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额尔古纳湿地观后感汇编96条

额尔古纳湿地观后感汇编96条

时间:2020-05-25 15:03

世界这么大,景色优美的地方不计其数,今天我们来到的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它就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湿地。

额尔古纳湿地位于大兴安岭的西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北部,面积达156.31万公顷,包括河流、苇塘、沼泽、塔头、乔木等多种景观类型。因为它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种,所以被称为亚洲第一湿地。近万年的湿地诉说着生命的轮回,自由飞翔的丹顶鹤、天鹅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畅谈着这片宁静,红柳、野玫瑰等植物共同绘成一幅多彩的画卷,美不胜收……

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马蹄也就成了一个民族的标志之一。湿地公园内有个小岛,因形似马蹄,故名“马蹄岛”,它还有一个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来到高处远眺马蹄岛时,导游必定会为游客们讲一讲这个故事的。

站在山上的观景台鸟瞰整个湿地,一条条弯曲的小河穿梭在茂密的树林中,金黄的麦田和油菜花,碧绿的杨树和松树,还有白色树干的桦树,更加美丽的是星星点点的格桑花,散落在小径边,紫的、白的、粉的,成渐变色,一簇簇、一团团,似乎在俏皮地迎接我们。

美丽的额尔古纳湿地,让我深深留恋,久久不愿离去……

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后,我想,我对平等的认识,已由浅入深。平等是没有种族界限的,人、草、木、石、兽都有共同的生存权利。平等文明无条件的,它像无声的细雨,悄然滋润万物。

这本书讲的虽是一个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生存故事和百年沧桑,但在他们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平等却无处不在,它埋铺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卷首的第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心里独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已过九旬的鄂温克族的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把雨和雪、跳动的火焰当作听众,故事从清晨讲到了黄昏,她回忆了一生,从女孩到暮年。那句话像清风,吻了我心内的平静湖面,荡起阵阵感动的波澜。在漫长的岁月里,她和雨雪是相互作用的,她们成了老熟人。这一份跨越种族的平等,也愈鲜明了。我忽然想起了现代社会里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理念很好,只是人类中心主义太根深蒂固,当人们提到平等时想到的几乎都是人类之间的,但其实平等是无关种类界限的,不是吗?人存在于天地之间,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也同在这天地,万物都平等地存在着的呀。

鄂温克族生活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古岸,他们与驯鹿为伴,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在艰难地生存,他们要征服自然吗?不是。桦树林是他们的皮肤,清溪流是他们的血液,驯鹿是他们的眼睛……大自然承载了他们的全部,他们把全部交付给了大自然。女主人公在小的时候,亲眼见证了一头灰色的驯鹿仔代替病重的姐姐列娜去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姐姐的“乌麦”找回来了,但那头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鹿却再没了生息。母鹿失去孩子的同时也失去了哺乳能力,直到姐姐意外死去,母鹿才重新有了奶和活力。驯鹿失,姐姐得;姐姐失,驯鹿得。人和动物,没有任何一方是无偿的付出和得到,生存权利谁都没增,谁也都没减,大家都是平等的。

火种是鄂温克族的.希望之一,他们不管迁徙去哪都带着,百年来从未变更。故事的末尾中,鄂温克族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冲突不断,生存环境渐劣,族人决定下山定居,却没带走火种。他们说布苏的房子里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不愿意去定居而留在山上的女主人公独自坐在火塘前无奈而忧愁:我们的火种是用镰刀和石头打出来的,而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这样的火,怎么能使人的心和研究明亮呢。孙子安草儿往火塘里添了几块柴,她又想起族人烧火从来不烧鲜木,只用树木里的枯枝断木。他们看到汉人门房前后堆着满满的劈得整整齐齐的柴时会心疼不已,好像躺在那儿的不是柴,是他们。

列夫·托尔斯泰曾道“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相互尊重。”鄂温克族在百年光阴里握紧了自然的手,和它一起去感受变化、感受疼痛。平等不再只是“人人平等”,而是“众生平等”,它们都基于对天地和谐的期望,都是对精神灵魂归属的寻求。于是,平等,让所有的渺小成为不渺小,让所有的平凡成为不平凡。

七月的夜晚,敞开窗户也感觉不到丝丝的凉风,闷热烦躁,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昏昏沉沉中,忽然,被“叮铃铃……叮铃铃……”手机的铃声惊醒了,迷迷糊糊地抓起手机,是二妹打来的,小妹一家从呼和浩特一路北上回到家乡,相邀一家人去额尔古纳游玩一天。

前往额尔古纳,领略额尔古纳亚洲第一湿地的夏日美景,这可是我期盼了很久却一直没有机会出行的旅游目的地。

额尔古纳,额尔古纳河,诗一样的名字,霎时,这份意外的惊喜,如沐浴春风,让我身心清爽。

翌日,大妹二妹小妹,我们一行九人分别乘上了一辆越野、一辆商务旅游车,从满洲里出发,走301国道,途径一代天骄出生地——生态草原度假村、铁木真大汉行营等大大小小旅游景点。

窗外,晴空万里,白云在天边自由游荡,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水依稀可见。远处一群群骏马奔腾在辽阔的草原上,随处可见的羊群就像天上的云朵儿,洒落在呼伦贝尔广袤的草地上,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花鲜艳夺目,绽放着诱人的花香。

喜欢拍摄的二妹一路兴奋得大呼小叫,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飘香的花、奔腾的马、漫山的羊……

望着一眼望不尽的草原,心里所有烦恼都抛在了脑后,我们开心地在草地花丛中蹦啊、跳呀,感觉一下子变年轻了,大妹前撅后翘拍景的姿势,把身后的小妹逗得前仰后合,二妹瞬间把她给抓拍了下来。

车驶进了陈巴尔虎旗旅游区,途径弘吉刺部景区时,一路北上风尘仆仆不顾旅途劳顿驾车兼导航的小妹夫,言谈中透着儒雅,一路我们称他为巴根教授。他一边驾车,一边对坐在副驾驶上的小妹自豪地说:“这块地是我们蒙古人最早生活的地方,据报在莫尔道嘎林区黄火地一带已经发现了祭祀石堆77处,石头遗迹为蒙古先人祭祀的场所,呼伦贝尔是我们蒙古族的起源地和发源地!”

车行驶了大约三个多钟头,进入了额尔古纳亚洲第一大湿地。

额尔古纳市因额尔古纳河而得名,额尔古纳湿地在额尔古纳河的东岸,是现今我国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它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蒙古语是“摔呈、敬献”之意,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美誉。小妹简明扼要介绍了这里概况,让我们对额尔古纳有了初步的了解。

车左拐右弯驶进了景区停车场,下了车,快速整理装束,走进了景区,九个人同坐一辆敞篷电瓶车。

司机轻车熟路驾车向弯急坡陡的山顶驶去,下了电瓶车,稍息片刻,我们便融入到了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游人当中,一边说笑,一边拍照,转眼工夫就登上了海拔高度为720米的观景平台。

走到木栏前,倚栏放眼,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流淌在湿地中央,繁茂树林灌木纵横交错,绿草地一望无垠,似一幅浓浓的山水画呈现在了眼前。

面对如此壮美景观,我情不自禁地挥臂欢呼:“美丽的额尔古纳,额尔古纳亚洲第一湿地,我来啦!”猛然回头,看见二妹在不远处向我招手,穿过游人走了过去,与二妹她们在篆刻着“亚洲第一湿地”的石碑前合影留念。

接着,我们顺着云中栈道沿亭拾阶而下,在栈道一个转弯处,走在我们前面的.二妹惊呼:“哇塞!小妹,这个观景亭就是你刚才说的湿地最佳拍摄点吧!”说完连蹦带跳地跑了过去,拿起手机“啪啪”拍个不停。

镜头里一条千曲百转呈S弯型的河流蜿蜒流淌着,一处因碧蓝湖水与翠绿草木相映衬,形似马蹄,因故得名马蹄岛。相传是成杰思汗回乡祭祖时,铁骑留下的巨大蹄印,千百年来,山洪爆发,河水泛滥,都无法改变其位置和形状。这是马蹄印的神奇所在。有人说像一棵长青树,因此它成为了额尔古纳的市标,有人说它像心形,天然的爱情岛。

远眺这片自然生态里的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绿洲,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逗留歇息了十几分钟后,继续沿着栈道拾阶而上,栈道两旁耸立着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杨柳树,还有笔直地向云端延伸的桦树,从树冠上一点一点透下来的阳光,柔柔地投射在脸上,一种无可言表的美妙感觉。

陡峭的山坡上盛开着美丽的格桑花,益母草一片连着一片,香气扑鼻,沁入心脾,令人沉醉。

忽然,天渐渐地阴了下来,乌云压了下来,湿地上方一片雾蒙蒙的,接着便飘下了零星雨点。不一会儿,雨渐渐地停了,一阵清风迎面吹来,天气变得凉爽了许多。

观赏游玩了近两个小时,徒步走完了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全长1.2公里的栈道。在长廊木椅休息时,我被观景台一棵树抱石所吸引了,赶忙走近前去观瞻。树抱石,形似团结、野性、智慧、勇敢仰天长啸的狼群,幻化成为了蒙古族的图腾。

坐上返回山下的电瓶车,恋恋不舍离开了额尔古纳亚洲第一湿地。路径186彩带河旅游景点时,这时,夕阳西下,天边的一抹绯红云彩,山影、云影、霞光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油画。

看着满天的火烧云,看着美轮美奂的天边落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妙感觉,从心间腾升。

这次暂短的一日游,虽然累的气喘吁吁,体验到了什么叫精疲力尽,但领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情,真正体会到了手足相亲“闲看风生水起,聆听远古回声”的感觉,此乃人生最大的乐趣也!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