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重生》。是《河西走廊》团队最新作,分为“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集。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还原近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纪录片《重生》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由国防大学和中共陕西省委联合出品与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5集纪录片《重生》,6月18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国防大学领导及部分专家学者,全国各地新闻媒体记者一同观看了纪录片。
据介绍,该纪录片分五集,每集约50分钟,分别从“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方面,通过史诗般的拍摄手法,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该片通过勾勒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还原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等多个维度,再现我党在绝境中凭借信念和精神的`力量,获得重生的艰难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思想精神狂飙突进,革命救亡风起云涌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深度挖掘了我党浴火重生的深层原因。该片超越了历史,揭示了中国前途命运的出路和抉择,同时还超越了时空,让看似天壤之别却面临关键时刻的不同历史时空,在时隔几十年后对话,为观众呈现了蕴含其中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
与会领导和专家反映,该纪录片是一部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的精神大片,是一部重温历史、审视当下的国史教材,同时也是一部立意高远、面向未来的党史大片。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观看后称其史料丰厚,撼人心扉,体现了国防大学对重大历史题材的敏锐感知和责任意识,也是继纪录片《苦难辉煌》《抗大,抗大》之后,该校推出的又一部反映党史、军史和革命史方面的扛鼎之作。
“这是今天对昨天的回忆,是长河对源头的追寻,是未来对历史的叩问。”发布会上,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饱含深情地表示,推出《重生》纪录片,不仅仅出于纪念和重温历史的目的,更要为当下提供
该片汇集了国内军史专家和一流的纪录片创作力量,同时邀请美剧《纸牌屋》第三季摄影指导、掌机和《女子监狱》《新闻编辑室》灯光指导参与这一历史纪录片的拍摄。该片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摄制,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独家发行。该片将于七一档期正式播出。
火种观后感(一)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来就对一切都不起劲的,他们活着就是为过日子,至于为什么要过日子,他们是不去理解,不去追究的。
另一种人是对一些事情很认真,很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的人。然而,他们之中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认真的去完成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却始终拿不出力量来。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原因在哪里?
我发现,有些人比较坚强。他们自己很容易的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另一些人却不然,他们自己是燃料,有发出光和热的可能性,但是,他们自己不是火种。他们只是木柴或煤块,需要有火柴或打火机把他们点燃,然后,他们才可以生热发光,而燃烧,而产生力量。
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火种,去把自己引燃,而自已缺少使自己燃烧的力量。
于是,这“火种”就成为一些人成功的必须条件。找得到火种,他才可以燃烧;找不到火种,他就永远只是一堆冷硬的木柴或煤块。所幸,这“火种”并不难得。它们可能是一部名人传记,一本有启发性的书,一部电影里的故事,一个好朋友的几句话,一位好老师的指引,一次愉快的旅行,一段神圣纯洁的恋爱,或一些意外的刺激。
这些,都可能在适当的.时机,引发一个人对学问或事业的热情与冲力,使他由静态的等待,变为动态的钻研与追求;给他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使他多年的准备,一旦之间,完全成为事实。
这“火种”可能自动的来,但多数时间,需要我们自己去找。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的机会,这是走上成功之路的一大要诀。
看了罗兰的这篇《火种》后,我想这个火种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火种,而是一种力量,一个契机,是一些人成功的必需条件,想引发自己潜力,就得找得到火种,方可以燃烧;找不到火种,就永远只是一堆冷硬的木柴或煤块儿。
那么这样的“火种”是什么呢?从哪里才能找到呢?我的理解它有可能是任何一件事情,比如一本启发性的书,一部电影,一段旅行,一个好朋友的几句话,一位老师的指引,都有可能是你需要的火种,当你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积聚了无限的力量,但或许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你的“火种”,因为无疑它也是一个寻找火种的过程,如果你们还没有相遇,那么就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去寻找,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引导你成功的人。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只要坚持,不放弃每一次进取的机会,那么当你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相信会遇到激发你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火种,从而给你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使你在工作或学习中有突破性的发展与成就。比如,我以前从来不写文章,更不写
后来,我又在想,其实“火种”有大大小小的很多种,大的可能会激发你最后的成功;那么小的,我们都有遇见,通过我们的思考,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通过学习与交流,提升了我们对某个领域的见解;通过对别人的学习,更加完善了自我,那么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找到了小的火种,所以我们更应该坚信,小的火种不断的累积最终会变成大的火种;小的进步与成功不断的继续,最终也会变成大的收获。
火种观后感(二)
《火种》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与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共分为六集。第一集《求索》主要讲述了高君宇等革命先辈在民族危亡之际求索救国救民之路。第二集《星火》阐述了山西早期共产党人积极响应五四运动,正如同山西苍茫大地上的星星之火开始点燃,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第三集《先驱》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的感召和支撑下,以高君宇为代表的山西早期共产党人承载着历史使命,书写着近现代历史的新篇章。第四集《交锋》讲述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其他各种思想激烈争鸣中,在李大钊、高君宇、彭真等马克思主义者有理有据的辩驳中,马克思主义以其博大精深、科学先进的理论确立了上世纪20年代初山西思想解放潮流中的领先地位。第五集《觉醒》主要是进步知识分子、青年学子和工人阶级的觉醒,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以及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山西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六集《创立》从中共太原党支部的创立到发展作了概况,一代代山西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实践自己无悔的信仰舍生忘死。该片立足文献,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山西大地生根发芽的过程,勾勒出一幅我党在山西初创过程的动人画卷,讴歌了山西早期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
通过观看影片,进一步坚定了我院党员师生的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觉悟。教职工党员表示,要认真履行党员职责,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学生党员也纷纷表示,要继承与发扬“火种”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为学校及国家的发展努力奋斗。
火种观后感【篇一】
回眸95年,从这头望向那头,这头龙腾虎跃、国泰民安,那头满目疮痍风、风雨飘摇。
——题记
静静的坐在影院里,追溯着95年前发生在一个广饶村庄里质朴的故事。《大火种》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女青年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农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大王镇的百姓在了解其真义之后,纷纷加入组织,成为组织的一员,并和刘雨心一起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惧牺牲的感人事迹。
在观影之前,我并不懂“大火种”这三个字的含义,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观影,感悟到电影中每一个画面都在诠释着一种信念和力量,而这坚若磐石般信念的力量像火种一样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中共党员对党的忠诚和笃信如熯天炽地的烈火,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护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种”的不断传递,“火势”的不断壮大,终于,走出了我们特有的共产主义道路。
影片在结尾呈现出一个当代男孩与故事主人公三寸小脚老太对望的画面。男孩的热泪盈眶,老太的安详淡然,男孩的感激,老太的欣慰。台下的我看到这一幕心潮腾涌:可能因为我们要走的路太远,所以我们时常忘记自己出发的地方,我们沉寂在幸福中太久,所以我们时常忘记为什么今天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享受当下,却忘了这美好生活背后革命的艰难旅程。我们应当怀揣感激。感激祖国,感激党,感激所有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撒热血的党员和百姓。我们应当惭愧,当今的我们太不懂得奉献,太缺少信仰。当那名年轻的党员誓死保护《共产党宣言》在海边被执行枪决时,镜头放慢,身后波涛如怒,骇浪拍击着礁石。一声枪响,他骤然倒地,但表情却异常的镇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轻语:“泥土中发芽,能做泥土,是好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对革命的坚定和对生死的无畏令我汗颜,却也令我振奋,像一道充满能量的光照在我心中的党徽上。面对革命先辈用生命开辟的盛世,我们无以为报,能做的就是跟随他们的脚步,严以律己,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继续努力。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紧跟习总书记的指导,做一名引以为傲的合格党员。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贞不渝。理想信念是灯塔,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把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虔诚而执着,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如今的祖国,繁荣昌盛,亦如巨龙从东方盘旋腾飞。共产党引领祖国走过了95年的波澜壮阔,95年的壮丽辉煌。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驶向宏伟的中国梦。
我愿做“火种”的传递者,将共产党的精神和信念恒久的传递下去。我愿跟随共产党的.脚步,努力实现一个磅礴的、绚丽的中国梦!
火种观后感【篇二】
记录片《火种》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山西传播扎根的故事,讴歌了我省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事迹,再现了一段弥足珍贵和催人警醒的历史记忆,表现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畏牺牲、追求进步的革命精神。
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家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发展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坚定了职工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觉悟。今后工作生活中,要认真履行党员职责,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继承与发扬“火种”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为粮库的发展努力奋斗。
火种观后感【篇三】
《大火种》的故事发生在1926年的广饶县刘集村,一位叫刘雨心的姑娘带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从济南来到了这里。她不仅仅是回乡探亲这么简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让这里的人们认识和了解这本小册子——《共产党宣言》。电影以刘忠良为主人公,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变化。从最初为了“吃饱馍馍”开始接触这本书,到后来在这本书的引导下,真正认识到自己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才能推翻旧世界,迎来新生活。在“马大胡子”思想的引领和支撑下,刘忠良带领受尽压迫和屈辱的农民与地主阶级作斗争,先后组织了觅汉增资、红枪会砸木行等农民运动。看到地主老财面对团结起来的无产阶级手足无措,跪地求饶时,观众们大快人心!可地主们联合报复,伙同反动政府军警对村内进行搜查,党组织处于即将暴露的边缘。终于在最后一次行动中,刘忠良、刘雨心不幸被捕,在严刑拷打逼问不出半句关于党组织的秘密后,刘雨心被枪决,刘忠良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当侩子手将长而粗的铁钉锤入刘忠良心脏时,同样深深刺痛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革命的火种并没有因此消亡,反而点燃了更多劳动人民心中的火苗,一发不可收拾,有他们的兄弟,有他们的妻子,有他们的娃娃,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炽热燃烧,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时,刘忠良的妻子和哥哥才拿出了那本经过多少人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共产党宣言》上交给了国家。往事随风,感慨万千,我们的党从当初的势单力孤、饱受摧残,经历大风大浪、多重磨难,最终走向了繁荣,带领人民过上了当家做主的日子。而这本见证了风雨沧桑的小册子一切完好如初,就像革命战士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一样,不曾褶皱、始终如一。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这部电影触动我心,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动人,语言简单朴实,却饱含深意,观看中几度落泪,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教我们如何不珍惜!其实,不论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革命年代,还是今天改革稳定、和谐发展的年代,一路走来,都少不了共产党员忘我奉献,不畏牺牲的身影,雷锋、孔繁森、焦裕禄、沈浩、杨善洲......他们用坚定的信念,扎实的行动,弘扬党的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革命的精神薪火相传,如今,改革发展祖国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我们可能无法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们可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每天做一点,每天变一点,持续地为发展党的事业做贡献,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更加蓬勃,中国的明天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