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地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下来。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去理解感;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各种树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文中插图: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是的,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教师朗读课文,要
3、自由朗读课文,亲自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并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搜、汇。
三、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绿叶最使我着迷)
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3、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收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勾出来,认真读一读。
4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先默读,再讨论。(动词)
5教师配乐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6、绿叶不仅单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的生活知识。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
三、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
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四、拓展内容,讲述自我
1、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2、指名把最有趣的童年生活说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背诵第五自然段。
2、小练笔:写写自己童年有趣的事。
板书设计:
增添乐趣
搜集标本绿叶
谱写乐章童年的梦想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体会作者在文中展示绿叶给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人类融入大自然中的快乐和幸福。
3、热爱大自然,去观察各种各样不同的树叶,借此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和熟写课文中的生字,并且学会给生字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把课文分划大段,大概抓住这几个大段的段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各不相同的绿叶的标本、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展示不同绿叶的标本,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踊跃的讲出绿叶的各自特点。但是你们知不知道看似平凡的绿叶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在课文中的小朋友在绿叶中发现了这种快乐。认真地朗读整篇课文,让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去体会绿叶带来的快乐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小括号内的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小朋友找到什么绿叶,说说绿叶是怎么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
2、在老师的讲述下,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知识?默读第六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来。
四、配乐朗读,读出感情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卡。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熟读第五自然段。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顺序组词和逆字组词)
3、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课后的练习
要求:
1、大概的说说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
2、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件,跟同学们分享快乐。
五、作业布置
1、在作业本上按正确的笔画书写“汇、岗、戒、章、枣、刺、陈、毒、忆”九个生字。第二天早上上交。
2、背诵第五自然段,第二天上课之前先整体背诵,然后个别抽查。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绿叶,去体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那份快乐和知识。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绿叶的梦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局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又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考虑: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些段
1、学习生字推荐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协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考虑。)
2、然后议论。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身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3、解题:
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二、朗读课文,加强感悟。
1、引导学习朗读。
2、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讲自身的童年故事。
四、指导写字。
“搜”读sou不能读shou右半部中间应注意。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读着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
学生分析:
让孩子们从这些绿叶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快乐,更收获了美丽的“梦”……童心就从那里一天天走向成熟,相信,通过学这一课,学生对看似平常的树叶会充满感情的。
设计理念:
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合作交流,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了解顿号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学生准备:
1、课前去搜集树叶,去制作树叶作品。
2、带来自己童年生活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展示童年生活的.照片,谈自己照片的来历。
2、教师展示童年生活照片。
3、师: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揭题:绿叶的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初读时,学生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要做到读准字音,了解生词意思。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采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词语。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觅食”“洋溢”等词语;通过,查资料弄懂“标本”的意思;“碾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启蒙”“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则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去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品析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3、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品读时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地阅读,细细地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和作家的情感。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要求记忆的段落。
4、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疑问,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自己尝试解决。
5、总结:是啊!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光有漂亮的芭比娃娃、变形金刚,不光有酷鼠滑车、卡通游戏,还有很多的快乐来自于我们生存的大自然,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生活。同学们,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注意不要把“汇”字的左半部写成“工”;“戒”字的撇不要丢掉;“垂”字书写时要做到布局均匀、紧凑。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第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如:绿叶最使我着迷)
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3、同学们请看,多快乐的场面!
(播放录像)
4、通过看录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5、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收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勾出来,认真读一读。
6、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先默读,再讨论。(动词)
7、教师配乐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8、绿叶不仅单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的生活知识。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
三、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
(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课文的内容)
提示学生要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
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拓展内容,讲述自我
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2、指名把最有趣的童年生活说给大家听。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小练笔:结合课前自己找来的童年生活照片,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把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情写一写。