说话,只好怏怏而去。

接着元朝丞相亲自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丞相问文天祥:“国家亡了,你不投降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盛有衰败。国家灭亡,臣子应当受戮。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丞相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直到你屈服为止!”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最后,元世祖亲自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对元世祖仍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只说:“你如能改变心意,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任命你为宰相。”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想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只要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向南方跪拜,从容赴死。死后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一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死时年仅四十七岁。行刑之际,“俄有诏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说:“真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

舍生取义 留浩然正气于世间

文天祥尽管他出身文人辅佐宋廷,可一旦面临国破家亡的困境,他毅然散尽家产,义无反顾的募集民兵,化身为武将,执干戈以保家卫国,誓死抗元。虽然国事难、不可为,使他命运多舛、遭误解被排斥,但他仍然尽心尽力,不避艰危,奋斗到底,终以兵败被俘、囚于北庭,从容就义。

在那四年的拘禁生涯里,在那污秽幽暗的狭小土室中,反而成就了那名垂千古、可歌可泣、成仁取义的史诗──《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幸紫在其网文“时穷节乃见。后记”中写道:古时,神传文化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认为天有天柱支撑,地有四维(四角)赖以安定;而“正气”支持了天,安定了地,世界才成个世界;“君臣、父子、夫妇”为三纲;人间的纲常靠“正气”来维系;人生的真理和正义,都以“正气”为根本、为依归。当人全身心充塞了磅礴的正气,这种精诚即能感动天地,就能置生死于度外。当然并非得选择一死,而是在威逼利诱、艰难困苦、抉择时刻,展现出坚守志节不屈不挠的正气与情操。

孔子在《论语》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说,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去损伤仁德,而是宁肯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然而比生命更可贵的是仁德与对宇宙真理的信仰,“舍身成仁”是指人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德。文天祥慷慨就义,视死如归,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气节。为五千年璀璨“正气”文化再添一笔。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